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2(2):118-126.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行支架植入术的时间划分为建模组(2016年6月—2021年12月,220例)和验证组(2022年1月—2023年6月,52例)。在建模组中,随访期间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者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狭窄(ISR)组(50例)和非支架内狭窄组(170例)。基于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所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建模组中220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有50例发生了ISR,ISR的发生率为22.72%。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分值高、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合并颈内动脉和/或对侧椎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8 mmol/L、术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偏低及较小的支架直径是ISR发生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个变量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ISR发生建模组的AUC为0.857(95%CI:0.799~0.915),验证组的AUC为0.847(95%CI:0.732~0.961),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发生ISR的危险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ISR发生的高危患者,及时做出干预,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2021, 29(3):247-253.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PON1 rs662、ABCB1 rs104564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治疗上采用阿司匹林100 mg/d加氯吡格雷75 mg/d治疗21天后改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法检测PON1 rs662、ABCB1 rs1045642位点的基因型,并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随访有无复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上述基因多态性在男性与女性、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闭塞型之间的分布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纳入150例轻型脑卒中患者中,ABCB1 rs1045642各基因型在维汉之间存在分布差异,汉族与维吾尔族ABCB1基因型分布主要以突变杂合型(CT)为主,汉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TT)较少(9.3%),而维吾尔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较多(42.8%)。经3个月随访后,150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再发缺血事件,其中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5例,缺血性脑卒中2例,尚不能认为PON1及ABCB1突变纯合型脑卒中后3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经6个月随访后,124例患者中共21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其中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14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7例,PON1突变纯合型较野生型及突变杂合型脑卒中后6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OR=3.4,5%CI 1.384~10.404,P=0.016),PON1突变纯合型为卒中后6个月复发的危险因素,尚不能认为ABCB1突变纯合型脑卒中后6个月的复发风险增加。结论 ABCB1 rs1045642各基因型在维汉之间存在分布差异,维吾尔族人群中突变纯合型(TT)较多;PON1突变型缺血事件复发率高,是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2018, 26(2):186-189, 193.
摘要: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颅内血管侧枝循环开放程度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AS术的111例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评估术前及术后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程度,以及对术后短期随访结果的影响。 结果 侧枝循环良好组为53例,侧枝循环差组为58例。侧枝循环良好组中,颈动脉严重狭窄、前交通动脉开放以及软脑膜动脉开放的比率明显高于侧枝循环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侧枝循环差组(P<0.05);CAS术后出现2例脑出血患者,均在侧枝循环良好组,所有患者随访1年,有3例患者再发脑梗死,均为侧枝循环差组病例。侧枝循环良好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NIHSS及mRS评分均明显低于侧枝循环差组。 结论 良好的侧枝循环可明显改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的神经功能,可能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2017, 25(3):284-287.
摘要:目的 评价新疆地区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CAS)和椎动脉起始端支架置入术(VAO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323例,回顾性分析其CAS和VAOS术前和术后随访记录,分析支架置入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和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CAS和VAOS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4%和1.2%,随访期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8%,再狭窄的发生率为8.8%和13.4%,Cox回归分析发现在CAS组中,男性和多支血管病变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HR=19.249,P=0.02;HR=0.069,P=0.034);VAOS组中,对侧椎动脉狭窄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HR=0.075,P=0.001)。 结论 CAS和VAOS治疗颅外段动脉狭窄相对安全,但应重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