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抗氧化、抗炎、保护内皮等功能而被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防御因素。但在炎症、代谢性疾病状态下,HDL发生组分改变、氧化或修饰,可转化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失功能”HDL,进而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增加有关。本文概述“失功能”HDL的组成与功能特征,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诊治手段。
黄菁菁,黄灿霞,张杰,孙润陆,包金兰,阿依古力·阿不都克热木,李鸿炜,吴晓英,何智健,谢祥坤,陈文雅,黄心怡,王玥,张玉玲
2022, 30(3):192-197, 204. CSTR:
摘要: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的相关性,并研究HDL亚组分对内皮细胞抗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人群13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76例、H型高血压患者85例,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HDL3和Hcy等指标。分别留取各组血清各6例,应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法(FPLC)提取大颗粒HDL(L-HDL),观察L-HDL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的改善作用。结果 健康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UA、FBG、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型高血压患者具有更低的HDLC、HDL2水平及更高的HDL3水平(P<0.001);血Hcy水平与血HDLC、HDL2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是与HDL3无显著相关性(P=0.083)。健康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L-HDL均可下调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而H型高血压组L-HDL并不能明显减低VCAM-1表达。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可能通过高Hcy影响HDL的亚组分分布以及L-HDL对内皮细胞的抗炎功能。
摘要:目的 研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循环微小RNA(miR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失功能HDL模型小鼠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缺陷(SR-BⅠ-/-)小鼠发掘特异性miRNA谱的变化;收集30例2020年9月—2021年5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浆并检测miRNA的变化,对照组为同时期住院的非CAD患者,两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1.04 mmol/L。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BⅠ-/-小鼠血浆miR-135a水平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AD组血浆对氧磷酶1(PON-1)活性降低;对照组PON-1活性与HDLC水平正相关,但CAD组PON-1活性与HDLC水平无相关性。CAD组血浆miR-135a水平降低,且与PON-1活性正相关。CAD组血浆miR-17显著降低,miR-223和miR-760水平显著升高,但与HDLC水平或血浆PON-1活性均无相关性。结论 高HDLC的CAD患者血浆miR-135a水平明显降低,且与PON-1活性正相关,可能与HDL抗氧化能力有关。
摘要:目的 探究载脂蛋白O(ApoO)基因敲除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代谢紊乱表现。方法 将ApoO基因敲除杂合小鼠进行配种繁殖,提取子代小鼠的组织DNA,用PCR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poO基因敲除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饲喂高脂饮食后,通过小鼠体型、摄食量、肝脏脂质组学等观察小鼠代谢相关表型变化。结果 成功繁殖并获得子代小鼠,高脂喂养后发现纯合小鼠出现肥胖,肝脏脂肪变性更加严重,肝脏脂质组学提示肝内甘油三酯聚集,磷脂组分发生改变。结论 ApoO基因敲除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代谢紊乱,可能为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摘要:目的 观察机械牵张力(SS)是否通过激活PKCδ诱导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并进一步探究小檗碱(BBR)对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小鼠VSMC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C)、小檗碱组(BBR)、PKCδ抑制剂Sotrastaurin组(Sotras)、SS组、SS+BBR组和SS+Sotras组。静息培养的VSMC分别用BBR或Sotrastaurin或ddH2O预处理1 h,继而机械牵张力(10%牵张强度)牵拉不同时间或不牵拉作为对照。收集各组VSMC,Western blot检测PKCδ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VSMC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VSMC迁移。结果 免疫荧光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机械牵张力刺激显著提高VSMC中Ki67阳性水平约469%(P<0.05,n=3),划痕宽度缩小约54.9%(P<0.05,n=3),而BBR和Sotrastaurin能明显抑制机械牵张力引起的上述变化,与SS组相比,Ki67阳性水平分别下降约66.9%和80.2%(P<0.05,n=3),划痕宽度增加约79.4%和120.1%(P<0.05,n=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机械牵张力刺激可诱导PKCδ磷酸化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以30 min最显著,提升约97.5%(P<0.05,n=3);而BBR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机械牵张力刺激诱导的PKCδ磷酸化水平升高,以200 μmol/L效果最显著,降低约37.6%(P<0.05,n=3)。结论 BBR可通过抑制PKCδ磷酸化进而阻断机械牵张力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
陈刘欣,于凤秀,朱文君,贾修滨,李宝华,赵上,张颖,田华,司艳红,秦树存
摘要:目的 确证蛹虫草多糖(CMP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3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ApoE-/-组及CMPS(25、50、100 μg/g)组,均高脂饲养,CMPS组同时喂饲相应剂量CMPS干预。另取8只C57BL/6小鼠普通饲料喂饲作为野生对照组(WT组)。12周后取材,计算小鼠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按照试剂盒说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及肝脏TG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及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poE-/-组相比,CMPS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肝脏质量和肝脏指数,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脂肪变性,逆转肝脏、血清中TG水平的升高。同时,CMPS组肝脏中PPARα及ACOX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此外,CMPS喂饲可增加ApoE-/-小鼠肝脏中抗氧化酶SOD活性,降低肝脏LPO含量。结论 CMPS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肝内脂肪酸氧化和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摘要: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微小RNA-499(miR-499)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变化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miR-499表达水平及血清HMGB1含量。将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进行分组干预,通过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尾静脉注射miR-NC、miR-499、NC慢病毒(Lenti-NC)、HMGB1慢病毒(Lenti-HMGB1),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改变及miR-499、HMGB1的表达水平;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99靶向HMGB1。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外周血miR-499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MGB1含量高于对照组且miR-499表达水平与血清HMGB1含量呈负相关(P<0.05)。模型组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iR-499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HMGB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499+模型组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改变较miR-NC+模型组改善,miR-499表达水平高于miR-NC+模型组,HMGB1表达水平低于miR-NC+模型组(P<0.05);Lenti-HMGB1+miR-499+模型组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改变较Lenti-NC+miR-499+模型组加重,HMGB1表达水平高于Lenti-NC+miR-499+模型组。miR-499组HUVEC细胞中野生型HMGB1报告基因的荧光值明显低于miR-NC组(P<0.05)。结论 miR-499靶向HMGB1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肥大与血压变异性(BPV)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确诊资料信息及心电图资料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大(LVH)组和非LVH组,比较两组的BPV相关指数,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左心室肥大的相关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BPV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LVH组患者较非LVH组患者的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均显著上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SBPCV、dDBPCV、24hDPBCV、24hSBPCV水平的上升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肥大的相关危险因素(OR>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LVMI与24hSBPCV、24hDBPCV以及dSBPCV、dDBPCV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5、0.412、0.387、0.441,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BPV对于患者左心室肥大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可将BPV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受损的预测因素,控制BPV对于早期预防以及治疗患者左心室肥大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下肢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就诊的连续性病例311例,根据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1)对照组(n=65):下肢动脉正常;(2)轻度病变组(n=77):30%≤下肢动脉狭窄<50%;(3)中度病变组(n=60):50%≤下肢动脉狭窄≤75%;(4)重度病变组(n=109):下肢动脉狭窄>75%或闭塞。计算MHR。收集并比较4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及MHR对下肢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4组之间年龄、MHR、高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肌酐(SCr)、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MHR、高SCr和糖尿病病史是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所得预测概率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53;当预测概率取0.86时,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85.8%,特异度为92.3%。结论 高MHR是下肢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所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下肢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2, 30(3):243-247, 259. CSTR: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77例为对照组。对AMI患者出院后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为24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YKL-40、sTNFR1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YKL-40、sTNFR1水平和LVEDD、LVPWT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P<0.05)。随着AMI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YKL-40、sTNFR1水平逐渐升高(P<0.05)。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LVPWT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YKL-40高水平组、sTNFR1高水平组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心肌梗死类型、梗死部位与血清YKL-40、sTNFR1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发生相关,可能是评估AMI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摘要:目的 探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SUA)、纤维蛋白原(FIB)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及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158例缺血性脑卒中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包括无脑出血转化121例、脑出血转化3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t-PA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影响因素;对比不同早期神经功能患者eGFR、SUA、FIB水平;评价eGFR、SUA、FIB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eGFR、SUA、FIB水平患者的累积生存率。结果 rt-PA静脉溶栓2 h、24 h后,脑出血转化者eGFR、SUA、FIB水平较无脑出血转化者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线NIHSS评分、基线舒张压、大面积脑梗死及溶栓后2 h和24 h的eGFR、SUA、FIB均为rt-PA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P<0.05)。END患者溶栓后2 h和24 h的eGFR、SUA、FIB均低于非END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溶栓后24 h的eGFR、SUA、FIB联合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大于任一单一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95%、74.14%。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溶栓后24 h的eGFR、SUA、FIB高水平组的累积生存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 eGFR、SUA、FIB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密切相关,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脑出血转化诊断及END预测。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致死率较高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乙酰肝素酶是能够裂解细胞外膜中硫酸乙酰蛋白多糖上侧链乙酰肝素的一种内切性β-D-葡萄糖醛酸糖苷酶,且其非酶活性也在许多正常生理活动或病理疾病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乙酰肝素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综述了乙酰肝素酶损伤内皮、促凝、诱导炎症因子及脂质聚集等作用,并阐述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治疗和诊断的经济成本很高,在过去的20年里,对冠心病患者诊断、评估及治疗越来越准确和有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是一种强大而多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通过量化心肌血流量(MBF)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可以更好地描述冠状动脉疾病的特征,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及缺血性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分级及治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摘要:心血管疾病(CVD)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CVD的重要病理基础,是氧化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引起的一种慢性免疫炎性病变。各种免疫炎性细胞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免疫细胞在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对研究CVD的治疗策略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在A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摘要:Sestrin 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应激诱导代谢蛋白,具有抗氧化及提高自噬水平的作用,保护细胞以对抗各种有害刺激,包括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缺氧等。Sestrin 2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和自噬水平,在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糖脂代谢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Sestrin 2与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21001 传真:0734-8160523
电话:0734-8160765 E-mail:dmzzbjb@163.net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