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的血管炎症性病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与微小RNA(miRNA)结合,通过ceRNA网络调控靶基因信使RNA(mRNA)分子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ncRNA、miRNA和mRNA之间的互作调控机制复杂。本文综述了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调控关系,阐述该调控网络在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巨噬细胞激活以及脂质代谢异常等病变中的重要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34a(miR-34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ox-LDL处理HAE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FCM)和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Targetsc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4a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a与Sirt1 mRNA 3′UTR直接靶向结合。结果 在ox-LDL诱导HAEC凋亡过程中miR-34a表达逐渐增加。过表达miR-34a促进HAEC凋亡,而抑制miR-34a的表达水平可以部分程度缓解ox-LDL诱导的HAEC凋亡。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Sirt1为miR-34a的下游靶基因,沉默Sirt1基因逆转了miR-34a抑制物(miR-34a inhibitor)的抗凋亡作用。miR-34a过表达可以使乙酰化FoxO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miR-34a的表达下调可以使乙酰化FoxO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下调miR-34a对ox-LDL诱导的HAE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活化Sirt1/FoxO1通路有关。
摘要:目的 miR-155可以通过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VMSC)生物活性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但具体机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主要观察miR-155对VSMC中钙敏感受体(CaSR)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CaSR在miR-155调控VSMC生物活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VSMC,将miR-155 mimic、Ad-CaSR转染到VSMC中,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MTT测定VSMC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的凋亡情况,Transwell检测VSMC迁移情况。结果 miR-155 mimic组CaSR的表达水平明显受抑制,VSMC凋亡明显减少,而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Ad-CaSR组和miR-155+Ad-CaSR组VSMC凋亡明显增加,而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miR-155可以调控VSMC的生长,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VSMC中CaSR的活性得以实现。
摘要: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n342721(lncRNA n34272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人类全转录组芯片2.0技术在5例AMI患者和5例非冠心病(non-CHD)者血清检测lncRNA的表达,筛选出表达水平差异明显的6个上调lncRNA;并在20例AMI患者和20例non-CHD者血清、体外Jurkat T细胞中进一步验证和筛选,从中选择差异最大的lncRNA n342721进行研究。为了探索lncRNA n342721的临床价值,对60例AMI和60例non-CHD血清lncRNA n342721表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在T细胞水平过表达和沉默lncRNA n342721,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胆固醇转运相关指标肝X受体β(LXR-β)、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G1(ABCG1)的变化。结果 与non-CHD相比,AMI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lncRNA有296个上调,74个下调。在筛选的6个lncRNA中,选择在血清和T细胞水平表达差异最大的lncRNA n342721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AMI组(n=60)血清lncRNA n342721表达较non-CHD组(n=60)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ncRNA n342721与AMI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构建lncRNA n342721过表达慢病毒和小干扰RNA转染T细胞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TNF-α、IL-6表达增加(P<0.05),IL-10、LXR-β、ABCA1、ABCG1表达降低(P<0.05),沉默组TNF-α、IL-6表达降低(P<0.05),IL-10、LXR-β、ABCA1、ABCG1表达增加(P<0.05)。结论 血清lncRNA n342721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通过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和抑制胆固醇逆向转运促进AMI的发生发展。
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非编码RNA家族中新晋的一员,其闭合环状结构,使其可以在人体血液中稳定的表达。脂质代谢是人体中重要的生化反应之一,其中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的过程是脂质内源性代谢途径与胆固醇逆转运(RCT)。脂质代谢异常一方面是胞内蓄积过多的胆固醇无法外排至肝脏进行降解,另一方面会引发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形成泡沫细胞的同时还会对细胞产生毒性,引起As发生。该文总结了circRNA调节RCT及ox-LDL形成来参与As的发生,同时,利用其稳定性有望成为As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为As的诊治过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摘要:目的 探讨过表达Bax抑制剂1(BI-1)基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对照的腺病毒载体组(Ad-EGFP组)、过表达BI-1的腺病毒载体组(Ad-BI-1组)、环孢素A(CsA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后,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qRT-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I-1 mRNA表达。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并按细胞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组)、对照的腺病毒载体组(Ad-EGFP组)、过表达BI-1的腺病毒载体组(Ad-BI-1组)、环孢素A(CsA组),免疫荧光法检测BI-1的亚细胞定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I-1蛋白表达,Calcein-AM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细胞色素C(CytC)及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Ad-EGFP组、Ad-BI-1组、CsA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心肌线粒体结构受损显著加重(P<0.05);而与I/R组或Ad-EGFP组相比,Ad-BI-1组、CsA组大鼠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Ad-EGFP组、CsA组中BI-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而Ad-BI-1组BI-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成功分离乳鼠心肌细胞,免疫细胞结果显示BI-1主要定位于心肌细胞内质网;与对照组相比,H/R组、Ad-EGFP组、Ad-BI-1组及CsA组的Calcein-AM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而Ad-BI-1组及CsA组较H/R组细胞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R组、Ad-EGFP组、CsA组中BI-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Ad-BI-1组BI-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此外,在大鼠心肌组织中,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Ad-EGFP组、Ad-BI-1组与CsA组大鼠的Bcl-2/Bax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而Ad-BI-1组及CsA组大鼠的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I/R组(P<0.05),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亦较I/R组明显降低(P<0.05)。CytC表达结果显示,在心肌组织总蛋白中,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Ad-EGFP组、Ad-BI-1组及CsA组大鼠中CytC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后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肌细胞线粒体中,I/R组、Ad-EGFP组、Ad-BI-1组及CsA组大鼠的CytC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Ad-BI-1组及CsA组大鼠较I/R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过表达BI-1基因能够缩小MIRI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细胞的凋亡并改善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过表达BI-1通过改变Bcl-2/Bax比值,抑制MPTP的开放,减少细胞CytC的释放,降低凋亡蛋白Caspase-3及Caspase-9的活化而发挥上述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左旋卡尼汀联合CT10激酶调节子样蛋白(CrkL)降低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利用H/R损伤心肌细胞H9c2,使用左旋卡尼汀处理。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CrkL水平。在细胞H9c2中转染pcDNA-CrkL,使用H/R处理或H/R+左旋卡尼汀处理。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R组H9c2细胞的活力、Ki-67、PCNA、Bcl-2、CrkL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NF-κB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R组比较,左旋卡尼汀明显增加H/R诱导的H9c2细胞活力及Ki-67、PCNA、Bcl-2、CrkL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水平及TNF-α、IL-1β、NF-κB蛋白水平(P<0.05)。CrkL过表达明显提高H/R诱导的H9c2细胞活力和Ki-67、PCNA、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水平及TNF-α、IL-1β、NF-κB蛋白水平(P<0.05)。与单独使用左旋卡尼汀或CrkL过表达比较,左旋卡尼汀联合CrkL过表达明显提高H9c2细胞的活力和Ki-67、PCNA、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水平及TNF-α、IL-1β、NF-κB蛋白水平(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联合CrkL可以促进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心肌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来源为北京市丰台区8家社区医院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9 215例。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完整的人口学信息及中医证候量表。检测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VAI、LAP两个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进行分层研究。结果 对9 215例受试者(平均年龄60±9岁,61.4%的女性)进行了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为74.7%。CAS组在腰围、腰高比(WHtR)、女性VAI、女性LAP水平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女性内脏肥胖替代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均呈显著相关性(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性别(女性)、既往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缺乏体育锻炼为脑卒中高危人群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吃蔬菜、吃水果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保护作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女性内脏肥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影响CAS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为VAI、年龄、性别(女性)、既往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缺乏体育锻炼。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PON1 rs662、ABCB1 rs104564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治疗上采用阿司匹林100 mg/d加氯吡格雷75 mg/d治疗21天后改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法检测PON1 rs662、ABCB1 rs1045642位点的基因型,并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随访有无复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上述基因多态性在男性与女性、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闭塞型之间的分布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纳入150例轻型脑卒中患者中,ABCB1 rs1045642各基因型在维汉之间存在分布差异,汉族与维吾尔族ABCB1基因型分布主要以突变杂合型(CT)为主,汉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TT)较少(9.3%),而维吾尔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较多(42.8%)。经3个月随访后,150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再发缺血事件,其中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5例,缺血性脑卒中2例,尚不能认为PON1及ABCB1突变纯合型脑卒中后3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经6个月随访后,124例患者中共21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其中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14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7例,PON1突变纯合型较野生型及突变杂合型脑卒中后6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OR=3.4,5%CI 1.384~10.404,P=0.016),PON1突变纯合型为卒中后6个月复发的危险因素,尚不能认为ABCB1突变纯合型脑卒中后6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结论 ABCB1 rs1045642各基因型在维汉之间存在分布差异,维吾尔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TT)较多;PON1突变型缺血事件复发率高,是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接受治疗的287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RIPK3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87例ACS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23.00%。MACE组患者血浆RIPK3水平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RIPK3预测ACS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8、84.85%、95.02%。高RIPK3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低RIPK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RIPK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RIPK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至就诊时间、总胆红素、RIPK3与ACS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血浆RIPK3与ACS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浆RIPK3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比较并评价大隐静脉Y型冠状动脉搭桥与序贯搭桥术后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大隐静脉Y型冠状动脉搭桥与序贯搭桥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将行大隐静脉Y型吻合的患者记为观察组,行序贯吻合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静脉桥各吻合口血流量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各自因相似症状再次入院后复查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桥血管堵塞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近期(术后3个月、6个月)时刻,心功能并无明显差异,且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主要在术后中期(术后2年、3年)及以后出现。两组患者术中静脉桥各吻合口即时血流量测定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于术后1年、2年、3年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升高(P<0.05);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管桥及吻合口堵塞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隐静脉Y型冠状动脉搭桥较序贯搭桥更能提高患者术后左心功能,减少术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术后中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早发冠心病(pCHD)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最新的研究表明,pCHD具有很强的遗传基础,遗传因素约占pCHD发病的50%~60%,其中以脂质代谢基因最为重要。脂质代谢基因变异可导致脂质合成及代谢障碍,并出现以动脉粥样硬化(As)及pCHD为临床特征的一系列疾病。该文旨在对脂质代谢基因变异与pCHD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也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机制,早诊断早治疗是延缓及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措施。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一种有效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段,因其无创、经济、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在临床使用广泛。该文主要从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原理及应用两大方面作一综述。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21001 传真:0734-8160523
电话:0734-8160765 E-mail:dmzzbjb@163.net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