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Met)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使用脂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分化,同时使用Met刺激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表型(CD86、CD206)巨噬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AMPK、磷酸化AMPK(pAMPK)、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构建As模型。实验组(Met组)小鼠予Met灌胃干预,对照组(CTL组)小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3个月后,提取小鼠大动脉全长(头臂干至双侧髂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分别行油红O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主动脉脂质沉积情况和脂质斑块内巨噬细胞不同表型比例。提取大动脉蛋白,Western blot验证相关信号通路的AMPK、pAMPK、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实验表明,Met刺激后M1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减少,M2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AMPK活性明显增加,而STAT3活性明显下降。动物实验表明,在造模3个月后,油红O染色示Met组小鼠大动脉全长和主动脉瓣膜处脂质沉积均较CTL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Met组脂质斑块内M1巨噬细胞比例较CTL组明显减少,而M2巨噬细胞比例较CTL组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CTL组相比,Met组AMPK活性明显增加,而STAT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Met通过激活AMPK抑制STAT3活性,调控斑块内巨噬细胞表型分化,抑制小鼠As形成。
摘要:目的 发生在microRNA基因前体或成熟序列或靶基因3′非翻译区结合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通过影响microRNA对靶基因的识别调控过程,参与许多疾病如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肌肥大、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位于miR-499a-3p种子序列第4位的SNP rs386585341 A>G可能影响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方法 应用RNAfold数据库预测rs386585341 A>G是否影响pre-miR-499a的二级结构,分别构建pre-miR-499a-A和pre-miR-499a-G过表达质粒检测rs386585341 A>G是否影响成熟miR-499a的表达,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rs386585341 A>G对miR-499a-3p功能的影响,取差异基因表达谱和TargetScan靶基因交集,分析rs386585341不同等位点miR-499a-3p-A和miR-499a-3p-G靶基因差异。结果 rs386585341 A>G不影响pre-miR-499a的二级结构,也不影响成熟miR-499a-5p和miR-499a-3p的表达水平,但影响成熟miR-499a-3p调控的靶基因网络。取差异表达基因(DEG)谱行GO和pathway分析,发现miR-499a-3p-A和miR-499a-3p-G展示不同的生物学功能,miR-499a-3p-A的下游基因网络主要富集在免疫调控方面,而miR-499a-3p-G的下游基因网络主要富集在血管新生方面;下调表达基因和TargetScan靶基因交集分析得到4个miR-499a-3p-A直接靶基因(Spry2、Pcnx、Ndufa5及Tcf7l2),而未能得到miR-499a-3p-G直接靶基因,提示miR-499a-3p种子区域第4号位由A转换成G后,调控靶基因方式可能由促进靶基因mRNA的降解转换为仅抑制靶基因的蛋白翻译。结论rs386585341 A>G可能通过影响miR-499a-3p下游调控网络在免疫和血管新生方面发挥功能。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受先天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细胞成分调控,且与全身炎症水平相关,多种炎症因子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同时,一些抗炎治疗的临床试验表明,降低系统性炎症因子水平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文章重点阐述了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免疫应答的特征,以及目前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及靶点。
摘要:学者们对动脉血管的研究常聚焦在血管内膜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而很少关注血管外膜的免疫反应及其对疾病病程的影响。前期研究发现,老龄的ApoE-/-小鼠动脉外膜出现免疫细胞的有序集聚,形成类似淋巴结的异位淋巴组织,称之为动脉三级淋巴组织(ATLO),其形成对内膜As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ATLO的发现及研究为As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并为其他疾病状况下三级淋巴组织(TLO)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阐明TLO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其在其他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摘要:美国心脏协会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布了2021年促进心血管健康膳食指南。在这一最新的膳食指南中提出控制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质量、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偏向选择全谷物食品、减少精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摄入超加工食品、合理使用植物油、尽量减少含糖食物、选择低盐饮食、合理控制饮酒等建议,对保护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这一最新的膳食指南进行解读,并结合东方饮食习惯以及近年来中国人群膳食习惯的改变,提出切合中国人群的健康膳食建议。
赵安职,郭晶,陈丽文,黄智琪,陈泽润,朱杰宁,张梦珍,张铭,徐金东,单志新
2022, 30(4):328-334, 351. CSTR:
摘要:目的 研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25-3p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调控及机制。方法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小鼠构建心肌纤维化模型。用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纤维化的小鼠心肌中表达水平有差异的miRNA。原代分离法获得C57BL/6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建立AngⅡ处理mCF的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mCF转染miR-25-3p mimic后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5-3p与B细胞易位基因2(BTG2)的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作用。放线菌素D实验验证BTG2对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稳定性的作用。结果 miR-25-3p在AngⅡ灌注诱导的小鼠心肌和AngⅡ处理的mCF中表达升高。转染miR-25-3p mimic可使mCF中的Ⅰ型胶原α1(COL1A1)、Ⅲ型胶原α1(COL3A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功能实验证实BTG2是miR-25-3p的下游靶基因,并参与介导miR-25-3p促进mCF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研究证实BTG2可通过增加SOD2 mRNA的稳定性而上调其表达。结论 miR-25-3p通过抑制BTG2的表达来下调SOD2的水平进而增强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促进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摘要:目的 评估残余胆固醇联合传统血脂指标能否提高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4年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住院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21例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住院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的各类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脂、血糖等基本临床基线资料。患者出院后长期随访(随访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短信等),当其因MACCE再入院时则纳入病例组,共95例;选取同期队列中为高血压前期但未发生MACCE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对各类血脂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其O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类血脂指标及联合预测因子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采用MEDCALC软件对传统血脂指标及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残余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残余胆固醇/HDLC、LDLC/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高盐饮食人数、糖尿病患病人数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模型1)因素后,残余胆固醇、non-HDLC、TG、TC、残余胆固醇/HDLC、LDLC/HDLC均为导致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ROC曲线分析残余胆固醇联合其他血脂指标预测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MACCE的AUC为0.704,而单用残余胆固醇或其他血脂指标预测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MACCE的AUC均小于联合预测因子的AUC;应用DELONG方法对联合预测因子的AUC与单独血脂指标的AUC进行比较发现,除non-HDLC显示临界阳性外,其他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前期患者中,残余胆固醇、LDLC、non-HDLC、TG、TC、残余胆固醇/HDLC、LDLC/HDLC为此类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残余胆固醇联合其他血脂指标构建的联合预测值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MACCE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150例患者,根据是否诊断UAP和T2DM分为UAP+T2DM组(n=50)、UAP组(n=50)和T2DM组(n=50),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n=50)。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CTRP13浓度和晨尿UACR水平。比较各组间的一般资料及CTRP13和UACR水平的差异,分析UAP+T2DM组CTRP13和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使用倒数f[CTRP13(ng/L)]=1/[CTRP13(ng/L)]转换CTRP13(ng/L),用ROC曲线分析f(CTRP13)和UAC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UAP+T2DM的预测效能。结果 血清CTRP13水平在UAP+T2DM组最低,T2DM组和UAP组次之,对照组水平最高(P<0.05);UACR水平在UAP+T2DM组最高,UAP组和T2DM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5)。UAP+T2DM组Gensini评分高于UAP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UAP+T2DM组,血清CTRP13水平与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均P<0.05);UACR与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显示,f(CTRP13)、UAC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预测UAP合并T2D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5%CI:0.759~0.882)、0.846(95%CI:0.786~0.905)和0.876(95%CI:0.820~0.931),其灵敏度分别为88%、82%和86%,其特异度分别为64%、80%和77.3%。结论 CTRP13和UACR不仅可作为UAP合并T2DM患者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还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对UAP合并T2DM的诊断价值更高。
摘要: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于本院行PCI术的202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两组:ISR组56例和非ISR组1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ESM-1、HIF-1α水平。分析血清ESM-1与HIF-1α水平对ISR的预测价值及影响ISR的因素。结果 ISR组吸烟史比例、血糖、LDLC水平、血清ESM-1、HIF-1α水平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 PCI术后ISR患者血清ESM-1水平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r=0.545,P<0.05)。血清ESM-1、HIF-1α预测UAP患者PCI术后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51,特异度分别为87.0%、74.0%,灵敏度分别为82.1%、85.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特异度为91.8%,灵敏度为78.6%。ESM-1(≥2.42 μg/L)、吸烟是影响UAP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后血清ESM-1、HIF-1α水平增高与ISR发生密切相关。
摘要:Krüppel样因子15(KLF15)是包含锌指结构域的Krüppel样因子(KLF)家族中的重要一员。研究显示KLF15通过调控各种信号传导通路以及能量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KLF15可以通过影响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发挥抗心肌重塑的作用,且KLF15是维系室性心律失常与昼夜节律关系的关键因子。本文综述了KLF15在心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沉积引发的慢性血管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细胞胆固醇稳态的破坏密切相关。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介导了细胞胆固醇流出至载脂蛋白AⅠ、preβ高密度脂蛋白(HDL)和HDL3。当该通路胆固醇流出障碍可致细胞内胆固醇沉积。更重要的是,ABCA1的功能障碍还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及临床冠心病的发生。最近研究显示ABCA1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本文介绍了胆固醇逆向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着重讨论了ABCA1的组织特异性功能及其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
石茗西,江丽萍,陈金智,何平平,蒋伟伟,张杏霆,王刚,尹珊辉,欧阳新平
摘要:巨噬细胞是体内的一种吞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不同表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发挥着不同作用。此外,减少促炎巨噬细胞亚群的局部增殖以及诱导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转化是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关键。本文就巨噬细胞表型、表型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针对巨噬细胞表型调控的相关治疗途径展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21001 传真:0734-8160523
电话:0734-8160765 E-mail:dmzzbjb@163.net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