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颅内侧枝循环开放程度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短期预后的关系

      2018, 26(2):186-189, 193.

      关键词:侧枝循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短期预后脑梗死
      摘要 (1343)HTML (0)PDF 5.03 M (825)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颅内血管侧枝循环开放程度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AS术的111例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评估术前及术后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程度,以及对术后短期随访结果的影响。 结果 侧枝循环良好组为53例,侧枝循环差组为58例。侧枝循环良好组中,颈动脉严重狭窄、前交通动脉开放以及软脑膜动脉开放的比率明显高于侧枝循环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侧枝循环差组(P<0.05);CAS术后出现2例脑出血患者,均在侧枝循环良好组,所有患者随访1年,有3例患者再发脑梗死,均为侧枝循环差组病例。侧枝循环良好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NIHSS及mRS评分均明显低于侧枝循环差组。 结论 良好的侧枝循环可明显改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的神经功能,可能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 新疆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脑血管支架治疗长期随访分析

      2017, 25(3):284-287.

      关键词:颅外段脑血管支架并发症再狭窄长期随访
      摘要 (1092)HTML (0)PDF 2.81 M (889)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新疆地区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CAS)和椎动脉起始端支架置入术(VAO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323例,回顾性分析其CAS和VAOS术前和术后随访记录,分析支架置入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和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CAS和VAOS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4%和1.2%,随访期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8%,再狭窄的发生率为8.8%和13.4%,Cox回归分析发现在CAS组中,男性和多支血管病变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HR=19.249,P=0.02;HR=0.069,P=0.034);VAOS组中,对侧椎动脉狭窄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HR=0.075,P=0.001)。 结论 CAS和VAOS治疗颅外段动脉狭窄相对安全,但应重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

      2016, 24(1):72-76.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出血破裂纤维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摘要 (600)HTML (0)PDF 4.07 M (63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NASCET标准确定狭窄率和狭窄程度。以DSA为“金标准”,检验MRI对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与DS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中斑块内出血、破裂纤维帽的比率。结果 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如下:轻度狭窄为93.1%、97.5%、90.6%,中度狭窄为84.2%、94.9%、79.1%,重度狭窄为100%、97.5%、97.5%,完全闭塞为100%、100%、100%。MRI和DSA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863。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斑块内出血的比率分别为29.1%、45.0%、52.6%,破裂纤维帽的比率分别为23.6%、40.0%、57.9%。结论 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不但能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而且根据信号特点能分析斑块组成成分,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 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ST段压低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4, 22(04):382-386.

      关键词:运动试验;ST段;冠心病
      摘要 (1298)HTML (0)PDF 1.17 M (1529)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中恢复期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同时接受平板运动试验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共168例,分成3组:平板运动试验运动中ST段压低组(简称运动中组,n=90),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35~80岁;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ST段压低组(简称恢复期组,n=61),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45~74岁;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阴性组(简称平板阴性组,n=17),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5~80岁。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别列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和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合并症,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联系以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运动中组患者年龄偏大,同时糖尿病较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恢复期组和平板阴性组,而肌酐和胱抑素C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中组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比例高于恢复期组和平板阴性组,恢复期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比例高于运动中组(P<0.01)。运动中组冠状动脉1支、2支、3支或左主干病变出现概率均高于恢复期组。平板阴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小于其他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中ST段压低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较恢复期ST段压低高。平板运动试验中恢复期出现ST段压低的患者在诊断冠心病时应结合危险因素综合考虑。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4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