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0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铁稳态在血管钙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22, 30(7):553-559.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1

      摘要 (379) HTML (0) PDF 4.30 M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血管疾病(CVD)在全球范围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而血管钙化(VC)是造成CVD风险事件终末结局的主要共同病理改变,表明血管钙化是CVD的潜在防治靶点,但鉴于血管钙化的复杂发病机制,目前没有应对血管钙化的有效手段。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铁含量超载或缺乏导致的铁稳态(IH)异常分别在不同类型的CVD和疾病不同阶段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因此,阐明血管钙化时的铁稳态异常机制,有助于为血管钙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指出新方向。

    • 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22, 30(7):560-567.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2

      摘要 (363) HTML (0) PDF 4.94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动脉瘤是一种多因素影响、具有潜在破裂风险的主动脉病理扩张性疾病。根据发病位置主动脉瘤可分为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相关性不大,而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但与遗传关联性较弱。 主动脉瘤一般具有发病隐匿和破裂致死等特征,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动脉瘤动物模型是研究人主动脉瘤的重要工具,对阐释主动脉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发和评价主动脉瘤的治疗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腹主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有很多,也比较成熟,但是关于胸主动脉瘤的动物模型较少。实际上,多种方法诱导的腹主动脉瘤模型中,也会出现胸主动脉瘤,只不过发病率不同,胸主动脉瘤的发病率较低。本文将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归纳为非夹层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和夹层主动脉瘤动物模型,并简要综述这两类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表型,为人类动脉瘤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 中性粒细胞HDC/histamine信号:抗血栓治疗的新靶点

      2022, 30(7):568-574.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3

      摘要 (116) HTML (0) PDF 4.25 M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栓及其并发症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临床病症。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由中性粒细胞释放、解聚的染色质形成的细胞外的纤维网络,通过激活血小板、加速凝血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影响疾病转归。组氨酸脱羧酶(HDC)是催化组胺(histamine)生成的关键酶,在中性粒细胞,尤其是骨髓内不成熟CD11b+髓系细胞内有高水平表达。组胺信号参与过敏反应、胃酸分泌、炎症、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事件。组胺及其下游相关信号对中性粒细胞极化、NET形成和血栓发生发展的调控,可能成为血栓性疾病靶向药物研发的重要参考。文章主要对表达HDC的中性粒细胞在血栓形成和发生发展的作用进行综述。

    • >实验研究
    •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通过调节Ca2+依赖性转录调节因子参与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2022, 30(7):575-579, 644.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4

      摘要 (229) HTML (0) PDF 6.90 M (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对Ca2+依赖性转录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VSMC)增殖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RVSMC,利用TRPV1特异性激动剂辣椒素(CAP)或抑制剂辣椒卓平(CPZ)促进或抑制TRPV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RPV1的表达;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2+依赖性转录调节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钙衰蛋白(CSEN)和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 [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TRPV1主要表达在RVSMC的胞膜和胞质,CAP或CPZ能激活或抑制TRPV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CAP可明显刺激RVSMC增殖活性和上调PCNA蛋白的表达(P<0.01),同时,NFATc1、MEF2C的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CSEN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CSEN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PZ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RVSMC增殖活性、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1),NFATc1、MEF2C的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1);CSE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CSEN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TRPV1可能通过上调Ca2+依赖性转录调节因子的表达参与促RVSMC增殖。

    • >临床研究
    • 新疆地区青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22, 30(7):580-588.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5

      摘要 (434) HTML (0) PDF 5.40 M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青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中度神经功能损伤组和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正常内膜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狭窄组;参照14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和短期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中度、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OR=34.194,95%CI:8.184~142.876)和短期不良预后(OR=388.547,95%CI:50.271~3 003.108)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预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95%CI:0.616~0.807),其与白细胞联合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45~0.916)。[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新疆地区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对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2022, 30(7):589-593.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6

      摘要 (123) HTML (0) PDF 3.27 M (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静脉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31例和非神经功能恶化组152例。收集患者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一般临床资料,血浆sTM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sTM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及Spearman法分析;血浆sTM对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因素。 [结果]神经功能恶化组血浆sTM水平[(50.64±12.17)μg/L比(33.76±8.67)μg/L]及年龄[(67.34±10.87)岁比(60.22±11.05)岁]、hs-CRP[(12.59±3.23)mg/L比(4.92±1.13)mg/L]和空腹血糖[(7.31±1.96)mmol/L比(5.86±1.92)mmol/L]水平、糖尿病比例(32.26%比16.45%)显著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P<0.05)。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sTM与年龄、hs-CRP、空腹血糖、糖尿病均呈正相关(P<0.05)。血浆sTM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特异度为81.6%,灵敏度为80.6%。sTM、空腹血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血浆sTM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重要预测价值。

    • 45岁以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风险概况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2022, 30(7):594-600.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7

      摘要 (520) HTML (0) PDF 4.13 M (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年龄≤4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风险概况、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实验室特征及预后。 [方法]选择1 551例STEMI患者,分为年龄≤45岁组(120例)与年龄>45岁组(1 4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造影结果、实验室指标及院内预后情况。 [结果]年龄≤45岁组男性、吸烟、饮酒的比率均高于年龄>45岁组(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的比率均低于年龄>45岁组(P≤0.01)。年龄≤45岁组实施介入手术的比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而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率低于年龄>45岁组(P<0.05)。年龄≤45岁组Gensini评分低于年龄>45岁组(P<0.05)。年龄≤45岁组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素氮、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NLR)均低于年龄>45岁组(P<0.05),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Ca)、钠(Na)、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与年龄>45岁组相比,年龄≤45岁组住院时间短,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院内全因死亡率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饮酒、NLR升高是年龄≤45岁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45岁组STEMI患者男性、吸烟、饮酒特征更明显,高血压比率仅次于吸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轻,炎症反应轻,短期预后好,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饮酒和NLR升高。

    • 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炎症水平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2022, 30(7):601-605.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8

      摘要 (133) HTML (0) PDF 1.08 M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后炎症水平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收治行PCI的NSTE-ACS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PCSK9抑制剂组(55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PCSK9抑制剂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洛尤单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在血脂、炎症水平、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及冠状动脉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PCSK9抑制剂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SK9抑制剂组IM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PCSK9抑制剂组TMPG 3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他汀类基础上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能改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炎症水平和微循环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颈动脉易损斑块风险模型的构建及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和预后的关系

      2022, 30(7):606-610.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9

      摘要 (219) HTML (0) PDF 3.23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易损斑块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障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ACI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80例经健康体检诊断为不稳定斑块的研究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是造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的认知障碍(χ2=11.432,P=0.001)和预后不良(χ2=14.362,P=0.00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认知障碍以及预后不良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ACI患者认知障碍和预后不良呈现显著的相关性,高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是造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建议对此类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

    • >流行病学研究
    • 基于半乳糖凝集素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系数的Meta分析

      2022, 30(7):611-617.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10

      摘要 (68) HTML (0) PDF 4.22 M (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Gal-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分别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用WPS软件进行相关系数的转换及Fisher’Z的转换和反转换,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用Stata14.0软件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纳入14篇研究,共1 5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Gal-3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summary Fisher’Z=0.79,同质性优(I2=12%,P<0.01),有统计学意义,转换结果得出summary r为0.66。[结论]Gal-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清Gal-3升高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

    • >文献综述
    • 环状RNA在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2, 30(7):618-627.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11

      摘要 (502) HTML (0) PDF 5.34 M (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重要的调控性非编码RNA,其含量丰富、性质稳定、存在广泛,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在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文章综述了circRNA在多种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斑块侵蚀的诊疗进展

      2022, 30(7):628-632.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12

      摘要 (212) HTML (0) PDF 2.64 M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PR)导致的斑块内容物释放伴随附壁血栓形成被认为是ACS形成的主要机制。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应用,人们认识到除了PR,斑块侵蚀(PE)是ACS的另外一种重要而且常见的病理学机制。近年来对于PE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将对PE的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替罗非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分析

      2022, 30(7):633-639.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13

      摘要 (487) HTML (0) PDF 3.52 M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一环。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实践中,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尽管大多数不危及生命,但也会导致肺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文章就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为引,就替罗非班导致的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 残余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现状

      2022, 30(7):640-644. 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14

      摘要 (513) HTML (0) PDF 2.82 M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所趋使的残余风险近来被欧美等国家高度重视。相比于传统血脂四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内再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预测价值,并且这种预测价值是独立于传统血脂四项的。重视及调控残余胆固醇水平对于改善这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