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系与遗传易感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病。脂肪肝本身就是一种胰岛素抵抗状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危险因素聚集、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是心脑血管事件而非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促进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加,其机制涉及肝脏胰岛素抵抗、脂肪激素、系统性低度炎症反应以及内皮功能障碍和肝细胞功能改变等方面。
摘要: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高脂血症大鼠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淫羊藿苷组、高脂饮食+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质水平及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并采用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比较主动脉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结果与高脂饮食组比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0.01)降低,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显著减低(P<0.01),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分析甲醛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分别与不同浓度甲醛(分别为0、5、10、20、40和80μmol/L)的DMEM培养基孵育,同时以过氧化氢(100μmol/L)为阳性对照组,抗氧化剂维生素C(100mg/L)为保护组。共培养24h后,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漏出量;硫代巴比妥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生化分析法测定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甲醛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促进内皮细胞上清液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产生;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增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论甲醛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及表达,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及表达,从而诱导内皮细胞产生过多的一氧化氮有关;维生素C通过降低一氧化氮产生,减轻甲醛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摘要:目地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及myocardin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50μg/L)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诱导前,及诱导4d和8d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和myocard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诱导前及诱导4d和8d时,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和myocardin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平均灰度值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可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Myocardin在此分化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对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受体系统生成的影响和肾上腺髓质素在溶血磷脂酸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3-TdR掺入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γ-32P-ATP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肾上腺髓质素的含量。结果溶血磷脂酸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肾上腺髓质素生成,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受体CRLR、RAMP2和RAMP3mRNA表达;肾上腺髓质素可抑制溶血磷脂酸刺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抑制溶血磷脂酸诱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结论溶血磷脂酸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受体系统,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受体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其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有关。
摘要:目的研究小鼠巨噬细胞株ANA-1中类法尼醇X受体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研究类法尼醇X受体天然配体鹅脱氧胆酸在ANA-1中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类法尼醇X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类法尼醇X受体在ANA-1细胞中的表达,及鹅脱氧胆酸处理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转录水平,Westernblot检测类法尼醇X受体的表达及其激活后对自身蛋白表达的调节,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类法尼醇X受体在ANA-1中表达,并依赖鹅脱氧胆酸浓度自我上调,鹅脱氧胆酸能显著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类法尼醇X受体在小鼠巨噬细胞株ANA-1中组成型表达并呈配体浓度依赖性自我上调,类法尼醇X受体激活后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摘要:目的观察依泽替米贝对血管平滑肌源性的荷脂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影响。方法采用20mg/L胆固醇、β-环糊精混合物处理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建立荷脂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依泽替米贝(3、10μmol/L和30μmol/L)处理荷脂细胞24h,随后用30μmol/L的依泽替米贝处理荷脂细胞不同的时间(0、6、12、24h和48h)。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的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情况。结果(1)3、10μmol/L和30μmol/L依泽替米贝处理荷脂细胞后,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10.8±3.56、90.5±2.30mg/g和60.9±1.86mg/g,游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85.5±3.12、74.6±2.89mg/g和53.8±1.56mg/g;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浓度升高,两者都有降低趋势(趋势性χ2检验,P=0.007),且30μmol/L组作用最佳。(2)选择30μmol/L依泽替米贝处理荷脂细胞0、6、12、24h和48h,各时间点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20.1±2.37、117.9±3.05、80.3±2.81、69.2±1.56mg/g和72.1±2.98mg/g,随着时间的延长,总胆固醇浓度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776,P<0.05);游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92.9±2.11、90.7±3.76、71.4±2.57、60.1±1.21mg/g和64.2±2.48mg/g,随着时间的延长,游离胆固醇浓度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786,P<0.05);与0h组比较,12、24h和48h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24h组效果最显著。结论依泽替米贝能降低血管平滑肌源性荷脂细胞胆固醇蓄积。
摘要:目的观察鼠动脉粥样硬化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蛋白激酶C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从而初步探讨他汀类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0,正常饮食)、模型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正常饮食)和阿托伐他汀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处死试验鼠并取主动脉起始部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其余部分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蛋白激酶C的表达。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空腹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脂学水平(P<0.01);模型组鼠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蛋白激酶C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蛋白激酶C的表达(P<0.01);阿托伐他汀组鼠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蛋白激酶C,在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稳定粥样斑块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在体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50mg/kg)灌胃8周的方法造成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治疗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10、20、40mg/kg)进行灌胃。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血中对氧磷酶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血管组织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性;肝组织中对氧磷酶1mRNA表达水平。结果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显著抑制大鼠胸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导致大鼠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的降低,肝组织对氧磷酶1mRNA表达下调;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同时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卡托普利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的大鼠胸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同时降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维持对氧磷酶1活性、促进对氧磷酶1mRNA的表达。结论卡托普利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Ⅱa和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分布特征及与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68例Ⅱa型、67例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以及23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的组成及含量。结果与血脂正常组比较,Ⅱa和Ⅱb型高脂血症组前β1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3b、高密度脂蛋白3a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2a、高密度脂蛋白2b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Ⅱb型高脂血症组前β1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3a含量较Ⅱa型高脂血症组显著增加(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2a、高密度脂蛋白2b含量显著减少(P<0.01)。无论是Ⅱa还是Ⅱb型高脂血症组,低载脂蛋白AI患者血清前β1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3c、高密度脂蛋白3b、高密度脂蛋白3a含量较高载脂蛋白AI患者显著增加(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2a、高密度脂蛋白2b含量显著降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Ⅱa及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与高密度脂蛋白各亚类含量均显著正相关(P<0.01);载脂蛋白B100,载脂蛋白CⅢ与前β1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2a、高密度脂蛋白2b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Ⅱa及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颗粒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其中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这种改变趋势更加明显。Ⅱa和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尤其是载脂蛋白AI水平影响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分布。
曾靖 , 程李涛 , 唐利军 , , 顾王月 , 陈伯钧 , 汪涛
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和增强指数在评估动脉僵硬度方面的敏感性有无差别。方法选取73名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踝臂指数,根据踝臂指数水平分为踝臂指数≤0.9组和踝臂指数>0.9组。通过外周脉压、中心增强压力、增强指数、中心脉压及颈—股脉搏波速度评估大动脉僵硬度。结果踝臂指数≤0.9组颈—股脉搏波速度明显大于踝臂指数>0.9组(P<0.001),但增强指数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相关分析显示,颈—股脉搏波速度和踝臂指数存在很好的相关性(P<0.001),增强指数与踝臂指数不存在相关。结论增强指数在评估动脉僵硬度方面没有脉搏波速度敏感,临床上使用增强指数评估动脉僵硬度时需要谨慎。
摘要:目的探讨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心电图可疑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下壁22例,前壁3例)行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及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比较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与心电向量图和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结果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心电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88%、32%及24%,诊断下壁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82%、27%及23%,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电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P<0.05)。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100%)明显高于心电向量图(25%)。结论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在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治疗组35例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早晚各1次,连用14天,同时加用川芎嗪80mg,1次/d静滴,连用14天;治疗对照组应用川芎嗪80mg,1次/d静滴,连用14天。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14天,阿司匹林100mg,1次/d。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观察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30天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1.30±0.15mm和0.88±0.21mm,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0.3%和8.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身体成分和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测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身体成分和糖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糖耐量减低组冠心病的患病率、糖尿病家族史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阳性率较糖耐量正常组明显增高。(2)糖耐量减低组的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数、腰围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与糖耐量正常组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腰臀比、空腹血糖亦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但两组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明显的差别。(3)糖耐量正常和减低两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肱动脉基础内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数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4)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数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浓度相关(r=0.269,P<0.05)。(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浓度是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预测变量,其方程式为Y△Dia-P%=0.981×OGTT2h血糖浓度+7.608。结论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存在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身体成分和糖代谢指标发生改变,而且胰岛素抵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的异常在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肱动脉舒张功能障碍中起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中顺路肾动脉造影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41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常规术中顺路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以显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410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88例(21.4%),其中轻度狭窄30例(7.3%),中度狭窄40例(9.7%),重度狭窄18例(4.3%)。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的285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26.3%(75/285),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阴性患者[10.4%(13/125),P<0.05]。狭窄超过30%的肾动脉血管共130支,其中61.5%位于开口部位,36.9%位于主干,仅3.8%位于分支血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异常、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6.3%,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顺路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并不完全平行,女性、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异常、左主干病变及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心刚 , 孙兆青 , 叶爱群 , 郑黎强 , 刘双双 , 许长禄 , 李佳进 , 赵芬芬 , 李 觉 , 胡大一 , 孙英贤
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非治疗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类型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阜新农村≥35岁非治疗高血压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将高血压患者按不同类型高血压分成3组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组,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类型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结果共入选4273人,平均年龄56.5±11.4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超重(肥胖)31.4%、糖代谢异常19.9%和血脂异常46.9%;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超重(肥胖)41.9%、糖代谢异常11.7%、血脂异常44.3%;收缩压舒张压均高组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超重(肥胖)45.6%、糖代谢异常19.0%和血脂异常53.3%。超重(肥胖)患病率全年龄组3组间不同,而糖代谢异常和血脂异常仅在<60岁组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非老年人群较老年人群糖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低,而超重(肥胖)患病率则在非老年人群中较高。多数代谢异常合并患病率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组为最高。结论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非治疗高血压人群中不同高血压类型间合并多代谢异常患病情况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干预,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建立颈动脉外膜剥离引起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为研究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2g/L的Ⅱ型胶原酶消化颈动脉外膜后,眼科镊钝性剥离外膜,HE染色明确外膜剥离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外膜剥离对内膜的影响。结果酶化学消化+眼科镊钝性剥离可有效剥离血管外膜;外膜剥离2周后可见相应内膜处出现增生性病变,病变成分为分泌型平滑肌细胞;而外膜保留侧正常。结论胶原酶消化+眼科镊钝性剥离的方法可有效剥离血管外膜,促进血管内膜增生性病变形成。
摘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开展大量研究,但该病在我国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正确认识F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将他们鉴别出来,深入研究这类人群的遗传背景,有助于了解其分子病理机制,对于As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摘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磷脂酶A2超家族的一个成员,由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能水解低密度脂蛋白上的氧化卵磷脂,生成促炎物质溶血卵磷脂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抑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及预防性治疗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一个新的有待研究的因子,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独立的预测因子及治疗靶
摘要:组织蛋白酶K是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中的番木瓜酶超家族成员,它能降解细胞外基质,还包含了独特的溶胶原活性。组织蛋白酶K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多个致病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血管重塑、腹主动脉瘤生长和破裂过程中的主要胶原酶之一,还可能参与主动脉瓣狭窄的致病过程。
摘要:Toll样受体尤其是Toll样受体4作为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类跨膜受体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就其结构、配体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各阶段作用及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学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21001 传真:0734-8160523
电话:0734-8160765 E-mail:dmzzbjb@163.net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