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2(8):683-689.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2年5月—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及心血管内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392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PAD分为PAD组(n=203)和无PAD组(n=189),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间RLP-C水平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LP-C与PAD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RLP-C对PAD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无PAD组相比,PAD组的RLP-C水平明显升高(P<0.001);RLP-C水平与P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4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LP-C水平升高是T2DM发生PAD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1);RLP-C水平预测T2DM合并P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95%CI:0.824~0.896,P<0.001);预测PAD发生的最佳RLP-C水平临界值为0.67 mmol/L。 [结论]RLP-C水平与T2DM患者PA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是P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LP-C水平>0.67 mmol/L时T2DM患者发生PAD的风险增加。
2022, 30(7):601-605.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8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后炎症水平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收治行PCI的NSTE-ACS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PCSK9抑制剂组(55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PCSK9抑制剂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洛尤单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在血脂、炎症水平、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及冠状动脉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PCSK9抑制剂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SK9抑制剂组IM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PCSK9抑制剂组TMPG 3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他汀类基础上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能改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炎症水平和微循环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2020, 28(7):604-609.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程度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41例高血压CSV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VCI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无VCI(WVCI)组(n=45)、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n=56)和血管性痴呆(VD)组(n=40)。比较3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治疗前后VCIND组和VD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进一步以CSVD是否合并VCI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CIND组和VD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WVCI组(P<0.05),VD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VCIND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VCIND组和VD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β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VCIND组和VD组患者血清ICAM-1及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WVCI组(P<0.01),VD组患者血清ICAM-1及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VCIND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VCIND组和VD组患者血清ICAM-1及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IL-1β、TNF-α、ICAM-1及血浆Hcy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1β、TNF-α、ICAM-1及血浆Hcy均为V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IL-6、IL-1β及TNF-α等炎症因子均参与了高血压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且其水平越高,VCI程度越严重。
2019, 27(1):55-6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完善血清CA125、BNP及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冠状动脉灌注治疗后1周内评估患者心功能。分析血清CA125、BNP水平及心脏彩色超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对比HF患者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间CA125、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 共有124例AMI患者入组,其中41例(33.1%)患者出现符合诊断标准的HF。血清CA125、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227,P=0.011;r=-0.569,P<0.001),CA125与BNP呈正相关(r=0.270,P=0.002)。ROC曲线显示,CA125预测AMI后HF发生的AUC为0.772(95%CI 0.679~0.864,P<0.01),BNP的AUC为0.938(95%CI 0.888~0.988,P<0.01)。41例AMI后HF患者不同NYHA分级组之间,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血清CA125、BNP水平随之升高,LVEF随之下降,且组间CA125、BNP、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清CA125、BNP水平对AMI后HF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并与HF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2019, 27(2):136-140.
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维生素D(Vit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选冠心病患者180例根据ACC/AHA诊断指南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以62例CAG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血清D-D、PCT、VitD水平的差异,并比较这3个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D-D、PCT水平皆高于对照组,血清Vit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中,D-D、PCT水平依次增高,VitD水平依次降低(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D-D、PCT水平增高,VitD水平降低。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高,D-D、PCT水平增高,而VitD水平降低。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D-D、PCT水平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而血清VitD水平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