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9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冠心病专栏
    •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简述

      2021, 29(6):461-467. CSTR:

      摘要 (475) HTML (0) PDF 3.27 M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冠心病是CVD的主要临床类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患者重要的再血管化治疗策略,近年来在手术策略、新型介入设备研发、相关指南更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尽管相关的治疗和管理得到了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残留风险依然较大,临床预后仍不容乐观。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冠心病患者PCI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指导其治疗,改善其预后。

    • PCI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部分血运重建后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 29(6):468-474. CSTR:

      摘要 (915) HTML (0) PDF 4.43 M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实现部分血运重建(IR)后短期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9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AG)表现分为单支病变(SVD)组(n=138)和MVD组(n=452)。术前48 h应用SF-12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且记录患者院内的基线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率、主要诊断、既往病史、实验室数据及术后用药情况;术后1个月采用SF-12量表和SAQ进行电话随访问卷调查。通过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量表得分来评价PCI对MVD患者部分血运重建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 与SVD组相比,MVD组患者年龄更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率更高且患者有糖尿病史和脑血管病史的比例更高;空腹血糖、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更高,术中造影剂用量更多(P<0.05);术后1个月,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相似(P>0.05)、NYHA心功能分级都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PCI术后SF-12量表和SAQ的各个维度得分都较术前有显著升高,即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生活质量都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 成功PCI治疗对MVD患者实现IR后短期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PCI术预后模型的建立

      2021, 29(6):475-482. CSTR:

      摘要 (813) HTML (0) PDF 6.22 M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CTO-PC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辅助制定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15例符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PCI术后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运用R3.6.2和易侕软件对数据建立MFP模型、全因素Cox回归模型(full model)以及逐步回归模型(stepwise model),获得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来评价3种模型的预测能力,最终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MFP模型、全因素Cox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均显示心率、高血压、吸烟、lg(脑钠肽)[lg(BNP)]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三种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7、0.77和0.78,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2、0.73和0.73。不同随访时间点对应的AUC值均在0.7~0.8之间波动,最终确定逐步回归模型是最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基于逐步回归模型中的吸烟(HR=1.6,5%CI:1.09~3.45,P=0.021 5)、心率(HR=1.3,5%CI:1.01~1.04,P=0.002 3)、高血压(HR=1.2,5%CI:1.21~3.03,P=0.005 4)和lg(BNP)(HR=3.1,5%CI:1.72~5.26,P=0.000 1)这些变量,最终构建了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结论 心率、高血压、吸烟和lg(BNP)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这些预后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量化评估患者的预后。

    •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对冠心病PCI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2021, 29(6):483-488. CSTR:

      摘要 (419) HTML (0) PDF 3.77 M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C)比值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入院血小板参数、生化数据、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设定随访终点:全因死亡(ACM)、心血管死亡(CM)、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并进行电话随访。最终纳入6 046例患者,选取患者入院MPV/PC比值,利用ROC曲线评估患者MPV/PC值的最佳临床截点后进行分组,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与MPV/PC低值组相比,MPV/PC高值组全因死亡率(6.4%比4.5%,P=0.001)、心源性死亡率(5.6%比3.4%,P<0.001)、MACE事件发生率(15.8%比11.5%,P<0.001)显著升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MPV/PC低值组相比,MPV/PC高值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6.6%(HR=1.466,95%CI:1.159~1.852,P=0.001),心源性死亡增加64.7%(HR=1.647,95%CI:1.271~2.137,P<0.001),MACE发生率增加31.8%(HR=1.318,95%CI:1.138~1.527,P<0.001)。结论 MPV/PC比值升高显著增加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其水平的升高是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新进展

      2021, 29(6):489-493. CSTR:

      摘要 (531) HTML (0) PDF 2.83 M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无论是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还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而包括激素治疗及降脂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法在残余风险控制方面效果不尽人意。除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经典发病机制外,近年来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本文拟对这些机制作一综述,以期寻找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思路。

    • >实验研究
    • 加味脑泰方通过SIRT1途径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1, 29(6):494-498. CSTR:

      摘要 (627) HTML (0) PDF 4.01 M (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加味脑泰方通过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途径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加味脑泰方(JWF)组、JWF+EX527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JWF组给予加味脑泰方灌胃干预14天,JWF+EX527组给予加味脑泰方灌胃及SIRT1拮抗剂EX527腹腔注射干预14天,比较四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SIRT1、核因子κB(NF-κB)、叉头框蛋白(FoxO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脑组织中Bax、NF-κB和FoxO1表达量均明显增加,脑组织中Bcl-2、SIRT1表达量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JWF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脑组织中Bax、NF-κB和FoxO1表达量均明显减少,脑组织中Bcl-2、SIRT1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JWF组比较,JWF+EX527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脑组织中Bax、NF-κB和FoxO1表达量均明显增加,脑组织中Bcl-2、SIRT1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加味脑泰方能够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的机制为激活SIRT1并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FoxO1介导的细胞凋亡。

    • 杜仲多糖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2021, 29(6):499-505. CSTR:

      摘要 (364) HTML (0) PDF 10.97 M (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杜仲多糖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VSMC,用ox-LDL及不同浓度的杜仲多糖处理。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划痕实验检测划痕愈合率;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mad2/3、p-Smad2/3的表达。结果 ox-LDL处理VSMC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p-Smad2/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迁移细胞数、划痕愈合率显著增高(P<0.05);杜仲多糖处理后可明显逆转ox-LDL对VSMC增殖及迁移的作用(P<0.05);添加TGF-β1后,Cyclin D1、CDK2、p-Smad2/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迁移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杜仲多糖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ox-LDL诱导的VSMC增殖及迁移。

    • 内皮细胞低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2021, 29(6):506-511. CSTR:

      摘要 (759) HTML (0) PDF 10.14 M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低氧复氧损伤模型,作为心肌组织慢复流的体外研究模型。方法 设定三气培养箱的混合气中5%O2为低氧培养条件,二氧化碳培养箱(95%空气、5%CO2)中的培养条件为复氧条件。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5组,分别置于三气培养箱(90%N2、5%CO2、5%O2)中处理不同时间(0、4、8、16及32 h)。挑选出最佳低氧处理时间后,再将随机分组的细胞进行不同时间(0、1、2、3、4、5及6 h)的复氧处理。Western blot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反映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UVEC的HIF-1α蛋白表达随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1);细胞密度在低氧处理的短时间内会适应性增加,从16 h开始降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趋势与细胞密度一致(P<0.01);LDH活性则在低氧4 h时升高,低氧8 h时回落,低氧16 h时又重新回升(P<0.01)。复氧后,细胞密度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随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LDH活性则随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于复氧3 h(P<0.01)。实验结果表明,低氧16 h为最佳低氧处理时间,复氧3 h为最佳复氧处理时间。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稳定可靠的HUVEC低氧复氧损伤模型,为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慢复流的体外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临床研究
    • 远隔缺血后适应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2021, 29(6):512-518. CSTR:

      摘要 (1067) HTML (0) PDF 4.43 M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2月—2018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且急诊行直接PCI的患者30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RIPostC组(n=155)和对照组(n=154),RIPostC组患者行直接PCI术前完成三轮下肢缺血后适应。比较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曲线下面积(AUC)、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直接医疗费用。院外平均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院外MACE发生率及再入院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结果 RIPostC组入院48 h内CK-MB累积释放量低于对照组(P<0.05)。RIPostC组院内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RIPostC组院外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院外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患者MACE事件累计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显示PCI术后50天后Kaplan-Meier曲线明显出现分离,RIPostC组院外总MACE累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RIPostC组住院期间及再入院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IPostC作为PCI治疗过程的辅助治疗,不仅能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率的影响

      2021, 29(6):519-522. CSTR:

      摘要 (367) HTML (0) PDF 2.86 M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 以网络信息为核心,120急救为纽带,建立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所辖的8个社区医院AIS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比较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实施前(实施前组,180例)、实施后(实施后组,218例)AIS的救治效率、治疗效果及经济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实施前组相比,实施后组AIS患者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比例明显提高(31.2%比2.8%,P<0.05),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明显缩短[(58.7±11.3)min比(101.6±14.5)min,P<0.05],急诊45 min内完成头颅CT比例显著提高(61.9%比32.8%,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实施后组低于实施前组(5.5%比8.3%,P<0.05)。与实施前组相比,实施后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与实施前组相比,实施后组1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增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可明显提高AIS的救治效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经济负担,其是提升AIS救治能力的有效措施。

    • 扩大端侧吻合一期矫治208例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疗效

      2021, 29(6):523-528. CSTR:

      摘要 (359) HTML (0) PDF 4.82 M (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本中心近年来以扩大端侧吻合法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手术疗效及经验。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共208例,其中男性137例,女性71例,中位年龄54(5~730)天,中位体质量4.0(1.8~9.9)kg。胸骨正中单一切口下,以扩大端侧吻合矫治主动脉缩窄,同期修补室间隔缺损。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6例(2.9%),晚期死亡3例(1.4%);再缩窄16例(7.7%),再手术19例(9.1%)。脑钠肽在术前即存在明显升高,但术后未发生明显变化;主动脉缩窄段压差在术后明显下降,经皮血氧饱和度在术后明显上升。C反应蛋白、乳酸和肌酐水平在术后明显上升。术前合并高血压104例(53.0%),术后血压降至正常30例(28.8%),术后血压继续升高35例(33.7%)。术后吻合口压差较高是术后再缩窄的高危因素。结论 胸骨正中单一切口下,扩大端侧吻合法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死亡率和再缩窄率低,取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术后吻合口压差较高是主动脉缩窄复发的高危因素。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及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

      2021, 29(6):529-533. CSTR:

      摘要 (410) HTML (0) PDF 3.37 M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和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CH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未发生心肌缺血的32例患者纳入非心肌缺血组,发生心肌缺血的80例患者纳入心肌缺血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CTRP3水平和TIB,并分析CTRP3与TIB之间的相关性。分析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及CTRP3、TIB对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心肌缺血组相比,心肌缺血组患者CTRP3较低,TIB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血清CTRP3水平与TIB呈负相关(r=-0.665,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TRP3、TIB均可能是导致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知,CTRP3、TIB预测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0.913,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CTRP3和TIB与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对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CT混合征、岛征联合渗漏征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 29(6):534-538. CSTR:

      摘要 (356) HTML (0) PDF 4.91 M (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CT平扫混合征、岛征联合CT增强渗漏征对脑出血(ICH)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6 h内ICH基线CT平扫血肿内存在混合征、岛征血肿扩大危险因素的患者,行CT增强动脉期及延迟3 min扫描,根据是否存在渗漏征分为渗漏征阳性组和渗漏征阴性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与血肿扩大的关系;对早期血肿扩大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对ICH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 渗漏征阳性组入院GCS评分显著低于渗漏征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漏征阳性组复诊血肿体积显著大于初诊血肿体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混合征、岛征及渗漏征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混合征、岛征联合渗漏征预测急性ICH早期血肿扩大的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97.22%。结论 CT平扫混合征、岛征联合CT增强渗漏征对ICH早期血肿扩大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文献综述
    • 脂蛋白(a)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1, 29(6):539-542. CSTR:

      摘要 (545) HTML (0) PDF 2.21 M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其逐渐成为主要的医疗负担。瓣膜置换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高龄群体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目前仍缺少预防或减缓疾病进展的有效药物。研究发现,脂蛋白(a)在瓣膜钙化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风险。本文综述了脂蛋白(a)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治疗方面的相关性。

    •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肺动脉高压的关键治疗靶点

      2021, 29(6):543-547. CSTR:

      摘要 (1303) HTML (0) PDF 2.69 M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进展快、预后欠佳、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肺血管重构是PAH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肥大是PAH肺血管重构的主要病理改变。在PAH时,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增殖状态的合成表型转化,主要表现为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肥大。上述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肺血管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进而促进PAH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在PAH中的关键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防治PAH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 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1, 29(6):548-552. CSTR:

      摘要 (1190) HTML (0) PDF 2.68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冠心病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而糖的代谢紊乱是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围绕糖代谢,阐述了血管内皮细胞正常糖代谢、冠心病对内皮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以及内皮细胞葡萄糖代谢的主要研究方法。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