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0(3):198-204.
摘要:目的 研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循环微小RNA(miR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失功能HDL模型小鼠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缺陷(SR-BⅠ-/-)小鼠发掘特异性miRNA谱的变化;收集30例2020年9月—2021年5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浆并检测miRNA的变化,对照组为同时期住院的非CAD患者,两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1.04 mmol/L。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BⅠ-/-小鼠血浆miR-135a水平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AD组血浆对氧磷酶1(PON-1)活性降低;对照组PON-1活性与HDLC水平正相关,但CAD组PON-1活性与HDLC水平无相关性。CAD组血浆miR-135a水平降低,且与PON-1活性正相关。CAD组血浆miR-17显著降低,miR-223和miR-760水平显著升高,但与HDLC水平或血浆PON-1活性均无相关性。结论 高HDLC的CAD患者血浆miR-135a水平明显降低,且与PON-1活性正相关,可能与HDL抗氧化能力有关。
2019, 27(5):439-444.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的罹患率及致死率名居前列,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脂紊乱和氧化炎症等状态使血管内膜下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多进少出,导致胞内积聚大量脂滴(LDs),演变为泡沫细胞,成为As斑块形成的中心环节。自噬是细胞一种保护性物质降解途径,基础性自噬有利于细胞的物质代谢平衡,但自噬缺陷或异常则使细胞清除能力下降,引发代谢应激、氧化、炎症及细胞死亡等,与As斑块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巨噬细胞自噬在胆固醇代谢、炎症、氧化应激、凋亡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2018, 26(10):1045-1051.
摘要:目的 针对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3 mmol/L)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宜昌市中医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并具有正常HDLC水平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利用CTA检测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分组,统计分析血浆HDL功能指标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HDL氧化/抗氧化指数与其相关性。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HDLC水平、PON1活性下降,HDL氧化/抗氧化指数升高,显示为氧化状态,而ApoAI水平没有差异。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PON1活性逐渐降低,HDL氧化/抗氧化指数逐渐增高,而HDLC水平、ApoAI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斑块性质分组分析显示,钙化斑块组PON1活性高于软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PON1活性与HDLC、HDL氧化/抗氧化指数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HDL的功能检测中PON1活性对于冠心病的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有良好的评价价值。
2018, 26(11):1177-1183.
摘要:清道夫受体B族I型(SR-BI)是细胞膜上首个被定义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的糖蛋白,其介导细胞选择性摄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影响细胞胆固醇平衡、炎症表型。肝脏SR-BI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与HDL的代谢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密切相关,并且已发现人类存在SR-BI基因多态性。本文重点从SR-BI结构、功能、调节及其对As的作用进行综述。
2015, 23(02):116-120.
摘要: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ApoE-/-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酸组,高脂喂养12周中,甘草酸组给予甘草酸[100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4周监测小鼠体重并采取小鼠禁食后眼球后静脉血,酶法测量血脂、血糖水平及血清中对氧磷酶1(PON1)活性,小鼠安乐死后取主动脉窦部作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胸腹主动脉段作剖面分析脂质斑块面积。实时荧光PCR检测肝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喂养中小鼠体重增加、血脂紊乱加重。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组小鼠体重增幅、血浆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降低主动脉窦及主动脉胸腹部斑块面积可达22%及21%(P<0.01和P<0.05)。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甘草酸能显著上调肝脏脂质转运相关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及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mRNA水平;其次,甘草酸可促进小鼠肝脏抗氧化酶PON1表达而升高血清中PON1活性(P<0.01),并显著提高肝细胞内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A)的表达水平显示其抗氧化能力。结论 甘草酸能有效阻抑ApoE-/-小鼠As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肝脏胆固醇代谢调节及抗氧化功能的改善。
2015, 23(12):1219-1222.
摘要: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很大程度归因于对氧磷酶1(PON1)的存在。PON1主要由肝脏合成入血,经极低密度脂蛋白运输结合于HDL上,并在不同HDL亚型间转移,可与HDL组成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高活性,对于维持HDL基本结构及抗氧化抗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PON1的量及活性变化与HDL结构异常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的改变。本文就PON1与HDL的结合、相互作用及与HDL功能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2011, 19(3):260-260.
摘要:目的对氧磷酯酶1(PON1)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中一种专有特征性的抗氧化酯酶,具有水解氧化磷脂,抗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的作用。本实验调查临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PON1活性的变化,以及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对PON1活性影响。方法收集湖北武汉地区2010年7月~2011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单纯性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和90份相应年龄段、性别比例的正常人群的血样,4℃离心分离血浆,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HDLC、apoAI、apoB等血脂水平,利用酶水解底物对氧磷的原理采用酶学动力学方法测定血浆PON1的活性;排查相关用药,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75%的病变血管发生数)分为1SD组、2SD组、3SD组。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Fisher LSD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PON1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TG(p<0.01)和LDLC(p<0.05)显著升高,均值增加达50%和10%,HDLC则明显降低达30%(p<0.01),PON1活性显著降低[525.0±134.8 mmol/(L.min)比356.0±141.1 mmol/(L.min)]。进一步对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分组分析发现,三组冠心病组血脂水平和载脂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PON1活性却随着病变程度的复杂性呈显著趋势性降低,1SD组、2SD组、3SD组PON1活性分别为442.0±254.2 mmol/(L.min)、341.7±252.6 mmol/(L.min)、252.9±239.1 mmol/(L.min)。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反映HDL抗氧化功能的异常,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密切相关性,提示有可能成为潜在预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
2009, 17(7):584-584.
摘要:目的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近年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筛选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靶点。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直接清除O2-,H2O2,.OH等自由基,发挥抗氧化活性,本实验观察茶多酚对氧化应激引起的巨噬细胞损伤及细胞泡沫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3%thioglycollate腹腔注射昆明种小鼠,收集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以50mmol/L2,2,-azobis(2-am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A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