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药物性降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现状

      2001, 9(1):1-3.

      摘要 (921) HTML (0) PDF 4.81 M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1] 等。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近30余年来,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药物性降脂治疗是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2 ] 。1 早期的临床试验从2 0世纪6 0年代起,多个国家进行了?...

    • >知名实验室
    •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血脂分析标准化研究室

      2001, 9(1):4-5.

      摘要 (984) HTML (0) PDF 2.39 M (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卫生部北京医院于1980年成立以临床服务为目的的血脂实验室,该室于1985年归老年医学研究所建制,定名为生物化学研究室,以“脂蛋白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As)”为研究方向。长期以来从事血脂与脂蛋白测定方法学研究,主要包括载脂蛋白的提纯及多种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制备、载脂蛋白的免疫学测定方法及一些相关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并购置了一批相应的仪器设备。本室在课题设计与工作安排上坚持三结合的指导方针,即基础与临?...

    • >实验研究
    • 反义c-jun表达质粒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的影响

      2001, 9(1):6-9.

      摘要 (1077) HTML (0) PDF 3.48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c jun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本文应用可表达c jun反义RNA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和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实验,观察反义c ju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基因平滑肌α肌动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和骨桥蛋白表达和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的c jun反义RNA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去分化标志基因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较对照分别下降5 0 %和95 % ,骨桥蛋白水平较对照下降75 % ,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受到显著抑制,实验组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值较对照降低37%。c jun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标志基因平滑肌α肌动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提示c jun基因表达产物在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于去分化状态中起重要作用。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表达的影响

      2001, 9(1):10-13.

      摘要 (985) HTML (0) PDF 3.55 M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活性改变有关,应用Northernblot、Dotblot、Westernblot和明胶酶图分析方法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2和9的影响。结果显示,1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2 4h ,可明显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 2和9mRNA表达、蛋白分泌和酶的活性,高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2和9表达的影响不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为5 0mg/L时,基质金属蛋白酶- 9表达活性仍然高于对照细胞,但与1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强度无显著差别;相同条件下,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明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2和9的表达,并可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

    • 尾加压素Ⅱ的促丝裂作用

      2001, 9(1):14-16.

      摘要 (2509) HTML (0) PDF 3.09 M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体内新发现的缩血管活性肽尾加压素Ⅱ对细胞的促丝裂作用,在培养的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气道平滑肌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以及肾系膜细胞上,采用3 H -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了尾加压素Ⅱ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尾加压素Ⅱ明显促进细胞3 H -胸腺嘧啶掺入增加,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但同一剂量的尾加压素Ⅱ在不同细胞产生的作用强弱不同,10 -10 mol/L的尾加压素Ⅱ仅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和气道平滑肌细胞有刺激作用,且成纤维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10 -9~10 -8mol/L尾加压素Ⅱ对诸细胞的效应则为心肌成纤维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肾系膜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而高浓度尾加压素Ⅱ(10 -7mol/L)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明显减弱。这些结果提示尾加压素Ⅱ是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丝裂原,其促丝裂效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刺梨汁对金黄地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001, 9(1):17-20.

      摘要 (1218) HTML (0) PDF 3.69 M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寻找有效抗脂蛋白氧化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在建立金黄地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过程中,分别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及刺梨汁,分析血浆脂质、抗氧化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感性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程度的变化。结果发现,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0周后,各组实验动物血脂水平均升高,且伴有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各抗氧化干预组血浆中相应的抗氧化剂水平均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性增强(维生素C组、维生素E组、刺梨汁组和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分别为2 2 1±5 6min、2 2 2±6 0min、2 48±48min和181±47min ,组间比较P<0 .0 5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少(维生素C组、维生素E组、刺梨汁组和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别为2 .6 3%±1.35 %、2 .44 %±1.47%、1.43%±0 .92 %和5 .6 2 %±1.2 8% ,组间比较P<0 .0 0 1) ,以刺梨汁组减少最明显。相关分析表明,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 =- 0 .42 ,P<0 .0 5 ) ,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与血浆维生素E水平呈正相关(r=0 .36 ,P<0 .0 5 )。结果提示,抗氧化剂改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感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神经肽Y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与细胞内液pH变化的关系

      2001, 9(1):21-23.

      摘要 (1025) HTML (0) PDF 3.28 M (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细胞内液pH在神经肽Y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以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定量和动态观察研究神经肽Y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表达与细胞内液pH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神经肽Y作用下,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表达的平均荧光值分别为134 9.6 7±10 8.2 8和1397.5 0±10 4.43,与对照组的986 .6 4±91.2 2和10 6 0 .44±10 7.5 4相比,差异明显(P<0 .0 1) ,bax与bcl 2两者平均荧光值之比为1.0 4;神经肽Y还可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液pH的平均荧光值,使细胞浆酸化。此结果提示,神经肽Y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神经肽Y降低细胞内液酸碱度、细胞浆酸化有关。

    • 正常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活性的观察

      2001, 9(1):24-26.

      摘要 (1121) HTML (0) PDF 2.77 M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人体正常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特性,取2 4例人体正常肠系膜动脉小枝节段,用酶消化法获取标本细胞,以膜片钳制技术检测钙激活钾通道的活性,通过Pclamp专用软件实时采样记录其平均开放时间、平均关闭时间及平均开放概率等。结果发现,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开放具有明显电压依赖性,在对称性高钾液中,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在10~6 0mV范围内可被直线拟合。在细胞吸附式膜片和内面向外膜片中,通道电导分别为192 .3±2 9.2Ps和2 0 2 .5±5 8.3Ps。开放概率和开放数目随Ca2 +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膜内面应用四乙胺可减少通道开放概率及电流幅值。提示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与人体其他血管相似,主要为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具有电压和钙浓度双重依赖性。

    • 金粉蕨素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01, 9(1):27-30.

      摘要 (1143) HTML (0) PDF 3.90 M (1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观察金粉蕨素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法,用金粉蕨素和溶血性磷脂酰胆碱共同孵育血管环,发现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舒张百分比由损伤时的16 .1%±3.5 %上升到42 .1%±8.0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 -硝基-L -精氨酸和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可阻断金粉蕨素的保护作用。此外,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采用DGKC法测定乳酸脱氢酶,观察到金粉蕨素使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含量由溶血性磷脂酰胆碱损伤时的115 .3±48.3IU/L下降到30 .8±5 .4IU/L。同样,N -硝基-L -精氨酸和吲哚美辛可阻断金粉蕨素的保护作用,使乳酸脱氢酶释放分别恢复到91.3±2 7.6IU/L和10 4.5±15 .7IU/L。结果提示:金粉蕨素保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有关。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

      2001, 9(1):31-33.

      摘要 (1025) HTML (0) PDF 2.96 M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及其致凋亡作用,阐述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理,并研究尼莫地平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用Cu2 + 引发脂质过氧化过程,制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用MTT检测法检测细胞活性,PI染色法及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细胞生长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ELISA法和PI染色法进一步证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而尼莫地平可以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与其作用剂量有关;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致内皮细胞凋亡的途径,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尼莫地平可以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 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

      2001, 9(1):34-36.

      摘要 (1084) HTML (0) PDF 3.00 M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经皮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内膜后血管组织中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选日本大白兔18只,经股动脉插入4FForgarty导管至主动脉,充盈球囊,回拖球囊至髂总动脉,反复3次,复制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的动物模型。于损伤后0、12、2 4、48和72h处死动物,提取腹主动脉壁组织胞核蛋白,电泳流动漂移技术检测核因子-κB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正常主动脉组织中无明显的核因子-κB激活现象,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后即刻在血管组织有一定水平的核因子-κB激活,12h达高峰,持续48h ,72h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密度扫描结果提示,核因子-κB活性于球囊损伤内膜后12h时较对照(内膜损伤后即刻)增高3.7倍,2 4h增加2 .5倍,48h增加1.4倍,72h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提示球囊损伤兔主动脉内膜后血管组织中核因子-κB活性异常激活,可能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启动机制之一。

    • 钙激动剂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2001, 9(1):37-39.

      摘要 (1124) HTML (0) PDF 3.21 M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的信号通路在雷尼丁剌激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以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为模型,用雷尼丁剌激其内贮Ca2 + 释放入胞浆,环孢素A阻断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维拉帕米阻断钙通道,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和蛋白激酶C活性,用3 H -亮氨酸及3 H -胸腺嘧啶掺入量作为反应细胞增殖的指标。结果显示,雷尼丁剌激组蛋白核酸合成速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 .0 1) ;环孢素A及维拉帕米能明显抑制雷尼丁介导的平滑肌细胞蛋白核酸合成速率增高,与雷尼丁剌激组相比差异显著(P<0 .0 1)。同时发现雷尼丁剌激组钙调神经磷酸酶、蛋白激酶C活性与对照组平滑肌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 .0 5或0 .0 1)。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抑制雷尼丁介导的平滑肌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增高,维拉帕米抑制雷尼丁介导的平滑肌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增高。提示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在雷尼丁剌激的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但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不是雷尼丁介导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唯一信号通路,以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为核心的信号通路亦参与了雷尼丁剌激的平滑肌细胞增殖。

    • β淀粉样蛋白诱导U937细胞凋亡

      2001, 9(1):40-43.

      摘要 (1008) HTML (0) PDF 3.31 M (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β淀粉样蛋白对U937细胞的作用,用β淀粉样蛋白处理培养的U937细胞,以原位凋亡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发现,β淀粉样蛋白可引起U937细胞凋亡,表现在原位凋亡染色呈现阳性,DNA图谱呈现典型的梯形,而在流式细胞仪测得的直方图上显示出凋亡特征性的亚二倍体峰(亚G1峰)。

    • 普伐他汀与维生素E联合应用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的影响(摘要)

      2001, 9(1):44-44.

      摘要 (998) HTML (0) PDF 1.09 M (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材料与方法34只雄性大白鼠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7只)、胆固醇组(10只)、普伐他汀(每只10mg/d)组(10只)和联合治疗组(7只,高脂高胆固醇饲养加普伐他汀及50mg/kg维生素E) ,饲养12周。于高脂饲养前、饲养6周和12周时抽取血标本,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浓度。12周时处死动物,选取靠近升主动脉根部约0 .5cm左右的动脉段做常规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计算平均最大脂纹厚度。取近端腹主动脉3~4cm ,剥离外膜,分为数段,将之....

    • >流行病学研究
    • 中国人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2001, 9(1):45-48.

      摘要 (1139) HTML (0) PDF 3.93 M (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中国人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法,分别对87例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及2 30例血脂正常者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空腹血脂及载脂蛋白A、A、B10 0、CⅡ、CⅢ和E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B10 0、CⅡ、CⅢ和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 1) ;血清载脂蛋白E/CⅢ比值显著降低(P<0 .0 5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组与对照组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以E3/ 3和ε3最高,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组的ε4等位基因有增高的趋势,而ε2等位基因有降低的趋势(P>0 .0 5 )。携带ε2等位基因组血清载脂蛋白E水平较E3/ 3基因型组显著升高,而携带ε4等位基因组血清载脂蛋白E水平较E3/ 3基因型及携带ε2等位基因组显著降低(P<0 .0 0 1)。此结果提示,ε2及ε4等位基因与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E水平有关。

    • 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的关系

      2001, 9(1):49-52.

      摘要 (1146) HTML (0) PDF 3.79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是否相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对成都地区2 0 0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及2 0 2例血脂正常者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及其血脂、载脂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正常人均以H2H2纯合子基因型为主,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H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0 .85 5比0 .745 ,P<0 .0 1) ;而H1等位基因频率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 .145比0 .2 5 5 ,P<0 .0 1)。H2H2基因型者血浆甘油三酯、载脂蛋白CⅡ、CⅢ水平、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均显著高于H1H1基因型者(P<0 .0 1) ,比H1H2基因型者也明显增加(P<0 .0 5 )。此结果提示,脂蛋白脂酶基因内含子8Hind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 >临床研究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2001, 9(1):53-56.

      摘要 (1345) HTML (0) PDF 3.78 M (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利用高分辨率超声,对6 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2 0例对照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进行检测,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发现,高血压II期、III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 .0 5 ) ,且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 .0 5 )。结果提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 冠状动脉支架V-FlexTM的临床应用及随访结果

      2001, 9(1):57-59.

      摘要 (1234) HTML (0) PDF 2.88 M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V -Flex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安全性和再狭窄的发生率,在12 4例冠心病病人中,138处血管病变植入174个V -Flex冠状动脉支架,成功率为10 0 %。住院期间,1例病人因严重心衰死亡,4例病人出现非Q波心肌梗死,股动脉穿刺处血肿5例,其余病人均无支架相关并发症。12 2例病人6月临床随访中,16例(13% )出现胸痛或运动试验阳性;10 8例6个月后定量血管造影显示再狭窄率为2 4.0 %。此结果提示,V -Flex冠状动脉支架对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好的安全有效性,且再狭窄发生率低。

    • 高胆固醇血症治疗前后血小板立体计量学参数的变化

      2001, 9(1):60-63.

      摘要 (1007) HTML (0) PDF 3.38 M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对血小板超微结构及立体计量学参数的影响及调脂药普伐他汀干预后的变化,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2 0例,口服普伐他汀10~2 0mg/d ,疗程4~8周,治疗前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并进行立体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明显下降,同时血小板形态结构的立体计量学参数得以改善。结果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立体计量学参数的可逆性变化可能与普伐他汀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机制有关。

    •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2001, 9(1):64-66.

      摘要 (979) HTML (0) PDF 2.95 M (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分支狭窄≥70 %的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并作Leaman冠状动脉记分,左心室造影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研究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与Leaman冠状动脉记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2 76 .12±16 4.75ng/L比411.44±110 .32ng/L ,P<0 .0 1)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与Leaman记分呈显著负相关(r=- 0 .6 1,P<0 .0 0 1) ,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 .5 7,P<0 .0 0 1) ;患者全组Leaman记分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相关,但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2 5 0ng/L的亚组,Leaman记分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 0 .49,P<0 .0 5 )。结果提示,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左心室功能均有一定关系;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降低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随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而减退。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变化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意义。

    • >方法学研究
    • 低浓度一氧化碳和缺氧气体处理培养细胞容器的研制及其应用

      2001, 9(1):67-70.

      摘要 (1025) HTML (0) PDF 3.63 M (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低浓度一氧化碳和缺氧气体处理培养细胞的装置并观察两种气体对培养细胞———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效应。采用气体置换法建立细胞处理模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之变化。结果发现,1)建立的装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所需的一氧化碳浓度和氧浓度,维持所需浓度时间12h内未明显变化;2 )处理培养的RAEC的结果比较满意。缺氧12h ,RAEC部分细胞仍具有完整的线粒体和内质网,核和细胞膜完整,但部分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破裂以及内质网轻微肿胀;且胞内空泡和脂质体均明显增加,核内染色质边集;细胞间连接分离明显。低浓度CO 12h组的RAEC细胞细胞连接经度分离,胞浆内有少量空泡状结构;胞核出现少许切迹。此结果提示,建立的低浓度一氧化碳和缺氧气体处理细胞模型可靠,低氧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细胞间的连接,低浓度CO可以减轻低氧的损害。

    • 家兔脑基底动脉离体制备动脉环与张力记录方法的改进及应用价值

      2001, 9(1):71-73.

      摘要 (1099) HTML (0) PDF 2.93 M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研究脑血管药物的作用机制,对家兔脑基底动脉离体制备动脉环和记录张力变化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急性放血,从颅顶开颅快速取出脑基底动脉;②在冷光源下,将已离体的脑基底动脉悬浮于预冷灌流液中,再行制备动脉环和进行记录前的各项操作;③利用BL - 310微机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脑基底动脉环在药物作用下的张力变化。结果发现,BL - 310微机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比二道生理记录仪高;制备的家兔脑基底动脉环标本在KCl、苯福林和组胺等药物作用下张力变化明显,用BL- 310系统能真实地记录到这些张力变化。此结果说明,改进的家兔脑基底动脉离体制备动脉环灌流和记录张力的方法更适用于小动脉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的实验研究。

    • >文献综述
    • 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多糖与腹主动脉瘤

      2001, 9(1):74-76.

      摘要 (1046) HTML (0) PDF 3.41 M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蛋白多糖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细胞外基质的破坏和重构与腹主动脉瘤密切相关。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是蛋白多糖的最主要成份,以其为底物的肝素酶活性增强,它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对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某些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节在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血管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2001, 9(1):77-81.

      摘要 (1065) HTML (0) PDF 5.51 M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局部定位基因转染是目前治疗血管再狭窄研究的热点,它可将特异性基因精确定位转染至血管壁,实现外源基因表达,最大限度地在局部发挥生物学效应。本文以血管再狭窄发生机理为主线叙述了预转染目的基因的选择方案,总结协助外源基因转染的载体系统的选择和设计,并对不同定位基因转移的操作方式进行综述。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2001, 9(1):82-84.

      摘要 (1002) HTML (0) PDF 3.42 M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传统方式是胸骨正中完全劈开切口、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大隐静脉作为主要的血管桥。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比较多,医疗费用高,大隐静脉桥的远期通畅率低,且不适用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和远端细小血管病变。近年来,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包括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等,本文就各种新方法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和临床效果等进行了综述。

    • CD40信号与动脉粥样硬化

      2001, 9(1):85-88.

      摘要 (965) HTML (0) PDF 4.39 M (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反应。在炎症免疫调节中,CD40与CD40配体的相互作用是炎症信号传递的重要途径,它参与抗原呈递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近年研究发现,CD40 -CD40L相互作用不只局限于炎症细胞之间信号传递,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炎症反应调节。本文将重点介绍CD40信号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干预途径。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