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0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马凡综合征胸主动脉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24, 32(8):645-653. CSTR:

      摘要 (130) HTML (0) PDF 9.34 M (4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胸主动脉瘤/夹层是马凡综合征(MFS)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尽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MFS胸主动脉瘤的核心发病机制,但近些年来的研究逐渐揭示了其他信号通路在MFS中的作用。本文将从经典TGF-β以及Notch、一氧化氮(NO)等相关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及药物基因治疗等多方面最新研究的成果综述MFS的分子机制,为MF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实验研究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平衡抑制心肌梗死后不良心室重塑

      2024, 32(8):654-662. CSTR:

      摘要 (105) HTML (0) PDF 11.14 M (4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外泌体(Exo)对心肌梗死(MI)后不良心室重塑的抑制作用和机制。 [方法]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经过氧化氢(H2O2)处理后自噬和炎症表型的改变。MI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ADMSC外泌体(MSC-Exo)、成纤维细胞外泌体(MEF-Exo),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相关16样蛋白1(ATG16L1)、自噬相关蛋白7(ATG7)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心功能。 [结果]心脏成纤维细胞经H2O2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ATG16L1和ATG7表达显著降低(P<0.001),NLRP3表达显著升高(P<0.001),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水平显著增加(P<0.001)。MI大鼠经MSC-Exo干预后,自噬相关蛋白ATG16L1和ATG7表达显著上调(P<0.001),NLRP3表达显著下调(P<0.001),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01),纤维化相关蛋白胶原蛋白Ⅰ和Ⅲ显著减少(P<0.001),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01),心功能明显改善(P<0.001)。 [结论]脂肪MSC-Exo通过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的平衡,发挥抑制MI后不良心室重塑的作用。

    • SIRT6过表达激活AMPK/Nrf2/HO-1通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2024, 32(8):663-668, 676. CSTR:

      摘要 (134) HTML (0) PDF 9.44 M (4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沉默调节蛋白6(SIRT6)过表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AMPK/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 [方法]将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AngⅡ+SIRT6组和AngⅡ+空载体(EV)组,通过RT-PCR检测SIRT6的mRNA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IRT6、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Bcl-2)、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p-ATM)及AMPK/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MPK、Nrf2、HO-1)的表达水平,DCFH-DA染色法测定活性氧(ROS)含量,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SIRT6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γ-H2AX、p-ATM蛋白表达升高,p-AMPK、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ROS活性增高(均P<0.01)。与AngⅡ+EV组相比,AngⅡ+SIRT6组SIRT6水平及细胞活性增高,细胞凋亡及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γ-H2AX、p-ATM蛋白表达降低,p-AMPK、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ROS的活性降低(均P<0.01)。 [结论]SIRT6过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AMPK/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临床研究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转录组中关键基因的筛选

      2024, 32(8):669-676. CSTR:

      摘要 (86) HTML (0) PDF 18.85 M (4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血液转录组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转录组中的关键基因。 [方法]从GEO数据库中选取三个数据集GSE12288、GSE27034和GSE90074,进行合并和归一化处理,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样本之间的差异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然后对所有基因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利用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Hubba基于共表达网络和PPI网络筛选关键基因。通过RT-qPCR检测关键基因的表达。 [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对照者之间鉴定出74个下调基因和145个上调基因,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在中性粒细胞活化、粒细胞活化、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此外,还鉴定出共表达网络中的前10个基因和PPI网络中的前20个基因,其中PRF1、NKG7、GZMB和CCL5在PPI网络和共表达网络中具有较高的核心地位。RT-qPCR结果显示,与非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者相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静脉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PRF1和GZMB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NKG7和CC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结论]PRF1、GZMB、NKG7和CCL5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转录组中的关键基因,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ADAM-10、suPA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2024, 32(8):677-682. CSTR:

      摘要 (68) HTML (0) PDF 4.04 M (4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的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25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42)和重度组(n=43),治疗60天后,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4)与预后不良组(n=51)。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DAM-10、suPAR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法分析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ADAM-10、suPAR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AM-10、suPA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研究组血清ADAM-10、s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ADAM-10、suPAR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ADAM-10、suPAR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ADAM-10和suPAR水平、左右侧IMT、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ADAM-10和suPAR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和IMT均呈正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ADAM-10、suPAR水平升高及IMT增加是影响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AM-10、suPAR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30、0.900,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ADAM-10=2.766,P=0.006;Z二者联合-suPAR=2.602,P=0.009)。 [结论]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ADAM-10、suPAR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对评估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血浆残粒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4, 32(8):683-689. CSTR:

      摘要 (61) HTML (0) PDF 4.34 M (4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2年5月—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及心血管内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392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PAD分为PAD组(n=203)和无PAD组(n=189),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间RLP-C水平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LP-C与PAD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RLP-C对PAD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无PAD组相比,PAD组的RLP-C水平明显升高(P<0.001);RLP-C水平与P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4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LP-C水平升高是T2DM发生PAD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1);RLP-C水平预测T2DM合并P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95%CI:0.824~0.896,P<0.001);预测PAD发生的最佳RLP-C水平临界值为0.67 mmol/L。 [结论]RLP-C水平与T2DM患者PA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是P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LP-C水平>0.67 mmol/L时T2DM患者发生PAD的风险增加。

    • 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2024, 32(8):690-696. CSTR:

      摘要 (55) HTML (0) PDF 6.94 M (4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人工智能(AI)辅助分析软件探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22年度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体检的511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gatston积分分为冠状动脉钙化(CAC)组(>0分,261例)和无CAC组(=0分,25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比两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视网膜动脉硬化情况分为视网膜动脉正常组、视网膜动脉弹性减弱组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比三组间的CACS及视网膜微血管量化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AC等级与临床指标及视网膜微血管量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视网膜动脉硬化情况与CAC的相关性。 [结果]CAC组的年龄、吸烟人数、腰围、臀围、腰臀比(WHR)、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血肌酐(SCr)、血尿酸(BUA)、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甘油三酯(TG)较无CA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网膜动脉正常组、视网膜动脉弹性减弱组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组的 总CACS、视网膜动静脉比(A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当量(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当量(CR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CS等级、总CACS与年龄、吸烟情况、腰围、臀围、WHR、BMI、收缩压、BUN、SCr、BUA、同型半胱氨酸(Hcy)、FBG、餐后2 h血糖(2h PBG)、HbA1c、TG呈正相关(均P<0.05),与性别、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均P<0.05),与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相关性(均P>0.05);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与年龄、腰围、臀围、WHR、BMI、收缩压、舒张压、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AC)钙化积分、总CACS、BUN、FBG、2h PBG、HbA1c、TG呈正相关(均P<0.05),与TC、HDLC、LDLC呈负相关(均P<0.05),与性别、吸烟情况、脉搏、SCr、BUA、Hcy无相关性(均P>0.05);CAC等级与AVR呈负相关(r=-0.166,P<0.05),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级呈正相关(r=0.199,P<0.05),与CRAE、CRVE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CAC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P<0.00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情况、WHR、BMI、收缩压、FBG、SCr、BUA、BUN、HDLC因素后,CAC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依然存在(P=0.048)。 [结论]AI辅助分析CAC与视网膜血管直径、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相关,对冠心病风险评估有积极作用。

    • >流行病学研究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肌酐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2024, 32(8):697-704. CSTR:

      摘要 (52) HTML (0) PDF 9.71 M (4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肌酐(Cr)的影响。 [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DPP-4i治疗T2DM患者调节C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拟合,采用I2指数定量评价异质性,使用标准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经系统检索数据库,纳入12项RCT,共计2 276名受试者。由于潜在异质性的原因,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拟合,DPP-4i治疗可轻度提高T2DM患者的Cr水平(WMD:0.15 mg/L,95%CI:0.03~0.27,I2=18%,P=0.0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敏感性测试,Meta分析其结果较为可靠。同时进行Begg’s与Egger’s检验,未见发表偏倚。 [结论]T2DM患者应用DPP-4i进行降糖治疗,可能会出现血Cr水平轻度升高。未来还需开展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探讨DPP-4i治疗引起Cr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 >文献综述
    • TLR4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 32(8):705-711. CSTR:

      摘要 (80) HTML (0) PDF 4.14 M (4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由冠状动脉持续阻塞引起的严重疾病,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被广泛研究,研究人员发现TLR4在AMI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TLR4调控AMI发展和预后的最新进展,并总结了近年来利用临床药物、TLR4抑制剂、间充质干细胞和天然生物活性分子靶向TLR4的治疗方法,为解决AMI引起的心肌损伤和改善预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4, 32(8):712-718. CSTR:

      摘要 (83) HTML (0) PDF 7.46 M (4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壁病变,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脂质沉积等密切相关。胆红素本身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学活性,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本文总结了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研究进展。

    • 铜过载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4, 32(8):719-727. CSTR:

      摘要 (101) HTML (0) PDF 8.29 M (4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血管壁内膜脂质沉积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铜被认为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内铜离子积累过量能够诱导细胞死亡,这种细胞死亡方式被命名为“铜死亡”。正常情况下,机体的铜代谢可将铜水平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而当疾病发生时,铜稳态被破坏,细胞内铜过载产生细胞毒性,诱发氧化应激、炎症、细胞焦亡和铜死亡,促进了As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机体铜水平与As的关系,并从机体的铜调节入手探讨铜死亡的发生机制,以及铜过载促进As的病理机制,并对相关药物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As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基于肾藏精理论探讨中医药调控维生素D在泛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2024, 32(8):728-736. CSTR:

      摘要 (66) HTML (0) PDF 5.52 M (4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于脂质沉积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以As为最主要引发因素的泛血管疾病逐渐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血管病变。维生素D作为肾藏精的物质基础,在泛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抗As作用,参与泛血管疾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控、内皮细胞损伤、免疫反应改变、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等多个病理过程,是诸多研究中的新靶点。而中医药在泛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优势,其中药单味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调控维生素D相关代谢,并对泛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独特科学价值。该文主要对维生素D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泛血管疾病多个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药干预进行探讨,旨在从维生素D角度为中医药防治泛血管疾病提供有效思路。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