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METTL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2, 30(5):369-374. CSTR:

      摘要 (204) HTML (0) PDF 3.15 M (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由于RNA的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其中,RNA的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mRNA中除5′帽子结构外含量最高的甲基化修饰。调控m6A修饰的酶分为三大类:RNA甲基转移酶、RNA去甲基化酶和RNA甲基化识别酶,它们分别对RNA的N6-腺苷酸起着催化甲基化修饰、去除甲基化修饰及识别甲基化位点的作用,进而参与下游翻译、RNA降解、控制RNA出核速度等过程。在这些酶中,METTL3作为RNA的甲基转移酶核心成分,具有调控细胞RNA整体m6A修饰的作用。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疾病,而后天环境因素通常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机制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故以转录后调控为核心的表观遗传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成为热门话题。本综述旨在对近几年与METTL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整理总结,有望帮助后续的基础科研和临床工作者了解RNA的m6A修饰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荧光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2022, 30(5):375-385. CSTR:

      摘要 (161) HTML (0) PDF 16.91 M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其致病机制和异质分布特征尚不清楚,在体内实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荧光成像因其灵敏快捷、非侵入性、高时空分辨率、实时原位等独特优势,特别是具有更低背景干扰和更深组织穿透能力的近红外荧光成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药物疗效评估、手术导航等基础和临床医学领域,给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带来新的契机。荧光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了荧光成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新进展。

    • >实验研究
    • MNK2通过激活cAMP/PKA-CREB通路促进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功能及机制

      2022, 30(5):386-394. CSTR:

      摘要 (799) HTML (0) PDF 19.25 M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2(MNK2)是否能够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并促进心脏修复,以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构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体外模型,实验分为:H/R+空载体组、H/R+MNK2过表达组和H/R+siRNA-MNK2组。构建成年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I/R+空载体组、I/R+MNK2过表达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NK2、p-MNK2以及Bax、Bcl-2等凋亡指标蛋白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差异。后续对H/R+MNK2过表达组和H/R+空载体组的原代心肌细胞进行RNA测序分析(RNA-seq),通过差异基因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MNK2抗凋亡作用的相关机制,并验证筛选出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调控关系。结果 体外H/R模型及体内I/R模型中p-MNK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体外实验中,MNK2过表达腺病毒转染显著增加心肌细胞中MNK2和p-MNK2蛋白表达水平,凋亡指标蛋白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水平下降69.16%(P均<0.05);siRNA-MNK2转染后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体内实验中,与I/R+空载体组比较,I/R+MNK2过表达组心功能I/R术后1 h无统计学差异,I/R术后3天明显恢复,其中射血分数提高了36.24%,短轴缩短率提高了46.19%(P均<0.05);TUNEL染色显示I/R+MNK2过表达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了28.65%(P<0.05)。RNA-seq、生物信息分析及相关实验验证,明确了cAMP信号通路的参与。实验显示过表达MNK2激活了cAMP/PKA-CREB信号通路,以及抑制PKA会阻碍MNK2过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结论 过表达MNK2可以抑制小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的凋亡及心功能损伤。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AMP/PKA-CREB信号通路来发挥以上作用的。

    • 基于塑料薄片建立一步式心血管损伤标志物即时检测免疫分析系统

      2022, 30(5):395-402. CSTR:

      摘要 (717) HTML (0) PDF 12.73 M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一步式心血管疾病标志物蛋白质即时检测(POCT)芯片系统。方法 利用光化学反应,在环烯烃共聚物薄片(COC)上合成具有抗非特异性吸附的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层,在接枝后的表面进行非接触式的喷墨打印,形成抗体微阵列。使用紫外光进行引发,探索了不同光照时间和不同聚合物单体浓度下改性COC薄片表面的接触角角度以及聚合物接枝密度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光化学反应改性后COC薄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并对比了光化学反应改性前后薄片表面的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情况。进一步探索了合适的抗体喷墨打印浓度及辅剂条件,并在接枝后的表面打印了心血管损伤生物标志物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的固定型捕获抗体和荧光标记的可溶解型抗体。结果 当聚合物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0%,光照时长为4 min时,接触角降到最低为38.5°,接枝密度达到最大为68.47 μg/cm2。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表征均证明了PEGMEMA层的成功引入。表面接枝PEGMEMA层降低了COC薄片的非特异性蛋白吸附量。当固定型捕获抗体为80 mg/L时,固定效率最高。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相比,海藻糖作为辅剂时可溶解型检测抗体与固定型捕获抗体的识别效率更高。当ST2为10 mg/L时,可以观察到溶解后固定斑处有检测抗体结合。结论 通过光化学反应,在COC薄片表面接枝了抗非特异性吸附的PEGMEMA,在接枝后的薄片表面喷墨打印检测所需的抗体试剂,用简易快捷的方法制备形成了一种能够实现一步式检测的蛋白质芯片,可灵活应用于多种场景下心血管疾病标志物蛋白的快速检测,助力心血管精准医学发展。

    • lncRNA-BC200调控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PC12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

      2022, 30(5):403-409. CSTR:

      摘要 (331) HTML (0) PDF 10.66 M (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BC200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神经细胞PC12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和10、20、40 μmol/L Aβ25-35组(分别用10、20、40 μmol/L Aβ25-35干预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BC200表达。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PC12细胞24 h)、si-NC+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转染si-NC的PC12细胞24 h)、si-lncRNA-BC200+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转染si-lncRNA-BC200的PC12细胞24 h)和TNF-α+si-lncRNA-BC200+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和2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同干预转染si-lncRNA-BC200的PC12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10、20、40 μmol/L 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lncRNA-BC200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β25-35组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以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si-lncRNA-BC200+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低于Aβ25-35组。TNF-α+si-lncRNA-BC200+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si-lncRNA-BC200+Aβ25-35组。结论 敲减lncRNA-BC200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PC12分泌炎症因子及细胞凋亡。

    • >临床研究
    • 血清骨硬化蛋白、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与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22, 30(5):410-415. CSTR:

      摘要 (308) HTML (0) PDF 4.00 M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与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T2DM患者SAS发生情况;分析血清Sclerostin、Endocan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发生SAS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Sclerostin、Endocan预测T2DM患者发生SAS的价值。结果117例T2DM患者中有68例(58.12%)出现SA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SAS的发生与年龄、T2DM病程、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CIMT、Sclerostin、Endocan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LC、CIMT、FPG、Sclerostin、Endocan均是T2DM患者发生SAS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lerostin、Endocan与CIMT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lerostin、Endocan及二者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S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0.616~0.926)、0.712(95%CI:0.493~0.929)、0.827(95%CI:0.657~0.988)。结论 T2DM患者并发SAS的风险较高,血清Sclerostin、Endocan与T2DM患者发生SAS有关,二者联合可以预测T2DM患者SAS的发生。

    • 高尿酸血症对合并高血压的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

      2022, 30(5):416-422. CSTR:

      摘要 (734) HTML (0) PDF 4.52 M (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高尿酸血症对合并高血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怀疑ACS而行PCI术并且确诊为ACS合并高血压的422例患者,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08例)及血尿酸正常组(21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对血清尿酸(sUA)与1年内总MACE事件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尿酸水平与临床预后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量效关系,并对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以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分析两组患者1年内累积生存情况。结果 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非罪犯血管闭塞更为常见,而且Gensini评分也更高(P<0.05)。在1年内发生的MACE事件结果中,全因死亡、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行PCI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和总MACE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仍是1年内总MACE事件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总MACE事件发生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另外,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中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累积生存率显著下降(Log-rank检验,P=0.043)。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合并高血压的ACS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PCI术后1年内总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有着更低的生存率。

    •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及ABC出血风险评分在预测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非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药出血风险的临床应用初探

      2022, 30(5):423-430. CSTR:

      摘要 (157) HTML (0) PDF 7.52 M (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以此为基础的ABC(年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病史)出血风险评分在老年(年龄≥65岁)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治疗后,随访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预测能力,并与传统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比较。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NVAF且接受NOAC治疗的老年患者,采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清GDF-15水平,计算以GDF-15等心脏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ABC出血风险评分及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随访期间各种出血事件,按各出血事件的严重程度[重大出血事件、临床相关非重大出血的消化道出血事件(CRNM-GIB)、轻微出血事件、无出血事件]分组,分别评价及比较ABC出血风险评分与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对各种程度出血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 142例老年NVAF患者,CHA2DS2-VASc卒中风险评分为(4.86±1.75)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为(2.92±0.99)分,经ABC出血风险评分计算预测1年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72%±4.11%),平均随访(19.92±6.83)月,49例(49/142,34.5%)发生出血事件,其中脑出血3例,CRNM-GIB 19例,轻微出血27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GDF-15水平对CRNM-GIB[曲线下面积(AUC)为0.8,5%CI为0.645~0.835,P<0.001]及全部出血事件有预测价值(AUC为0.0,5%CI为0.690~0.727,P<0.001),ABC出血风险评分对CRNM-GIB(AUC为0.8,5%CI为0.552~0.824,P<0.001)及全部出血事件有预测价值(AUC为0.9,5%CI为0.579~0.779,P<0.001)。与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相比,ABC出血风险评分预测脑出血能力较高(ABC出血风险评分AUC为0.8,5%CI为0.752~0.985;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AUC为0.5,5%CI为0.556~0.933,重分类改善指标(NRI)为84.17%,P=0.001),预测CRNM-GIB能力较低(ABC出血风险评分AUC为0.8,5%CI为0.552~0.824;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AUC为0.4,5%CI为0.639~0.849,NRI为-23.96%,P=0.025)。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对老年NVAF患者口服NOAC的出血风险有预测价值。相比HAS-BLED评分,ABC出血风险评分能提高对脑出血事件的预测能力。

    • >文献综述
    •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2022, 30(5):431-436. CSTR:

      摘要 (416) HTML (0) PDF 3.25 M (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纤维蛋白原是在肝脏中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凝血因子,与凝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相关。冠心病是当今社会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已有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纤维蛋白原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深入研究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可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总结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 炎症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2022, 30(5):437-441. CSTR:

      摘要 (777) HTML (0) PDF 2.66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重要的血管不良事件的基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炎症及免疫调节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风险较常人显著提高,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文章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炎症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期为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

    • N6-甲基腺嘌呤调控线粒体功能及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2, 30(5):442-448. CSTR:

      摘要 (635) HTML (0) PDF 5.87 M (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N6-甲基腺嘌呤(6mA)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表观遗传修饰,通过对线粒体DNA、非编码基因和核糖体DNA等进行修饰,进而动态调控转录。目前研究发现,6mA通过调节线粒体DNA的转录等影响线粒体活性和功能,进而参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探讨6mA调控线粒体功能的机制及其在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癌症等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有望为代谢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2, 30(5):449-453. CSTR:

      摘要 (1231) HTML (0) PDF 2.68 M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大血管疾病原发病变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AIP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血脂指标,对早期心血管风险、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及免疫相关疾病等常见临床疾病均具有预测价值。本综述旨在总结AIP在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

    • 琥珀酸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2, 30(5):454-460. CSTR:

      摘要 (668) HTML (0) PDF 7.39 M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琥珀酸是细胞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中心代谢产物,同时也是肠道菌群重要的代谢产物。大量证据表明琥珀酸以“信号分子”的方式参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肥胖、非酒精性肝炎、2型糖尿病、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稳态失衡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琥珀酸与这4种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