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4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实验研究
    • IFI16 siRNA对干扰素α诱导的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016, 24(10):973-977. CSTR:

      摘要 (1264) HTML (0) PDF 4.24 M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 siRNA对干扰素α(IFN-α)诱导的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HBVAF)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HBVAF中转染IFI16 siRNA 48 h后,用2×106 U/L IFN-α处理转染IFI16 siRNA的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IFI1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IFI16 siRNA后,HBVAF中IFI1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同时抑制细胞G/S期转换。IFN-α诱导HBVAF中IFI16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抑制细胞G/S期转换,促进细胞凋亡。但在转染IFI16 siRNA的HBVAF中IFN-α的上述作用受到了抑制。结论 IFN-α抑制HBVAF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与促进IFI16表达有关。

    • 三七总皂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7A、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2016, 24(10):978-982. CSTR:

      摘要 (1111) HTML (0) PDF 4.36 M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TPNS)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 )表达的影响。 方法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高脂饮食喂养,小鼠20周龄时分为模型组及TPNS大、小剂量组。用药组分别给予TPNS 40 mg/kg、120 mg/kg灌胃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HE染色观察斑块形态并计算斑块面积/管腔面积;ELISA法检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A、IL-10和TNF-α表达。结果 TPNS可以降低ApoE-/-小鼠的血清TC、TG、LDLC浓度,大剂量组TC、TG、LDLC浓度分别为 16.4±2.2 mmol/L、1.36±0.23 mmol/L和 5.9±1.2 mmol/L,模型组TC、TG、LDLC浓度分别为28.2±4.0 mmol/L、2.08±0.17 mmol/L和10.0±1.9 mmol/L,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TPNS有延缓As斑块形成的作用(模型组及大、小剂量TPNS组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分别为31.3%±5.1%、14.1%±5.0%和24.2%±4.9%,P均<0.05)。大剂量TPNS可以提高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L-10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40.9±2.2比36.3±2.8,P<0.05),小剂量TPNS组略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NS可以降低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A和TNF-α的表达,以大剂量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A 18.1±1.5比22.8±3.1,P<0.05;TNF-α 18.3±1.2比22.9±0.7,P<0.001)。结论 TPNS可以降低ApoE-/-小鼠血清TC、TG、LDLC的水平,升高脾脏单个核细胞IL-10的表达,同时降低IL-17A和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As的重要机制之一。

    •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动脉上BMP2/Smad1/Runx2/Osterix信号通路的激活

      2016, 24(10):983-988. CSTR:

      摘要 (1239) HTML (0) PDF 7.67 M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动脉钙化及BMP2/Smad1/Runx2/Osterix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肾病组(DN组,STZ加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2型DN大鼠模型),采用钙离子试剂盒检测8、12、16周时肾动脉钙含量,Von Kossa染色观察肾动脉上钙盐沉积。免疫组化检测肾动脉的BMP2、Smad1、Runx2及Osterix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肾动脉BMP2及Runx2 mRNA水平。结果 DN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尿素氮、胱抑素C及24 h尿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自实验12周后,DN组大鼠的血肌酐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DN组大鼠肾动脉组织钙含量较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Von Kossa染色见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无明显钙盐沉积,而DN组大鼠肾动脉自第8周时即有黑色颗粒沉积,随着时间的延长沉积的黑色钙盐逐渐增多并聚集成团。与对照组相比,DN组大鼠肾动脉组织中BMP2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同时BMP2、Runx2 mRNA水平亦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肾动脉钙含量与BMP2、Runx2 mRNA均呈显著正相关(r=0.641,r=0.683,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动脉早期即可出现血管钙化,且BMP2/Smad1/Runx2/Osterix信号通路激活在其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 当归挥发油对高血脂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2016, 24(10):989-993. CSTR:

      摘要 (1191) HTML (0) PDF 4.97 M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当归挥发油对高血脂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大鼠高脂饲料喂养并灌胃丙基硫氧嘧啶溶液(50 mg/kg),连续4周,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氟伐他汀组(0.5 mg/kg)、当归挥发油(ASVO)高、中、低剂量组(60、30、15 mg/kg),每组各12只,连续灌胃给药3周,末次给药60 min后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分离胸主动脉,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形态改变,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及AI显著升高(P<0.05或P<0.01),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能够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及AI(P<0.05);模型大鼠血浆ET-1和血清vWF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 (P<0.01),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均能降低血浆ET-1和血清vWF水平(P<0.05),升高血清NO水平(P<0.01)。光镜下可见模型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结构改变明显,而当归挥发油高、中剂量组病变减轻。结论 当归挥发油对高血脂模型大鼠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并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结构的损伤。

    • >临床研究
    •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2016, 24(10):994-1000. CSTR:

      摘要 (1276) HTML (0) PDF 5.23 M (1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患者视觉电生理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23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32例与常规治疗组106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降压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a波、b波和振荡电位(OP)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FERG中a波、b波、OP及各子波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或P<0.001),振幅显著延长(P<0.05或P<0.001),且疗程越长,上述差异越大。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能更有效控制血压、血脂和体质指数(P<0.05或P<0.001),但血压下降与其降脂作用无显著相关性(P>0.05)。自用药后12个月起,阿托伐他汀组FERG中a波、b波、OP及各子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振幅均显著长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用药后24个月上述差异更明显(P<0.01或P<0.001)。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DB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幅度及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是影响HR患者视觉电生理改善的主要因素(P<0.05或P<0.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协同降压药物治疗提高了HR的疗效,使异常的视觉电生理得到改善。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 24(10):1001-1006. CSTR:

      摘要 (1281) HTML (0) PDF 4.17 M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量表疾病同一性因子得分为3.11±2.53分,严重后果因子得分为16.95±4.39分,情绪陈述因子得分为18.45±5.50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职业、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负性的疾病感知,医护人员应根据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中ADAMTS4变化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ADAMTS4的影响

      2016, 24(10):1007-1010. CSTR:

      摘要 (1113) HTML (0) PDF 3.18 M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从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窦中取血检验含凝血酶敏感素4型基序的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TS4)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DAMTS4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简单病变组及复杂病变组,其中30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血液检测标本从冠状静脉窦获得。ADAMTS4及hs-CRP值分别通过 ELISA及免疫浊度法检测。结果 复杂病变组ADAMTS4及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简单病变组(P<0.001)。所有研究对象及冠心病患者的ADAMTS4水平均与hs-CRP水平相关(r1=0.73,r2 = 0.76,P<0.01)。PCI后ADAMTS4值高于PCI前(P<0.001), hs-CRP亦表现出相似结果 (P=0.025)。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ADAMTS4及hs-CRP水平升高。PCI后冠状动脉ADAMTS4及hs-CRP升高,可能由PCI过程中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机械挤压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释放而出。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特征

      2016, 24(10):1011-1014. CSTR:

      摘要 (1163) HTML (0) PDF 2.84 M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298例ACI患者及101例健康对照者行颈动脉及椎动脉超声检测,分析两组间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流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根据NIHSS评分,把ACI组分为2个亚组:进展性ACI组和非进展性ACI组,比较2个亚组间上述超声参数的差异。结果 (1)ACI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RI、左侧颈内动脉RI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ACI组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颈内动脉Vd、右侧椎动脉Vs及V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进展性ACI组左侧颈总动脉Vs、左侧颈总动脉RI、颈内动脉IMT高于非进展性ACI组(P<0.05);进展性ACI组右侧椎动脉Vs低于非进展性ACI组(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与各血管超声参数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结构失代偿是ACI的特征之一,颈内动脉IMT增厚可能是ACI进展加重的危险信号。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2016, 24(10):1015-1018. CSTR:

      摘要 (2480) HTML (0) PDF 2.84 M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NSTEMI并择期P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简称序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即刻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钙,随后40 mg/d。序贯治疗组于术前6 h内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钙,阳性对照组术前未追加阿托伐他汀钙。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48 h测定血脂、hs-CRP,并随访所有患者PCI术后12周内MACE。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脂水平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序贯治疗组术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2周内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比6%,P>0.05);两组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肝酶和肌酶升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一定程度抑制NSTEMI患者PCI术后内皮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但是不能减少12周内MACE。

    • 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的相关性

      2016, 24(10):1019-1022. CSTR:

      摘要 (1124) HTML (0) PDF 2.85 M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46例EH患者,测量baPWV、cIMT,分别按两者数值分组,baPWV<1700 cm/s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1700 cm/s为动脉僵硬度异常组;cIMT<0.9 mm为正常组、0.9≤cIMT<1.2 mm为增厚组、cIMT≥1.2 mm为斑块组。同时检测Hcy、D-二聚体及血生物化学指标水平。结果 动脉僵硬度异常组Hcy、D-二聚体水平较动脉僵硬度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cIMT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Hcy、D-二聚体水平也依次增高(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排除年龄、体重、血脂、血糖后,baPWV与Hcy、D-二聚体呈正相关(r=0.18、r=0.32,P<0.05),cIMT与Hcy、D-二聚体呈正相关(r=0.56、r=0.27,P<0.05),baPWV与cIMT也呈正相关(r=0.29,P<0.05)。结论 Hcy的增加和D-二聚体的升高与预示动脉病变的baPWV、cIMT存在相关性。

    • 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2016, 24(10):1023-1026. CSTR:

      摘要 (1194) HTML (0) PDF 3.01 M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56例,按年龄分为<60岁组(中青年组)107例及≥60岁组(老年组)149例,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芯片分析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分析不同组群之间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分布及Hcy水平。结果 MTHFR基因分布频率:中青年组CC型、CT型、TT型基因频率分别为26.2%,43.9%,29.9%,C等位基因频率为48.1%,T等位基因频率为51.9%。中青年组CC型、CT型、TT型基因频率分别为35.6%,42.3%,22.1%,C等位基因频率为56.8%,T等位基因频率为43.2%。对照组CC型、CT型、TT型基因频率分别为37.9%,40.1%,21.4%,C等位基因频率为58.3%,T等位基因频率为41.7%。中青年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5.10,P=0.015),中青年组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组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0.147,P=0.382),两组间Hcy浓度差异无显著性。各组的TT基因型者血浆Hcy浓度均明显高于CC和TC基因型者(P<0.01),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THFR基因TT型可导致Hcy水平明显升高,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仅与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相关,与老年组冠心病患者无明显相关,Hcy水平升高及MTHFR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可能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提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冠心病患者发病的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性

      2016, 24(10):1027-1030. CSTR:

      摘要 (1148) HTML (0) PDF 3.31 M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血清Visfatin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80例UA患者(UA组)、6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SA组)及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Visfatin、sVCAM-1、sICAM-1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常规检测其他临床生物化学指标。在UA组,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血清Visfatin与sVCAM-1、s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A组血清Visfatin、sVCAM-1、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P<0.01)。UA组血清Visfatin水平与sVCAM-1(r=0.332,P<0.01)、sICAM-1(r=0.479,P<0.01)、hs-CRP(r=0.521,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腰围、体质指数、血压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无明显相关性。SA组、对照组血清Visfatin、sVCAM-1、sICAM-1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A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升高,并与sVCAM-1、sICAM-1、hs-CRP呈正相关,提示血清Visfatin与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可能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

    • 血浆β2微球蛋白、踝臂指数与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2016, 24(10):1031-1034. CSTR:

      摘要 (1038) HTML (0) PDF 2.87 M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踝臂指数(AB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23例,根据β2-MG水平分为β2-MG<2 mg/L组、β2-MG≥2 mg/L组,比较两组间BPV的差别;另根据ABI值分为ABI<0.9组、ABI≥0.9组,比较两组间BPV和血浆β2-MG的差别。分别以24 h收缩压变异率(24hSBPV)、24 h舒张压变异率(24hDBPV)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血浆β2-MG、ABI值与BPV的关系。结果 β2-MG≥2 mg/L组24hSBPV、24hDBPV、24h平均动脉压较β2-MG<2 mg/L组显著增高(23.33%±5.12%比20.39%±4.74%,17.10%±4.98%比15.40%±4.60%,94.36±12.33 mmHg比90.67±14.52 mmHg,均P<0.001);ABI<0.9组24hSBPV、24hDBPV、血浆β2-MG水平较ABI≥0.9组显著增高(24.34%±6.02%比19.45%±5.49%,17.27%±5.18%比14.62%±4.95%,2.87±1.20 mg/L比1.56±0.85 mg/L,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hSBPV与年龄、血浆β2-MG、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ABI呈负相关;24hDBPV与年龄、血浆β2-MG呈正相关,与ABI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BPV随年龄增长而增大,BPV增高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且与靶器官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 冠状动脉分流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2016, 24(10):1035-1038. CSTR:

      摘要 (1348) HTML (0) PDF 2.84 M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分为两组: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实验组,43例)和不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对照组,43例),术后1~3天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例均痊愈出院。两组人均冠状动脉搭桥支数3~5支,实验组3.6±0.7支,对照组3.6±0.6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CK-MB、cTnI、NT-proBNP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显著改善,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可以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损伤,对降低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均有显著临床效果。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骨膜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6, 24(10):1039-1043. CSTR:

      摘要 (1095) HTML (0) PDF 3.92 M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骨膜蛋白(PN)水平,探讨PN水平与STEAMI患者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例STEAMI患者为观察组,非冠心病住院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PN水平和其他指标。观察组患者针对临床终点事件随访6个月。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5.43±40.10 mg/L比10.25±11.64 mg/L,P<0.0001)。观察组PN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531,P<0.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342,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PN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STEAMI患者高PN水平可能预示着较差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梗死后半年内更容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 >流行病学研究
    • 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变化和踝臂指数的关系

      2016, 24(10):1044-1049. CSTR:

      摘要 (1484) HTML (0) PDF 4.33 M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变化(△ICHS)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在101510名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体检者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入选标准者5440例。每2年1次体检,并于2010-2011年再次体检时增加ABI。去除数据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为4524例。按照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将人群进行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ICHS)。根据2006-2007、2010-2011年2次体检的△ICHS,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ICHS与ABI的关系。结果 随着△ICHS由低向高转变,△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及△空腹血糖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理想食盐习惯和体育锻炼人群比例明显改善,分别升高了9.3%和17.2%,理想吸烟人群比例下降约4.6%。总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及空腹血糖均较基线时略有升高。ABI随△ICHS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CHS与ABI呈正相关,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之后,△ICHS每增加1分,ABI升高0.004(B值:0.004,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之后,与ICHS降低组相比较,ICHS不变组和ICHS升高组的ABI异常呈下降趋势,△ICHS每增加1分,ABI异常风险降低约21%(OR:0.79,95%CI:0.68~0.91)。结论 △ICHS与ABI呈正相关。△ICHS是中老年人群动脉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 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35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的调查研究

      2016, 24(10):1050-1054. CSTR:

      摘要 (1509) HTML (0) PDF 3.55 M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35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阿克苏地区8县1市35岁以上成年维吾尔族人群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35岁以上成年人总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3.6%,性别与年龄分组组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女性亚组中,55岁以上组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35~54岁组(53.1%比51.5%,P=0.024)。血脂异常的人群中知晓率为34.5%,治疗率为28.0%,控制率为16.8%。总人群和35~54岁组女性血脂异常治疗率显著高于男性(总人群为30.3%比24.9%,P=0.004;35~54岁组为29.7%比24.2%,P=0.028)。总人群女性血脂异常的控制率显著高于男性(18.1%比15.0%,P=0.047)。结论 新疆阿克苏地区35岁以上维吾尔族是血脂异常高发的人群,其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男性血脂异常治疗率和控制率显著低于女性,尤其应重视男性血脂异常的防治。

    • >文献综述
    • 柚皮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16, 24(10):1055-1058. CSTR:

      摘要 (1165) HTML (0) PDF 2.66 M (1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柚皮素属于二氢黄酮类天然化合物,是柚皮苷的苷元,主要存在于蔷薇科、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中,具有重要的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等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等作用。本文旨在对柚皮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6, 24(10):1059-1063. CSTR:

      摘要 (1202) HTML (0) PDF 2.91 M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是新近发现的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近年来发现它在糖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形成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作用。文章将对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载脂蛋白CⅢ的研究现状

      2016, 24(10):1064-1068. CSTR:

      摘要 (1092) HTML (0) PDF 2.78 M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载脂蛋白CⅢ存在于多种脂蛋白颗粒中,与人类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基因突变造成的保护效应更使得某些特殊人群因心血管病风险降低而获益。除外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该蛋白还具有促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作用,可作为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新的治疗靶点。文章针对载脂蛋白CⅢ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治疗做一综述。

    • 单核细胞源性微囊泡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2016, 24(10):1069-1080. CSTR:

      摘要 (1144) HTML (0) PDF 14.13 M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核细胞源性微囊泡是单核细胞应激后脱落的微小囊泡状颗粒,能够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具有促炎活性和促凝血活性,在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能够促进单核细胞源性微囊泡的产生。因此,单核细胞源性微囊泡有潜力成为新的冠心病诊断依据和治疗靶点。文章就单核细胞源性微囊泡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