摘要:探讨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机制。分别测定5 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3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随机抽取30例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15例,干预3周,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变化,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P<0 .0 0 1)。治疗3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下降(P<0 .0 0 1) ;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组间白细胞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 .0 5 )。相关分析显示,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单因素回归分析及调整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P<0 .0 5 )。结果提示,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性。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