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7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组胺与固有免疫细胞分化在冠心病研究中的新认识

      2019, 27(5):369-373. CSTR:

      摘要 (1160) HTML (0) PDF 2.59 M (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慢性心脏疾病。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学说”,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炎症与免疫反应在As的炎症微环境形成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异常的免疫反应促进了As的发生,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损伤和组织修复。组胺(histamine)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参与机体多样的生理和病理作用。组胺对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CHD的发生发展。组胺及其细胞内下游信号分子,成为CHD靶向药物研发的重要参考。

    • >实验研究
    • 缝隙连接蛋白43及其S368位点磷酸化水平与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心肌毒性的关系

      2019, 27(5):374-380. CSTR:

      摘要 (1532) HTML (0) PDF 6.79 M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SD大鼠的甲基苯丙胺(METH)中毒模型与心肌细胞中毒模型,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其S368位点磷酸化(p-Cx43)表达水平;检测吸食METH的人心肌组织内Cx43及其S368位点p-Cx4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METH诱导的心肌毒性的关系,探讨Cx43及S368位点p-Cx43水平在METH诱导的心肌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METH慢性中毒动物模型和新生SD大鼠心肌原代METH中毒细胞模型;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x43、p-Cx4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x43及其S368位点p-Cx43水平与METH诱导的心肌毒性的关系。收集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中经毒化检验确认吸食METH的人心肌组织为实验组,无吸食任何毒品者为对照组;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2组心肌的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检测Cx43及其S368位点p-Cx43的表达水平。结果 (1)在METH慢性中毒动物模型中Cx43及S368位点p-Cx4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2)在METH中毒细胞浓度、时间梯度模型中,Cx43及其S368位点p-Cx43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3)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人心肌细胞呈现萎缩、坏死及局灶性出血等病理改变;(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人心肌组织中Cx43及S368位点p-Cx43表达水平降低,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之间闰盘处的棕黄色着色减少,部分呈现侧膜化改变;(5)实验组人心肌组织Cx43及S368位点p-Cx4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METH能通过减少心肌中Cx43及其S368位点p-Cx43的表达,从而破坏心肌的组织结构,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 白细胞介素10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调节心肌细胞生物氧化

      2019, 27(5):381-385. CSTR:

      摘要 (876) HTML (0) PDF 4.18 M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心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棕榈酸干预复制心肌脂毒性和葡萄糖利用减少细胞模型,外源性IL-10干预后,以荧光标记的2-脱氧葡萄糖(2-NBDG)摄入法检测心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检测乳酸及体外氧化磷酸分别代表葡萄糖无氧酵解及有氧氧化水平;使用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使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关键基因PINK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L-10处理后,心肌细胞摄入2-NBDG量约增加1倍;细胞培养上清乳酸含量减少近80%;细胞内乳酸含量亦显著减少。IL-10促进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绿色荧光蛋白(LC3-GFP)在心肌细胞线粒体聚集,促进线粒体自噬,并上调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表达。结论 IL-10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入及氧化磷酸化恢复心肌细胞供能物质组成;其对氧化磷酸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INK1进而促进线粒体自噬实现的。

    • 姜黄素通过影响巨噬细胞的极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2019, 27(5):386-390. CSTR:

      摘要 (1061) HTML (0) PDF 5.73 M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中巨噬细胞极性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设立姜黄素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高脂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苏木精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形态及不同亚型巨噬细胞的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姜黄素干预能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指数。姜黄素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1/M2巨噬细胞的比值,减少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促进M2型细胞因子IL-10、Ym1和Fizz1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影响斑块中巨噬细胞的极性、抑制相关的炎症反应,从而延缓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 miR-30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019, 27(5):391-394, 438. CSTR:

      摘要 (876) HTML (0) PDF 4.83 M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microRNA-30b(miR-30b)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VSMC,将VS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进行转染)、miR-对照组(转染miR-NC,浓度为50 nmol/L)、miR-30b mimics组(转染miR-30b mimics,浓度为50 nmol/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miR-30b及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VSMC的迁移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miR-30b mimics组与正常对照组和miR-对照组比较,miR-30b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miR-对照组相比,miR-30b mimics组VSMC的划痕修复率明显降低(P<0.05)。③Transwell实验可见,miR-30b mimics组VSMC的迁移能力较正常对照组和miR-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④miR-30b mimics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miR-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 miR-30b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VSMC的迁移。

    • PCKS9通过TLR4/NF-κB/COX-2途径调节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性

      2019, 27(5):395-400. CSTR:

      摘要 (961) HTML (0) PDF 5.10 M (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否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途径调节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性。方法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HUVECs,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PCSK9、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ox-LDL处理后,用人重组PCSK9蛋白孵育或PCSK9 siRNA转染HUVECs,检测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ox-LDL处理后,用人重组PCSK9蛋白与TLR4抑制剂瑞沙托维(TAK-242)或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共同孵育HUVECs,检测NF-κB p65与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COX-2抑制剂(NS398)与人重组PCSK9蛋白先后处理HUVECs后,加入THP-1单核细胞检测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性。结果 ox-LDL上调HUVECs的PCSK9、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P均<0.05);人重组PCSK9蛋白在ox-LDL基础上上调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P均<0.05);PCSK9 siRNA转染可抑制ox-LDL对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均<0.05);TAK-242抑制人重组PCSK9蛋白对TLR4、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均<0.05);PDTC抑制人重组PCSK9蛋白对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均<0.05);NS398可抑制人重组PCSK9蛋白的促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P均<0.05)。结论 PCSK9可通过TLR4/NF-κB/COX-2途径调节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性。

    • MiR-224-5p靶向沉默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影响HepG2细胞脂质摄取与蓄积

      2019, 27(5):401-409. CSTR:

      摘要 (852) HTML (0) PDF 9.69 M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224-5p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表达及对HepG2细胞摄脂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224-5p基因位置、保守性、种子序列进行分析。在Targetscan、miRanda、miRDB、RNAhybrid等多个数据库分析miR-224-5p与PCSK9结合位点及结合自由能。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24-5p与PCSK9 mRNA 3′UTR直接靶向结合。Western blot检测miR-224-5p模拟物和miR-224-5p抑制剂对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直接观察细胞膜上的LDLR。油红O染色和DiI-LDL分别观察miR-224-5p对HepG2细胞脂滴含量和脂质摄取能力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人的miR-224-5p基因定位于Xq28,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miR-224-5p与PCSK9 mRNA 3′UTR存在靶向结合的基础,结合自由能较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miR-224-5p模拟物能抑制PCSK9-WT 3′UTR荧光素酶活性,而对PCSK9-Mut 3′UTR没有抑制作用,表明PCSK9 mRNA 3′UTR是miR-224-5p的靶点。进一步实验发现miR-224-5p模拟物能够明显抑制PCSK9蛋白表达,增加LDLR蛋白含量。miR-224-5p下调后则表现为PCSK9表达增加,细胞LDLR水平降低。此外,油红O染色可见miR-224-5p模拟物组HepG2细胞内的脂滴明显减少,而miR-224-5p抑制剂组HepG2细胞内的脂滴明显增多。miR-224-5p高表达后明显促进HepG2细胞对LDLC的摄取。结论 miR-224-5p靶向结合PCSK9 mRNA 3′UTR,抑制PCSK9表达,进而降低HepG2细胞内脂滴含量,增加HepG2细胞对脂质的摄取。

    • GLP-1通过miR-22/NLRP3途径减轻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焦亡

      2019, 27(5):410-416. CSTR:

      摘要 (1571) HTML (0) PDF 6.72 M (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焦亡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HUVEC并分为对照组、ox-LDL组、不同剂量GLP-1组(10 nmol/L、100 nmol/L、1 000 nmol/L)、GLP-1+miR-22抑制物组、miR-22抑制物组、miR-22模拟物组、阴性对照(NC)抑制物组、阴性对照模拟物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以及培养基中IL-1β、IL-18含量均明显增加,细胞中miR-22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ox-LDL组比较,GLP-1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以及培养基中IL-1β、IL-18含量均明显减少,细胞中miR-2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GLP-1组比较,GLP-1+miR-22抑制物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以及培养基中IL-1β、IL-18的含量均明显增加,细胞中miR-22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miR-22抑制物组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及培养基中IL-1β、IL-18的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抑制物组,miR-22模拟物组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及培养基中IL-1β、IL-18的含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模拟物组(P<0.05)。结论 GLP-1通过miR-22/NLRP3途径能够减轻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焦亡。

    • >临床研究
    • 高血压患者胱硫醚-β-合酶、硫化氢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2019, 27(5):417-420. CSTR:

      摘要 (917) HTML (0) PDF 2.45 M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胱硫醚-β-合酶(CBS)、硫化氢(H2S)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116例高血压患者,测量其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检测CBS、H2S水平和CIMT。依据Hcy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和非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比较两组Hcy、血脂、CBS、H2S、CIMT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与C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CIMT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CBS、H2S水平均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Hcy与CIMT呈正相关(r=0.752,P<0.05);CBS、H2S与Hcy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3、-0.698,均P<0.05),与CIMT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8、-0.779,均P<0.05)。结论 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高血压患者的CBS、H2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有望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 血浆miRNA-21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分子标记物的初步探索

      2019, 27(5):421-425. CSTR:

      摘要 (867) HTML (0) PDF 2.85 M (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血浆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相关临床资料评估miR-21对AAD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华南地区汉族人群AAD 30例、心绞痛 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29例及对照组29例样本,同时对各组样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分别检测各组血浆miR-21及内参基因 miR-16表达水平,计算miR-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AD组患者血浆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绞痛组、AMI组与AAD组比较,血浆miR-2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95%置信区间为0.520~0.809,血浆miR-21对AAD诊断的敏感度为40%,特异度为96.6%。当miR-21相对表达量为0.034时,血浆miR-21对AAD诊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20.7%。 结论 血浆miR-21检测对AA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尚不足以支持其独立作为AAD理想的分子诊断标志物。

    • 胺碘酮、伊布利特序贯治疗新发持续性房颤及其对跨壁复极异质性的影响

      2019, 27(5):426-431. CSTR:

      摘要 (1684) HTML (0) PDF 4.20 M (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伊布利特序贯治疗新发持续性房颤(PAF)及其对跨壁复极异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新发P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38例)和序贯组(38例)。伊布利特组患者应用伊布利特1 mg(或0.01 mg/kg)稀释后匀速注射10 min,如果失败,相隔10 min后再以同样的剂量及方法二次给药;序贯组患者先用胺碘酮150 mg稀释后匀速注射10 min,如果失败,相隔10 min后再用伊布利特1 mg(或0.01 mg/kg)稀释后匀速注射10 min。比较两组患者二次用药后24 h内的房颤转复成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检测用药前及用药结束即刻、用药后30 min、1 h、3 h、4 h QT 间期和Tpeak-end/QT 间期比值的变化。结果 在第1次注药后,伊布利特的房颤转复成功率高于胺碘酮(P<0.05);二次注药合计,两组的房颤转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复成功患者中,序贯组伊布利特个体用药量显著小于伊布利特组(P<0.01);用药结束即刻及用药后30 min伊布利特组患者的Tpeak-end/QT均高于序贯组(均P<0.01);伊布利特组患者的Tpeak-end/QT于用药结束即刻开始显著升高(P<0.05),至用药后1 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P>0.05);序贯组患者的Tpeak-end/QT用药后各个时间点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布利特房颤转复率高于胺碘酮,但单用伊布利特后跨壁复极异质性(Tpeak-end/QT)增加;先用一次胺碘酮后再用一次伊布利特,与二次单用伊布利特相比,房颤转复成功率相当,跨壁复极异质性(Tpeak-end/QT)没有增加,并有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趋势。

    • >文献综述
    • 低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研究新进展

      2019, 27(5):432-438. CSTR:

      摘要 (1826) HTML (0) PDF 3.63 M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动脉内膜损伤诱导性增生,好发于动脉的分叉和分支等低剪切应力(LSS)区域。LSS通过激活细胞上的膜感受器和细胞内信号转导而调节基因表达以及表型的转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LSS与内皮细胞炎症、内皮间质转化、内皮细胞自噬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期望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巨噬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9, 27(5):439-444. CSTR:

      摘要 (1314) HTML (0) PDF 3.71 M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的罹患率及致死率名居前列,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脂紊乱和氧化炎症等状态使血管内膜下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多进少出,导致胞内积聚大量脂滴(LDs),演变为泡沫细胞,成为As斑块形成的中心环节。自噬是细胞一种保护性物质降解途径,基础性自噬有利于细胞的物质代谢平衡,但自噬缺陷或异常则使细胞清除能力下降,引发代谢应激、氧化、炎症及细胞死亡等,与As斑块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巨噬细胞自噬在胆固醇代谢、炎症、氧化应激、凋亡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治疗24 h内血小板活化的研究进展

      2019, 27(5):445-450. CSTR:

      摘要 (882) HTML (0) PDF 3.34 M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脑梗死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确证有效的开通闭塞动脉的急救措施,桥接治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机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残余血管狭窄。已知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溶栓/桥接治疗后导致血管再通后再闭塞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溶栓后24 h内禁止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使一部分残余动脉狭窄患者发生了动脉再闭塞。本文针对血小板活化机制及近年来关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桥接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在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后24 h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MicroRNA、Apelin、Galectin-3和Endocan等血清学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9, 27(5):451-455. CSTR:

      摘要 (895) HTML (0) PDF 2.78 M (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斑块的不稳定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目前检测斑块的不稳定性主要通过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侵入性操作。而MicroRNA、Apelin、Galectin-3、Endocan等血清学检查指标与斑块的稳定性有直接相关性,可以作为生物学指标预测斑块的稳定性。文章对MicroRNA、Apelin、Galectin-3、Endocan等血清学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2019, 27(5):456-460. CSTR:

      摘要 (838) HTML (0) PDF 2.77 M (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有关。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细胞炎症、增殖、分化、迁移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p38MAPK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由于p38抑制剂在安全性方面不可接受,故研究其下游底物是很有必要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MK2)是p38MAPK重要的下游底物且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抑制MK2的活性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文章主要对MK2的结构功能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