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2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迷走神经刺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 32(5):369-374. CSTR:

      摘要 (393) HTML (0) PDF 3.28 M (1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迷走神经在维持生理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调节心脏功能的反射通路。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炎潜能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综述了迷走神经刺激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能的机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实验研究
    • 转录因子KLF2和KLF4调控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稳态相关基因表达的特征

      2024, 32(5):375-385. CSTR:

      摘要 (340) HTML (0) PDF 29.66 M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Krüppel样因子(KLF)2和4是与血管稳态密切相关的两个核心转录因子,具有抗炎、抗钙化、抗血栓等多重保护效应。本研究旨在在内皮细胞中阐明并验证KLF2和KLF4共同调控的血管稳态相关基因谱。 [方法]使用腺病毒(Ad-KLF2或Ad-KLF4)及对照病毒(Ad-NC)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 h后提取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过表达KLF2和KLF4的测序结果与已报道的KLF2/KLF4双基因敲除鼠测序结果进行叠加。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在Ad-KLF2或Ad-KLF4处理的HUVEC以及在阿托伐他汀或白藜芦醇处理的HUVEC中进行验证。 [结果]转录组学叠加发现,KLF2和KLF4上调的差异基因有256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ECM-受体交互以及黏着斑、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等;KLF2和KLF4下调的差异基因有14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癌症中的microRNA、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聚糖、矿物质吸收、p53信号通路以及氨基酸生物合成等。最终通过验证得到6个受到KLF2和KLF4调控的新基因。 [结论]FGFR3、SEMA4B、SEMA6A、PTX3、FABP4和FABP5可能是内皮细胞中转录因子KLF2和KLF4调控血管稳态的新基因。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学实验探讨黄芩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24, 32(5):386-394. CSTR:

      摘要 (177) HTML (0) PDF 13.53 M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有效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心肌病(DCM)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挖掘黄芩有效成分及所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UniProt、OMIM数据库收集并筛选DCM相关的疾病基因靶点,获取交集基因后导入String 11.5数据库中,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关键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运用Metascape在线平台挖掘黄芩有效成分抗DCM的分子靶点,并通过KEGG数据库绘制通路图。H9c2和AC16心肌细胞经5.5 mmol/L D-葡萄糖刺激为正常糖对照组,以35 mmol/L D-葡萄糖刺激为高糖组,以10 μmol/L黄芩苷进行干预,采用RT-q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COLⅠ)和胶原蛋白Ⅲ(COLⅢ)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mad2/3、p-Smad2/3、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测定上清中TGF-β1水平。 [结果]通过上述平台共检索得到包括黄芩苷在内的33个有效成分、441个核心靶点和1 884个DCM疾病基因,取交集后得到黄芩治疗DCM的150个核心基因,经String-PPI得到药物疾病基因间相互作用的TGF-β1、TP53、MMP-9及IL-6等基因;KEGG富集到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体外实验显示,高糖刺激H9c2和AC16心肌细胞导致TGF-β1、COLⅠ、COLⅢ mRNA表达水平、p-Smad2/3、COLⅠ、COLⅢ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及显著增加上清中TGF-β1含量,黄芩苷显著减弱其表达。 [结论]黄芩多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发挥抗DCM作用,其中活性成分黄芩苷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纤维化而在DCM中发挥保护作用。

    • 葛花提取物通过激活PPARγ上调ABCA1的表达而抑制THP-1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2024, 32(5):395-401. CSTR:

      摘要 (227) HTML (0) PDF 5.71 M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寻葛花提取物(PFE)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脂质蓄积的影响。 [方法]通过MTT法筛选PFE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的作用浓度,采用油红O染色和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采用胆固醇流出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胆固醇流出水平,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PFE显著降低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的脂质蓄积。PFE不影响CD36、清道夫受体AⅠ(SR-A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mRNA表达,但能上调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促进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P<0.01)。PFE可以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活性(P<0.01)及上调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PFE对照组相比,加入GW9662处理后PPARγ和ABCA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胆固醇流出水平降低(P<0.01)。 [结论]PFE可显著改善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的脂质蓄积,通过PPARγ上调ABCA1表达及其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抑制泡沫细胞形成。

    • 阿芬太尼调节SphK1/S1P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2024, 32(5):402-409. CSTR:

      摘要 (182) HTML (0) PDF 12.82 M (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阿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作用及在该过程中对鞘氨醇激酶1(SphK1)/鞘氨醇-1-磷酸(S1P)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 [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丹参组)和阿芬太尼低剂量组、阿芬太尼高剂量组、阿芬太尼高剂量+SphK1激动剂组(阿芬太尼+PMA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组均利用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后再灌注复制MIRI模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TTC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S1P的水平;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SphK1蛋白表达。 [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和AST的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MDA、S1P水平及SphK1蛋白表达均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阿芬太尼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减轻,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和AST的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MDA、S1P水平及SphK1蛋白表达均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phK1激动剂可逆转高剂量阿芬太尼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 [结论]阿芬太尼对MIRI大鼠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phK1/S1P信号通路有关。

    • >临床研究
    • 纤维蛋白原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影响

      2024, 32(5):410-414. CSTR:

      摘要 (202) HTML (0) PDF 4.87 M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两次及以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T2DM住院患者,根据FIB中位数将受试者分为高FIB组和低FIB组。比较高、低FIB两组间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患者145例,高FIB组73例,低FIB组72例,两次CCTA中位随访时间为25(18,40)个月。高FIB组年龄、女性比例及斑块狭窄率进展高于低FI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与斑块狭窄率变化呈正相关(r2=0.308,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及其他多种临床指标后,FIB水平为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危险因素(OR=5.25,95%CI:1.97~14.02,P<0.001)。 [结论]基线高FIB水平是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FIB水平有利于T2DM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2024, 32(5):415-423. CSTR:

      摘要 (164) HTML (0) PDF 7.10 M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通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数据研究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检索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STEMI患者5 412例,其中合并CR的91例患者为CR组,5 321例未合并CR患者为非CR组。运用LASSO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风险因素,并建立C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 [结果]LASSO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女性、高血压病史、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休克指数、Killip分级、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前壁心肌梗死、24 h内服用β受体阻滞剂、24 h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药物、急诊PCI共13个变量为CR的风险因素(P<0.05)。把筛选出的13个风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Killip分级、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白细胞计数、未行急诊PCI、24 h内未服用ACEI/ARB药物是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风险因素。依据上述6个风险变量建立急性STEMI合并CR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前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95%CI:0.927~0.961)、0.947(95%CI:0.927~0.959),灵敏度分别为0.957、0.904,特异度分别为0.858、0.87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偏差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P=0.122),说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概率阈值在0.00~0.40之间,临床净获益最高,说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能,能有效预测急性STEMI合并CR的发生概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帮助,以期降低CR发生率。

    •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Ang-1、YKL-40水平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2024, 32(5):424-428. CSTR:

      摘要 (102) HTML (0) PDF 3.08 M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本院检查健康的90名儿童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未合并CAL组(69例)和合并CAL组(21例),比较各组血清Ang-1、YKL-40、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KD合并CAL患者血清Ang-1、YKL-40水平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KD患者发生CAL的因素。 [结果]对照组、未合并CAL组、合并CAL组血清Ang-1、YKL-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对照组、未合并CAL组、合并CAL组血清Ang-1水平逐渐降低,YKL-40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血清Ang-1与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呈负相关(均P<0.05),YKL-40与FIB、CRP、TNF-α、IL-6、WBC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YKL-40是影响KD患者并发CAL的危险因素,Ang-1为其保护因素(P<0.05)。 [结论]KD合并CAL患者血清Ang-1水平降低、YKL-40水平升高,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 AI-CAD辅助不同年资医生CT影像判读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效果分析

      2024, 32(5):429-436. CSTR:

      摘要 (141) HTML (0) PDF 6.78 M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拟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对不同年资医生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地纳入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诊断为脑出血的患者108例,收集入院时CT影像和入院后24 h CT影像,将病人入院时平扫CT获得的DICOM图像输入到Biomind与天坛合作开发的AI-CAD模型。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选择不同年资的医生共9名,先对患者进行独立预测,再结合辅助AI结果预测患者24 h内是否会出现血肿扩大。分别计算不同年资医生独立预测以及辅助AI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准确度,采用配对样本的McNemar检验不同医生间独立预测符合率和辅助AI预测准确度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高、中、低年资医生独立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准确度分别为58.95%、50.62%和38.89%,AI辅助后,预测准确度均显著提升(P<0.001),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低年资医生,为25.92%,其次是中年资医生,为19.75%,最小为高年资医生,为11.73%。在独立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时,高年资医生灵敏度为18.75%(95%CI:9.44%~33.10%),特异度为65.94%(95%CI:59.98%~71.45%),中年资医生灵敏度为16.67%(95%CI:7.97%~30.76%),特异度为56.52%(95%CI:50.44%~62.42%),低年资医生灵敏度为8.33%(95%CI:2.70%~20.87%),特异度为44.20%(95%CI:38.29%~50.28%);但在AI辅助各年资医生预测后,各年资医生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提高,高年资医生灵敏度为60.42%(95%CI:45.29%~73.88%),特异度为72.46%(95%CI:66.72%~77.57%),中年资医生灵敏度为64.58%(95%CI:49.40%~77.45%),特异度为71.38%(95%CI:65.59%~76.56%),低年资医生灵敏度为68.75%(95%CI:53.60%~80.91%),特异度为64.13%(95%CI:58.13%~69.73%)。 [结论]AI-CAD辅助对高、中、低年资医生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准确性均有提升,尤其能显著提高低年资医生发现早期血肿扩大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低年资医生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

    • >文献综述
    • 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4, 32(5):437-443. CSTR:

      摘要 (170) HTML (0) PDF 3.75 M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腹主动脉瘤(AAA)是老年群体常发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容易破裂,死亡率高,目前并无有效药物可以延缓AAA的发生发展。AAA发病机制与细胞外基质降解、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广泛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过程,尤其是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D2(PGD2)和血栓素A2(TXA2)等前列腺素,对AAA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在AA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治疗AAA和发现新药物靶点提供思路。

    • BASP1功能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4, 32(5):444-450. CSTR:

      摘要 (232) HTML (0) PDF 5.66 M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膜黏附信号蛋白1(BASP1)最初在大鼠的大脑中被发现,广泛表达于大脑、心脏、口腔、皮肤、胃、肾脏等多个人体器官。BASP1蛋白序列在进化上保守,以固有无序蛋白(IDP)的形式参与了生物体内细胞信号传递、细胞迁移、细胞凋亡、基因转录等进程,与神经发育、肾脏发育、生殖细胞形成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在糖脂代谢疾病和肿瘤类疾病中BASP1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疾病治疗靶点及分子诊断标志物。

    • 血管壁面剪切应力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瘤的影响

      2024, 32(5):451-455. CSTR:

      摘要 (258) HTML (0) PDF 2.94 M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壁面剪切应力是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参数,正常的壁面剪切应力维持了血管的生理状态,而异常的壁面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瘤的病理进展关系密切,是发生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异常的壁面剪切应力通过不同发病机制破坏了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介导这两种疾病的起始、演变。文章结合近几年来的文献研究,综述了壁面剪切应力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瘤的影响。

    • 罗沙司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

      2024, 32(5):456-460. CSTR:

      摘要 (207) HTML (0) PDF 2.56 M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血管疾病目前仍然是导致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当前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但在降低死亡率方面仍有不足,所以需要既能改善症状,又能减少死亡率的新型药物。罗沙司他作为一种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表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症状,从而延长生存时间。HIF几乎参与机体所有发育、病理或生理的过程,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铁吸收代谢、细胞分化、能量代谢、炎症和免疫调节等过程。目前该药在治疗肾性贫血方面有很好的前景,但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还较少。该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罗沙司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