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肌梗死是全球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等治疗手段,可恢复缺血区心肌组织血供,挽救濒死的心肌,降低患者的致死率。然而,心肌血供中断后,一定时间内再通恢复血供后,原缺血心肌可发生较缺血时更为严重的损伤,这一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章就近年来MIRI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阐述MIRI的病理生理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干预手段,为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提供帮助。
摘要:血红素蛋白在生物体系中执行重要的生物功能。在乏氧状态下,一系列血红素蛋白,如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Mb)、细胞色素C(CytC)、神经红蛋白(Ngb)和胞红蛋白(Cgb)等,表现出不同的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催化NO-2还原成NO,这与生物体在常氧状态下由L-精氨酸氧化产生NO的通路形成互补。研究表明:蛋白质构象、血红素的配位状态、分子内二硫键以及氢键网络等,可以调控其NIR催化活性,同时受生物体内微环境的影响,如NO-2浓度和pH等。文章对不同血红素蛋白的NIR催化活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其生物学意义,特别是NO-3-NO-2-NO通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内稳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2020, 28(12):1026-1033, 1059.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R155宿主基因(lncRNA MIR155HG)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分离心肌成纤维细胞,然后分为沉默对照组、沉默MIR155HG组、沉默MIR155HG和抑制物对照组、沉默MIR155HG和干扰miR-133a-3p组、沉默MIR155HG和过表达弗林蛋白(Furin)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5HG、miR-133a-3p和Furin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Ⅰ型胶原蛋白(Co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55HG和miR-133a-3p以及miR-133a-3p和Furin的靶向关系。结果 在心肌梗死模型小鼠心脏组织中MIR155HG、Furin高表达,miR-133a-3p低表达(P<0.05)。抑制MIR155HG表达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及Cyclin D1、VEGF、Col-1、α-SM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55HG靶向调控miR-133a-3p,miR-133a-3p靶向调控Furin。抑制miR-133a-3p表达和过表达Furin逆转了抑制MIR155HG表达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胶原合成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结论 抑制MIR155HG表达可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iR-133a-3p/Furin轴有关。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调控miR-206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构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缺氧复氧诱导后lncRNA NEAT1和miR-206的表达水平。将lncRNA NEAT1小干扰RNA(si-lncRNA NEAT1)、miR-206模拟物(miR-206 mimics)分别转染H9c2细胞,缺氧复氧诱导后,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以及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以及RT-qPCR验证lncRNA NEAT1和miR-206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 缺氧复氧诱导后H9c2细胞中lncRNA NEAT1的表达显著升高,miR-20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转染si-lncRNA NEAT1或miR-206 mimics处理缺氧复氧H9c2细胞,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MDA、ROS含量以及LDH活性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lncRNA NEAT1靶向miR-206并负调控miR-206表达。抑制miR-206部分逆转沉默lncRNA NEAT1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 沉默lncRNA NEAT1通过上调miR-206可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 采用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纳米靶向超声泡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炎症并探讨其行超声分子显像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以生物素-亲和素法制备抗ICAM-1纳米靶向超声泡。2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建模2周组、建模4周组、建模6周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建模2周组、4周组、6周组以外科球囊损伤-高脂胆固醇饲料喂养法建立As模型。对各组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取感兴趣区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PPT)、曲线下面积(AUC)等造影参数。实验结束后对目标段腹主动脉行病理检测。结果 纳米靶向超声泡制备结果表明ICAM-1抗体与纳米超声泡结合率72.6%。超声造影发现对照组血管腔与血管壁造影剂基本同时消褪;建模各组造影剂注入2 min时,血管腔内造影剂消褪,血管壁局部仍持续显影增强。分析腹主动脉血管壁最厚处靶向超声造影曲线显示,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4组PPT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的PI、AUC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血管壁内皮细胞排列完整;建模组血管平滑肌明显增殖;建模4周组、6周组形成脂质斑块,且6周组更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4组腹主动脉ICAM-1阳性染色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M)值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造影参数PI、AUC与腹主动脉ICAM-1阳性染色的IODM值呈正相关(r=0.835,P<0.05;r=0.868,P<0.05)。结论 抗ICAM-1纳米靶向超声泡可在分子水平识别As早期炎症,为早期检测As血管炎症病变提供较为客观、可量化的超声造影参数。
赵宁,陈再燕,王哲,徐强,周音频,徐中林,宋耀明,晋军,黄岚,赵晓辉
摘要:目的 评估大剂量碘克沙醇(>300 mL)对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72 h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顺序筛选2015年10月—2017年12月4个中心的987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使用大剂量(>300 mL)碘克沙醇的患者,最终20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被纳入,进一步评价术后72 h内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情况。结果 204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大剂量碘克沙醇(>300 mL)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总发生率为3.9%(8/204)。其中碘克沙醇300~500 mL亚组和>500 mL亚组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3%(7/161)和2.3%(1/43);基线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6.9%(2/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以及高Mehran评分是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对比剂剂量的增加似乎无关。结论 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大剂量(>300 mL)碘克沙醇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不高。
万进东,冉飞,夏思维,杨伦,陈世朝,王丹,刘森,杨怡,周鹏,王沛坚
摘要: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大小与青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469例青年冠心病患者,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194例(SMI组,n=194),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组275例(non-SMI组,n=27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HDL颗粒大小的量化指标HDLC/ApoA1,以及相关脂质参数TC/HDLC、non-HDLC、TG/HDLC、LDLC/HDLC。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DL颗粒大小(HDLC/ApoA1)与青年冠心病SMI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non-SMI组比较,SMI组患者血清TC、尿酸、LDLC、LDLC/HDLC、TC/HDLC、non-HDL水平偏低,HDLC、ApoA1、HDLC/ApoA1值更大(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DL颗粒大小(HDLC/ApoA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40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DL颗粒大小(HDLC/ApoA1)是青年冠心病患者SMI的独立预测因子(OR=0.697,95%CI:0.233~0.910,P=0.00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以0.36为HDL颗粒大小(HDLC/ApoA1)临界值预测青年冠心病SMI发生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75.5%。结论 HDL颗粒大小(HDLC/ApoA1)与青年冠心病S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对青年冠心病SMI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程宏基,黄裕立,黄伟俊,李美君,童辉煜,申常造,陈睿,谭宽,胡允兆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2年6月—12月因AHF住院的患者512例,根据出院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323)和死亡组(n=189)。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对出院患者进行中位随访时间20.2月的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年内全因死亡率为36.9%。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HF病史(HR 1.41,95%CI 1.02~1.95,P<0.05)、心率增快(HR 1.01,95%CI 1.00~1.02,P<0.05)、脑钠肽升高(HR 1.78,95%CI 1.05~3.01,P<0.05)、低白蛋白(HR 0.94,95%CI 0.92~0.97,P<0.001)、低血钠(HR 0.97,95%CI 0.94~1.00,P<0.05)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HF病史(HR 1.41,95%CI 1.06~1.88,P=0.018)、心率增快(HR 1.01,95%CI 1.00~1.01,P=0.024)、低白蛋白(HR 0.96,95%CI 0.94~0.99,P=0.003)、低血钠(HR 0.97,95%CI 0.94~0.99,P=0.010)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AHF病史、心率增快、低白蛋白、低血钠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功能参数对其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CI手术的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均于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14天行血小板功能检测。根据术后6月内MACE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发生MACE组与未发生MACE组,对比两组术后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I术后血小板功能(术后3天与基线变化量用Δ表示,术后14天与基线的变化量用Δ′表示)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功能对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3天及14天的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PAC-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均低于术前,术后14天均低于术后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术后慢/无复流、PCI术后CD62P、术后PAC-1、术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术后MPV/P比值均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ΔCD62P、ΔPAC-1、Δ血小板最大聚集率、ΔMPV/P单项及联合预测近期MACE发生的AUC分别为0.731、0.737、0.759、0.751、0.871;(ΔCD62P)′、(ΔPAC-1)′、(Δ血小板最大聚集率)′、(ΔMPV/P)′单项及联合预测近期MACE发生的AUC分别为0.756、0.763、0.774、0.749、0.86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血小板功能活性增强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PCI术后慢/无复流等均可增加术后近期MACE的发生风险,且术后血小板功能参数对术后近期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血脂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单药组、联合组,各62例。单药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脂水平,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联合组和单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39%、87.1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1,P=0.015)。治疗后,2组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LDLC、TG、TC水平均较单药组更低,HDLC较单药组更高(P<0.05)。治疗后,2组LVESV、LVEDV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高,cTn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LVESV、LVEDV较单药组更小,LVEF较单药组更高,cTnI较单药组更低(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ACS患者的疗效满意,有利于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1月—2019年1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性早搏(VPB)/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45.28±7.61)岁,男性占比61%,均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于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行激动标测,采用导管消融治疗。根据导管贴靠方式不同,分为“大弯法”导管贴靠组(36例)和“小弯法”导管贴靠组(64例)。分析导管消融治疗效果及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结果体表心电图QRS波群特征:均呈左束支传导阻滞,V1及V2导联呈rS型,Ⅰ、V5及V6导联呈R型,aVL导联呈R型或rsr型,aVR导联呈QS型或rS型。三尖瓣环游离壁VPB/VT分布于前侧壁26例(26.0%)、后侧壁41例(41.0%)、侧壁33例(33.0%)。“大弯法”与“小弯法”导管贴靠消融治疗均可实现即刻消融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建模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及放电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传导阻滞等并发症,临床较为安全。结论 应用“大弯法”及“小弯法”导管贴靠方式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VPB/VT安全有效,且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明显。
摘要:肠道胆固醇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胆固醇代谢平衡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天然药物通过调控肠道胆固醇的吸收与转运、调节菌群平衡等途径有效改善肠道胆固醇代谢水平。文章对近年来天然药物调控肠道胆固醇代谢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与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脂代谢紊乱所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摘要:高密度脂蛋白(HDL)作为体内保护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然而,在病理状态下,氧化、糖化、甲基化修饰及微小核糖核酸(miRNA)修饰可引起HDL组分出现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本文重点综述了HDL功能组分及其修饰与As关系研究进展,此方面研究对于探寻As诊断和治疗潜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是一种全新的低密度脂蛋白调节靶向物,主要通过调节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和分泌活性来发挥作用。PCSK9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参与炎症反应、介导细胞凋亡、促进血栓形成等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现已成为治疗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前景良好的靶点。
摘要:糖尿病全球发病率逐渐升高,心血管疾病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白细胞介素15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减轻机体炎症、抗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还可明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凋亡,抑制心肌重构。文章对白细胞介素15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21001 传真:0734-8160523
电话:0734-8160765 E-mail:dmzzbjb@163.net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