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脂质紊乱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能力是决定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与转归的关键。大量文献及研究结果显示,小凹以及小凹蛋白1既在荷脂细胞胆固醇流出中发挥转运中心和关键分子作用,也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介导抗炎的信号转导作用。因此,小凹以及小凹蛋白1可能是荷脂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和炎症应答的共同分子平台。
摘要:目的研究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检测血卟啉单甲醚随时间增加在巨噬细胞内的聚集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卟啉单甲醚在细胞的聚集情况;用不同能量对巨噬细胞进行光动力作用,MTT法观察巨噬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血卟啉单甲醚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加;随着光动力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活性降低,光动力作用后12 h巨噬细胞的凋亡数量增加,光动力治疗1.5 min组晚期凋亡率(5.82%±3.27%)较对照组(1.20%±3.54%)稍有增加(p<0.05);光动力治疗3 min组晚期凋亡率(65.45%±5.17%)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结论血卟啉单甲醚可以在巨噬细胞内聚集,其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利用siRNA表达载体构建靶向人类心脏发育候选基因hole的pSUPER RNAi载体系(pSUPER-hole)及筛选稳定产毒的细胞克隆。方法化学合成一对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人类心脏发育候选基因hole的寡核苷酸链60个碱基, 退火, 克隆到经BglⅡ、XhoⅠ双酶切的pSUPER 质粒上, 构建重组RNAi质粒(pSUPER-hole)。通过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验证构建效果。将正确构建的质粒转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经过puro抗生素的筛选,建立稳定产生逆转录病毒的细胞模型,采用RT-PCR 检测其抑制效果。结果pSUPER-hole载体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60个碱基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 并且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转染包装细胞, 筛选的细胞克隆均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表明包装成功。RT-PCR检测表明pSUPER-hole能成功抑制hole基因的表达。结论靶向人类心脏发育候选基因hole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阐明丹参酮ⅡA对泡沫细胞胆固醇平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为泡沫细胞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进行处理,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酶比色法定量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变化,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D36、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肝脏X受体α(LXRα)、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及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0~20 mg/L的丹参酮ⅡA对泡沫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20 mg/L丹参酮ⅡA干预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显著降低,细胞内脂质累积减少,并上调ABCA1、LXRα和PPA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但对CD36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PPARα、LXRα和ABCA1表达,促进胆固醇的外排。
摘要:目的阐明心脏肥大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心肌梗死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雄性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前5天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6),心肌梗死模型组(n=8),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治疗组(n=7)。术前3天及术后2周和4周行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术后4周称取左心室、右心室湿重/体重,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甲苯胺蓝法检测肥大细胞密度。结果心肌梗死后第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p<0.01)。虽然模型组和治疗组心脏扩大,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后第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EDV)明显增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EDV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LVEF明显增加(p<0.01),左心室肥厚指数下降(p<0.05),心外膜(主要是梗死区)肥大细胞密度明显下降(p<0.01)。且肥大细胞密度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左心室肥厚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大细胞直接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长期抑制明显提高心脏的心搏量,减轻左心室心肌肥厚,进而改善心功能。
摘要:目的构建含载脂蛋白M(ApoM)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ApoM基因启动子区域-778C→T置换对ApoM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扩增人染色体中含ApoM基因-1316 bp至+73 bp的DNA片段,筛选出含ApoM-778TT基因型(-778 bp无变异)及ApoM-778CT/CC基因型(-778bp变异)的DNA片段,构建含以上两个基因片段的PGL3重组载体。并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经48 h培养,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以反映ApoM的表达水平。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显示,ApoM-778C基因型携带者引起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明显低于ApoM-778T基因型者。结论ApoM基因启动子-778C→T对ApoM转录活性起抑制作用,它可能是影响ApoM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并荷脂后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机制。方法分离冠心病患者(试验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外周静脉血中单核细胞,并用佛波酯诱导为巨噬细胞,收集分离血清,检测各项血脂指标并备用。细胞用[3H]胆固醇处理24 h使其荷脂,然后分为四组:对照组+正常血清、对照组+高脂血清、试验组+正常血清及试验组+高脂血清。分别检测ABCA1、ABCG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单核/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能力受损,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脂质蓄积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但ABCA1和ABCG1的表达改变不明显。与正常血清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中高脂血清明显影响胆固醇流出能力,细胞内脂质蓄积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但不影响ABCA1和ABCG1的表达。结论冠心病患者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能力受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
摘要:目的探讨睾酮对动脉粥样硬化雄兔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安慰剂组和去势-睾酮组,并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总睾酮。胸主动脉HE染色,图像分析测定内膜和中膜厚度。夹心双抗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测定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雄兔去势-安慰剂组血清总睾酮水平显著下降,而去势-睾酮组血清总睾酮水平未见降低,较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去势-安慰剂组雄兔胸主动脉内膜和内膜/中膜厚度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各组雄兔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去势-安慰剂组雄兔胸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而去势-睾酮组胸主动脉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睾酮对动脉粥样硬化雄兔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可影响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睾酮可能通过调节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而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摘要:目的构建针对Rno-miR-145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人工合成含有酶切位点粘端miR-145 shDNA双链模板序列,克隆于LV3 pGLV/H1/GFP+Puro-miRNA慢病毒穿梭载体中,转染293T细胞,收获并浓缩慢病毒颗粒,感染大鼠原代VSMC,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VSMC感染后的荧光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5的表达情况;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DGF组、PDGF+ miR-145组和细胞转染阴性慢病毒载体组(miR-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iR-145对VSMC增殖相关基因PCNA、c-Jun及分化相关基因SM22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microRNA-145慢病毒载体,测定病毒滴度为1×109TU/mL。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鼠microRNA-145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成功,MOI值为50,感染72 h时感染率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DGF可使PCNA、c-Jun表达增加,而使SM22α表达降低;miR-145可使PDGF诱导的去分化型VSMC增殖相关基因PCNA、c-Jun表达降低,分化相关基因SM22α表达增加。结论miR-145慢病毒载体可高效感染大鼠原代VSMC。感染miR-145慢病毒后可抑制VSMC的表型转化。
摘要: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鼠中,观察达肝素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及对植物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影响,探讨达肝素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以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24只为对照,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及高脂饲料组。雄性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 E-/-)小鼠36只,均予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龄,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肝素组[达肝素钠 100 IU/(kg·d)]、高剂量肝素组[达肝素钠 200 IU/(kg·d)],皮下注射连续4周(16周龄)后各组随机取6只处死。分离肾动脉,制成石蜡切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斑块情况及LOX-1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 检测肾动脉LOX-1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肾动脉中LOX-1蛋白的表达。剩余小鼠继续原方案喂养4周(20周龄)后处死,肾动脉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斑块情况。结果Apo E-/-模型组在16周龄时出现轻度肾动脉粥样硬化。低剂量及高剂量达肝素均抑制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p<0.05)。Apo E-/-模型组LOX-1 mRNA、VEGF mRNA及LOX-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C57BL/6J普通饲料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及高剂量达肝素治疗后,LOX-1 mRNA、VEGF mRNA及LOX-1蛋白的表达水平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达肝素钠可能通过抑制LOX-1蛋白及VEGF表达的途径,抑制肾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摘要:目的研究牛磺酸拮抗高血脂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原理。方法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3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0、2、12周自兔心脏采血化验相关指标,处死兔取腹主动脉行病理学染色。结果干预组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然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的粥样斑块面积、内皮厚度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细胞防护物质,虽然不能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是可以通过抑制内皮增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降血脂以及抗氧化应激从而拮抗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钙化组、糖尿病+钙化组、钙化+吡格列酮组、糖尿病+钙化+吡格列酮组;建立大鼠血管钙化模型(维生素D3+华法林)和糖尿病模型(链尿佐菌素);并对血管组织进行Von Kossa染色、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qRT-PCR检测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保护素蛋白表达。结果钙化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间质内有大量黑色颗粒沉积;糖尿病+钙化组较糖尿病组和钙化组血管组织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3.63倍、1.35倍和3.69倍、1.30倍(p<0.05),骨保护素mRNA含量及其蛋白表达降低(p<0.05);糖尿病+钙化+吡格列酮组较糖尿病+钙化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调13.70%、18.04%(p<0.05),骨保护素mRNA含量及其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减轻血管钙化程度并上调骨保护素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骨保护素可能是抑制血管钙化主要因素之一。
摘要: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HUVEC,转染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并用未转染的与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和代数的HUVEC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pEGFP-N2组和pEGFP-N2/XPD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XPD、Bcl-2、Bax和wt-p53表达量的变化,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在转染了重组质粒pEGFP-N2/XPD或空载质粒pEGFP-N2的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即转染成功;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细胞凋亡增加(p<0.05或p<0.01);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p<0.05),同时使得Bcl-2表达降低,Bax和wt-p53表达增高(p<0.05或p<0.01);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细胞增殖活力(p<0.05)。结论XPD能促进HUVEC凋亡,下调XPD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靶点。
摘要:目的应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敲除小鼠和nNOS抑制剂,探讨nNOS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野生型缺血再灌注组(WT IR)、野生型缺血预处理组(WT IP)、野生型缺血预处理L-VNIO处理组(WT IP+L-VNIO )、基因敲除鼠缺血再灌注组(KO IR)和基因敲除鼠缺血预处理组(KO IP)。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 h,缺血预处理组分别经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三个循环后,再缺血30 min再灌注3 h,观察TUNEL染色和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观察Bax、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WT IR组相比,WT IP组小鼠TUNEL阳性细胞数目减少,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降低,Bax和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在KO IP组,与KO IR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活性显著增加,Bax和Fas表达显著增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nNOS在心肌缺血预处理时发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并探讨脑卒中患者血压与HDL亚类组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了79例正常对照和98例脑卒中患者HDL亚类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脑梗死组preβ1-HDL(p<0.05或p<0.001)、HDL3c(p<0.001)水平显著增加,而 HDL2a(p<0.05)及 HDL2b (p<0.05或p<0.001)水平显著减少。脑出血组preβ1-HDL、HDL3c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 HDL2b含量显著减少(p<0.001)。受试者按收缩压水平分组发现,随着收缩压水平逐渐升高,小颗粒的preβ1-HDL、HDL3c及HDL3a水平均有升高趋势,而大颗粒的HDL2b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收缩压高组(组Ⅳ:160 mmHg≤收缩压<180 mmHg)及收缩压极高组(组V: 收缩压 ≥180 mmHg) preβ1-HDL、HDL3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HDL2b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收缩压水平与preβ1-HDL、HDL3c水平呈正相关(r=0.235,r=0.250),而与HDL2b水平呈负相关(r=-0.228)。 结论脑卒中患者HDL颗粒直径呈变小趋势,并且随着收缩压水平升高,其HDL颗粒的变小程度更加明显。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是否对伴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方法52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坎地沙坦8 mg/d,对照组仅使用坎地沙坦8 mg/d,观察6个月,进行血压控制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收缩压平均下降10.2 mmHg,对照组平均下降7.5 mmHg(p<0.05);治疗组脉压差平均下降6 mmHg,对照组平均下降3 mmHg(p<0.05);治疗组舒张压平均下降4.9 mmHg,对照组平均下降4.2 mmHg(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坎地沙坦合用比单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但对舒张压无显著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突变和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突变与苏皖地区汉族人群早发冠心病(PCA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131例PCAD患者(PCAD组)和13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冠心病者(对照组)的eNOS和MTHF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判定其基因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在PCAD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χ2=2.072,p=0.355)和T等位基因频率 (χ2=0.727,p=0.3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在PCAD组CT和TT型分布均高于对照组(χ2=14.290,p=0.001),T等位基因频率亦高于对照组(χ2=16.339,p=0.000),差异有显著性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MTHFR基因C677T TT基因型是P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与苏皖地区汉族人群PCAD发病无关;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的TT基因型可能增加苏皖地区汉族人群PCAD的患病风险,T等位基因可能是PCAD的遗传易感基因。
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网膜素1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0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RBP4和网膜素1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治疗后FPG和HOMA-IR明显降低(p<0.05),血清RBP4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而网膜素1水平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BP4与FPG、体质指数及HOMA-IR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网膜素1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FPG、体质指数及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调节血清RBP4和网膜素1水平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摘要:脂蛋白(a)由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组成。高血浆脂蛋白(a)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蛋白(a)不但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还能影响抗炎机制和血管壁中促凝与抗凝因子的平衡。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个体差异很大,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血浆脂蛋白(a)水平对药理和非药理因素都不敏感,临床上缺乏高效安全降低脂蛋白(a)水平的治疗方法。近年,科研工作者发现反义寡核苷酸链和人工合成的肽链等可以降低脂蛋白(a)水平,但用于临床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近年来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摘要:Toll样受体作为先天免疫系统中一类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识别受体,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本综述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近年有关Toll样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关系研究进展。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21001 传真:0734-8160523
电话:0734-8160765 E-mail:dmzzbjb@163.net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