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8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糖尿病与动脉硬化专栏
    • 1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挑战与希望

      2020, 28(8):645-650. CSTR:

      摘要 (1009) HTML (0) PDF 3.16 M (7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型糖尿病(T1DM)血管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血糖控制不良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是血管并发症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可以作为T1DM患者预防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三级预防手段。新型口服降糖药及干细胞治疗与T1DM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已起步,有望为T1DM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手段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理解T1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对预防和治疗T1DM患者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和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

      2020, 28(8):651-657. CSTR:

      摘要 (1016) HTML (0) PDF 4.24 M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的变化,分析其神经结构与微循环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研究,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45例71眼、健康受试者36例68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检测黄斑部的GCC厚度、视盘周围RNFL厚度、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丛的微血管密度。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中RNFL和GCC厚度变化,分析它们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无DR的糖尿病患者)GCC中局部丢失体积(FLV,P=0.00)、整体丢失体积(GLV,P=0.00)显著升高,可能是视网膜神经结构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的下侧和鼻侧象限RNFL显著变薄(P=0.00),可能是RNFL丢失的敏感区域。重度NPDR组中鼻侧象限RNFL仍然显著变薄,但下侧、颞侧象限RNFL显著增厚(P=0.00)。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中 RNFL和GCC大部分参数普遍增厚(P=0.00),可能与视网膜水肿导致的视网膜增厚有关。Spearman分析显示GCC、RNFL厚度与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此外,GCC及RNFL厚度与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包括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和脉络膜层毛细血管丛(CCP)的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GCC的FLV和GLV局限性丢失,可能是评价早期视网膜神经结构损伤的敏感指标。随DR的进展,RNFL厚度呈现先变薄后增厚的趋势,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2020, 28(8):658-661. CSTR:

      摘要 (1362) HTML (0) PDF 2.43 M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71例,均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38例)和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瘦素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血压、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较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 空腹血糖[7.97(6.37,9.37) mmol/L比6.97(6.27,8.0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5%±1.79%)比(7.31%±1.22%)]和瘦素水平[(227.60±58.08) ng/L比(176.60±43.94) ng/L]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瘦素(OR=1.016,95%CI 1.002~1.030,P=0.024)及糖化血红蛋白(OR=1.745,95%CI 1.060~2.874,P=0.029)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相关性。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的关系

      2020, 28(8):662-667. CSTR:

      摘要 (1140) HTML (0) PDF 4.22 M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滴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4月参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LADA临床试验研究的160名患者基线资料。以GADA滴度为界值分为高滴度LADA-1型(GADA滴度≥0.3)和低滴度LADA-2型(0.05≤GADA滴度<0.3)。收集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资料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LADA-2型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代谢综合征比例、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C肽、HOMA-IR、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LADA-1型患者(P<0.05),而胰岛素使用比例明显低于LADA-1型患者(P<0.01)。与LADA-1型患者比较,LADA-2型患者C-IMT增厚者明显增多(P<0.01),且C-IMT增厚更为显著(P<0.001),在校正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IMT与饮酒史呈正相关(P<0.01),与GADA滴度呈负相关(P<0.01)。根据HOMA-IR将患者分为低HOMA-IR组(HOMA-IR≤2.0)和高HOMA-IR组(HOMA-IR>2.0),LADA-1型高HOMA-IR组较低HOMA-IR组C-IMT显著升高(P<0.01),而LADA-2型患者高、低HOMA-IR组无差异。结论 GADA低滴度的LADA患者较高滴度患者有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该风险与胰岛素抵抗相关。GADA滴度为LADA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

    • 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 28(8):668-672, 687. CSTR:

      摘要 (980) HTML (0) PDF 3.73 M (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大血管并发症的筛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招募代谢内分泌科门诊的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收集患者人体学参数、血压以及血糖、胰岛功能、血脂、肝肾功能等资料。此外,用彩超检测双侧C-IMT、用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体脂。按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组(非亚临床As组,16例)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亚临床As组,4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64例研究对象中亚临床As的患者占比为75.0%。与非亚临床As组比较,亚临床As组年龄更大、高血压病史占比更高、体质指数更大、血胆固醇更高、低密度脂蛋白更高、代谢综合征占比更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3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和男性(OR=9.24)是亚临床As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即使2型糖尿病被诊断的时间不长,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占比很高。高龄、男性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更应尽早筛查大血管病变。

    • 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2020, 28(8):673-678. CSTR:

      摘要 (917) HTML (0) PDF 3.33 M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在全球的患病率日益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目前老龄人群中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类脂质伴侣家族,是联结肥胖、糖尿病与血管疾病的关键炎症分子,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FABP家族成员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作为干预靶点的治疗价值以及成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以FABP为代表的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药物研发提供证据与思路。

    • 糖尿病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2020, 28(8):679-687. CSTR:

      摘要 (1112) HTML (0) PDF 4.15 M (1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高,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又一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在糖尿病当中,糖尿病性心脏病最严重,致死率极高。糖尿病可通过3种方式影响心脏: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不同糖尿病类型,发病情况不同。3种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有共同的地方,但在筛查及治疗的手段上又有所不同。本文整合相关的最新进展旨在分析阐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机制、临床筛查和潜在治疗途径。

    • 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2020, 28(8):688-691, 706. CSTR:

      摘要 (1107) HTML (0) PDF 3.17 M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由环境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合并症。目前,糖尿病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0%,是全世界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也是糖尿病肾病大国。本文就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供有关DN诊断和治疗的最新信息。

    • >临床研究
    • 冠心病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研究

      2020, 28(8):692-696. CSTR:

      摘要 (911) HTML (0) PDF 3.17 M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膜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flTim-3)的阳性率及外周血清中可溶性Tim-3(sTim-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196例拟诊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冠心病诊断标准,把入选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54)、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8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55)。记录一般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flTim-3的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Tim-3、TNF-α、IL-6的浓度。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比较,SAP组、ACS组患者flTim-3阳性率、TNF-α、IL-6浓度增高,且ACS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im-3浓度降低,且ACS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lTim-3与TNF-α、IL-6呈正相关,sTim-3与TNF-α、IL-6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lTim-3、sTim-3、TNF-α、IL-6与冠心病临床表型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flTim-3、sTim-3可能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影响冠心病的临床表型,flTim-3、sTim-3对冠心病临床表型有预测价值。

    • 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及外周血miRNA-21和miRNA-145表达的影响

      2020, 28(8):697-701. CSTR:

      摘要 (894) HTML (0) PDF 3.15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及外周血miRNA-21(miR-21)和miRNA-145(miR-145)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脑钠肽(BNP)、氧化应激指标及外周血miR-21和miR-145表达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02%比72.09%,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miR-21和miR-145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miR-21和miR-14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10个月,观察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血浆BNP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及下调外周血miR-21和miR-145表达。

    • 血清脂蛋白(a)、β2微球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2020, 28(8):702-706. CSTR:

      摘要 (1548) HTML (0) PDF 3.27 M (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脂蛋白(a)[Lp(a)]、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入院确诊为ACS患者87例,其中5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中Lp(a)、β2-MG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AMI组血清中Lp(a)、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U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修正Gensini积分等级的增加,ACS患者血清中Lp(a)、β2-MG和TNF-α水平也随之上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a)、β2-MG、TNF-α水平分别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修正Gensini积分等级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常规ACS影响因素外,血清Lp(a)、β2-MG、TNF-α水平是AC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ACS患者病情加剧,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也随之上升。

    • 核转录因子κB、Toll样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2020, 28(8):707-710, 732. CSTR:

      摘要 (816) HTML (0) PDF 3.44 M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TLR)和炎性细胞因子在颅内动脉瘤(IA)破裂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通过手术收集IA以及IA破裂的动脉瘤组织作为IA组和IA破裂组,同时收集健康血管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qPCR检测动脉瘤组织中NF-κB、TLR4、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TLR4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1β和hs-CRP的水平。结果 IA组和IA破裂组动脉瘤组织中的NF-κB、TLR4、IL-1β、hs-CRP mRNA和NF-κB、TLR4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IA破裂组动脉瘤组织中的NF-κB、TLR4、IL-1β、hs-CRP mRNA和NF-κB、TLR4蛋白水平显著高于IA组(P<0.05)。IA组和IA破裂组血清IL-1β和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A破裂组血清IL-1β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IA组(P<0.05)。结论 与IA患者相比,IA破裂患者的动脉瘤组织中具有更高水平的NF-κB、TLR4、IL-1β以及hs-C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血清中IL-1β和hs-CRP的水平也更高,这说明NF-κB、TLR4、IL-1β以及hs-CRP可能与IA破裂有关。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及和肽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0, 28(8):711-715. CSTR:

      摘要 (920) HTML (0) PDF 3.17 M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及和肽素(Copept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MI患者108例,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否出现ST段抬高将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5例)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3例)。另选取同期在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IL-16、Cop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 STEMI组患者的血清IL-16、Copeptin、TNF-α、IL-18、hs-CRP、NT-proBNP、CK-MB、cTnI水平均高于NSTEM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患者的血清IL-16、Copeptin、TNF-α、IL-18、hs-CRP、NT-proBNP、CK-MB、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血清IL-16与TNF-α、hs-CRP、NT-proBNP、CK-MB、cTnI有密切的影响关系(P<0.05);AMI患者血清Copeptin与hs-CRP、NT-proBNP、CK-MB、cTnI有密切的影响关系(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IL-16、Copeptin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其他炎症因子及心肌标志物的表达密切相关,由于血清样本获取方便,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临床可通过检测AMI患者血清IL-16、Copeptin水平来获取更多的诊疗信息。

    • >文献综述
    • 衰老肾脏细胞结构改变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20, 28(8):716-720. CSTR:

      摘要 (1089) HTML (0) PDF 2.56 M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肾衰老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即使在没有高血压等年龄相关疾病影响的健康老年人群,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年龄相关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肾脏对损伤的易感性增加,修复能力受损,引起病理性改变。肾脏衰老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合调控过程,阐明导致这些改变的机制,有助于改善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带来的损害。本文回顾了既往发表的文献,从细胞结构功能改变及分子机制方面论述肾脏衰老过程,以期发现更多有效治疗措施。

    • 高脂血症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相关的微小RNA研究进展

      2020, 28(8):721-727. CSTR:

      摘要 (888) HTML (0) PDF 3.42 M (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认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损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始动因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新技术方法的开展使得微小RNA(miRNA)在ox-LDL所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被逐渐发现。本文简述了在高脂血症条件下涉及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炎症、自噬、凋亡及功能障碍等内皮损伤作用的miRNAs。这些miRNA或许可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甚至治疗提供新方向。

    •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0, 28(8):728-732. CSTR:

      摘要 (1000) HTML (0) PDF 3.19 M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推进,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日益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CMVD患者大多预后不良,因此对CMVD的检出显得尤为重要。任何病因的CMVD都将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下降,故测量CFR可作为诊断CMVD的重要检查手段。本文将对CFR与CMV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脂氧素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0, 28(8):733-736. CSTR:

      摘要 (952) HTML (0) PDF 2.09 M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脂氧素 (LX)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脂质抗炎介质,来源于花生四烯酸,具有抗炎和促炎症消退的作用。近年来, LX在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就LX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