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8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心脏重塑与代谢的双向调控

      2020, 28(7):553-558.

      摘要 (616) HTML (0) PDF 3.20 M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多组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对于心脏重塑过程中代谢变化的认识更加多维度和立体。一方面,心脏重塑过程中不仅仅涉及脂肪酸、糖与氨基酸三大物质代谢,越来越多新的代谢物质受到人们的关注;另一方面,机体不同脏器与心脏之间的交互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从心脏重塑与代谢的交互作用进行阐述。

    • >实验研究
    • 阿利吉仑通过调控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0, 28(7):559-565.

      摘要 (584) HTML (0) PDF 9.86 M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构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H/R)模拟体内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验证阿利吉仑(Aliskiren)对于改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药物效果,同时探究细胞凋亡在其中的机制。方法 将细胞实验分为四组:正常氧供应组即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组(H/R)、阿利吉仑+缺氧复氧组(阿利吉仑+H/R)、NF-κB P65特异抑制剂+缺氧复氧组(bay11-7082+H/R)。使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阿利吉仑处理的心肌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各实验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oechst33258染色、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比例,JC-1试剂盒测量线粒体膜电位及心肌细胞ATP含量。同时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蛋白酶的活性。结果 阿利吉仑小于20 mmol/L时,与心肌细胞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20 mmol/L和80 mmol/L之间,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文章中阿利吉仑的最佳处理浓度是20 mmol/L,此时的心肌细胞活性最高(76.40%±1.64%)。相比H/R组,阿利吉仑能降低TNF-α和IL-6水平[(129.33±5.86) ng/L比(319.00±4.58) ng/L,P<0.05;(29.67±1.53) ng/L比(64.67±2.08) ng/L,P<0.05],同时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7.23%±1.14%)比(32.25%±3.15%),P<0.05],并具有降低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细胞所占比例[(6.9%±1.6%)比(13.5%±1.7%),P<0.05]、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功能[(3.90±0.60)比(1.80±0.16),P<0.05]。另外,抑制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2.26±0.35)比(3.26±0.62),P<0.05],且阿利吉仑+H/R组与bay11-7082+H/R组的各项实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利吉仑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线粒体受体介导的凋亡,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且阿利吉仑的调控凋亡作用可能与NF-κB表达抑制有关。

    • 高糖高脂微环境中NFKB1基因缺失突变调控线粒体分裂增加内皮细胞凋亡

      2020, 28(7):566-571.

      摘要 (639) HTML (0) PDF 11.13 M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B细胞κ轻肽基因增强子核因子1(NFKB1)基因启动子区-94位点ATTG插入/缺失突变对高糖高脂微环境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建立NFKB1不同基因型原代HUVEC细胞的高糖高脂模型,采用Annexin-V-FLUOS染色检测细胞凋亡,Mito Tracker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p50、p65蛋白,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Drp1-s637、Drp1-s616和Fis1,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1、Mfn2和Opa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结果 高糖高脂诱导原代HUVEC凋亡显著增加,与Ⅱ型细胞相比,DD型细胞凋亡指数更高;线粒体过度分裂成碎片状;DD型细胞中NF-κB通路中关键蛋白p50表达明显降低,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2表达降低,线粒体分裂动力相关蛋白Drp1-s616磷酸化增加,CytC表达增加。结论 NFKB1基因缺失突变可能是DD型HUVEC更容易受到高糖高脂微环境损伤的重要原因,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过度分裂相关。

    • miR-200c-3p靶向XIAP调控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2020, 28(7):572-577.

      摘要 (618) HTML (0) PDF 10.05 M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miR-200c-3p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缺氧复氧(H/R)H9c2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200c-3p、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将H9c2细胞分为H/R+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H/R+anti-miR-200c-3p组(转染anti-miR-200c-3p)、H/R+pcDNA组(转染pcDNA)、H/R+pcDNA-XIAP组(转染pcDNA-XIAP)、H/R+anti-miR-200c-3p+si-NC组(共转染anti-miR-200c-3p和si-NC)、H/R+anti-miR-200c-3p+si-XIAP组(共转染anti-miR-200c-3p和si-XIAP),用脂质体法转染至H9c2细胞,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噻唑蓝(MTT)、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XIA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中miR-200c-3p与XIAP的结合力。结果 成功构建缺氧复氧H9c2细胞;与正常培养的H9c2细胞比较,H/R组H9c2细胞中miR-200c-3p表达明显上调,XIAP表达明显下调;抑制miR-200c-3p、过表达XIAP均可抑制H/R H9c2细胞的凋亡,下调cleaved Caspase-3、Bax,上调Bcl-2;miR-200c-3p可显著抑制XIAP 3′UTR野生型报告基因活性,并负向调控XIAP的表达;敲减XIAP可逆转抑制miR-200c-3p对H/R H9c2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结论 miR-200c-3p可诱导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靶向XIAP有关,可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临床研究
    • 循环微小RNA-204水平与糖尿病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性分析

      2020, 28(7):578-583.

      摘要 (615) HTML (0) PDF 6.21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循环微小RNA-204(microRNA-204)水平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钙化积分(CACS)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并行冠状动脉CTA的糖尿病患者179例,经CACS评估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钙化组(CACS>10,99例)及非钙化组(CACS≤10,80例)。从中选取匹配的5例钙化组(CACS>10)和5例非钙化组(CACS≤10)的患者,使用microRNA微阵列分析其血浆microRNA水平。为了验证微阵列分析的结果,使用qRT-PCR对两组microRNA-204定量检测,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评估microRNA-204水平与CACS之间的潜在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microRNA-204的潜在诊断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微阵列分析得到钙化组较非钙化组microRNA-20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经qRT-PCR进一步印证了钙化组血浆中microRNA-204显著下调(P<0.05)。通过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钙化组血浆循环microRNA-204水平与反应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CACS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microRNA-204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 7(0.919 1~0.978 2,P<0.0001),诊断临界值为21.3,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79.6%。结论 钙化组患者血浆中microRNA-20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反映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CACS与microRNA-204之间存在负相关,可能对进一步验证人血浆microRNA-204水平宏观反映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钙化有重要意义。microRNA-204可能是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血脂沉积指数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20, 28(7):584-588.

      摘要 (627) HTML (0) PDF 3.68 M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沉积指数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优化出最佳指数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3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非冠心病组(n=75)、冠心病非干预组(n=80)、冠心病干预组(n=7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及全套血脂指标。分析血脂沉积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脂沉积指数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3组间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脂沉积指数A、D、E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其中由LDLC×年龄×Hcy×CRP构成的血脂沉积指数E相关性最高。ROC曲线分析显示,血脂沉积指数E曲线下面积为0.618,特异度为0.911,敏感度为0.767,其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最高。结论 由LDLC×年龄×Hcy×CRP构成的血脂沉积指数E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高度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IGAR mRNA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20, 28(7):589-593.

      摘要 (562) HTML (0) PDF 3.32 M (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IGAR)mRNA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吸烟、脑卒中分布、脑卒中发病时间、TOAST病因学分型、严重程度、脑卒中病灶数、出血转化、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管生成素1(Ang-1)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血清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天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7.77%。预后良好组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TIGAR mRN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6、88.14%、80.6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发病时间、TOAST病因学分型、严重程度、出血转化及TIGAR mRN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血清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越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越好,检测TIGAR mRNA相对表达量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 北京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伴低CHA2DS2-VASc非瓣膜性心房颤动PCI患者的预后分析

      2020, 28(7):594-598.

      摘要 (577) HTML (0) PDF 2.95 M (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伴CHA2DS2-VASc≤1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择CHA2DS2-VASc=0或1的NVAF-PCI患者共1 688例,评估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及影响因素。依据入院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对照组(n=1 135, Hcy<15 μmol/L)和HHcy组(n=553, Hcy≥15 μmol/L)。主要终点是MACE事件的发生。结果 随访1年,HHcy组MACE事件发生率较高(P=0.017),HHcy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9),两组心因死亡(P=0.046)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P=0.044)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Hcy增加CHA2DS2-VASc≤1 NVAF-PCI患者的MACE事件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提示这类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可能临床获益较大。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平均血小板容积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0, 28(7):599-603.

      摘要 (669) HTML (0) PDF 3.10 M (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行PCI的10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及对照组。分析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指标、PCI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COX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MPV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高血压率、糖尿病率、吸烟率、MPV、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使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经COX回归分析,吸烟、MPV升高、CRP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MPV对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最佳截点为10.68 fL,预测的敏感度为70.73%,特异度为72.22%。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MPV增加的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MPV正常的ACS患者(P<0.05)。结论 MPV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MPV超过10.68 fL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VCI程度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

      2020, 28(7):604-609.

      摘要 (858) HTML (0) PDF 3.66 M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程度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41例高血压CSV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VCI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无VCI(WVCI)组(n=45)、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n=56)和血管性痴呆(VD)组(n=40)。比较3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治疗前后VCIND组和VD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进一步以CSVD是否合并VCI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CIND组和VD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WVCI组(P<0.05),VD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VCIND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VCIND组和VD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VCIND组和VD组患者血清ICAM-1及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WVCI组(P<0.01),VD组患者血清ICAM-1及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VCIND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VCIND组和VD组患者血清ICAM-1及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IL-1β、TNF-α、ICAM-1及血浆Hcy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1β、TNF-α、ICAM-1及血浆Hcy均为V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IL-6、IL-1β及TNF-α等炎症因子均参与了高血压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且其水平越高,VCI程度越严重。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房压力、功能变化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2020, 28(7):610-615.

      摘要 (618) HTML (0) PDF 4.03 M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左心房压力和功能变化及其与左心室功能关系,为临床CHD的治疗提供更有效信息。方法 对30例PCI术治疗的CHD患者分别在PCI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月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及晚期速度峰值(A);采用TDI测量并计算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左心房平均压力(mLAP)、E/A及E/e’;采用2D-STI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及晚期左心房各壁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另选3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率<30%的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段LVEF、LAPEF、E、E/A、e’、mSRs、mSRe、GLS均下降,A、E/e’、mLAP、LAVmin、LAVmax、LAVpre、LAAEF、mSRa均升高(P<0.05)。CHD组PCI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PCI术后3月与术前、术后1周比较,E、e’、E/A、mSRs、mSRe、GLS、LVEF、LAPEF均上升,A、E/e’、mLAP、LAVmin、LAVmax、LAVpre、LAAEF、mSRa均下降(P<0.05)。CHD组PCI术后3月mLAP与GLS、mSRe、LAVmin、LAVmax、LAVpre呈正相关(r=0.548,0.871,0.851,0.858,0.857,P<0.01),与LVEF、E/A、mSRa、mSRs、LAPEF呈负相关(r=-0.800,-0.884,-0.898,-0.829,-0.427,P<0.05)。结论 CHD患者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在PCI术后3月较术后1周、术前明显改善;左心房压力与功能变化可以综合反映CHD患者PCI术后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改变,二者功能紧密联系。

    • >流行病学研究
    • 2009至2019年中国人群血脂研究热点分析

      2020, 28(7):616-622.

      摘要 (576) HTML (0) PDF 5.31 M (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析2009年至2019年中国人群血脂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9年至2019年血脂研究相关文献,利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及图形聚类工具包(gCLUTO)进行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3 022篇文献,共有47个高频词,频次≥3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09至2019年中国血脂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中国人群高脂血症流行病学;与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慢性疾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肪学说;调脂药物;中国特色调脂治疗。结论 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疾病机制、调脂治疗策略以及新药研发等,但血脂管理的非药物干预的研究非常少见,亟需开展护理学健康教育,促进干预,以提高血脂管理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

    • >文献综述
    • 外泌体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研究进展

      2020, 28(7):623-626.

      摘要 (596) HTML (0) PDF 2.11 M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泌体(exosome)是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纳米级别的基质囊泡,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内含多种细胞特异的脂质、核酸及蛋白质等,主要参与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以及细胞信号通路调节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外泌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机制,对未来临床预防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2020, 28(7):627-633.

      摘要 (580) HTML (0) PDF 4.09 M (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脂联素(APN)是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心血管保护活性的多肽,其基因呈现多态性,位于启动子区(rs266729)、外显子区(rs2241766)和内含子区(rs1501299)的三个多态性位点被广泛报道与冠心病(CHD)显著相关,其他位点如rs12495941、rs822395、rs182052、rs3774261和rs17366568也有报道与CHD显著相关。在关联机制上,APN基因多态性主要通过降低血浆APN水平、引起血脂紊乱、升高血压和促进肥胖等机制而增加CHD风险。文章就APN基因多态性与CHD的相关性及关联机制作一综述。

    • 开胸外科手术后心房颤动的处理策略进展

      2020, 28(7):634-638.

      摘要 (580) HTML (0) PDF 2.59 M (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房颤动(AF)是外科开胸手术后围术期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且其发生往往与围术期致残率、死亡率和收治到重症监护病房的概率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开胸外科手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预测、预防和处理作一系统回顾。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双联抗血小板疗程的研究进展

      2020, 28(7):639-644.

      摘要 (890) HTML (0) PDF 3.14 M (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后,无论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国内外指南均建议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DAPT)至少12个月以降低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然而,现有证据表明ACS患者的残余缺血风险将持续超过12个月,在合并高危出血风险等特殊类型的ACS患者中延长DAPT疗程的获益存在争论。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指南及文献,文章旨在提出以ACS病理生理机制为导向,结合新型药物支架技术及危险分层体系评估DAPT的出血风险与抗缺血事件获益,最大化获益/风险比,最终给予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