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9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疗和预后价值探讨

      2021, 29(11):921-926. CSTR:

      摘要 (238) HTML (0) PDF 3.11 M (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增高,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主要病因。心肺耐力反应了个体的心肺功能契合度以及对最大运动强度的耐受程度。心肺耐力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可用于评价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心肺运动试验(CPET)作为新兴的心肺一体化客观无创检测技术,可以较早的推测出患者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CPET的数据解读相对复杂及未得到广泛普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潜力巨大。目前CPET应用领域包括疾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定等。用CPET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风险予以评估和诊断,实现早干预、早治疗,符合心脏康复的主流。

    • 血管过氧化物酶1介导的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 29(11):927-933, 954. CSTR:

      摘要 (288) HTML (0) PDF 7.72 M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过氧化物酶1(VPO1)是心血管系统新近发现的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可催化NADPH氧化酶(NOX)来源的过氧化氢(H2O2)生成次氯酸(HClO),进而加重氧化应激,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VPO1介导的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进行综述。

    • >实验研究
    • 苯并(a)芘通过降低突触融合蛋白17和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表达阻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流

      2021, 29(11):934-940. CSTR:

      摘要 (764) HTML (0) PDF 9.37 M (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苯并(a)芘(BaP)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自噬的机制。方法 HUVEC经BaP(2.5、5、10 μmol/L)处理24 h后,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吖啶橙染色和单丹磺酰尸胺染色等技术方法,检测自噬体及其内容物降解、目标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tg5)、Atg7、Atg12、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D(CTSD)、突触融合蛋白17(STX17)、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AMP2)表达、溶酶体数量与功能,及相关上游关键调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转录因子EB(TFEB)磷酸化水平。结果 BaP暴露组HUVEC内,检测结果显示:(1)LC3 puncta水平、LC3Ⅱ/LC3Ⅰ比率增加,自噬起始关键蛋白(Beclin-1、Atg5、Atg7、Atg12)表达升高,Akt蛋白磷酸化则明显降低;(2)p62 puncta和p6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3)溶酶体数量增加,并伴随着溶酶体特征性水解酶(CTSB、CTSD)表达升高,相应地ERK、TFEB磷酸化水平增加;(4)调控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关键蛋白STX17与LAMP2降低。结论 BaP通过降低STX17与LAMP2表达水平,阻抑了HUVEC正常的自噬流。

    • 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1, 29(11):941-948. CSTR:

      摘要 (397) HTML (0) PDF 13.29 M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否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分别应用不同浓度NA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预处理,筛选出NAC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细胞毒性的最佳浓度。使用最佳浓度的NAC预处理高糖诱导的HUVEC,通过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ELISA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8的含量;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应用7 mmol/L NAC预处理HUVEC 30 min可明显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减少,胞内活性氧堆积及线粒体膜电位丢失减少(P<0.01)。NAC能抑制高糖对p-JAK2、p-STAT3表达的上调作用(P<0.01),同时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炎症反应,使炎症因子ICAM-1、NF-κB、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8的水平下降(P<0.01)。结论NAC能够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HUVEC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驱动蛋白16B在姜黄素影响HepG2细胞脂质摄取中的作用

      2021, 29(11):949-954. CSTR:

      摘要 (788) HTML (0) PDF 9.39 M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脂质摄取的影响是否与驱动蛋白16B(KIF16B)有关,探索姜黄素的降脂机制。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姜黄素浓度为0)和20、30、40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确定合适的姜黄素药物作用浓度。(2)将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瑞舒伐他汀(阳性药物)组和姜黄素组。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对DiI标记的低密度脂蛋白(DiI-LDL)的摄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KIF16B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KIF16B与LDLR荧光共定位情况。结果 25 μmol/L姜黄素不影响HepG2细胞生长。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组HepG2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细胞摄取DiI-LDL明显增加,细胞内KIF16B、LDL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内KIF16B和LDLR蛋白的荧光共定位显著增加(P<0.05)。结论 姜黄素作用于HepG2细胞导致的LDL脂质摄取、LDLR表达增加与KIF16B和LDLR的相互作用有关。

    • >临床研究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1q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

      2021, 29(11):955-959, 982. CSTR:

      摘要 (269) HTML (0) PDF 3.84 M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C1q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聚集率(PA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的UAP患者18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的患者为OSAS组(n=92),AHI<15的患者为对照组(n=90)。检测患者血清C1q水平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AR。分析AHI、血清C1q与PAR的关系。结果 OSAS组血清C1q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6.00(174.28,189.26)mg/L比174.50(167.15,180.76)mg/L,P=0.030]。PCI术后1个月OSAS组PAR显著高于对照组[(51.36%±19.34%)比(42.56%±22.23%),P=0.007]。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AHI、血清C1q与PAR呈显著正相关(r=0.219,P=0.003;r=0.634,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HI和血清C1q是PCI术后PAR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6;P<0.001)。结论 UAP合并OSAS患者血清C1q显著升高。AHI和C1q是UAP合并OSAS患者PCI术后1个月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

    • 血清PGC-1α mRNA、Irisin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2021, 29(11):960-964. CSTR:

      摘要 (849) HTML (0) PDF 3.70 M (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鸢尾素(Irisin)水平对继发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继发HT,将其分为未继发HT组97例和继发HT组64例。血清PGC-1α mRNA、Irisin水平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肌酐均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HT患者血清PGC-1α mRNA、Irisin水平与血脂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GC-1α mRNA、Irisin水平的预测价值,并探究其影响危险因素。结果 继发HT组PGC-1α mRNA、Irisin、TG水平低于未继发HT组,HDLC水平高于未继发HT组(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HT患者血清PGC-1α mRNA、Irisin与TG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PGC-1α mRNA、Irisin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893,特异度分别为85.9%、87.5%,灵敏度分别为74.2%、82.5%;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60,特异度为89.1%,灵敏度为87.6%;PGC-1α mRNA、Irisin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HT的保护因素(P<0.05),HDLC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HT患者的血清PGC-1α mRNA、Irisin水平较未继发HT者显著降低,可能对预测HT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esfatin-1、HSP60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21, 29(11):965-970. CSTR:

      摘要 (270) HTML (0) PDF 3.60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Nesfatin-1、热休克蛋白60(HSP60)与下肢血管病变(LEV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合并LEVD分为两组,LEVD组62例,非LEVD组58例,另选取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Nesfatin-1、HSP60水平,分析血清Nesfatin-1、HSP60水平与T2DM患者合并LEVD的关系。结果 LEVD组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低于非LEVD组,HSP60水平明显高于非LEVD组(P<0.05);不同LEVD分级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随着病变分级的增加而降低,HSP60水平随着病变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与Nesfatin-1水平呈负相关,与HSP60水平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Nesfatin-1水平呈正相关,与HSP60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sfatin-1、HSP60为T2DM患者合并LEVD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合并LEVD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降低,HSP60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而变化,为LEVD独立影响因素,及早检测血清Nesfatin-1、HSP60水平有助于及时防治LEVD。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F-L、TSP-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 29(11):971-976. CSTR:

      摘要 (257) HTML (0) PDF 3.93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变化,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06例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损伤组),根据Fisher CT分级将患者分为1~2级组(47例)和3~4级组(59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型昏迷组(12~15分,34例)、中型昏迷组(7~11分,49例)和重型昏迷组(<7分,23例),根据伤后30天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3分,48例)和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5分,58例),另选择门诊体检部接诊的10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F-L、TSP-1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F-L、TSP-1水平与Fisher CT分级、GCS评分、GO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F-L、TSP-1水平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颅脑损伤组血清NF-L、TS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isher CT分级3~4级组血清NF-L、TSP-1水平高于1~2级组(P<0.05),重型昏迷组血清NF-L、TSP-1水平高于中型昏迷组和轻型昏迷组(P<0.05),中型昏迷组血清NF-L、TSP-1水平高于轻型昏迷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F-L、TSP-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F-L、TSP-1水平与Fisher CT分级呈正相关(rs=0.622、0.593,P<0.05),与GCS评分、GOS评分呈负相关(rs=-0.589、-0.693;-0.629、-0.6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sher CT分级、GCS评分、NF-L、TSP-1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F-L、TSP-1水平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36,联合NF-L、TSP-1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AUC为0.937,高于单独NF-L、TSP-1(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F-L、TSP-1水平显著升高,NF-L、TSP-1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后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2021, 29(11):977-982. CSTR:

      摘要 (212) HTML (0) PDF 3.83 M (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A-AKI)后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1 526例自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术后出现CA-AKI的患者,根据是否服用RASI分为RASI组(n=984)和非RASI组(n=542)。主要终点是远期全因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RASI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RASI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的比例高于非RASI组(P<0.01)。在4.75(2.82,6.67)年的随访期间,有332例患者死亡,全因死亡率为21.7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ASI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非RASI组患者(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接受RASI治疗与全因死亡呈显著负相关(P=0.001,P=0.034),RASI是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RASI是冠心病患者CA-AKI后远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长期使用RASI治疗可减少冠心病合并CA-AKI患者的全因死亡。

    • 红细胞分布宽度、N末端脑钠肽原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2021, 29(11):983-988. CSTR:

      摘要 (753) HTML (0) PDF 4.18 M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110例,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1周内是否发生AKI分成AKI组(n=29)、非AKI组(n=81)。检测并比较AKI组、非AKI组的RDW、NT-proBNP水平。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AMI并AKI患者RDW、NT-proBN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曲线下面积(AUC),分析RDW、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MI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3支病变、使用利尿剂占比分别为58.62%、44.83%,显著高于非AKI组的27.16%、18.52%(P<0.01);AKI组尿酸(UA)、血尿素氮、血清肌酐、RDW、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AKI组,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非AKI组(P<0.01)。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变支数、使用利尿剂及UA、eGFR、RDW、NT-proBNP是AMI患者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DW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9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NT-proBNP单独及联合预测AMI后AKI发生的AUC分别为0.707、0.788、0.871。结论 RDW、NT-proBNP增高与AMI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AMI患者AKI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文献综述
    • 纳米载药在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

      2021, 29(11):989-994. CSTR:

      摘要 (916) HTML (0) PDF 6.36 M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和病理性心室重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药物治疗是目前稳定斑块及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手段。近来研究显示,纳米载药在靶向治疗、增强药物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纳米载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在治疗心肌梗死及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Wnt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钙化中的研究进展

      2021, 29(11):995-999. CSTR:

      摘要 (354) HTML (0) PDF 5.79 M (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Wnt信号调控胚胎发育过程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凋亡、细胞极性和器官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成人中,该信号处于沉默状态。最近证据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许多生物学过程和疾病中被重新激活,参与代谢、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生,调节骨稳态,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诱导骨生成,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就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与心肌梗死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1, 29(11):1000-1006. CSTR:

      摘要 (317) HTML (0) PDF 4.51 M (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类前蛋白转化酶家族蛋白酶K亚家族成员,可以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阻抑了LDLR的重复利用,导致肝细胞表面LDLR减少,使外周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加,从而导致血脂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研究表明PCSK9与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独立于LDLC之外的途径调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本文就PCSK9与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miR-206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2021, 29(11):1007-1012. CSTR:

      摘要 (450) HTML (0) PDF 4.98 M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大类短链非编码RNA,可以直接结合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进而影响基因表达,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microRNA-206(miR-206)是心脏发育和生理活动的关键调控因子,不仅可以作为诊断的标志分子,也可作为疾病治疗的定向作用点。本文综述了miR-206调节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自主神经细胞等细胞的基本功能,以及miR-206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