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1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的血小板突触分子

      2011, 19(3):169-175. CSTR:

      摘要 (1354) HTML (0) PDF 7.37 M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对这一疾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起重要作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之间也形成类似神经突触或免疫突触的突触性结构,即血小板突触(p latelet synapse),在此微环境中进行着血小板间的信号传递,称为血小板接触依赖性事件(contact-dependent events),对动脉血栓的形成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在参与这一过程的血小板突触分子中,轴突导向分子(如Ephrins和Sem aphorins)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除轴突生长导向作用外,轴突导向分子已证明在免疫应答、肿瘤转移、血管新生、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某些分子(如Sem a4D)的敲除可降低血脂异常状态下的血小板的高反应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本文将回顾近十年来对此类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钙敏感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2011, 19(3):176-180. CSTR:

      摘要 (1161) HTML (0) PDF 4.11 M (1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每组72只。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复制首先每千克体重注射维生素D360万单位,然后喂养高脂饲料6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光镜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钙敏感受体、Bax、Bcl-2及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细胞凋亡指数以及钙敏感受体、Bax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降低;光镜下可见胸主动脉部分内皮脱落,表面不光滑,中膜平滑肌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排列紊乱。结论钙敏感受体可能参与了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进而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二苯乙烯苷对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1, 19(3):181-185. CSTR:

      摘要 (1248) HTML (0) PDF 5.47 M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过氧化氢作用内皮细胞建立细胞凋亡模型,再加入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作用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Ho-echst33258染色可见大量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出明显的凋亡峰,Caspase-3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加入二苯乙烯苷作用后,与过氧化氢组比较,10μmol/L二苯乙烯苷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增殖率,抑制细胞凋亡,并且使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二苯乙烯苷能够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 >研究论文摘要
    • 血管生成素1基因修饰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大鼠球囊损伤血管的修复作用

      2011, 19(3):186-186. CSTR:

      摘要 (1136) HTML (0) PDF 946.43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体外获得有生物活性的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EPC),即Ang-1-EPC,并将其移植入股动脉球囊损伤的大鼠模型中,探讨Ang-1基因修饰的EPC对大鼠急性球囊损伤动脉血管的修复作用。方法大鼠股动脉经球囊损伤后2天,扫描电镜观察其内皮损伤情况。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细胞移植组,其中对照组包含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PBS移植组(n=16);细胞移植组包括EPC移植组、PNL-EPC移植组和Ang-1-EPC移植组(n=16),并通过血管外膜下直接注射移植基因修饰的EPC。2周时处死部分动物取股动脉组织并取外周血,ELISA检测各组血清Ang-1含量,HE染色检测各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股动脉组织中Ang-1/Tie-2的mRNA含量;4周时取股动脉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细胞,VⅢ因子免疫荧光观察Ang-1-EPC的分化情况。结果球囊损伤后,电镜观察证实有明显血管内皮剥脱。2周时石腊切片HE染色发现明显的新生内膜增生,血管腔明显变狭窄。经PCNA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新生内膜有较多PCNA阳性细胞。经移植干预后,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减轻,中膜和新生内膜中PCNA阳性细胞比例减低,内膜/中膜比值减小,其中Ang-1-EPC移植干预的效果最明显,提示移植干预有抑制大鼠球囊损伤血管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Ang-1-EPC明显上调股动脉组织中Ang-1 mRNA含量,4周时Ang-1-EPC移植入股动脉后均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被检出,VⅢ因子免疫荧光提示EPC可分化成具有内皮细胞标志的细胞系。结论Ang-1基因修饰的EPC可以减缓球囊损伤动脉血管狭窄。

    • >实验研究
    • 黄芪水提取物对TNF-α诱导的小鼠动脉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

      2011, 19(3):187-191. CSTR:

      摘要 (1167) HTML (0) PDF 4.41 M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水提取物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小鼠动脉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体外THP-1细胞与小鼠动脉内皮细胞黏附实验体系,在施加TNF-α刺激之前,采用不同浓度黄芪水提取物及不同预先黄芪水提取物孵育时间进行分组干预,并检测THP-1细胞对小鼠动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CAM-1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VCAM-1表达的变化及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核转运。结果TNF-α刺激下,小鼠动脉内皮细胞VCAM-1和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经黄芪水提取物预处理后,可具有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及NF-κB p65蛋白核转移的作用,并表现一定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其中120 mg/L的黄芪水提取物预孵4~8 h可明显减少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率,VCAM-1表达明显下调(P<0.05),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水提取物可拮抗TNF-α诱发的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降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有关。

    • 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 siRNA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

      2011, 19(3):192-195. CSTR:

      摘要 (1188) HTML (0) PDF 4.92 M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 siRN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80 nmol/L浓度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 siRNAs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作用24 h后加入8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24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8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THP-1源性巨噬细胞24 h后,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 siRNA转染组THP-1源性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相对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 siRNA能够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节。

    • >研究论文摘要
    • 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快速筛查肥厚性心肌病MYH7基因Ala26Val突变

      2011, 19(3):196-196. CSTR:

      摘要 (1202) HTML (0) PDF 986.90 K (1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高保真聚合酶介导的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联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建立对肥厚性心肌病MYH7基因Ala26Val突变进行快速筛查的技术平台。方法应用PCR反应扩增包含MYH7基因Ala26Val突变区域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克隆技术与反向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得到MYH7基因Ala26Val突变的野生模板与突变模板,并通过基因测序分析进行确证。设计与Ala26Val突变位点配对及三末端不配对的3′硫化修饰正向引物,在其下游设计一条反向引物,分别构成野生引物对与突变引物对,进行高保真DNA聚合酶介导的双向引物延伸反应,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对其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当突变引物对与突变模板配对时,引物被延伸,有PCR产物;与野生模板不配对时,引物却不能被延伸,无PCR产物。同样,野生引物对只有与野生模板匹配时得以延伸,而与突变模板不匹配时则不能延伸。结论高保真DNA聚合酶偶联硫化修饰引物构成的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能够快速筛查肥厚性心肌病MYH7基因Ala26Val突变,达到非此即彼的二元化效果,该分子开关在肥厚性心肌病基因筛查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实验研究
    • 参松养心胶囊改善心力衰竭大鼠QT离散度及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

      2011, 19(3):197-201. CSTR:

      摘要 (1264) HTML (0) PDF 4.89 M (1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大鼠的QT离散度及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周。用皮下插入自制电极检测心室电生理变化,经HE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Masson染色判断心肌纤维化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在左心室心肌组织的分布。结果心力衰竭大鼠QT离散度明显延长(37.20±9.94 ms,P<0.05),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组织纤维沉积面积明显增加(101217.30±33970.02μm2,P<0.05),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明显减少(55.93±11.61,P<0.05)。参松养心胶囊可缩短心力衰竭大鼠的QT离散度(25.50±8.21 ms),减少心肌组织纤维沉积面积(13580.64±8213.73μm2)并增加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69.09±16.59)。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缩短心力衰竭大鼠的QT离散度,增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并减少纤维化面积。

    • >研究论文摘要
    • 银杏内酯B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1, 19(3):201-201. CSTR:

      摘要 (1111) HTML (0) PDF 1017.43 K (1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银杏内酯B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将动物分为模型组、银杏内酯B(GB)组和阿司匹林(ASA)组。8周后处死小鼠,进行血脂测定和血浆炎症蛋白ELISA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主动脉斑块。用健康人血小板分析血小板聚集,使用检测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Akt磷酸化。结果银杏内酯B组小鼠血浆趋化因子RANTES水平下降了47%,阿司匹林组下降了6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模型组比较,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银杏内酯B组下降了45%(P<0.05),阿司匹林组下降了11%(P>0.05)。主动脉油红O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银杏内酯B组脂质沉积减少40%,阿司匹林组减少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噬细胞染色表明银杏内酯B组和阿司匹林组主动脉斑块处巨噬细胞浸润比模型组分别减少51%和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斑块局部炎症蛋白分析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在银杏内酯B组减少69%,阿司匹林组减少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银杏内酯B组RANTES表达比模型组减少51%(P<0.05),在阿司匹林组减少10%。银杏内酯B组PF4表达比模型组减少51%(P<0.05),在阿司匹林组减少23%(P<0.05)。银杏内酯B组CD40L表达减少39%,阿司匹林组减少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血小板功能分析显示,0.6 g/L银杏内酯B能明显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降低胶原诱导的Akt磷酸化水平。结论银杏内酯B(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地减轻或延缓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轻斑块的形成以及斑块局部炎症蛋白和炎症细胞浸润;它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阻碍PI3K下游分子Akt磷酸化。因此我们推测,银杏内酯B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与银杏内酯B抑制PI3K通道的活化相关。

    • >实验研究
    • 蜂胶水提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1, 19(3):202-205. CSTR:

      摘要 (1154) HTML (0) PDF 3.92 M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蜂胶水提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三种浓度的蜂胶水提物干预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从中得出胆固醇酯含量,根据细胞蛋白定量。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模型组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50 mg/L、100 mg/L及200mg/L蜂胶水提物干预组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随蜂胶水提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有减少的趋势;模型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50 mg/L、100 mg/L及200 mg/L蜂胶水提物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随蜂胶水提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有降低的趋势。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与细胞凋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r=0.964,P<0.01)。结论蜂胶水提物能够降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可能与蜂胶水提物抑制细胞内胆固醇酯聚集有关。

    • RNA干扰下调小鼠心肌细胞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的表达

      2011, 19(3):206-210. CSTR:

      摘要 (1153) HTML (0) PDF 4.84 M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含有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特异性的RNA干扰序列pSUPER retro neo质粒载体,选择性下调小鼠心肌细胞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的表达,筛选出抑制效果最明显的表达质粒。方法构建2条靶向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的特异性小干扰RNA质粒载体(EH-1和EH-2),以含非特异性小干扰RNA编码序列的质粒载体为阴性对照(pCN组),用FuGENE HD将质粒转染入原代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转染后通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EH-1组相比,质粒EH-2使心肌细胞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分别为0.202±0.017和0.212±0.029,P<0.01)。结论构建了特异性小干扰RNA质粒表达载体,利用RNA干扰技术成功下调了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心肌细胞的RNA干扰研究奠定了基础。

    • >研究论文摘要
    • 脂蛋白(a)通过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损伤内皮祖细胞

      2011, 19(3):210-210. CSTR:

      摘要 (1018) HTML (0) PDF 812.81 K (1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是否通过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损伤内皮祖细胞(EPC)。方法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出人脐静脉血EPC,在EGM-2培养基中对EPC培养和诱导分化12天后,并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鉴定。109个/L EPC种植于24孔培养板上,分别与0、10、25、50及100 mg/L Lp(a)孵育24 h进行作用量-效分析,然后EPC与10μmol/L ATP(eNOS激动剂)+50 mg/L Lp(a)处理24 h,同时设对照组。MTT法检测EPC存活率,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eNOS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Lp(a)呈剂量依赖性降低EPC的存活率,10 mg/L Lp(a)对EPC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n=3),25 mg/L Lp(a)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n=3),以50 mg/L Lp(a)最为显著(P<0.001,n=3);此浓度下,EPC的eNOS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10μmol/L ATP可显著拮抗Lp(a)对EPC存活的抑制作用,同时eNOS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结论Lp(a)损伤EPC与抑制eNOS表达有关。

    • >实验研究
    • 菟丝子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1, 19(3):211-215. CSTR:

      摘要 (1115) HTML (0) PDF 4.68 M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菟丝子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菟丝子黄酮低、高剂量组和消心痛组。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DNA末端标记法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Bcl-2和Bax蛋白表达,计算Bcl-2/Bax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凋亡指数显著增高(P<0.01),Bcl-2和Bax蛋白表达增强(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菟丝子黄酮低、高剂量组及消心痛组能降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和凋亡指数(P<0.01),增加Bcl-2而减少Bax的表达(P<0.01)。结论菟丝子黄酮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与消心痛效果相近。

    • >临床研究
    • 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1, 19(3):216-219. CSTR:

      摘要 (1263) HTML (0) PDF 3.86 M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66例年龄40岁以上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行头颅MRI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头颅MRI诊断脑白质疏松症112例,依据MRI-FLAIR半定量分析方法计算白质高信号的体积并对腔隙性梗死灶计数,白质高信号重侧与轻侧比率>1.5 SD定义为双侧不对称。将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分为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组和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组,记录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共32例,患病率为12.03%。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与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相比,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颈动脉斑块或狭窄、脑梗死/TIA病史5个因素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重侧与轻侧相关因素对比显示重侧腔隙性梗塞灶数量明显多于轻侧,重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明显高于轻侧。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或狭窄为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对称性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或狭窄。

    • 环孢素A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γ干扰素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2011, 19(3):220-222. CSTR:

      摘要 (1190) HTML (0) PDF 2.95 M (1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环孢素A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γ干扰素、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益血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γ干扰素、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清γ干扰素(27.4±3.3 ng/L)、一氧化氮合酶(30.8±4.0 kU/L)和一氧化氮(28.1±2.7μmol/L)无明显变化;观察组上述指标(21.7±2.5 ng/L、22.3±3.6 kU/L和9.5±1.8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通过抑制骨髓衰竭而降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继而减轻一氧化氮介导的氧自由基损伤,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管壁有一定保护作用。

    • >专题报告摘要
    • miR34a通过调控乙醛脱氢酶2参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室重构

      2011, 19(3):222-222. CSTR:

      摘要 (1242) HTML (0) PDF 1008.61 K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和目的乙醛脱氢酶2(ALDH2)是一种内源性心肌保护因子,通过代谢4-HNE等毒性醛类在心肌梗死过程中起抗心肌细胞凋亡并改善心室重构作用。miRNA在很多生物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细胞凋亡、增殖,并与许多疾病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ALDH2在心肌缺氧早期呈显著下降趋势。本研究拟从microRNA角度探讨ALDH2下降的机制,并探索内源性抑制ALDH2下降的作用靶点。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研究缺氧心肌细胞中miR34a及ALDH2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LDH2蛋白表达,以观察miR34a与ALDH2在缺氧心肌细胞中变化趋势是否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microRNA特异模拟及抑制技术调控miR34a的表达,同时利用siRNA及高表达病毒转染技术调控ALDH2表达,观察miR34a与ALDH2的改变是否都能够改变心肌细胞缺氧后凋亡的反应情况。进一步利用miR34a特异模拟剂和抑制剂分别上调和下调microRNA的表达后,检测心肌细胞内ALDH2表达变化,以证实miR34a可以抑制ALDH2的翻译表达。进而,我们将采用荧光报告基因质粒技术,构建GFP后带有ALDH2 3’UTR的报告质粒,同时与miR34a模拟剂共转染至HEK293细胞后观察GFP荧光亮度,从而得到miR34a与ALDH2 3’UTR结合的直接证据。结果在心肌细胞缺氧早期(48 h以内),我们发现ALDH2蛋白水平于6 h开始下降而其mRNA水平于48 h才出现显著降低,表明ALDH2蛋白在缺氧早期的下降并不是由转录水平调控引起的,提示可能存在转录后水平调节。接下来我们对缺氧状态下miR34a变化趋势进行观察,发现miR-NA34a于2 h上升至对照组10倍左右,直至4 h仍保持在4倍左右水平(P<0.05),提示其可能参与心肌细胞缺氧的早期调节。ALDH2与miR34a之间是否存在联系?ALDH2的下降是否由miR34a引起?为证实以上猜想,我们利用miR34a模拟剂转染心肌细胞,上调其表达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LDH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同时利用miR34a抑制剂下调其表达后发现ALDH2上升,这样我们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证明miR34a能够调控ALDH2蛋白表达。前期实验已证实上调ALDH2具有抗凋亡作用而下调则加重凋亡。为探讨miR34a与ALDH2在功能上的相关性,我们对心肌细胞转染其模拟或抑制剂,给予缺氧24 h处理,诱发凋亡后进行TUNEL检测,发现miR34a高表达组凋亡水平较高而低表达组则凋亡较轻,从功能上证实miR34a与ALDH2关系符合预期。结论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早期ALDH2的下降是由miR34a对其翻译过程的抑制引起。阻滞miR34a对ALDH2的抑制,可能成为早期发挥ALDH2心肌保护作用的关键节点。

    • >文献综述
    • 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2011, 19(3):223-226. CSTR:

      摘要 (953) HTML (0) PDF 4.54 M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吞噬性清除凋亡细胞是巨噬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和维护斑块的稳定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识别、摄取和吞噬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维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脂肪酸合酶与冠心病的关系

      2011, 19(3):227-231. CSTR:

      摘要 (1248) HTML (0) PDF 5.37 M (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脂肪酸合酶是催化内源性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由其介导生成的饱和脂肪酸是动脉粥样斑块的构成成分之一。脂肪酸合酶还通过影响巨噬细胞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及胆固醇流出,参与粥样斑块的形成。此外,脂肪酸合酶参与脂类代谢,抑制该酶活性具有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可使肥胖、糖尿病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逆转,因此,脂肪酸合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研究论文摘要
    • miR-34a调控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

      2011, 19(3):232-233. CSTR:

      摘要 (1526) HTML (0) PDF 1.95 M (1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和目的血管新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个体的血管新生功能呈现进程性减弱,修复缺血和受损组织的能力显著降低。内皮祖细胞(EPC)已被证实在成体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来源于老年个体的EPC其增殖、存活及迁移功能明显减弱。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参与了血管新生的调控。miR-34a是肿瘤抑制因子,通过作用于靶蛋白沉默信息调控子1(SIRT1)导致细胞周期阻滞或者细胞凋亡。但是,目前尚不清楚miR-34a是否在EPC介导的血管新生中起作用。此外,最近已报道miR-34a在老年小鼠的心脏和脾脏中水平升高,提示衰老可上调miR-34a水平。EPC还受到eNOS的调控,在衰老的情况下eNOS的功能也被削弱。研究已证明,eNOS的必需辅因子BH4水平的下降可引起eNOS解偶联,导致EPC的数量及迁移能力降低。GTP水解酶I(GTPCH I)是生理情况下合成BH4的限速酶。GTPCH I活性的降低可减少BH4的产生,引起eNOS解偶联,从而导致活性氧(ROS)水平升高。但是EPC中的GTPCHI是否可以通过影响ROS的产生进而调控miR-34a的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常与衰老情况下miR-34a调控EPC介导的血管新生及miR-34a的上游调控因素。方法我们分别从成年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201~225 g)、年轻(8周龄)的C57BL/6小鼠(野生型)、GTPCH I转基因小鼠(Tg-GCH,内皮特异性过表达GTPCH I)、Hph-1小鼠(GTPCH I表达水平组成型降低)、老年(18~20月龄)的C57BL/6小鼠及eNOS/GCH双转基因小鼠(全部为雄性)的骨髓中分离EPC。用流式细胞术联合干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标志对培养7天后的细胞进行表型鉴定。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34a和SIRT1的表达水平。miR-34a mimic或inhibitor被转染进入EPC以过表达miR-34a或抑制miR-34a的表达。SIRT1 siRNA也被用来降低EPC中SIRT1的水平。我们还应用Matrigel小管形成试验检测EPC的体外血管新生能力,用Matrigel plug试验分析EPC的体内血管新生能力,用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确定EPC的衰老状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ROS水平。小鼠后肢缺血模型结合随后的激光多普勒成像用来评估小鼠急性缺血后血流的恢复能力。结果miR-34a调节大鼠EPC介导的血管新生。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培养7天后的EPC表达干细胞标志CD34、CD133和内皮细胞标志VEGFR-2、VE-Cadherin。Real-time PCR证实EPC表达miR-34a。转染miR-34a mimic后,EPC中miR-34a水平增加约23倍,伴随着EPC的血管新生功能显著降低。过表达miR-34a还增加了约40%的衰老细胞,同时SIRT1的表达水平降低了约40%。在EPC中用SIRT1 siRNA抑制SIRT1的表达后,EPC的血管新生能力明显降低,而衰老细胞数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过表达miR-34a或者敲低SIRT1都能增加SIRT1效应蛋白FoxO1的乙酰化水平,提示SIRT1-FoxO1信号通路可能介导了miR-34a对EPC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老龄小鼠EPC血管新生功能下降与miR-34a相关。老年小鼠在股动、静脉结扎后血流的恢复较年轻小鼠明显减慢。与减缓的血流恢复相一致,老年小鼠EPC的体外血管新生能力下降约56%。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小鼠EPC中miR-34a水平增加约1倍,而SIRT1蛋白水平下降约46%。在老年小鼠EPC中转染miR-34a inhibitor抑制miR-34a的表达后,血管新生能力显著升高。相反在年轻小鼠EPC中转染miR-34a mimic过表达miR-34a后,其血管新生活性减弱。Matrigel plug试验结果显示,混有过表达miR-34a的EPC的plug中形成了无序的细胞簇,但是混有对照EPC的plug中则形成了血管样结构,并且在管腔中可见红细胞,表明过表达miR-34a会抑制EPC的体内血管新生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抑制miR-34a可增加老年小鼠EPC中SIRT1的表达,而过表达miR-34a则降低年轻小鼠EPC中SIRT1的含量。GTPCH I调控miR-34a和SIRT1的表达。老年小鼠EPC中ROS水平显著升高,而GTPCHI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老年野生型小鼠的EPC相比,老年eNOS/GCH双转基因小鼠EPC中miR-34a水平降低,伴随着SIRT1水平的升高,但与年轻野生型小鼠EPC比较,老年eNOS/GCH双转基因小鼠EPC中miR-34a和SIRT1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GTPCHI和/或eNOS可能参与了调控miR-34a及其靶蛋白SIRT1的表达。最后,我们在Tg-GCH小鼠和GTPCHI缺乏的Hph-1小鼠的EPC中检测了miR-34a和SIRT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EPC相比,Tg-GCH小鼠EPC中miR-34a水平下降,伴随SIRT1水平的升高,而在Hph-1小鼠EPC中miR-34a水平升高,伴随SIRT1水平的降低。结论miR-34a抑制EPC介导的血管新生;衰老与SIRT1-FoxO1信号通路介导了miR-34a对EPC血管新生功能的抑制作用;老龄小鼠EPC血管新生功能减弱与miR-34a水平升高及其靶蛋白SIRT1的表达下降相关;GTPCH I参与了miR-34a及其靶蛋白SIRT1表达的调控。本研究从miRNA调控EPC介导的血管新生角度阐明了miR-34a在老年动物血管新生能力减弱中的作用机制,为改善老龄个体血管新生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专题报告摘要
    • 小凹及小凹蛋白1介导炎症应答与胆固醇跨膜转运之间的相互作用

      2011, 19(3):233-233. CSTR:

      摘要 (1192) HTML (0) PDF 852.18 K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胆固醇逆转运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前者属于经典的脂质代谢理论,而后者属于现代免疫炎症学说。二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基于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归纳、整理,我们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胆固醇跨膜转运与炎症反应之间相互影响、相

    • 磷脂转运蛋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靶点的研究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2011, 19(3):234-234. CSTR:

      摘要 (932) HTML (0) PDF 1002.54 K (10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PLTP)的研究始于197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两位学者Wirtz和Zilversmit,他们发现这个蛋白可以介导磷脂在细胞器、细胞膜和血浆脂蛋白之间的交换。但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一直争论不休,直至30年后的2001年作者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iang、Qin和Tall等学者发现该蛋白在三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鼠的表达缺陷

    • Id1-p53调控血管新生参与高切应力介导的易损斑块形成的机制

      2011, 19(3):235-235. CSTR:

      摘要 (1058) HTML (0) PDF 1.03 M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课题组针对至今难以解释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发生在高切应力区域的现象,在前人和本室前期研究基础上,从血管新生的视角入手,提出血管新生是导致As易损斑块发生在狭窄上游高切应力区域的重要因素、切应力通过Id1-p53信号通路调控血管新生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方法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研究切应力如何调控斑块内血管新生和易损斑块的形成及Id1-p53信号途径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结果通过构建兔颈动脉狭窄模型发现,易损斑块主要发生在狭窄血管近心端的高切应力区域,高切应力区域斑块内有大量的血管新生,并且大部分的新生血管为周细胞、外膜不完整的容易破裂的微血管。体外实验的研究发现转录因子Id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受切应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调控。并且Id1-p53信号通路是切应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调控血管新生的重要信号通路。目前正进一步通过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剂TNP-470在体验证血管新生就是高切应力引起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斑块形成引起的狭窄血管近心端的高切应力主要是通过促进斑块内血管新生引起易损斑块的形成,Id1-p53信号通路是切应力调控血管新生的重要信号通路。本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易损斑块在高切应力区域的发生机制,明确动脉粥样斑块内血管新生在切应力介导的As易损斑块形成中的作用,而且将为易损斑块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高血压血管重构研究进展——多因素协同作用机制

      2011, 19(3):235-235. CSTR:

      摘要 (946) HTML (0) PDF 1.03 M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高血压及其重要并发症是目前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但致病机制不清。交感兴奋亢进-儿茶酚胺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糖尿病-高血糖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增多以及肥胖-高血脂等均可引起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即血管重构,并可成为引起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高血压形成,因血压升高产生的异常机械力即可作用于血管壁而成为

    • >研究论文摘要
    • 脂联素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Caspase-12的表达变化

      2011, 19(3):236-236. CSTR:

      摘要 (980) HTML (0) PDF 930.78 K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培养SD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以模拟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脂联素(APN)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内质网应激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为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通过心肌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选用培养72 h的单层心肌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H/R组、H/R+30 mg/L APN组、H/R+30 mg/L APN+5 mmol/L SB203580(p38 MAPK抑制剂)组、H/R+5 mmol/L SB203580组。实验终止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H/R后,细胞生长状态较差,内质网应激蛋GRP78、Caspase-12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LDH的释放量增加;APN预处理后进行H/R,可较大程度地逆转上述指标变化,与H/R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H/R+APN组相比,H/R+APN+SB203580组增强了上述保护作用(P<0.05)。结论H/R可以诱导心肌细胞的内质网应激;脂联素可以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来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2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2011, 19(3):236-236. CSTR:

      摘要 (1220) HTML (0) PDF 930.78 K (1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胆固醇是维持哺乳动物细胞存活及功能所不可缺少的成分,然而高水平的血清胆固醇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内胆固醇代谢的平衡取决于以下三个主要代谢途径: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以及胆汁/粪便胆固醇的分泌等。因此,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以及增加胆固醇的分泌都是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的有效手段。已有研究报道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可以增加小鼠巨噬细胞胆固醇的流出而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但ω-3 PUFA对肝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ω-3 PUFA在肝细胞胆固醇合成和分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0μmol/Lω-3 PUFA(DHA或EPA)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 48 h后,收集细胞,用甲醇/氯仿(2∶1)溶液抽提细胞总脂质,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的作用下将脂质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用酶法测定细胞胆固醇浓度;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与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SREBP2和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向胆酸转化的限速酶CYP7a1,以胆固醇分泌相关基因ABCG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50μmol/LDHA或EPA处理HepG2细胞48 h后,细胞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细胞CYP7a1和ABCG8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SREBP2和HMG-CoA还原酶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ω-3 PUFA可以通过提高HepG2细胞胆酸的形成和分泌以及游离胆固醇的分泌而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浓度。

    • 脉管关联迁移细胞蛋白对血管新生的调控及其机制

      2011, 19(3):237-237. CSTR:

      摘要 (1247) HTML (0) PDF 909.49 K (1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脉管关联迁移细胞蛋白(angio-associated migratory cell protein,AAMP)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并试图揭示AAMP参与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和构建AAMP-GFP融合蛋白研究AAMP的亚细胞定位,单层细胞创面愈合实验研究AAMP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体外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大鼠胸腹主动脉血管环实验和Western blot分析并结合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抑制剂GW9662来研究AAMP对血管新生的调控及其机制。结果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的AAMP分析发现,AAMP主要分布于内皮细胞的胞浆和细胞膜上。过表达AAMP后细胞迁移能力和管腔形成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强,而干扰AAMP的表达后细胞迁移能力和管腔形成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弱,并且AAMP抗体亦能减弱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和主动脉血管环血管新生。罗格列酮能减弱AAMP过表达的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管腔形成,并且能够抑制主动脉血管环血管新生;而GW9662能显著抑制罗格列酮的这种作用。但GW9662不能显著增强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和主动脉血管环血管新生。Western blot分析发现,罗格列酮显著降低内皮细胞AAMP的表达,GW9662能抑制罗格列酮对AAMP表达的影响,但不能显著增强AAMP表达。结论AAMP可促进血管新生,PPARγ蛋白可通过下调AAMP的表达负调控这一过程。

    • 血管生成素1通过NF-κB传导通路影响内皮祖细胞炎症反应中黏附分子的表达

      2011, 19(3):237-237. CSTR:

      摘要 (1089) HTML (0) PDF 909.49 K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影响内皮祖细胞(EPC)炎症反应中黏附分子表达的主要信号传导通路。方法以慢病毒为载体将Ang-1导入EPC中,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内皮祖细胞炎症,使用特异性抑制剂PDTC抑制NF-κB,通过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各组(空白对照组、TNF-α组、Ang-1组、PDTC组、Ang-1+PDTC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TNF-α组相比,Ang-1组、PDTC组及Ang-1+PDTC组ICAM-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1通过NF-κB传导通路抑制EPC炎症反应中ICAM-1、VCAM-1的表达。

    • 非诺贝特通过Sirt1-NF-κB途径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炎症反应

      2011, 19(3):238-238. CSTR:

      摘要 (988) HTML (0) PDF 919.18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成熟脂肪细胞中炎症相关蛋白CD40L/CD40表达的影响及其是否通过Sirt1-NF-κB途径调控TNF-α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炎症反应。方法3T3-L1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成为成熟脂肪细胞后,免疫荧光检测Sirt1及CD40L/CD40的表达定位。TNF-α刺激细胞以及加入非诺贝特、Sirt1特异性激动剂和抑制剂和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Sirt1、CD40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检测Sirt1和CD40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成功建立诱导分化体系。Sirt1在3T3-L1成熟脂肪中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免疫荧光和逆转录PCR结果表明,3T3-L1成熟脂肪细胞表达CD40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但不表达CD40L。非诺贝特剂量依赖性下调TNF-α(10μg/L)诱导的成熟脂肪细胞中CD40蛋白和mRNA的表达,上调TNF-α诱导的成熟脂肪细胞中Sirt1蛋白和mRNA的表达。Sirt1特异性激动剂白藜芦醇增强非诺贝特对TNF-α诱导的成熟脂肪细胞中CD40蛋白和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尼克酰胺和Sirt1特异性抑制剂Sirtinol减弱非诺贝特的抑制作用。且当NF-κB信号通路阻断后,CD40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非诺贝特抑制TNF-α诱导3T3-L1成熟脂肪细胞中CD40的表达,且其可能通过Sirt1-NF-κB途径调控TNF-α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炎症反应。

    • Cathepsin L调节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2011, 19(3):238-238. CSTR:

      摘要 (925) HTML (0) PDF 919.18 K (1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组织蛋白酶L(Cat L)具有水解纤维连接蛋白、胶原和弹性蛋白的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中高表达。研究表明,Cat L基因敲除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脂核明显减小,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方法0、2、10及50 mg/L ox-LDL孵育RAW264.7巨噬细胞24 h,RT-PCR、Western blot以及荧光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Cat L的表达和活性。采用不同浓度的CatL抑制剂预处理巨噬细胞,然后再各加入ox-LDL至终浓度为50 mg/L,孵育24 h,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结果不同浓度ox-LDL孵育的细胞间Cat L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Cat L蛋白的表达量与活性都明显增加。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Cat L抑制剂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内脂质蓄积。结论ox-LDL上调巨噬细胞Cat L的表达和活性,Cat L抑制剂抑制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

    • 分化抑制因子1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调控的血管新生

      2011, 19(3):239-239. CSTR:

      摘要 (1171) HTML (0) PDF 925.80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是否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调控的血管新生,并阐明Id1参与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和大鼠胸腹主动脉血管环实验来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分析ox-LDL对Id1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ox-LDL对Id1分布的调控。并通过信号通路抑制剂来分析Id1受ox-LDL调控的分子机制。结果低浓度的ox-LDL促进血管新生,而高浓度的ox-LDL抑制血管新生。ox-LDL上调内皮细胞Id1蛋白的表达,当ox-LDL浓度为5 mg/L时,Id1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且随着ox-LDL浓度增加,Id1蛋白表达继续上调,但相互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高浓度的ox-LDL显著上调Id1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血管新生。我们进一步研究ox-LDL对内皮细胞Id1分布的影响,发现低浓度的ox-LDL促进Id1蛋白出核,而高浓度的ox-LDL抑制Id1蛋白出核。通过使用蛋白出核抑制剂lyptomycin B,我们发现ox-LDL调控Id1蛋白出核受CRM1/exportin信号控制。进一步通过使用PKA抑制剂H89和PI3K抑制剂LY294002研究发现低浓度的ox-LDL促进Id1蛋白出核是受PI3K信号通路控制的。结论PI3K信号通路通过促进Id1蛋白出核参与低浓度ox-LDL上调的血管新生。

    • 芥菜籽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及下调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功能

      2011, 19(3):239-239. CSTR:

      摘要 (1121) HTML (0) PDF 925.80 K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白芥菜籽提取物抗氧化和调节CD36表达的功效。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芥菜籽组,分别经腹腔给予1.5%生理盐水、1.5%芥菜籽提取物溶液,连续三天,第四天停止注射,第五天经眼眶取血并处死老鼠,取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将培养的巨噬细胞给予ox-LDL刺激,观察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脂氢过氧化物(LPO)含量,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水平以及中性脂肪蓄积情况,并观察血浆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芥菜籽提取物可以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降低LPO蓄积,下调CD36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中性脂肪蓄积,同时芥菜籽提取物还有提高血浆SOD和降低血浆LPO的全身抗氧化作用。结论芥菜籽提取物可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特别是巨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脂质的摄取,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功能。

    • 敲除Sema4D导致血小板功能缺陷并使心肌缺血梗死面积减小

      2011, 19(3):240-240. CSTR:

      摘要 (1016) HTML (0) PDF 999.77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缺血心肌再灌注早期血小板即被激活,可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最近发现除T细胞外,血小板也表达轴突导向分子Sema4D。Sema4D为细胞表面蛋白,其受体在B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及血小板表达。小鼠Sema4D表达缺失,导致血小板胶原受体(GPVI)下游信号受损,其血小板功能在体内、体外均受到抑制,并降低血小板在血脂异常环境中的高反应性。鉴于血小板、白细胞及内皮细胞在再灌注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拟证明Sema4D表达缺失是否可减小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保护心脏。方法小鼠麻醉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48 h后,再度麻醉小鼠并注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以评估损伤面积。荧光微球体用来划定危险区域。Sema4D(-/-)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均由Sema4D(+/-)杂合子繁殖而来,用于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面积的对比性研究。结果尽管Sema4D(-/-)鼠与野生鼠在心脏大小及危险区域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我们发现Sema4D缺失小鼠(n=7)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面积与野生型小鼠(n=9)相比减少了57%(P<0.05)。由于Sema4D在活化的血小板表面及T细胞上均被非金属蛋白酶ADAM17切割,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细胞外片段,因此,我们接下来证明Sema4D敲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这种保护作用是由于缺乏细胞相关性Sema4D还是缺乏可溶性Sema4D所致。理论上,Sema4D切割酶ADAM17敲除小鼠是证明该问题的最佳动物模型,然而ADAM17敲除小鼠不能存活,因此,我们制备了ADAM17嵌合小鼠,即造血系统无ADAM17功能,而在体内其他组织ADAM17功能正常。其方法为Se-ma4D(+/+)小鼠接受幅照后,移植无ADAM17功能的小鼠胎肝细胞,重建其造血系统,从而得到ADAM17缺陷嵌合小鼠。我们进行了ADAM17缺陷和ADAM17正常嵌合小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ADAM17缺陷嵌合小鼠与AD-AM17正常嵌合小鼠的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证明抑制小鼠Sema4D的表达可保护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阻止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Sema4D的生成,对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对Sema4D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使其有可能成为治疗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 硫化氢通过SIRT1抗内皮细胞衰老

      2011, 19(3):240-240. CSTR:

      摘要 (1015) HTML (0) PDF 999.76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衰老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25μmol/L H2O2诱导HUVEC衰老,通过检测β-半乳糖苷酶计算细胞衰老率。检测不同浓度(15、30、60及120μmol/L)的硫氢化钠作用下内皮细胞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的表达。结果HUVEC经25μmol/L H2O2处理1 h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为12.2%±1.30%;经60μmol/L硫氢化钠干预48 h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为4.6%±1.14%,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60μmol/L硫氢化钠干预48 h后SIRT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用SIRT1抑制剂(NAM)可减弱硫氢化钠此作用(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为12.0%±1.58%)。结论硫化氢能通过上调SIRT1表达抵抗H2O2诱导HUVEC衰老。

    • 血红素加氧酶1在伴有糖尿病的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

      2011, 19(3):241-241. CSTR:

      摘要 (1050) HTML (0) PDF 986.36 K (1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血红素加氧酶(HO)是一种催化血红素氧化降解为等摩尔一氧化氮、胆绿素和自由铁的始发限速酶。可诱导HO-1在炎症过程中过表达,不仅通过氧化应激的抑制效果保护组织,还能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的血管新生来促进组织的修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由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DM)、吸烟和其他因素诱导的多因素氧化应激来促进,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是与一种血管新生有关的慢性炎症。探讨HO-1在伴有糖尿病的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理学作用。方法选用53例尸检病例的312冠状动脉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伴有DM和非糖尿病(NDM)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HO-1表达。结果HO-1大量地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的巨噬细胞、冠状动脉和内膜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以及部分平滑肌细胞。HO-1表达程度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和狭窄程度的进展而增加,并且在DM组中的HO-1表达明显高于NDM组(P<0.01)。在DM组中高脂血症和吸烟者的HO-1表达更为增强。与NDM组相比较,DM组HO-1阳性细胞在有新生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分布更增强(P<0.01),并且明显分布在第Ⅳ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心脏协会分类)的肩部区和纤维帽。结论免疫组织化学的HO-1表达分布在大部分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尤其是在DM人群,并且与冠状动脉内膜的新生血管呈正相关,表明HO-1功能紧密地整合在DM患者由氧化还原应激所诱导的炎症-修复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进程。

    •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

      2011, 19(3):241-241. CSTR:

      摘要 (1046) HTML (0) PDF 986.36 K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体内外实验研究类胰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中的作用。方法体外通过慢病毒载体干扰肥大细胞P815类胰蛋白酶表达,取培液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孵育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AI、tPA表达改变。体内实验利用ApoE-/-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套环建立斑块内出血模型,随机分为6组:①肥大细胞脱颗粒剂;②肥大细胞稳定剂;③肥大细胞脱颗粒剂+类胰蛋白酶病毒载体;④肥大细胞稳定剂+对照病毒载体;⑤肥大细胞稳定剂+对照siRNA病毒载体;⑥肥大细胞稳定剂+siRNA病毒载体。小鼠处死后取颈动脉斑块,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斑块内荧光表达,HE染色观察出血及血管新生状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I、tPA、CD31表达。结果过表达类胰蛋白酶P815条件培养基促进bEnd3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管腔形成能力;而且促进bEnd3细胞tPA表达,同时抑制PAI表达。ApoE-/-小鼠体内过表达类胰蛋白酶后,未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增大,狭窄程度加重;套环侧斑块内出血加重,斑块内CD31表达增加;同时PAI表达降低、tPA表达升高。结论类胰蛋白酶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调节纤溶凝血系统从而促进斑块内出血。

    • 非诺贝特通过Sirt1途径调控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

      2011, 19(3):242-242. CSTR:

      摘要 (1058) HTML (0) PDF 992.06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非诺贝特是否通过Sirt1途径调控TNF-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方法原代培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irt1在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对Sirt1进行定位。预先1 h加入不同剂量的非诺贝特(25、50和100μmol/L),再用TNF-α(20μg/L)刺激细胞24 h。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和Sirtinol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Sirt1表达的影响。细胞加入非诺贝特(50μmol/L),1 h后加入白藜芦醇(20μmol/L)、尼克酰胺(10mmol/L)和Sirtinol(25μmol/L),1 h后再加入TNF-α(20μg/L)刺激24 h,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irt1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有表达且主要位于细胞核中。与正常组比较,TNF-α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P<0.01),非诺贝特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增殖和凋亡(P<0.01)。白藜芦醇能够上调细胞Sirt1蛋白的表达,尼克酰胺和Sirtinol对Sirt1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Sirtinol对Sirt1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白藜芦醇增强非诺贝特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而尼克酰胺和Sirtinol降低非诺贝特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P<0.01)。结论非诺贝特对TNF-α诱导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有抑制作用。非诺贝特可能通过Sirt1途径调控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减少其凋亡。

    • 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的诱导作用及其信号通路

      2011, 19(3):242-242. CSTR:

      摘要 (1118) HTML (0) PDF 992.05 K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mm-LDL)对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的诱导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体外培养鼠源RAW264.7巨噬细胞,分别给予mm-LDL(25、50和100 mg/L)和衣霉素(TM)处理6、12和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酶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测转录激活因子6(ATF6)核转位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转导子1(IRE1)磷酸化水平和X盒结合蛋白1(XBP1)及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GRP78 mRNA的表达。结果mm-LDL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胞浆内可见大量油红O染色阳性脂质颗粒,以12 h时最为显著;与内质网应激诱导剂TM相似,mm-LDL显著诱导ATF-6由胞浆向细胞核内转移,并上调磷酸化IRE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XBP1和GRP78蛋白的表达,且表达强度随着mm-LDL诱导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0 mg/L mm-LDL处理组GRP78 mRNA的表达于作用后6 h即发生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3.7倍,而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并于12 h达到高峰,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mm-LDL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激活ATF6和IRE1所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

    • 增龄对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1, 19(3):243-243. CSTR:

      摘要 (1056) HTML (0) PDF 990.30 K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增龄伴随着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相关内皮细胞的损害,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加强增龄有关的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增龄对大鼠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增龄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早期延缓增龄性内皮功能障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青年组(3月龄)、成年组(9月龄)、中年组(15月龄)健康雄性大鼠,通过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浆NO、eNOS、iNOS、ET-1及主动脉组织NO、eNOS、iNOS),测定离体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观察大鼠主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寻找出早期出现内皮功能明显改变的月龄组大鼠。结果青年组、成年组、中年组大鼠血浆NO、eNOS、iNOS及主动脉组织的NOS活性随月龄增加逐渐降低(P<0.05),NO、eNOS、iNOS与月龄呈负相关;ET-1则逐渐升高(P<0.05),ET-1与月龄呈正相关;主动脉环对于乙酰胆碱所致的最大血管舒张程度随着月龄增加降低(P<0.05),对硝普钠所致的舒张反应各组基本一致(P>0.05);主动脉形态随着月龄的增加,内膜中膜厚度(IMT)、内径(D)、内膜中膜厚度/内径(IMT/D)逐渐增大(P<0.05),IMT、内径与月龄呈正相关;分组回归分析显示,NO、eNOS、iNOS、ET-1在成年组斜率最大,同其它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此月龄组出现了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变,IMT、内径在中年组斜率最大,同其它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增龄性血管结构改变此期明显,血管功能的改变早于结构的变化。结论提示伴随增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形成,成年组大鼠是早期出现内皮功能明显改变的月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血管功能的改变早于结构的变化。故对于血管衰老的干预应早期适时,在结构重塑之前进行,对预防疾病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 ApoAⅠ/ABCA1通过STAT3/TTP途径调节炎症因子mRNA降解

      2011, 19(3):243-244. CSTR:

      摘要 (1342) HTML (0) PDF 1.92 M (1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ApoAⅠ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从ABCA1介导激活的STAT3/TTP信号途径入手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表达;构建含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的CAT报告基因,转染THP-1细胞,采用ELISA检测TNF-α启动子活性;定量PCR检测TNF-α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STAT3、TTP和HuR等蛋白表达;RNA-EMSA检测TTP与RNA复合物;构建TTP、STAT3 siRNA,转染细胞。结果用10μg/L LPS和/或10 mg/L ApoAⅠ处理THP-1源性泡沫细胞4 h,结果显示ApoAⅠ明显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CAT报告基因显示,ApoAⅠ并不明显影响LPS诱导的TNF-α启动子活性;LPS处理细胞3 h,加入放线菌素D(Act D)终止转录,检测TNF-αmRNA表达量(0、30、60及120 min),结果显示ApoAⅠ明显增加LPS作用下TNF-α的mRNA降解;ApoAⅠ明显促进LPS作用下TTP的表达,而对HuR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TTP siRNA处理后明显抑制ApoAⅠ促进TNF-αmRNA降解的作用;RNA-EMSA结果显示,ApoAⅠ明显促进胞内蛋白与ARE探针形成复合物,加入TTP抗体形成su-pershift;ApoAⅠ处理THP-1细胞后迅速(15 min)磷酸化STAT3,核内STAT3表达增加,STAT1和STAT6不受影响;STAT3 siR-NA处理后明显抑制TTP的表达及TNF-αmRNA的降解;采用siRNA下调ABCA1的表达,明显抑制ApoAⅠ作用下TTP的表达及TNF-αmRNA的降解。结论ApoAⅠ通过转录后调控方式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ApoAⅠ促进TTP表达,并通过与炎症因子3′UTR ARE序列结合促进其mRNA降解;ApoAⅠ通过激活STAT3促进TTP表达,该效应直接受ABCA1介导。

    • 载脂蛋白A1/C3/A5基因多态性和单体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2011, 19(3):244-244. CSTR:

      摘要 (1134) HTML (0) PDF 986.79 K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载脂蛋白(Apo)A1/C3/A4/A5基因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脂质代谢和心血管病的危险密切相关,但其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探讨ApoA1/C3/A5基因簇多态性和它们的单体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从我们先前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标本库中随机抽取1030名一般人群作研究对象(男492名、女538名),年龄15~89岁。按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表格询问病史、家族史、职业、生活嗜好、文化程度和体力活动等。体检包括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等。全套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对ApoA1-75bpG>A、ApoC3 3238C>G、ApoA5-1131T>C、c.553G>T和c.457G>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poA1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5)。ApoA1-75bp G>A与其余4个SNP、ApoC3 3238C>G与ApoA5-1131T>C和ApoA5-1131T>C与c.553G>T及c.457G>A有连锁不平衡。除ApoC3 3238C>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男女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外,其余4个SNP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男女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三种ApoA1-75bp G>A基因型中,男性甘油三酯(TG)水平和女性HDLC水平及ApoA1/ApoB比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三种ApoC3 3238C>G基因型中,男性HDLC和女性TG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种ApoA5-1131T>C基因型中,男性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水平及ApoA1/ApoB比值和女性TG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两种ApoA5 c.553G>T基因型(GG与GT)中,男性TG及HDLC和女性HDLC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两种ApoA5 c.457G>A基因型(GG与GA/AA)中,男性HDLC及ApoA1和女性TC、LDLC、ApoB水平及ApoA1/ApoB比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本研究人群的基因簇中有11个单体型的频率>1%。在整体水平上,5个SNP构成的单体型与7个血脂参数均有明显的关系。尤其是单体型G-A-T-C-G(6%)和G-A-T-C-G(4%)与LDLC、TC、ApoA1、ApoB水平和ApoA1/ApoB比值有一致性的联系。此外,单体型G-G-T-C-G(26%)携带者有更高的血清HDLC和ApoA1水平,而单体型G-G-C-G-G(15%)携带者有更高的血清TG、TC和ApoB水平。我们还发现,5个SNP构成的单体型比单个SNP可解释更多的血脂参数异常,尤其是对TG(单体型4.4%比?1131T>C基因型2.4%)和HDLC(单体型5.1%比c.553G>T基因型0.9%)水平。结论在ApoA1/C3/A5基因簇中,几种常见的SNP以及它们的单体型对中国一般人群的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它们的单体型。因此分析血脂相关基因单体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更有临床价值。

    • 牵张应力对5-氮杂胞苷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心肌细胞的影响

      2011, 19(3):245-245. CSTR:

      摘要 (1028) HTML (0) PDF 880.54 K (1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机械牵张应力对5-氮杂胞苷(5-Aza)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成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纯化细胞接种于BioFlex培养板,用终浓度为10μmol/L5-Aza诱导干预24 h后,利用Flexcercell4000柔性基底拉伸系统,进行外力干预。实验组接受力学信号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1 Hz及牵张应力大小为4%、8%、12%的力学刺激24 h,对照组不接受力学信号刺激,力加载过程在CO2培养箱内进行,加载程序由Flexcercell4000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力学加载干预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和排列方向的改变。干预7天后RT-PCR测定心肌发育相关基因Nkx2.5的表达。结果力学加载干预后,细胞有被拉伸的迹象,细胞形态变长,并随着受力的增大而越发明显,细胞排列垂直于力的方向(受力环切线方向)。RT-PCR结果发现,Nkx2.5均阳性表达,但经过力学刺激后阳性条带更为明显。4%、8%和12%的力学刺激均可促进5-Aza诱导后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但8%的力学刺激效果最为明显。结论适当的牵张应力可以提高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

    • 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态血压变化及阻力血管形态学研究

      2011, 19(3):245-245. CSTR:

      摘要 (999) HTML (0) PDF 880.54 K (1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态血压变化及阻力血管形态学变化。方法分别选用16周龄及40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使用遥感监测技术观察清醒、无拘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动态血压变化,分析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昼夜变化及变异度分析,比较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阻力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4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较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4 h血压均值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夜间血压下降率较4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明显(0.0498比0.0211,P<0.05);4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异系数较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明显增加。肠系膜动脉(阻力血管)中膜面积/管腔面积比值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加,5周、16周与4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955±0.1000、1.0653±0.1500比1.3373±0.1900,P<0.05)。结论4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态血压观察24 h血压变异度较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且随着周龄的增加阻力血管(肠系膜动脉)的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增加。

    • 肾素-NADPH氧化酶-活性氧通路对肾素(原)受体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1, 19(3):246-246. CSTR:

      摘要 (1351) HTML (0) PDF 975.54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NOX-1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观察NOX-1介导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通路在肾素(原)受体[(pro)re-nin receptor,(P)PR]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两部分:(1)探讨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对肾素促VSMC增殖、Cyclin D1及PCNA表达的影响,实验分以下7组:①空白组;②对照组(Control+Los+PD123319);③肾素10-10+Los+PD123319组;④肾素10-9+Los+PD123319组;⑤肾素10-8+Los+PD123319组;⑥肾素10-9+DPI+Los+PD123319组;⑦DPI+Los+PD123319组。(2)探讨(P)PR在肾素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作用,实验分以下6组:①空质粒转染组;②对照组(空质粒转染+Los+PD123319);③肾素组;④(P)PR干扰+肾素组;⑤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组;⑥(P)PR干扰+PDGF-BB组。实验结束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ROS含量及细胞周期,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TBA法测定各组细胞丙二醛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CyclinD1、PCNA和NOX-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clinD1、PCNA和NOX-1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肾素处理细胞后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显著升高(均P<0.05),呈浓度依赖性。与10-9mol/L肾素组比较,肾素10-9+DPI+Los+PD123319组平均荧光强度值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给予肾素处理后细胞丙二醛显著升高,而SOD水平显著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与肾素组比较,加入DPI可抑制肾素促进的丙二醛水平升高和SOD水平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予PDGF-BB处理后,细胞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将(P)RR-miRNA干扰质粒转染入VSMC后可以抑制PDGF-BB和肾素的作用(P<0.05)。③细胞周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肾素处理组G1期构成比显著降低,S期构成比及增殖指数显著升高(均P<0.05);而与肾素处理组比较,给予DPI处理后,发现DPI可以抑制肾素的作用(均P<0.05)。④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肾素处理VSMC后PCNA、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而与肾素处理组比较,给予DPI处理后,DPI可以抑制肾素促进PCNA、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的作用(均P<0.05)。⑤与对照组比较,肾素和PDGF-BB可促进N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将(P)RR-miRNA干扰质粒转染入VSMC后可抑制肾素和PDGF-BB的这种作用(均P<0.05)。结论肾素通过NADPH氧化酶-ROS通路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Cyclin D1和PCNA表达。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氧化应激引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2011, 19(3):246-247. CSTR:

      摘要 (859) HTML (0) PDF 1.93 M (1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晚期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为临床上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后供体干细胞的存活率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法从人的骨髓标本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FCS的L-DMEM培养细胞,0.25%的胰酶消化后按1∶2比例传代接种培养,对P3代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和CD3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E-BSA,作用24 h后加入CCK-8溶液,37℃、5%CO2培养箱培养1 h,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进行染色,避光作用20 min后,将细胞置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同时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进行测定,并且测定细胞内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鱼群样或漩涡状排列,细胞为长梭形,贴壁紧密,形态较为一致。细胞表面标志CD105(间充质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志)及CD44(黏附分子,基质细胞表达)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达98.9%和97.8%;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及内皮细胞阳性)呈阴性表达,表达百分率为0.8%。与对照组相比,20 mg/L、50 mg/L、100 mg/L和200 mg/L AGE-BSA均不同程度地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而细胞匀浆中抗氧化酶SOD的活性却受到了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减少抗氧化酶生成,增强氧化应激,破坏细胞内环境稳定性,从而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且这种变化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高糖所致乳鼠心室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

      2011, 19(3):247-247. CSTR:

      摘要 (1025) HTML (0) PDF 1005.03 K (1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高糖所致乳鼠心室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PI3K-Akt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酶消化法经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法鉴定的原代培养72~96 h的心室肌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高糖组、高糖+GLP-1组(HG组)、高糖+GLP-1+LY294002组(HGL组)和高渗对照组。采用PCR凝胶电泳检测NADPH P47phox亚基mR-NA的变化,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心室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室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NADPHP47phox亚基mRNA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析发现,各组内参基因条带的亮度基本一致;NADPHP47phox亚基高糖组条带比正常组亮,HG组条带较高糖组暗,HGL组条带较HG组亮度有所增加,高渗对照组条带亮度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荧光显微镜下见ROS阳性细胞内呈绿色荧光;正常组与高渗对照组几乎无绿色荧光的细胞;高糖组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细胞;HG组可见绿色荧光细胞,但细胞数较高糖组减少,且荧光的强度较高糖组下降;HGL组细胞的荧光强度较HG组增强,但较高糖组下降。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发现,正常组与高渗对照组细胞几乎无凋亡细胞,大部分细胞位于B3区;高糖组细胞凋亡率(11.2%±1.68%)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组细胞凋亡率(6.27%±1.00%)与高糖组相比显著下降;HGL组细胞凋亡率与HG组相比有所升高(P<0.05)。结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可以逆转高糖所致的心室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对心室肌细胞起保护作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可以阻断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心室肌的保护作用。

    • 蛋白磷酸酶4在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

      2011, 19(3):248-248. CSTR:

      摘要 (1013) HTML (0) PDF 942.84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蛋白磷酸酶4(PP4)是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中新发现的调控因子。本文主要观察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肝脏胰岛素抵抗模型中PP4的表达及活性变化,并探讨PP4对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肝脏胰岛素抵抗模型中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白细胞介素6(10μg/L)刺激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18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氧化酶法测HepG2细胞糖异生,应用蒽酮法测细胞内糖元合成;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检测细胞内PP4的表达;免疫沉淀及磷酸酶活性分析检测PP4的活性;使用RNAi技术抑制PP4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中一些关键蛋白,如IRS1、P-IRS1、JNK和P-JNK的表达。结果白细胞介素6刺激HepG2细胞后,导致HepG2细胞糖异生能力增强,细胞内糖元合成显著降低,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状态。Western Blotting和定量PCR结果均表明白细胞介素6刺激HepG2细胞后,PP4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免疫沉淀及磷酸酶活性分析结果证明PP4活性也显著升高。同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刺激后,IRS1表达下降,P-IRS1和P-JNK表达上升;而用siRNA干扰方法降低PP4表达后,IRS1表达上升,P-IRS1和P-JNK表达下降。结论PP4参与了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肝脏胰岛素抵抗模型中信号通路的调节,抑制PP4的表达可以有效恢复胰岛素信号通路在细胞内的传导。

    • Fibulin-2在亚剂量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室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

      2011, 19(3):248-248. CSTR:

      摘要 (1172) HTML (0) PDF 942.84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与目的心肌重塑是导致心衰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近期多项研究提示心肌成纤维细胞参与和调节了心肌重塑的过程。Fibulin-2由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是心肌间充质(ECM)的主要成员并在心肌形成初期高表达,但Fibulin-2是否参与心肌重塑的发病过程目前仍未见报道。方法正常(WT)和Fibulin-2基因敲除(Fbln2-/-)C57/BL小鼠,背部皮下植入微型渗透压泵(mini-osmotic-pump),处理组持续4周输注亚剂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2μg/(kg.min)],对照组输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对照组及处理组在实验过程中体重和血压无统计学差异,Fbln2-/-小鼠经AngⅡ处理后未检测到心肌重塑发生。然而,WT组小鼠在AngⅡ干预后左心室发生了显著心肌重塑(P<0.01),左心室重量体重比(HW/BW)为4.83±0.18mg/g比4.01±0.12 mg/g,左心室舒张期末后壁厚度(LVPWd)为0.76±0.05 mm比0.71±0.03 mm,HE染色心肌细胞横切面积为816.0±32.8μm2比574.8±24.4μm2;脑利尿钠肽(BNP)是心室重塑的敏感指标,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其在AngⅡ处理组也显著增高(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水平在AngⅡ处理后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敲除Fibulin-2可显著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肌重塑的发生,TGF-β1的表达和活化受阻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抑制Fibulin-2的表达可用于心肌重塑的防治。

    • 微电场影响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行为的分子机制

      2011, 19(3):249-249. CSTR:

      摘要 (1072) HTML (0) PDF 983.05 K (1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和目的治疗性血管新生在缺血性疾病包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中具有实际意义,我们近年研究发现,生理性微电场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样反应,但其机制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拟探讨微电场影响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微电场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刺激;利用显微成像系统及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内皮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用ELISA法和/或RT-PCR测定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用特异抑制剂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在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及其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结果生理性微电场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变长和定向排列,以及细胞定向移动。这些细胞行为在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和大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微电场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VEGF165、VEGF121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上调,而对其他血管新生相关分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等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VEGFR抑制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抑制微电场对内皮细胞VEGF和IL-8的表达及内皮细胞定向排列、定向移动等血管新生行为。结论微电场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在机体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中产生重要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VEGF/VEGFR及其胞内信号通路,继而通过血管新生相关分子的活化有关。

    • 依泽替米贝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荷脂

      2011, 19(3):249-249. CSTR:

      摘要 (1152) HTML (0) PDF 983.05 K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依泽替米贝(ezetimibe)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研究对象,以20 mg/L Chol:MβCD孵育细胞48 h形成荷脂细胞模型。不同浓度的依泽替米贝(3μmol/L、10μmol/L和30μmol/L)处理细胞24 h,或以30μmol/L依泽替米贝分别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和48 h),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凹蛋白1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依泽替米贝(3μmol/L、10μmol/L、30μmol/L)作用于VSMC源性荷脂细胞不同时间,细胞内TC、FC的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以30μmol/L依泽替米贝孵育24 h作用最强。Chol:MβCD明显减少细胞小凹蛋白1蛋白表达水平,依泽替米贝能够逆转这种作用。结论依泽替米贝抑制Chol:MβCD诱导的大鼠平滑肌细胞中胆固醇蓄积作用可能与小凹蛋白1有关。

    • 机械牵张力和去甲肾上腺素协同激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ERK1/2信号促进细胞增殖

      2011, 19(3):250-250. CSTR:

      摘要 (1085) HTML (0) PDF 1009.14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证实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是否介导了机械牵张力和/或去甲肾上腺素(NE)对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协同激活并加速血管重构。方法静息培养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经有或无Prazosin(α1-AR抑制剂)预处理后,给予机械牵张力和/或NE刺激,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的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检测ki-67的表达(细胞增殖),RT-PCR检测细胞α1-AR亚型(α1A-,α1B-和α1D-AR)mRNA的表达。分别用三种亚型的α1-AR-siRNA预处理细胞,观察α1-AR各亚型基因沉默对机械牵张力诱导的VSMC 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机械牵张力可分别上调α1B-和α1D-AR mRNA表达,但α1A-AR mRNA未检测到。机械牵张力和/或NE均可激活ERK1/2,引起ERK1/2磷酸化增加,而两种因素共同存在时ERK1/2激活更加明显;ki-67的表达呈现类似效应;这种由机械牵张力和/或NE激活的作用均可被Prazosin部分抑制。α1B-和α1D-AR-siRNA预处理可分别减少α1B-和α1D-AR mRNA的表达,进而相应地导致机械牵张力诱导的ERK1/2磷酸化的抑制。RT-PCR未能检测到经α1A-AR-siRNA预处理后的VSMC表达α1A-AR mRNA,但仍可见机械牵张力诱导的ERK1/2磷酸化被抑制。结论高血压机械牵张力和NE可协同促进VSMC ERK1/2激活及细胞增殖,导致血管重构加速;α1-AR部分介导了这一过程,α1-AR各亚型起着相似作用。本研究可望为深入探讨高血压异常机械力合并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协同促进血管重构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新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 机械牵张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协同激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LOX-1受体-ERK1/2信号通路

      2011, 19(3):250-251. CSTR:

      摘要 (1123) HTML (0) PDF 1.85 M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高血压和高血脂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罹患两种疾病的患者,病情进展更快且预后更差。弄清高血压和高血脂共同的致病机制,对于As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机械牵张力和/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静息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的磷酸化水平;RT-PCR检测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受体1(LOX-1)的表达;LOX-1-siRNA预处理细胞,观察LOX-1基因沉默对机械牵张力和/或ox-LDL处理的VSMC 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机械牵张力和/或ox-LDL均可激活ERK1/2,引起明显的ERK1/2磷酸化增加,而两种因素共同存在时ERK1/2激活更加明显。ox-LDL和机械牵张力均可分别上调LOX-1 mRNA表达水平,前者在第3 h达到峰值,随后维持在一较高的水平;后者在第6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24 h恢复到基础水平。此外,LOX-1-siRNA预处理可以减少LOX-1 mRNA量,进而导致机械牵张力和/或ox-LDL诱导的ERK1/2磷酸化的抑制。结论LOX-1受体可同时介导机械牵张力和ox-LDL引起的VSMC ERK1/2的磷酸化,当机械牵张力和ox-LDL两者同时存在时对ERK1/2的激活呈现明显地协同促进作用。本研究可望为深入探讨高血压伴随高血脂协同引起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室资料。

    • E3泛素连接酶CHIP在阿霉素诱导急性心功能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

      2011, 19(3):251-251. CSTR:

      摘要 (1011) HTML (0) PDF 889.28 K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E3泛素连接酶CHIP在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急性心功能衰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HIP转基因小鼠系,使CHIP在心脏特异性表达。选择12周龄野生型小鼠(WT)和CHIP心脏特异表达转基因小鼠(CHIP-TG)各20只,随机分为4组:WT+生理盐水组、TG+生理盐水组、WT+DOX组和TG+DOX组。分两次注射DOX,每次10 mg/kg,每次间隔3天,累积剂量达到20 mg/kg,复制急性心功能衰竭模型。第6天用B超仪检测小鼠心脏功能;B超后取心脏组织包埋切片进行HE、Masson、WGA、TUNEL、Mac-2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改变。提取处理后小鼠心脏R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与炎症、纤维化、凋亡等相关分子标志。另外,提取处理后小鼠心脏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一些可能的信号通路。结果构建CHIP转基因小鼠系,选择拷贝数高的系作为实验组。DOX处理6天后,与WT+生理盐水组相比,WT+DOX组的心脏功能明显降低(p<0.05),但TG+生理盐水组与TG+DOX组相比无明显改变。与WT+生理盐水组相比,WT+DOX组的纤维化水平明显增加,而TG+生理盐水组与TG+DOX组相比无明显改变。同时RT-PCR结果表明,与纤维化水平相关的分子标志Collage-1、TGF-β变化趋势与病理改变一致。巨噬细胞浸润(Mac2染色)在WT+DOX组明显增加,而TG+DOX组无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RT-PCR结果显示,与炎症相关的相关分子标志IL-1β、IL-6的改变与病理染色结果一致。TUNEL染色显示,经过DOX处理后,WT+DOX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增加,而TG+DOX组心肌细胞凋亡不明显,与WT+DOX组相比有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与凋亡相关的分子标志Bcl-2、Bax的变化趋势与病理染色一致。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在DOX处理后,p-STAT3明显增高,TG+DOX组比WT+DOX组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p-ERK1/2水平TG+DOX组增高不及WT+DOX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HIP通过JAK-STAT和MAPK-ERK1/2信号途径保护由DOX引起的急性心功能衰竭。

    • E3泛素连接酶CHIP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2011, 19(3):252-252. CSTR:

      摘要 (1243) HTML (0) PDF 971.79 K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E3泛素连接酶CHI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方法用10周龄野生型小鼠(WT)和CHIP心脏特异表达转基因小鼠(CHIP-TG)各1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WT组、生理盐水+CHIP-TG组、AngⅡ+WT组和AngⅡ+CHIP-TG组。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对小鼠灌注生理盐水和AngⅡ[1500 ng/(kg.min)]1周,然后用B超仪检测动物心脏功能;心脏组织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心脏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组别心脏中巨噬细胞(Mac-2阳性细胞)数量和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另外,用siRNA-GFP和siRNA-CHIP腺病毒感染培养的胎鼠心肌细胞24 h,然后用AngⅡ(100 nmol/L)处理6 h,应用RT-PCR检测不同处理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生理盐水处理时,WT和CHIP-TG组心脏功能、病理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无明显差别。AngⅡ处理7天后,与生理盐水+WT组相比,AngⅡ+WT组的心脏功能、纤维化面积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AngⅡ+WT组相比,AngⅡ+CHIP-TG组小鼠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心脏B超:FS为81.18%±4.09%比72.25%±3.78%;EF为48.57%±4.66%比40.27%±3.02%),心脏组织中纤维化面积(Masson染色)和CollagenⅠ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心脏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Mac-2染色)明显减少。胎鼠心肌细胞经AngⅡ处理后,与siRNA-GFP对照组相比,siRNA-CHIP感染后可明显上调炎症因子(如IL-1β和IL-6)的表达。结论CHIP过表达抑制AngⅡ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心肌纤维化。

    • 4,5,7-三羟异黄酮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

      2011, 19(3):252-253. CSTR:

      摘要 (1227) HTML (0) PDF 1.77 M (1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4,5,7-三羟异黄酮(GST)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2.5%蛋氨酸饮食组;卵巢去势+2.5%蛋氨酸饮食组;卵巢去势+2.5%蛋氨酸饮食+GST治疗组,每组8只。给予大鼠高蛋氨酸(2.5%)饮食来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模型,卵巢去势+2.5%蛋氨酸饮食组和卵巢去势+2.5%蛋氨酸饮食+GST治疗组大鼠施行卵巢去势手术,GST以2.5 mg/(kg.d)剂量灌胃给药。治疗12周以后,颈总动脉采血,检测血浆中雌二醇和Hcy的水平。分离大鼠胸主动脉环,检测血管环对苯肾上腺素(PE),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的反应性以评价血管功能;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壁形态学的改变。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株Eahy926,观察GST体外干预对Hcy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结果高蛋氨酸饮食能够导致大鼠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出现明显血管内皮功能和形态损伤,卵巢去势进一步加重了血浆Hcy水平的升高和血管内皮损伤。GST治疗12周能够明显减轻去卵巢HHcy大鼠的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形态损伤,而且能够降低血浆中Hcy水平;GST体外干预能够减轻Hcy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结论GST可明显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GST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为临床上HHcy患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介导高血压机械牵张力协同促进糖基化终产物激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ERK1/2加速血管重构

      2011, 19(3):253-253. CSTR:

      摘要 (1097) HTML (0) PDF 852.01 K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证实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是否介导了机械牵张力和/或糖基化终产物(AGE)对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协同激活并加速血管重构。方法①正常血糖小鼠下腔静脉分别连接到正常血糖小鼠和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右颈总动脉形成“静脉桥”,术后不同时间点(0、4、8周)收获移植静脉作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移植静脉在动脉压力作用下的血管构筑情况。②体外静息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给予机械牵张力和/或糖基化终产物刺激,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③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沉默(siRNA-RAGE)或过表达(overexpression-RAGE)预处理VSMC后给予机械牵张力和/或糖基化终产物刺激,观察ERK1/2活性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动脉压)可明显改变移植静脉的血管构筑,但移植到高血糖组的比正常血糖组的血管构筑改变更加明显(术后4周和术后8周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移植血管厚度分别为73.99±4.45μm比49.67±11.62μm和117.06±17.62μm比88.97±15.78μm,P均<0.05)。机械牵张力和糖基化终产物单独或共存时均可引起细胞内ERK1/2磷酸化增加,但两者共存时激活效应最明显;而ERK1/2的激活信号可通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沉默或过表达被抑制或增强。结论高血压机械牵张力和糖基化终产物可协同促进VSMC ERK1/2激活,导致血管重构加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部分介导了这一过程。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高血压机械力协同糖尿病AGE促进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及防治新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 ROS对不同基因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

      2011, 19(3):254-254. CSTR:

      摘要 (1470) HTML (0) PDF 1013.23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NADPH氧化酶(Nox)来源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Nox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及胆固醇内流和外流相关受体影响巨噬细胞泡沫化进程,影响As的发生发展。本实验拟探讨Nox来源的ROS对不同基因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同过ox-LDL诱导apoE-/-和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并用Nox抑制剂二亚苯基碘(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DPI)抑制ROS的产生,借助形态学、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手段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巨噬细胞泡沫化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结果ox-LDL处理24 h,可诱导两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且随着时间延长,泡沫化程度逐渐加重。ApoE-/-小鼠Nox的活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较WT小鼠明显。在两种小鼠巨噬细胞中,Nox活性均可明显被DPI抑制,且DPI可明显减少ox-LD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O2-和总ROS的产生(p<0.05)。ox-LDL诱导48 h,在两基因型之间,O2-和总ROS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apoE-/-小鼠中,24 h时,ox-LDL+DPI组与ox-LDL组相比,PPARα、ABCA1和SR-BI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Nox2、PPARγ的mRNA水平下调,而p47phox、LXRα、NF-κB、CD36和SR-A 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与ox-LDL处理组相比,6 h时,DPI处理组显著下调Nox2、PPARα、LXRα、CD36和SR-A的mRNA水平(p<0.05),显著上调PPARγ、NF-κB和SR-BI的mRNA水平(p<0.05),ABCA1、p47phox mRNA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时,ox-LDL+DPI处理组与ox-LDL处理组相比,p47phox、PPARα、PPARγ、LXRα、NF-κB、CD36、SR-A、ABCA1和SR-BI mRNA水平均被显著上调(p<0.05),Nox2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在apoE-/-和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24 h时,ox-LDL可通过ROS激活NF-κB,且DPI处理组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24 h时,ABCA1和PPARγ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ox促进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泡沫化进程,且其对apoE-/-的影响明显大于WT小鼠。在此过程中,O2-等活性氧参与调节巨噬细胞泡沫化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并可通过调节NF-κB和PPAR等关键因子来影响巨噬细胞的相应功能。

    •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自身抗体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损伤

      2011, 19(3):254-255. CSTR:

      摘要 (1199) HTML (0) PDF 1.98 M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和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本课题前期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AT1-AA滴度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呈正相关,且与PCI术后再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但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利用AT1-AA阳性大鼠模型,探讨AT1-AA是否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损伤。方法选取体内不含有AT1-AA的健康大鼠,采用AT1R细胞外第二环肽段(AT1R-ECII)长期主动免疫大鼠36周,建立AT1-AA阳性大鼠模型;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内皮素1含量;采用离体血管环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壁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型相关蛋白SMemb。结果①主动免疫大鼠2周后,血清中已有AT1-AA出现,之后抗体滴度迅速升高,并且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提示主动免疫大鼠模型建立成功;②从主动免疫12周起,AT1-AA阳性大鼠血清中内皮素1含量持续升高(27±4 ng/L比12.4±2.4 ng/L,p<0.01),直至免疫36周,且在28周时呈现峰值(35±5 ng/L比12.1±2.9 ng/L,p<0.01);③主动免疫结束时,腹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下降(50.64±6.25比62.34±4.64,p<0.05,与同期vehicle组比较),提示AT1-AA长期存在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④主动免疫36周时,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近似椭圆形、核凹陷,常染色质占优势、边集,异染色质相对弱,胶原纤维增多,胞浆肌丝溶解,粗面内质网增多、密集、扩张。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SMemb的表达增加,均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结论AT1-AA长期存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内皮功能障碍及平滑肌细胞转型,这些均为As的相关病变,提示AT1-AA可能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损伤的形成。

    • HDL3氧化修饰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PA表达的影响

      2011, 19(3):255-255. CSTR:

      摘要 (1060) HTML (0) PDF 1021.05 K (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HDL3氧化修饰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表达的影响以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HUVEC-12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0、20、40和80 mg/L)、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HDL3、ox-HDL3孵育,采用实时定量PCR、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PA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HDL3、ox-HDL3对Phospho-p38 MAPK、细胞核内NF-κB p65的影响。分别用p38 MAPK和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0.1μmol/L)和BAY11-7085来探讨HDL3、ox-HDL3影响HUVEC细胞t-PA表达的机制。结果与0 mg/L组细胞比较,ox-HDL3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调t-PAmRNA的表达,以80 mg/L浓度组减少最明显,较0 mg/L ox-HDL3下降了30%(p<0.05),其中以24 h组细胞中减少最明显,较0 h ox-HDL3组下降了19%(p<0.05);ELISA结果显示,ox-HDL3也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减少了细胞培养液中t-PA的含量,以80 mg/L浓度处理组减少最明显,较0 mg/L ox-HDL3下降了34%(p<0.05),而时效以24 h组细胞中减少最明显,较0 h ox-HDL3组下降了35%(p<0.05);免疫细胞化学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HDL3(80 mg/L)组相比,ox-HDL3(80 mg/L)组t-PA的表达有所下降,较对照组下降了40%,而较HDL3(80 mg/L)组下降了15%(p<0.05)。与对照组和HDL3组相比、ox-HDL3(40 mg/L和80 mg/L)组Phospho-p38 MAPK的水平增加且细胞核内NF-κBp65的量也有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ox-HDL3(80 mg/L)组Phospho-p38 MAPK的水平增加了40%,核内NF-κB p65的量增加了45%(p<0.05)。采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与NF-κB抑制剂(BAY11-7085)预先处理后,ox-HDL3抑制t-PAmR-NA及蛋白表达的作用有所下降,与ox-HDL3(80 mg/L)组相比,t-PA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1%和13%,而t-PA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9%和11%(p<0.05)。结论HDL3氧化修饰后对内皮细胞t-PA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且与p38 MAPK、NF-κB信号途径相关。

    • HDL上调脐静脉内皮细胞COX-2表达依赖鞘鞍醇激酶2和1-磷酸鞘鞍醇受体途径

      2011, 19(3):256-256. CSTR:

      摘要 (1071) HTML (0) PDF 946.62 K (1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HDL通过1-磷酸鞘鞍醇受体途径上调COX-2表达的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DL不同时间和浓度处理,qPCR和WB检测COX-2、CREB和Sphk2表达情况。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SiRNASphk2后,qPCR和WB检测HDL对COX-2表达情况。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采用JTE(抑制S1P2)、PTX(抑制Gi/o)、SB203580(抑制p38MAPK)、Stau-rosporine(抑制PKC)及U0126(抑制ERK1/2)抑制剂处理后,qPCR和WB检测HDL对COX-2的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检测p-CREB和Sphk2结合情况,用激光共聚焦进行定位观察。结果HDL呈时间和剂量上调COX-2、SphK2表达及CREB磷酸化,转染SphK2siRNA后COX-2表达水平下调;采用JTE(抑制S1P2),SB203580(抑制P38MAPK),Staurosporine(抑制PKC),U0126(抑制ERK1/2)抑制剂处理后,HDL对COX-2的上调作用明显抑制;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示p-CREB和SphK2结合。结论HDL通过S1P2-G i/o-PKC(P38MAPK/ERK)-SphK2?p-CREB途径影响COX-2的表达。HDL激活内皮细胞核内鞘鞍醇激酶和使CREB磷酸化,从而上调COX-2的表达。

    • HSP27对雌激素诱导的内皮保护作用的影响

      2011, 19(3):256-256. CSTR:

      摘要 (1118) HTML (0) PDF 946.62 K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雌二醇(E2)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对HUVEC HSP27表达的影响,以及HSP27 siRNA对雌激素内皮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10-9、10-8和10-7mol/L)E2处理HUVEC 24 h;10-7mol/L雌二醇及10-6mol/L他莫昔芬处理HUVEC 24 h。以空白组为阴性对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P27的表达。分别转染HSP27 siRNA和mockRNA48 h后,再与10-7mol/L E2孵育24 h。空白组做为阴性对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P27的表达;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检测培养基中NO和内皮素1的含量;ELISA检测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E2处理HUVEC可上调HSP2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表达的峰值在10-7mol/L。10-6mol/L他莫昔芬可阻断10-7mol/L E2的作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HSP27 siRNA序列能明显下调HSP27mRNA及蛋白的表达。HU-VEC转染HSP27 siRNA48 h后再与10-7mol/LE2孵育24 h,能显著减弱E2对内皮细胞分泌NO和ICAM-1的影响,而对内皮素1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雌二醇呈剂量依赖性诱导HUVEC产生HSP27增加,雌激素受体途径参与HSP27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和NO的改变。

    • 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鼠心肌NADPH氧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2011, 19(3):257-257. CSTR:

      摘要 (1137) HTML (0) PDF 849.61 K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糖尿病心肌病与氧化应激及NOS密切相关,研究骨骼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及胰岛素受体功能缺失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鼠的心肌NADPH氧化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变化。方法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鼠和C57BL/6野生小鼠各10只,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心肌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测定心肌中总抗氧化能力(T-OA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和eNOS在心肌中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正常C57BL/6野生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浓密;MKR模型组心肌细胞周围水肿,部分肌节断裂消失,z线模糊或消失,心肌细胞线粒体部分嵴部分膜断裂或消失。与C57BL/6野生鼠比较,MKR小鼠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T-OAC及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MKR小鼠血清心肌酶CK-MB和L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MKR小鼠心肌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蛋白表达上升(p<0.05),心肌e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转基因2型糖尿病鼠心肌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表达上调,eNOS蛋白表达下调,氧化应激加剧,引起心肌线粒体和心肌细胞损伤,提示抗氧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同时MKR鼠可为糖尿病心肌病的防治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 脂蛋白(a)通过下调Notch信号通路抑制兔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

      2011, 19(3):257-258. CSTR:

      摘要 (1002) HTML (0) PDF 1.66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脂蛋白(a)对兔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差速贴壁法从新西兰白兔骨髓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实验共分4组:对照组、脂蛋白(a)组、Delta-like4(Dll4)(Notch信号通路激动剂)组,兴奋剂+脂蛋白(a)组。免疫荧光双抗及功能学鉴定EPC,matrigel胶血管样结构形成分析,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Jag-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脂蛋白(a)呈剂量依赖性对兔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产生影响,在培养液中加入50 mg/L脂蛋白(a)24 h后,单位面积血管密度降低,单位面积血管的长度下降到50 mm/cm2,抑制血管生成37.5%+2.3%,随着脂蛋白(a)浓度的增加,损伤加重,在70 mg/L时单位面积血管的长度减少到38 mm/cm2,抑制率52.5%+2.8%,90 mg/L时达到24 mm/cm2抑制率70.0%+3.1%,低于50 mg/L时损伤变化不明显。加入Notch信号通路激动剂Dll4后,血管损伤减轻,密度增加,单位面积血管的长度在脂蛋白(a)浓度50 mg/L时由原来的50 mm/cm2恢复到72 mm/cm2,在90 mg/L血管长度时由原来的24 mm/cm2恢复到41 mm/cm2。而在Notch信号通路激动剂组,血管结构密度增加,单位面积血管样结构的长度达到120 mm/cm2,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ag-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说明脂蛋白(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Notch信号通路实现。结论脂蛋白(a)通过下调Notch信号通路抑制兔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

    • MKR转基因2型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p38MAPK、JNK蛋白的表达及左归复方的保护作用

      2011, 19(3):258-258. CSTR:

      摘要 (1167) HTML (0) PDF 856.80 K (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MKR转基因2型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磷酸化p38MAPK、JNK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左归复方(滋阴益气活血解毒组方)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MKR小鼠经鉴定后,随机分为MKR模型组、左归复方高、低剂量组、文迪雅组,每组10只。C57BL/6J(C57)野生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各药物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连续给药30天。于给药前,第15天及第30天,分别作空腹血糖测定。末次给药后0.5 h,心脏取血,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ELISA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磷酸化p38MAPK、JNK蛋白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左归复方干预治疗后,其高剂量具有显著的降低MKR小鼠空腹血糖、改善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p<0.05,p<0.01);②MKR鼠具有显著增高的炎症因子水平,而左归复方干预治疗后具有降低与炎症反应相关的ICAM-1和VCAM-1水平的作用(p<0.01);③MKR小鼠脂肪组织中p38MAPK和JNK蛋白表达均上调,但与C57野生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归复方干预治疗后,MKR小鼠脂肪组织中p38MAPK和JNK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p<0.01),左归复方下调P38MAPK和JNK蛋白表达与阳性对照药文迪雅作用相当。结论左归复方具有显著的改善MKR小鼠糖代谢及其炎症损伤,其机制与下调脂肪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和JNK蛋白表达,增强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炎症抑制作用。

    • 肾脏功能和心脏舒张功能随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2011, 19(3):259-259. CSTR:

      摘要 (1113) HTML (0) PDF 917.35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肾脏衰老相关的功能下降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健康中国人正常衰老有关的肾脏功能和心脏舒张功能下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03年在沈阳、北京和大连筛选出852例30~98岁的健康人(没有心血管疾病,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利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简化MDRD公式)和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评价肾脏功能,心脏超声指标二尖瓣环E峰与A峰比值(E/A)评价心脏舒张功能。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按照eGFR和CYSC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在本研究中,心脏舒张功能下降(低E/A比值)定义为小于25百分位数(0.784)的E/A比值。结果血清CYSC和eGFR与年龄显着相关(eGFR:r=-0.102,p<0.01;CYSC:r=0.544,p<0.01)。年龄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肾功最好的对照组相比,血清CYSC第二,第三和第四组未调整的OR值(95%可信限)分别为2.49(1.403~4.419),4.177(2.368~7.37)和7.614(4.387~13.217)。然而,在全面调整年龄、性别、血脂、血糖及炎症因子等混杂变量后,CYSC与下降的E/A比值的相关性消失。eGFR仅第4组未调整混杂变量前与下降的E/A比值相关(OR:2.058,95%可信限为1.3~3.258),在调整年龄后相关性消失。结论衰老是健康中国人肾脏功能和心脏舒张功能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常衰老相关的肾脏动能和心脏舒张功能下降之间没有独立的关系。

    • SR-B1依赖PI3K-Akt-eNOS信号途径的激活介导HDL诱导内皮细胞PGI2释放

      2011, 19(3):259-260. CSTR:

      摘要 (1073) HTML (0) PDF 1.74 M (1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SR-B1介导HDL诱导内皮细胞PGI2生成的信号激活途径。方法分别转染pcDNA3.1(-)-hSR-B1重组表达质粒或SR-B1 siRNA48 h后,30 mg/L HDL孵育24 h;30 mg/L apoA1与ECV304内皮细胞共孵育24 h;分别用25μmol/L 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或50μmol/L eNOS特异性抑制剂L-NAME预处理3 h后,30 mg/L HDL孵育24 h。空白组作为阴性对照,30 mg/L HDL处理组为阳性对照,RT-PCR和/(或)Western blot检测PGIS、COX-2、CREB及磷酸化CREB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内皮细胞中COX-2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6-keto-PGF1α的生成。结果不管是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在过表达SR-B1后,HDL均不能显著上调COX-2的表达,然而,有趣地是siRNA沉默SR-B1后,可见HDL诱导内皮细胞COX-2的表达明显减少,且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能得到相似的结果。30 mg/L apoA1孵育内皮细胞24 h后,COX-2表达亦出现增加。但是,不管是HDL单独处理还是过表达或沉默SR-B1,PGIS的表达都没有明显变化。抑制剂单独处理细胞对PGI2的生成没影响,但抑制PI3K或eNOS活性后可明显减少HDL诱导的PGI2生成,其中以抑制PI3K活性后,PGI2生成减少更为显著;同样,LY294002或L-NAME对HDL诱导内皮细胞COX-2、磷酸化CREB表达的影响与影响PGI2的生成呈相同效果,特异性抑制PI3K和特异性抑制eNOS活性均能下调HDL诱导的COX-2表达及CREB磷酸化,且同样以抑制PI3K后下调幅度更为明显。结论HDL诱导内皮细胞PGI2释放依赖SR-B1与其介导的胞内PI3K-Akt-eNOS信号途径的激活有关。

    • 湖北地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PON1活性的相关性

      2011, 19(3):260-260. CSTR:

      摘要 (1019) HTML (0) PDF 876.31 K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氧磷酯酶1(PON1)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中一种专有特征性的抗氧化酯酶,具有水解氧化磷脂,抗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的作用。本实验调查临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PON1活性的变化,以及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对PON1活性影响。方法收集湖北武汉地区2010年7月~2011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单纯性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和90份相应年龄段、性别比例的正常人群的血样,4℃离心分离血浆,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HDLC、apoAI、apoB等血脂水平,利用酶水解底物对氧磷的原理采用酶学动力学方法测定血浆PON1的活性;排查相关用药,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75%的病变血管发生数)分为1SD组、2SD组、3SD组。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Fisher LSD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PON1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TG(p<0.01)和LDLC(p<0.05)显著升高,均值增加达50%和10%,HDLC则明显降低达30%(p<0.01),PON1活性显著降低[525.0±134.8 mmol/(L.min)比356.0±141.1 mmol/(L.min)]。进一步对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分组分析发现,三组冠心病组血脂水平和载脂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PON1活性却随着病变程度的复杂性呈显著趋势性降低,1SD组、2SD组、3SD组PON1活性分别为442.0±254.2 mmol/(L.min)、341.7±252.6 mmol/(L.min)、252.9±239.1 mmol/(L.min)。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反映HDL抗氧化功能的异常,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密切相关性,提示有可能成为潜在预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

    • 槲皮素对内皮素1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表达的影响

      2011, 19(3):261-261. CSTR:

      摘要 (1103) HTML (0) PDF 959.55 K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原代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内皮素1作用下对L型钙通道(LCC)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槲皮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经鉴定于2~3代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槲皮素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药物;槲皮素组加入80μmol/L槲皮素培养24 h;模型组加入100 nmol/L内皮素1培养24 h;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槲皮素(20、40、80μmol/L)培养1 h后,再加入100 nmol/L内皮素1共同培养24 h。采用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L型钙通道的主要亚基α1C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L型钙通道电流(ICaL)。结果各组α1C mRNA(p>0.05)和蛋白(p>0.05)水平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模型组和实验组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均小于对照组和槲皮素组(p<0.05)。实验组槲皮素各浓度之间、模型组与实验组之间、以及对照组与槲皮素组之间的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皮素1降低人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槲皮素对这种作用无显著影响,两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α1C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

    • 异常剪切应力上调组织蛋白酶L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

      2011, 19(3):261-261. CSTR:

      摘要 (1173) HTML (0) PDF 959.55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在异常剪切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Cathepsin L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套环法建立兔颈总动脉局部狭窄的动物模型,喂养4周;数值模拟法模拟局部狭窄远心端和近心端流场特性以及剪切应力分布;酶法测定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HDL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病变处脂质的蓄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thepsin L的表达。结果4周后,兔血脂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套环形成局部狭窄后,颈总动脉血流流场发生显著的扰动,狭窄远心端有涡流以及二次流形成;狭窄近心端形成局部高剪切应力区域,而在远心端形成振荡的低剪切应力区域(0~0.3 Pa)。HE染色显示颈总动脉狭窄的近心端和远心端均有明显的内膜增生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近心端比远心端病变更严重。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的脂质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病变中有大量的Cathepsin L表达,主要分布于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且近心端Cathepsin L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远心端量,而对照侧血管仅有微量的Cathepsin L表达。结论切应力特性调节Cathepsin L的表达,Cathepsin L可能在异常剪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健康人群肾功能的随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2011, 19(3):262-262. CSTR:

      摘要 (1149) HTML (0) PDF 960.07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人群肾功能的随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07年从沈阳市15个社区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临床健康受检者501例,按年龄分为≤44岁组、45~54岁组、55~64岁组、65~74岁组和≥75岁组。同时利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方程计算危险积分,并根据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危组(10年冠心病发生风险<10%)、中危组(10年冠心病发生风险10%~20%)和高危组(10年冠心病发生风险>20%)。肾小球滤过率以Cockcroft-Gault公式(GFRCG)、简化MDRD公式(GFRMDRD1)以及改良MDRD公式(GFRMDRD2)进行估测,比较不同年龄组及危险组的肾小球滤过率,计算Framingham危险评分积分值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系数。结果肾功能随年龄的下降而降低,各年龄组间GFRCG、GFRMDRD1及GFRMDRD2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低危组GFRCG、GFRMDRD1及GFRMDRD2分别为102.6±26.5 mL/min*1.73 m2、108.5±22.0 mL/min*1.73 m2及133.7±27.2 mL/min*1.73 m2;与低危组相比,中危组GFRCG、GFRMDRD1及GFRMDRD2均降低(84.2±24.4 mL/min*1.73 m2、100.8±26.9 mL/min*1.73m2、124.3±33.2 mL/min*1.73 m2,P均<0.01);高危组GFRCG、GFRMDRD1及GFRMDRD2均降低(70.6±15.4 mL/min*1.73 m2、88.0±14.5 mL/min*1.73 m2、108.5±17.9 mL/min*1.73 m2,P均<0.01);与中危组相比,高危组GFRCG、GFRM-DRD1及GFRMDRD2均降低(P均<0.05)。Framingham危险评分积分值与肾小球滤过率成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86(GFRCG,p<0.01)、-0.449(GFRMDRD1及GFRMDRD2,p<0.01)。结论健康人的肾功能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负相关,Framingham危险评分积分值越高,肾小球滤过率越低。

    • 反杓型血压节律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受损更显著

      2011, 19(3):262-262. CSTR:

      摘要 (1101) HTML (0) PDF 960.07 K (1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压异常节律变化类型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对94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血压类型进行分组,观察不同血压类型的规律性变化,并将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类型与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4 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类型占93%;其中,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5%。反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31.36±5.12 mm,26.57±4.49 mm)、室间隔厚度(11.21±2.50 mm,9.66±1.13 mm)、左室后壁厚度(9.76±1.41mm,9.02±1.02 mm)、每搏量(45.05±17.36 mL,61.10±16.24 mL)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射血分数(46.26%±12.66%,55.21%±10.53%)、左室质量(224.89±43.32 g,192.72±61.02 g)、左室质量指数(124.13±22.54 g/m2,105.39±32.62 g/m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异常节律变化是引起心脏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其中反杓型血压节律变化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

    • 普罗布考对早期高脂血症兔胆固醇相关转运体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1, 19(3):263-263. CSTR:

      摘要 (997) HTML (0) PDF 993.19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建立早期高脂血症兔模型,观察普罗布考对胆固醇相关转运体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雄雌不拘,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基础组(n=9)、基础+普罗布考组(每只77 mg/d,n=9)、高脂组(n=9)和高脂+普罗布考组(每只77 mg/d,n=9)。40天后观察普罗布考对血脂的影响;HE染色观察普罗布考对各组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普罗布考对各组新西兰白兔肝脏脂质蓄积的影响;定量PCR测定普罗布考对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肝脏和小肠中胆固醇相关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测定普罗布考对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肝脏、小肠内胆固醇相关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方法测定普罗布考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升高;与高脂组比较,高脂+普罗布考组免血清TC、LDL-C、HDL-C、TG水平均明显下降;高脂组中有动脉斑块形成,肝脏脂质蓄积增多;高脂+普罗布考组中,普罗布考明显抑制斑块的形成,减少肝脏脂质蓄积;普罗布考促进肝脏中ABCG1和SR-BI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抑制ABCA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对SR-A和CD36的表达没有影响;普罗布考抑制炎症因子如IL-6、MCP-1、MCSF、VCAM-1、TNF-α的表达。结论普罗布考抑制ABCA1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ABCG1和SR-B1的表达。

    • 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2011, 19(3):263-263. CSTR:

      摘要 (1092) HTML (0) PDF 993.19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48例,平均年龄为62.0±5.8岁。其中心绞痛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制药厂生产)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清晨空腹血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无差异。黄芪治疗组治疗后FINS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p<0.01),同时临床症状改善显著。TC、TG、LDL-C降低,HDL-C增高,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防治冠心病。

    • 普罗布考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11, 19(3):264-264. CSTR:

      摘要 (991) HTML (0) PDF 930.70 K (1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普罗布考及血红素加氧酶1小干扰RNA(HO-1 siRNA)干扰后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和IL-4促其分化为未成熟DC,随机分不同组别于予普罗布考(50 mg/L),低密度脂蛋白(LDL)或ox-LDL 50mg/L干预后,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平均荧光强度(MFI)值,FITC-Dextran检测DCs吞噬功能,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IL-4,TNF-α)浓度,Western blot分析STAT1、phosphoTyr 701 STAT1、HO-1的表达情况。结果(1)ox-LDL干预组DCs的MFI值(CD1a、CD40、CD86、HLA-DR)显著升高,吞噬功能减弱,促炎因子TNF-α升高,抗炎因子IL-4降低;普罗布考干预组较未干预前MFI值均有降低,吞噬功能升高,TNF-α降低,IL-4升高,差值以ox-LDL干预组最显著(P均<0.05)。(2)HO-1 siRNA干扰后普罗布考组较单纯普罗布考干预组MFI值升高,吞噬功能减弱,TNF-α升高,IL-4降低(p<0.05);Westernblot提示HO-1 siRNA干扰后DCs内Stat1表达减弱,STAT1701磷酸化表达增强。结论ox-LDL是DCs免疫功能成熟的重要刺激因素,而普罗布考对ox-LDL诱导的DC的免疫成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HO-1、STAT1/CIITA信号转导通路有相关性,提示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

    • 四种中药单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表达的影响

      2011, 19(3):264-264. CSTR:

      摘要 (1146) HTML (0) PDF 930.70 K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齐墩果酸、金丝桃苷、槲皮素和熊果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9,PCSK9)表达的影响,为寻找新型降血脂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HepG2细胞,用不同浓度的4种药物分别作用24 h,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CSK9 mRNA和PCSK9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筛选出可抑制PCSK9表达的药物后,选择最佳药物浓度,处理HepG2细胞0、3、6、12、24 h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CSK9mRNA和PCSK9蛋白表达,观察其抑制作用是否存在时间依赖性。结果金丝桃苷、槲皮素和熊果酸对HepG2细胞PCSK9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处理24 h,与对照组比较PCSK9的表达明显减少,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100μmol/L齐墩果酸处理HepG2细胞0、3、6、12、24 h后,12 h组和24 h组明显抑制PCSK9的表达,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齐墩果酸可降低HepG2细胞PCSK9mRNA和蛋白水平,且这种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 丹参酚酸B通过激活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的作用及其机制

      2011, 19(3):265-265. CSTR:

      摘要 (1137) HTML (0) PDF 1012.64 K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背景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独特的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DCs直接或间接参与As的发生发展。以DCs为作用靶点可能是干预As的有效方法。丹参酚酸B(Sal B)是自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水溶性单体,是丹参的重要药理活性成份,化学结构明确,性质稳定。以往的研究证实,Sal B对心、脑、肝、肾等多个器官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近期的研究还发现,Sal B具有抗炎症、抗免疫反应的作用,能够影响As的发生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和靶点还不明确。目的从免疫炎症的角度探讨Sal B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As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方法培养人单核细胞源DCs,Sal B预处理后,再与ox-LDL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40、CD1a、CD86和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和MAPKs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PARγ的基因表达,Luciferase报告系统检测PPARγ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ox-LDL组相比,Sal B预处理组DCs的表面分子CD40、CD1a、CD86和HLA-DR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证明Sal B预处理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的免疫功能成熟。与ox-LDL组相比,Sal B预处理组DCs的MAPKs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主要是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表明Sal B预处理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的MAPKs蛋白表达。进一步采用siRNA技术使PPARγ基因沉默后,Sal B预处理抑制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表面分子、细胞因子和MAPKs蛋白表达的作用被明显翻转,提示Sal B通过影响PPARγ抑制DCs的免疫功能成熟。接下来采用Luciferase技术证实Sal B可以特异的上调PPARγ的DNA结合活性,是转录后的水平,而不是mRNA水平的改变。结论Sal B通过激活PPARγ抑制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免疫功能成熟,这可能是Sal B抑制As的一个机制。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

      2011, 19(3):265-266. CSTR:

      摘要 (1045) HTML (0) PDF 1.85 M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内皮细胞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为阐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制备血管紧张素ⅡRPMI1640培养液(10-6mol/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利用RT-PCR法分析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 mRNA表达变化,Western-Blot测定磷酸化ERK1/2水平。结果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Bcl-2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比值下降,ERK1/2磷酸化水平于12 h明显增加,18 h达到高峰(p<0.01),24 h下降至稳定,总ERK1/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Bcl-2/Bax比值来实现。

    • 老年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研究

      2011, 19(3):266-266. CSTR:

      摘要 (1213) HTML (0) PDF 886.20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与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中hS-CRP的水平,其中未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患者18例,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患者22例,另20例无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1)hS-CRP(mg/L)在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分别为2.46±0.38、10.06±1.07、29.38±1.6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高密度脂蛋白(HDL)(mmol/L)分别为1.59±0.05、1.25±0.03、1.10±0.0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分别为65.0%、42.5%、27.5%,其中22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分别为72.7%、54.5%、31.8%。结论hS-CRP在糖尿病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老年患者人群中更加显著升高,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提示其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 蜂胶及其主要成分乔松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

      2011, 19(3):267-267. CSTR:

      摘要 (958) HTML (0) PDF 987.92 K (1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家兔做动物模型取得初步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使用公认的自发产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鼠喂以高脂食物,探讨蜂胶及其主要黄酮成分乔松素对As的作用。方法蜂胶为泰山松柏蜂胶,根据本实验室常规方法提取制备蜂胶乙醇浸膏(EEP),EEP中总黄酮含量为30.5%,乔松素以硅胶柱层析、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制备,熔点测定和质谱法鉴定。8周龄雄性C57BL/6J背景的ApoE-/-鼠,平均体重22 g,购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饲以含脂肪21%、胆固醇0.15%的饲料。EEP组为70%乙醇蜂胶浸膏160 mg/(kg.d),另分乔松素低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20mg/kg)和联合用药组(乔松素20 mg/kg和辛伐他汀粉剂10 mg/kg)。每天1次,连续1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内皮素(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鼠心脏OCT包埋,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小鼠主动脉弓到髂动脉分叉的整条主动脉,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表面粥样硬化斑块,图像系统分析斑块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As斑块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EP降低了TG、TC、LDLC和HDLC含量,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ET水平;油红O染色显示EEP组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降低,斑块面积与整条动脉内表面积的比值降低了16.15%,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与管腔横截面面积的比值降低了20.9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EEP降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血清VEGF含量也相应降低。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乔松素或辛伐他汀钠单一药物预处理组与未用药物组比较,均降低了血清中TG、TC、HDLC和LDLC的含量,升高了NO含量,降低了ET和VEGF的含量,减少了As斑块的面积。乔松素和辛伐他汀联合组与单一药物组比较,血清中TG、TC、HDLC和LDLC的含量均降低,NO升高,血清ET降低,血浆VEGF和斑块内VEGF均降低,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少。

    • 脑泰方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2011, 19(3):267-268. CSTR:

      摘要 (1233) HTML (0) PDF 1.97 M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泰方(NTF)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日本大白耳兔86只,通过从兔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进行血管内皮免疫刺激及喂养高脂饲,60天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G)、降脂宁颗粒组(JG)、阿托伐他汀组(AG)、脑泰方低剂量组(LNG)、脑泰方中剂量组(MNG)、脑泰方高剂量组(HNG),每组12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CG)10只。分组后开始灌胃给药,CG和MG予蒸馏水灌胃,各治疗组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每日1次,灌胃体积5mL/kg,灌胃疗程1个月。用药剂量降脂宁颗粒1.304 g/(kg.d),阿托伐他汀0.435 mg/(kg.d),脑泰方低剂量0.1 g/(kg.d),脑泰方中剂量0.2 g/(kg.d),脑泰方高剂量0.4 g/(kg.d),连续灌胃1个月。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计算主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及面积,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经治疗1个月后,模型组TC、HDLC、LDLC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TC、HDLC、LDLC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但与与空白组比较仍然明显升高(p<0.01);脑泰方各治疗组与中、西阳性对照药比较,TC、HDLC、LDLC有所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泰方各治疗组间血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对照组动脉内膜粗糙、不平,可见大小不等的乳白色斑块,部分可融合成片的大斑块,重者整条主动脉内膜见弥散分布脂质斑块,以主动脉起始部为重;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病变减轻,以小片状、条索状斑块散在于主动脉起始部;脑泰方各剂量治疗组主动脉内膜稍粗糙,与正常组比较内膜光泽度有所下降,主动脉内膜可见少量散在斑块形成,以主动脉起始部为重。(3)光镜下见模型组兔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脂质斑块弥漫,内有泡沫细胞大量积聚,内皮下大量脂质和泡沫细胞堆积,并可见破裂的斑块;中层结构紊乱,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内弹性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并有炎性细胞浸润;中、西阳性药组及脑泰方各剂量治疗组家兔As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管内膜略增厚,结构基本完整,内皮下仅见少量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不明显;中层内弹力纤维膜连续,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外膜未见脂肪细胞。(4)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斑块面积相应减小(p<0.01),脑泰方各剂量组斑块厚度、斑块面积与中、西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黄芪多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2011, 19(3):268-268. CSTR:

      摘要 (1028) HTML (0) PDF 1.01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高脂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黄芪多糖(APS)对As模型的影响,探讨该药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国产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颗料饲料,其余2组从实验第1天起给予高脂饲料(80%基础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用高脂饲料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黄芪多糖组每天腹腔注射黄芪多糖500 mg/kg;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体积为4 mL/kg,共给药50天。末次给药后24 h,从上腔静脉取血后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在光镜下观察,并测定家兔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活力(T-AOC)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明显升高(p<0、O1),一氧化氮(NO)、SOD及总抗氧化活力(T-AOC)明显下降(p<0、O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而APS组与模型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明显下降(p<0.O1),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活力(T-AOC)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芪多糖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氧磷酶1基因-108C/T、55L/M和192Q/R多态性的研究

      2011, 19(3):269-269. CSTR:

      摘要 (1291) HTML (0) PDF 973.90 K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常见内分泌疾病,育龄妇女患病率为5%~10%。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氧磷酶1(PON1)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重要抗氧化酶之一,具有水解氧化脂质、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PON1基因调控区-108 C/T多态性明显影响PON1的表达,蛋白编码区55位点L/M(Leu/Met)和192位点Q/R(Gln/Arg)影响PON1浓度和活性。有报道PCOS患者血清PON1对氧磷酯酶活性和芳香酯酶活性降低;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PON1基因-108 C/T、55 L/M和192 Q/R多态性是否与中国妇女PCOS的发病存在关联,为探讨PCOS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中国成都地区452例PCOS患者和426例对照妇女PON1基因-108位点C/T、55位点L/M和192位点Q/R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用微量丙二醛测定试剂盒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同时分析血液生殖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结果PCOS组PON1基因-108位点C和T、55位点L和M、192位点Q和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43和0.457、0.968和0.032、0.388和0.612,对照组上述3个变异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62和0.438、0.969和0.031、0.345和0.655,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S组,PON1基因192位点QR基因型亚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QQ基因型亚组(p<0.05),RR基因型亚组BMI和腰围也高于QQ基因型亚组(p<0.05)。在对照组,PON1基因192位点QR基因型亚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QQ基因型亚组(p<0.05);-108位点TT基因型亚组促卵泡激素水平、2 h胰岛素/血糖比值高于CC基因型亚组(p<0.05),而BMI分别低于CC及CT基因型亚组(p<0.05);55位点LM基因型亚组腰围高于LL基因型亚组(p=0.009)。结论PON1基因192位点Q/R多态性与PCOS患者体重、脂肪分布、糖脂代谢有一定关联性,但未发现-108位点C/T和55位点L/M与中国成都地区PCOS的发病有关。

    • F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2011, 19(3):269-270. CSTR:

      摘要 (1337) HTML (0) PDF 1.97 M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高血压病人常伴有前列腺素F2α(PGF2α)升高,动物试验表明PGF2α可通过其受体FP调节血压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探讨PGF2α受体F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否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存在关联性。方法选取上海徐汇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32例(男253例,女79例)以及健康对照588例(男309例,女279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Α,采用Tagman探针PCR基因分型技术,分析了FP基因6个Tagged SNP位点(rs2352043,rs12731181,rs3753380,rs3766355,rs35425451,rs41292960)。结果rs41292960和rs35425451两个位点发生频率很低(MAF<0.05),试验中未检测到多态性,其余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叠加模型分析,应用逻辑回归模型并校正年龄和性别的作用,发现rs12731181 G等位基因位点与高血压有关联的倾向(p=0.0602)。应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和性别的作用,比较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的差异,发现rs3753380 T等位基因[β(SE)=0.136(0.0746),p=0.068]与血糖存在关联倾向。显性模型分析发现rs3766355 C等位基因与总胆固醇水平升高(TC)[β(SE)=0.122(0.068),p=0.074]存在关联倾向。未发现该基因上的其他位点与收缩压、舒张压及甘油三酯相关(P≥0.16)。结论FP基因rs12731181 G等位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联倾向,相关数据需要进一步增加样品验证。

    • 高密度脂蛋白亚类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活性及血清丙二醛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2011, 19(3):270-270. CSTR:

      摘要 (1081) HTML (0) PDF 1.02 M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常见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呈高度异质性。患者在排卵、生殖功能紊乱的同时,常伴有胰岛素抵抗(IR)、肥胖、血脂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乙酰水解酶(PAF-AH)水解、灭活炎症介质PAF和PAF类氧化磷脂。PAF-AH在血浆脂蛋白中的分布异常与机体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有关。apoE HDL(约占总HDL的10%)及非apoE HDL亚类均具有抗炎症、抗氧化及抗As的特性。本研究的目的是:(1)确定apoE HDL亚类是否含有PAF-AH活性;(2)探讨总HDL、apoE HDL和非apoE HDL结合PAF-AH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与PCOS的关系。方法根据2003 ESHRE/ASRM鹿特丹修订的PCOS诊断标准,在我院生殖内分泌门诊选择PCOS患者291例,同期就诊的对照妇女281例。以PAF作为底物,应用三氯醋酸沉淀法分别测定apoEHDL结合PAF-AH(apoE H-PAF-AH)和非apoE HDL结合PAF-AH(非apoE H-PAF-AH)活性。采用微量MDA测定试剂盒测定血清MDA水平,同时分析血生殖激素和代谢指标。结果(1)在PCOS组及对照组,apoE H-PAF-AH活性约占总H-PAF-AH活性的50%。(2)PCOS患者总H-PAF-AH、apoE H-PAF-AH和非apoE H-PAF-AH活性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鹿特丹PCOS诊断分型,具有高雄(HA)+稀发排卵或无排卵(OA)+多囊卵巢(PCO)或HA+PCO临床表型的病人总H-PAF-AH、apoE H-PAF-AH和非apoE H-PAF-AH活性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OA+PCO临床表型的病人总H-PAF-AH和非apoE H-PAF-AH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PCOS患者低H-PAF-AH活性与IR、肥胖、血脂异常相关联。(3)PCOS患者血清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具有HA临床表型的PCOS患者分别比对照组有更高的MDA水平(p<0.05);PCOS患者MDA水平与HA、IR和血清TG水平相关联。(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年龄、体质指数、TG、HDL-C和LDL-C之后,总H-PAF-AH、apoE H-PAF-AH和非apoE H-PAF-AH活性增加是PCOS的保护因素,而血清MDA水平升高是PCOS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apoE HDL含有相对高的PAF-AH活性。降低apoE HDL和/或非apoE HDL结合PAF-AH活性可能增加机体对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的易感性,这可能与PCOS的发生及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和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关。

    • 载脂蛋白AI模拟肽对小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功能促进和损伤保护作用

      2011, 19(3):271-271. CSTR:

      摘要 (1061) HTML (0) PDF 882.01 K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载脂蛋白AⅠ的A型两亲性螺旋结构具有较强的脂质结合能力,其模拟肽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载脂蛋白AⅠ类似功能的两亲性螺旋肽类。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外的干细胞可修复血管大面积创伤,因而提出了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EPC)修复假说。本实验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L4F对诱导分化小鼠骨髓来源EPC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脂多糖(LPS)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EPC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从小鼠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条件培养基

    • 氧化脂蛋白(a)通过抑制桥粒芯糖蛋白1和桥粒芯胶蛋白2的表达增加单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2011, 19(3):271-272. CSTR:

      摘要 (1014) HTML (0) PDF 1.78 M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脂蛋白(a)[oxLp(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跨膜蛋白桥粒芯糖蛋白1(DSG1)以及桥粒芯胶蛋白(DSC2)的表达及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每次实验前6 h给HUVEC换上新鲜的无血清培养基,使细胞饥饿,6 h后再换上新鲜的培养基并加入不同浓度的oxLp(a)(0、25、50、100 mg/L)孵育HUVEC 24 h;100 mg/L oxLp(a)分别处理HU-VEC不同时间(0、6、12、24 h),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SG1、DSC2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上种植单层HUVEC,100 mg/L oxLp(a)处理HUVEC 24 h后,于Transwell上室加入100μL1 g/L的FITC-dextran,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0min,15 min,30 min,1 h,2 h,4 h)收集下室中的液体,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液体的荧光强度,确定测量通透性的最佳时间;用不同浓度的oxLp(a)(0、25、50、100 mg/L)分别或者与SOD(100 mg/L)共同孵育HUVEC 24 h后,在上室中加入FITC-dextran孵育2 h,空白组作为对照,取下室中的液体测量荧光强度。结果oxLp(a)使HUVEC上DSG1、DSC2的表达下调,在25 mg/L时即有显著作用,且随着oxLp(a)浓度的升高,DSG1、DSC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的下降趋势(p<0.05);oxLp(a)孵育HUVECs 6 h即能显著地下调DSG1、DSC2的表达,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DSG1、DSC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的下降趋势(p<0.05)。oxLp(a)剂量依赖性增加单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100 mg/L作用最显著(p<0.05),2 h是测量通透性的最佳时间;100 mg/L oxLp(a)引起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能够被SOD所抑制(p<0.05)。结论oxLp(a)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下调HUVECs上DSG1、DSC2的表达,并相应地增加单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 一种兔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的建立

      2011, 19(3):272-272. CSTR:

      摘要 (1239) HTML (0) PDF 947.37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心脑血管病研究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分别为10只和12只家兔。造模组从兔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每次25 mg/kg,进行血管内皮免疫刺激,每周1次,共注射3次;同时用卵清白蛋白进行皮下注射(2.5 mg/kg,每2天1次,共5次);造模第1天开始喂饲高脂饲料,每天120 g,高脂饲料配方:基础饲料79%、胆固醇1%、猪油5%、蛋黄粉15%;空白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并喂饲基础饲料。连续喂饲60天后采血并处死动物,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主动脉弓肉眼观察及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空白对照组动物精神状态好,毛色光泽,反应灵敏,纳食可以,体重随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造模组从40天时开始出现精神欠佳,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纳食可,及少部分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需少而多次给食。造模组共有2只动物死亡,1只因腹胀、大便减少而死;1只因腹泻而死。(2)空白对照组兔血清外观清亮,造模组兔血清呈不同程度乳白色浑浊。造模前,造模组与空白对照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造模后60天末,TC、LDL-C、HDL-C均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变化不明显。(3)肉眼观察空白对照组主动脉可见内膜光滑鲜亮,无任何脂质条纹及斑块;造模组主动脉血管内膜壁粗糙,可见大小不等的乳白色斑块,以主动脉起始部最严重,指针所指为粥样斑块。(4)光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血管内皮完整,无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弹力纤维层结构清晰完整,外膜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造模组内膜明显增厚,脂质斑块弥漫,内有泡沫细胞大量积聚,内皮下大量脂质和泡沫细胞堆积,并可见破裂的斑块,可见大量带核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层结构紊乱,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内弹性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并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其血脂表现相当于临床IIa型高脂血症,可以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 氢分子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和抗炎机制

      2011, 19(3):273-273. CSTR:

      摘要 (1131) HTML (0) PDF 964.06 K (1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背景2007年日本学者在Nat Med首次报道氢气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害。氢盐水为氢气的饱和溶液,为氢气的一种制剂,具有携带和使用方便的优点。目的研究氢气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氢盐水[7.5、10 mL/(kg.d),腹腔注射]组和维生素C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后连续2天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00 mg/kg)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心肌中SOD、MDA、8-OH-dG、Na+-K+-ATP酶水平,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K-MB和AST上升,出现心肌梗死。与模型组比较,氢盐水可显著降低血清CK-MB和AST水平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同时降低血清和心肌MDA、8-OH-dG、NF-α和IL-6水平,升高血清和心肌SOD活性、心肌Na+-K+-ATP酶活性。结论氢气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氢气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脂多糖处理THP-1源性泡沫细胞ABCA1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11, 19(3):273-273. CSTR:

      摘要 (1195) HTML (0) PDF 964.06 K (1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脂多糖(LPS)处理的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及其ABCA1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THP-1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LPS进行炎性刺激。在LPS刺激前1 h,加入不同浓度EGCG预处理。MTT法检测EGCG处理后细胞存活性。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蓄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胆固醇流出水平。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RNA和蛋白质水平。EMSA检测细胞NF-κB活性。结果EGCG预处理对细胞存活率不产生影响。不同浓度LPS处理细胞后,脂质蓄积增多胆固醇流出减少,而EGCG预处理减轻了脂质蓄积并且增加胆固醇流出率。LPS处理能够抑制细胞内ABCA1 mRNA和蛋白水平,而EGCG预处理能够显著衰弱LPS的抑制作用。LPS刺激后NF-κB活性增加,而EGCG预处理能够降低LPS诱导的NF-κB活性。结论EGCG能够通过抑制NF-κB活性,来降低LPS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ABCA1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

    • Tanshinone Ⅱ-A Attenuates and Stabiliz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 Mice Fed with High Cholesterol Diet

      2011, 19(3):274-274. CSTR:

      摘要 (1052) HTML (0) PDF 858.48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Objective TanshinoneⅡ-A(Tan),a bioactive diterpene isolated from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Danshen),possesses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Tan can reduce and stabiliz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 mice maintained on a high cholesterol diet(HCD).Methods and Results Six week-old mice challenged with HC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4 groups: C57BL/6J,ApoE-/-,ApoE-/-+30 mg/kg.d Tan and ApoE-/-+10 mg/kg.d Tan.After 16 weeks of inter-vention,Tan treated mice showed decreased atherosclerotic lesion size in the aortic sinus and face aorta.Furthermore,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an rendered the lesion composition a more stable phenotype as evidenced by reduced necrotic cores,decreased macrophageinfiltration,increased smooth muscle cell and collagen content.Tan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situ superoxide anion production,aortic expres-sion of NF-κB,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In vitro treatment of RAW264.7 macrophages with Tan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oxi-dized LDL-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pro-inflammatory cytokine(IL-6,TNF-α,MCP-1) expression,and MMP-9 activity.Conclusions Tan atten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and promotes plaque stability in ApoE-/-mice by reducing vascular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Our findings highlightTan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to prevent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Adiponectin Attenuates Hypoxia/Reoxygenation-Induced Cardiomyocyte Injury Through Inhibi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2011, 19(3):274-275. CSTR:

      摘要 (1175) HTML (0) PDF 1.76 M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Background and Aim Adiponectin(APN) is a potent cardioprotective molecule.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it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Methods Primary cardiomy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 neonatal rats and an invitro model of hypoxia-reoxygenation(H/R) was established.The cardiomyocy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salinegroup(control),dithiothreitol(DTT) group(5 mmol/L DTTfor 2 h),H/R group,H/R +APN group(incubation with 30 mg/LAPN,followed by H/R),H/R +APN +SB203580(SB) group(treatment with 30 mg/L APN and 5μmol/L SB,followed by H/R),and H/R +SB group(exposure to 5μmol/L SB and then H/R).Cell death was detected by measuring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release.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ER) stress-relatedgenes including GRP78,caspase-12,C/EBP homologus protein(CHOP),and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wereexamined.Results Cardiomyocytes exposed to H/R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DH leakage and HIF-1αprotein level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ells(p<0.05).The H/R-provoked cell death was profoundly attenuated by the pretreatment with APNalone,SB alone,or both,which was coupled with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GRP78,caspase-12,CHOP,and p38 MAPK.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APN-mediated cardioprotection,which may be partially due to inhibi-tion of ER stress response.

    • SR-BI Associates with ABCG1 and Inhibits ABCG1-mediated Cholesterol Efflux from Cells to HDL3

      2011, 19(3):275-275. CSTR:

      摘要 (1115) HTML (0) PDF 954.69 K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is assumed t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Cellular cholesterol efflux,by which cholesterol is transported from peripheral cells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acceptor

    • The Case-Control Study Between DDAH2 Polymorphis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11, 19(3):276-276. CSTR:

      摘要 (1023) HTML (0) PDF 879.69 K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Background and Aim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an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has been shown to b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2(DDAH2) promotes the metabolism of ADMA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formation of the atherosclerosis.We hypothesized that genetic variation inDDAH2 gene might alter the susceptibility to CHD.Methods We tested our hypothesis in a case-control studies.We used ahaplotype-tagg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 approach to identify tag SNP in DDAH2.The SNP were genotyp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 and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sequencing in 1650patients with CHD and 1920 control subjects.Results Apromoter variant-449C/G(rs805305) and -1415G/A(rs2272592)in DDAH2 was identified in the region containing DDAH2.The frequency of those polymorphism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lawof Har-dy-Weinberg.The frequency of rs805305 CG +GG or G allel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CHD and wild-type genotype(OR: 0.667,95%CI: 0.374 to 1.187,p>0.05).The frequency of rs2272592 GA +AA or A allele also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D and wild-type genotype(OR: 1.420,95%CI: 0.899 to 2.242,p>0.05).No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DDAH2 variant and CHD.These results was independent of age,gender,hypertension,diabetes and hyperlipidemia.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lthough DDAH2/ADMA pathway acts as a critical regulator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the DDAH2 common variant may not predict the susceptibility to CHD in Chinese population.

    • Mechanisms of microRNA 200a in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by Interleukin-6

      2011, 19(3):276-276. CSTR:

      摘要 (1116) HTML (0) PDF 879.69 K (1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Aim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microRNA 200a in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induced by interleukin-6(IL-6),specifically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icroRNA 200a in hepatic glucogen and insulin signal pathway transduction.Methods The cell model for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was induced by IL-6(10μg/L) for 24 hours in NCTC1469 cell.The level of glucogen was reduced.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 200a was tested by q-PCR.The level of glucogen was quantified in NCTC 1469 transfected with microRNA200a mimics.The target gene of microRNA200a was predicted by bio-information software.The protein level of the target gene wastest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The level of glucogen and the insulin signal pathway was inhibited in NCTC 1469 cells treated by IL-6.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 200a was decreased in NCTC 1469 cell induced by IL-6.The level of glucogen and theinsulin signal pathway were stimulated in NCTC 1469 cell transfected by microRNA 200a mimics.The protein level of Pten was decreased by overexpression of microRNA200a.Conclusions IL-6 down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00a in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t NCTC 1469 cells.The microRNA 200a stimulates biosynthesis of glucogen as well as insulin signal pathway accompanied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ten.

    • Hydrogen-rich Saline Reduces Atherogenesis in 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 Mice Fed a High-fat Diet by Inhibiting the Non-HDL-mediated Arterial Inflammation and Promo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ing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2011, 19(3):277-277. CSTR:

      摘要 (1092) HTML (0) PDF 877.12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Aim Hydrogen(dihydrogen,H2) is an effective antioxidant to reduce oxidative stress and oxidative stress is implicated in atherogene-sis.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hydrogen-saturated saline can prevent atherosclerosis in 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 mice fed either chowdiet or high-fat diet,and characterize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Methods and Results The atherosclerotic lesion formation displayed by oil red O staining positive area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either aortic root section or aortic arch en face in hydrogen administrated apoE-/-mice fed either chowdiet or high-fat diet,compared to the control.Plasma analysis by enzymatic method showed that total cholesterol(TC) and 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by treatment with hydrogen.Western blot analysi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both plasma apoli-poprotein B(apoB) level and hepatic expression of apoB after hydrogen treatment,suggesting hydrogen could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major protein constituent of non-HDL.In addition,spectrophotometric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plasma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MDA) and serum amyloid Awas decreased and paraoxonase-1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mice treated with hydrogen,suggesting plasma lipid oxidation and peroxidation was impaired by hydrogen treatment.Besides,the MDA content of the non-HDL,whichseparated by ultracentrifugation from the plasma of mice treated with and without hydrogen,was reduced by hydrogen,suggesting the oxidation of non-HDL was impaired by hydrogen.Moreover,we found hydrogen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produ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d interleukin-6 in RAW264.7 macrophages after stimulation with the isolated non-HDL,suggesting hydrogen reduces atherogenesis by inhibiting 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mediated inflammation.Furthermore,immunohis-tochemistry of aortic valve sections revealed that hydrogen attenuated lesion formation by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on of several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decreasing vessel wall infiltration of macrophages,indicating hydrogen-treatment reduces arterial inflammation.Besides,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disclos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several transporter gen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including hepatic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ATP-binding cassette(ABC) transporters ABCG8,ABCB4,ABCB11,and macrophage SR-BI,were all induced by hydrogen treatment.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hydrogen-rich saline reduces atherogenesis in apoE-/-mice fed a high-fat diet by inhibiting the non-HDL-mediated arterial inflammation and promo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ing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 >综述摘要
    •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更需要系统分析集成与顶层设计

      2011, 19(3):278-279. CSTR:

      摘要 (901) HTML (0) PDF 1.87 M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核心与关键是弄清其病因发病机制。否则,难以制定效果确实的防治对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从斑块初起至斑块成熟约需10~15年),又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因此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是典型复杂性问题。复杂性问题只

    • 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2011, 19(3):279-279. CSTR:

      摘要 (914) HTML (0) PDF 847.27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全世界每年死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心脏猝死者多达1900万,其中70%死于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与心肌梗死。斑块稳定性是影响ACS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既往将不稳定性斑块称为高危或软斑块,现将之称为易损斑块,强调它能形成血栓并发症,并导致病情急剧发展的趋势与严重后果。易损斑块与稳定性斑块相比有许多特有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这些特征在斑块破裂前就已存在,这些特征包括:①相对大的体积;②薄的纤维帽(平滑肌和

    •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2011, 19(3):280-280. CSTR:

      摘要 (1026) HTML (0) PDF 1.02 M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很多研究报道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周围有大量肥大细胞聚集,其中肥大细胞中类胰蛋白酶含量也增多,且与炎症关系密切,但是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确。本课题组从炎症角度进行研究了类胰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机制。①纯化了人肺组织β类胰蛋白酶,并且制备了β类胰蛋白酶的两个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国内首个人血清β类胰蛋白酶的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为炎症、过敏性休克、哮喘等类胰蛋白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②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的研究中,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发现,肥大细胞类胰蛋白

    • 血管钙化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2011, 19(3):280-281. CSTR:

      摘要 (1109) HTML (0) PDF 2.01 M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既往认为血管钙化是机体钙磷代谢失衡所致的钙盐沉积于组织间的被动过程。研究血管钙化发病新机制对于临床防治血管钙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10年来血管钙化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①既往认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标志分子仅仅作为判断骨生成或骨质疏松的标志分子,近年的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标志分子亦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如Ⅰ型胶原是骨基质的基本成分,是钙化基质囊泡的内在成分,缺乏会使骨失去弹性导致脆骨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

    • 来自工程流体力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疑惑

      2011, 19(3):281-281. CSTR:

      摘要 (916) HTML (0) PDF 1022.10 K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尽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研究经历了100多年,但其仍被认为是未知病因的疾病。目前动脉粥样硬化也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最严重的疾病。每年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超过10万篇。在形成的学说中主要有代谢学说和血液动力学说,近来炎症反应学说成为热点。然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极其缓慢的炎症过程,超过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常见的免疫过程。在炎症学说中,前提是内皮的损伤和机能障碍,那么其原因是什么?这与损伤反应学说似乎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寻找损伤的因素才是关

    •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的研究进展

      2011, 19(3):282-282. CSTR:

      摘要 (1108) HTML (0) PDF 923.02 K (1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对血管新生的促进在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具有实际意义,血管新生的调节依赖于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Vasohibin是新近发现的调节血管生成的内皮源性负反馈调节因子,对抑制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从已有的血管长出新血管的过程,生理和病理状态均可有新生血管形成。前者如正常胚胎发育、生殖、伤口愈合;而后者则可见于肿瘤、增殖性视网膜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血管新生的调节出现异常,则会导致病

    • 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2011, 19(3):283-283. CSTR:

      摘要 (1052) HTML (0) PDF 1.00 M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组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型弹力型动脉的血管硬化性疾病,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多见,其特征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和粥样斑块形成,且发病机制与高血压、血脂紊乱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各种细胞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引起愈来愈多研究者的重视,现谨就择要作综述。

    • 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尝试:重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产前诊断

      2011, 19(3):284-285. CSTR:

      摘要 (1213) HTML (0) PDF 1.09 M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国提出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其重点是“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重在预防”。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其核心是加快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更有益的临床诊治实践。转化医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已成为引领医学发展的主流。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肩负心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研究重大使命,根据我国重大疾病防治的战略需求结合自身的研究

    • Notch和NF-κB信号通路与心肌重塑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1, 19(3):285-286. CSTR:

      摘要 (1226) HTML (0) PDF 2.14 M (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心肌重塑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可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维持的病理基础。研究发现有多重因素参与心肌重塑的发生发展,同时这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维持心肌重塑的发展。Notch信号通路由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膜配体、受体及下游分子组成。细胞间受体配体作用可激活Notch信号转导过程,从而直接调节基因转录,使细胞基因表达受相邻细胞调控。Notch信号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组织自我更新过程

    • 与细胞脂质蓄积有关的蛋白Adipophilin

      2011, 19(3):286-287. CSTR:

      摘要 (1241) HTML (0) PDF 1.95 M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脂质的蓄积(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和胆固醇)所导致的泡沫细胞的形成。在泡沫细胞中,这些蓄积的脂质主要以脂滴的形式储存于胞浆中,adipophilin就是脂滴外周含量最高的一种不完全包被蛋白。

    • 黄芪多糖对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1, 19(3):287-287. CSTR:

      摘要 (1194) HTML (0) PDF 909.42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显示,黄芪多糖(Astrag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降低血糖:全身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是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前提。黄芪多糖可通过改善肝脏的内质网应激来减轻内质网损伤,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胰岛索信号蛋白合成量和活性,降低血糖,从而发挥保护血管作用。(2)调节血压:近年来,对黄芪多糖的降低血压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具

    • Notch信号通路与高血压的关系

      2011, 19(3):288-288. CSTR:

      摘要 (1273) HTML (0) PDF 810.61 K (1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更是诱发脑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常见重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多基因、多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遗传因素、膳食、神经内分泌、炎症等多种机制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炎症作为一种高血压发病机制近来备受关注。单纯高血压病人血浆中TNF-

    • 靶向“失功能性”高密度脂蛋白的研究进展

      2011, 19(3):289-289. CSTR:

      摘要 (1192) HTML (0) PDF 952.07 K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血浆中携运胆固醇的一类主要脂蛋白,正常情况下,HDL具有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RCT)、抗氧化及抗炎、抑血栓形成、促内皮修复等调节血管功能的作用,是机体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As)防御因素。但HDL是在起源、大小、组成及功能上表现极不均一性的脂蛋白颗粒,同时炎症、氧化应激、血脂紊乱、高糖等环境下可引起HDL结构及组分的

    • 血管紧张素Ⅱ和Ⅳ对心血管系统的共同调节

      2011, 19(3):290-290. CSTR:

      摘要 (1146) HTML (0) PDF 852.87 K (1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调节因素,其核心成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不仅可以直接收缩血管、调节血压,还与炎症、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以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AngⅡ的功能,以此为靶点生产的AT1受体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RAS其他成员如Ang(1-7)、AngⅣ有着各自独立的生物学效应,这提示RAS是一个远比我们以往认识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