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远程临床试验模式在心血管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2024, 32(10):829-834. CSTR:

      摘要 (22) HTML (0) PDF 3.53 M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远程临床试验(DCT)作为一种新型临床试验模式,基于数字化健康设备,利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受试者的筛选、登记、随机、干预、评价及随访,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试验成本。DCT模式已应用于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管理效果评估中,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该文将对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代表性DCT进行简要介绍,展望此模式的应用前景,为加快我国心血管DCT的发展提供借鉴及指导。

    • >实验研究
    • 血小板胆固醇、脂筏与功能间的关系探究

      2024, 32(10):835-842. CSTR:

      摘要 (11) HTML (0) PDF 12.32 M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胆固醇对血小板脂筏含量和血小板功能的调控作用。 [方法]利用体外孵育甲基β环糊精(MβCD)和体内提升外周血总胆固醇水平来移除和负载血小板胆固醇。霍乱毒素B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脂筏含量;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和活化型整合素αⅡbβ3的表达水平;Annexin V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磷脂外翻水平;体外实验体系及鼠尾出血实验检测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结果]B淋巴细胞上脂筏的含量随着胆固醇的移除而降低,体外孵育MβCD移除血小板胆固醇反而显著提高其脂筏水平(P<0.05)。与此一致,体内胆固醇负载增加B淋巴细胞上的脂筏含量却降低血小板的脂筏含量(P<0.05)。移除胆固醇后增加的脂筏并不利于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功能。体内胆固醇的负载下调血小板脂筏含量(P<0.05),增强其应答低浓度刺激剂的活化聚集与凝血能力,此增强作用在移除胆固醇后消失。 [结论]血小板胆固醇是调控血小板脂筏含量和血小板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可负向调节脂筏,促进血小板活化并增强其凝血功能。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通过抑制TET2/UQCRH表达拮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促进其增殖

      2024, 32(10):843-849. CSTR:

      摘要 (10) HTML (0) PDF 11.81 M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0-11转位蛋白2(TET2)/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UQCRH)轴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正常培养的VSMC分为对照组、FGF-2组、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泛抑制剂LY2874455组。TET2基因过表达(OETET2)或UQCRH基因过表达(OEUQCRH)的VSMC分为对照组、FGF-2组、OETET2+FGF-2组或OEUQCRH+FGF-2组。采用Hoechst33342和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及TET2、UQCRH表达水平。运用NCBI、methprimer网站预测分析UQCRH基因启动子CpG岛位点。 [结果]FGF-2可抑制VSMC凋亡、促进其增殖,下调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和TET2、UQCRH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不影响pro-Caspase-3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5),LY2874455可对抗FGF-2的作用(与FGF-2组相比,P<0.05)。TET2或UQCRH过表达可逆转FGF-2对VSMC抗凋亡、促增殖的作用,促进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表达下调(与FGF-2组相比,P<0.05)。UQCRH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3个CpG岛。过表达TET2能上调FGF-2处理的VSMC中UQCRH表达(与FGF-2组相比,P<0.05)。 [结论]FGF-2通过抑制TET2和UQCRH表达,减少VSMC凋亡,促进其增殖。

    • 外源性GDF11通过调控LOX-1介导的内质网应激途径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

      2024, 32(10):850-856. CSTR:

      摘要 (8) HTML (0) PDF 7.36 M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通过调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介导的内质网应激途径对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大鼠模型组)、r-GDF11组、Ab-LOX-1组和r-GDF11+r-LOX-1组,每组10只。采用动物无创血压仪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变化;HE染色评估主动脉血管形态;Masson染色评估主动脉组织胶原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中GDF11、LOX-1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压升高,主动脉组织中膜厚度(MT)、MT/管腔内径(LD)比值增大,LD减小(均P<0.05);主动脉组织胶原纤维容积分数(CVF)值、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转录激活因子6(ATF6)蛋白表达、磷酸化PK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p-PERK)/PERK和磷酸化肌醇需求酶1α(p-IRE1α)/IRE1α比值均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r-GDF11组和Ab-LOX-1组大鼠血压降低,主动脉组织MT、MT/LD均减小,LD增大(均P<0.05);主动脉组织CVF值、GRP78和ATF6蛋白表达、p-PERK/PERK和p-IRE1α/IRE1α比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r-GDF11组比较,r-GDF11+r-LOX-1组大鼠血压升高,主动脉组织MT、MT/LD增大,LD减小(均P<0.05);主动脉组织CVF值、GRP78和ATF6蛋白表达、p-PERK/PERK和p-IRE1α/IRE1α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 [结论]外源性GDF11通过抑制LOX-1介导的内质网应激途径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

    • >临床研究
    • 术中消融终止对长程持续性房颤“Stepwise”消融策略预后的影响

      2024, 32(10):857-864. CSTR:

      摘要 (13) HTML (0) PDF 5.08 M (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程持续性房颤(LSPAF)行“Stepwise”消融过程中消融终止对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方法]连续纳入260例LSPAF患者,采用“Stepwise”消融策略,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消融结果,将患者分为消融终止组和电复律组。采用亚组分析术中转为心房扑动(AFL)及消融终止的预后价值,随访1年,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103例(39.6%)LSPAF行“Stepwise”消融过程中自行终止。与电复律组相比,消融终止组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显著降低(均P<0.05)。随访1年发现,45例(17.3%)患者复发,两组间的复发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发现,AFL的转化和消融终止与远期窦性心律维持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病程、体质指数、左心房内径和空腹血糖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约39.6%的LSPAF在“Stepwise”消融过程中恢复窦性心律,但与远期窦性心律维持无相关性。消融期间转为AFL后消融终止对远期窦性心律的维持具有预测作用。

    • 中国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探索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4, 32(10):865-871. CSTR:

      摘要 (14) HTML (0) PDF 5.47 M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共包括13 063名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的参与对象。该项目通过多阶段抽样,于2011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个县、450个社区(村)的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详细收集了参与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体格测量资料、健康状况、医疗保健情况、家庭收入和消费状况。分别于2013年、2015年和2018年随访了研究对象脑卒中的发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筛选与脑卒中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随访过程中,新发脑卒中774人。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高龄(HR=1.028,95%CI:1.019~1.038)、单身(HR=1.295,95%CI:1.031~1.626)、吸烟(HR=1.264,95%CI:1.074~1.489)、体质指数异常(HR=1.204,95%CI:1.020~1.420)、高血压(HR=2.200,95%CI:1.855~2.609)和糖尿病(HR=1.483,95%CI:1.117~1.970)是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的家庭人均年支出(HR=0.783,95%CI:0.642~0.953)是脑卒中发病的拮抗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其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700。 [结论]高龄、单身、吸烟、体质指数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脑卒中的发病率。

    • 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价值

      2024, 32(10):872-876. CSTR:

      摘要 (9) HTML (0) PDF 5.44 M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为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25 317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受检者中有13例患者确诊为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发生率为0.051%。13例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包括11例单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和2例双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颈动脉管CT扫描证实13例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其中2例单侧病变患者超声误诊为双侧病变,误诊率为15%。以CT扫描颈动脉管发育不良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超声对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41,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2 mm,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5%;超声检查方法与CT扫描颈动脉管的金标准检验方法的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为0.846。 [结论]超声诊断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 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及微循环的影响

      2024, 32(10):877-882. CSTR:

      摘要 (11) HTML (0) PDF 4.50 M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及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将152例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进行LEAOD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腔内成形术+顾步汤,76例)和对照组(腔内成形术,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微循环指标和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做对比。 [结果]两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肢体怕冷等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积分均下降,襻顶血管直径均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 [结论]顾步汤联合腔内成形术能够有效降低LEAOD患者的双足震动感觉阈值,改善患肢微循环。

    • >流行病学研究
    • 咖啡消费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4, 32(10):883-889. CSTR:

      摘要 (11) HTML (0) PDF 10.61 M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咖啡消费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法]利用公开基因组数据库IEU Open GWAS project网站获取相关数据,筛选与暴露和结局密切相关的工具变量,分别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和MR Egger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评估咖啡消费与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采用Egger intercept检测水平多效性,采用Cochran Q检验进行异质性评估,采用留一法检验敏感性,保证结果稳健性。 [结果]研究纳入工具变量F值均大于10,不存在弱工具变量偏倚。咖啡消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OR=1.535 5,95%CI:1.108 4~2.127 2,P=0.009 9)、外周动脉粥样硬化(OR=2.098 6,95%CI:1.182 2~3.725 7,P=0.011 4)、其他动脉粥样硬化(OR=1.864 5,95%CI:1.052 9~3.302 4,P=0.032 6)呈显著正相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无显著相关性。异质性检验Q_pval>0.05,水平多效性检验Intercept P>0.05。 [结论]研究筛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均为强工具变量,未见异质性与水平多效性,结果可靠。本研究在基因层面表明,咖啡消费增加了冠状动脉、外周动脉以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与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无显著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健康管理应降低咖啡消费。

    • >文献综述
    • 铜死亡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2024, 32(10):890-898. CSTR:

      摘要 (11) HTML (0) PDF 8.51 M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铜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线粒体呼吸、抗氧化反应、生物大分子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细胞内,铜的含量受到严格调节,因为铜缺乏和铜过量都是有害的,并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铜死亡是一种新近报道的由过量铜引起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胞内铜的作用会刺激线粒体相关蛋白的硫辛酰化并导致其聚集,进而引发铁硫蛋白的降解和蛋白毒性反应,最终造成细胞死亡。随着铜诱导细胞死亡概念的出现,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铜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潜在作用。本文综述了铜代谢和铜死亡的调节机制,总结了铜过量与As之间联系的现有研究,并对铜死亡影响As发展的机制进行讨论,旨在从铜死亡的角度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 基于巨噬细胞的纳米成像及仿生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024, 32(10):899-906. CSTR:

      摘要 (10) HTML (0) PDF 6.19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核心机制——炎症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纳米技术以其独特的生物兼容及精准靶向等特点,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提供了崭新视角。文章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纳米材料靶向巨噬细胞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成像及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作一综述。

    • 乳酸代谢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4, 32(10):907-915. CSTR:

      摘要 (11) HTML (0) PDF 6.96 M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大中型动脉内膜下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为主要特征,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近期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糖酵解水平增加,导致乳酸过量生成和排出以及细胞外环境酸化,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进一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该文对乳酸代谢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向。

    • 内皮细胞衰老与血管功能障碍

      2024, 32(10):916-920. CSTR:

      摘要 (10) HTML (0) PDF 4.01 M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皮细胞衰老越来越被认为是血管功能障碍和年龄相关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内皮细胞衰老的发生涉及多方面因素,且内皮细胞衰老与血管功能障碍相互影响。该综述概括了内皮细胞衰老的表型改变特点,就内皮细胞衰老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屏障功能受损、血管炎症等多种血管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旨在为延缓人体血管衰老、改善血管功能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