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8(10):917-920.
摘要:近期相关研究提示,骨桥蛋白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相关,其机制与介导细胞外基质表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控相关,有望作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评估的新的生物化学指标。本文就骨桥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心力衰竭相关的机制和意义进行综述。
2016, 24(1):29-33.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低压低氧刺激下SD大鼠肺动脉压及肺组织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变化,探讨OPN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海拔2 260 m)、低压低氧(低压氧舱模拟5 000 m海拔)1天组、7天组、14天组、21天组,每组动物均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并分别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OPN mRNA 的水平,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OP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低压低氧1天、7天、14天、21天组动物mPAP均高于对照组(P<0.05),1天、7天、14天组呈逐渐增高趋势、21天组mPA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压低氧7天组、14天组、21天组动物呈现随低氧时间延长RV/(LV+S)逐渐增高的趋势、均高于对照组和1天组(P<0.05),但1天组、7天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低压低氧1天、7天、14天、21天组动物肺组织中OPNmRNA、OPN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5)。结论 低压低氧刺激可使mPAP和RV/(LV+S)增高并促进大鼠肺组织OPN的表达增高,因此OPN可能参与高原性心脏病形成中肺动脉压的增高和右心室重塑。
2015, 23(04):369-373.
摘要:目的 探寻外源性硫化氢对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SMC)钙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在成功复制HUSMC钙化模型基础上,给予硫氢化钠(NaHS)进行培养,实验分为6组(n6):对照组、钙化组、单纯NaHS组(8.0×10-6 mol/L NaHS)、钙化+NaHS高剂量组(4.0×10-5 mol/L NaHS)、钙化+NaHS中剂量组(8.0×10-6 mol/L NaHS)、钙化+NaHS低剂量组(1.6×10-6 mol/L NaHS)。对各组HUSMC进行Von Kossa染色、显微图像分析,并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离子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骨桥蛋白含量。结果 硫化氢可明显减少HUSMC钙结节的聚集生长,Von Kossa染色显示细胞聚集处棕褐色钙结节较钙化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NaHS高剂量组、钙化+NaHS中剂量组、钙化+NaHS低剂量组钙化细胞百分比、细胞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钙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中骨桥蛋白含量及其细胞内骨桥蛋白 mRNA表达均较钙化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化氢可以减轻HUSMC钙化的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内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进而导致骨桥蛋白生成减少而实现的。
2015, 23(09):911-914.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PCI后随访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为59.38±11.13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OPN等生物化学指标,比较两组临床资料、OPN等生物化学指标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9±1.09 μg/L比3.11±1.13 μg/L,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OPN升高是PCI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34,95%CI为1.532~6.007,P<0.01)。在OPN预测ISR能力的ROC曲线中,其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为0.770~0.975,P<0.01;当OPN取4.16 μg/L时,其阳性预测价值为56.5%,阴性预测价值为95.9%,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89.3%,准确性为88.3%。结论 PCI后患者血清OPN水平与ISR密切相关,血清OPN的水平对IS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其阴性预测价值高。
2015, 23(11):1107-1112.
摘要:目的 观察经动脉外膜转染OPN-002-siRNA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期细胞实验筛选出最敏感的OPN-002-siRNA序列作为动物实验转染基因。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OPN-SCR-siRNA转染组和OPN-002-siRNA转染组。用免疫荧光、HE染色、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和OPN、TGF-β1及PCNA的表达变化,以及OPN-002-siRNA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1)球囊损伤术后3天未见明显的新生内膜,7天内膜开始增厚,14天时内膜增厚显著。(2)OPN、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于术后3、7、14天时持续升高,而PCNA mRNA和蛋白水平均于术后3天开始升高,7天达高峰,14天时下降。(3)与球囊损伤组、OPN-SCR-siRNA转染组比较,OPN-002-siRNA转染组在各个时间点新生内膜厚度明显减轻(P<0.001),OPN、TGF-β1、PCNA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01)。结论 OPN-002-siRNA可能通过特异性抑制OPN、TGF-β1、PCNA的表达,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2014, 22(5):477-479.
摘要: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166例因稳定型心绞痛入院的非糖尿病患者,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化验指标结果,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骨桥蛋白水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机测定。按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组:无钙化组(<10)、轻度钙化组(11~100)、中度钙化组(101~400)和重度钙化组(>400)。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的加重,血浆骨桥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r0.50,P<0.01)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r0.38,P<0.01)。结论 血浆骨桥蛋白水平可能是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3, 21(02):149-153.
摘要:目的 探讨烟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壁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烟酸组:高脂血症组(n=8)继续饲以高脂饲料6周;烟酸组(n=8)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烟酸[200 mg/(kg·d)]6周。另选8只兔给予普通饮食14周作为正常对照组。1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兔主动脉壁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兔主动脉壁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组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增加,骨桥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烟酸组主动脉内膜和斑块面积显著缩小,骨桥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减少(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桥蛋白表达量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r=0.821,P<0.01)及内膜厚度(r=0.818,P<0.01)均呈正相关;骨桥蛋白mRNA表达量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r=0.888,P<0.01)及内膜厚度(r=0.874,P<0.01)也均呈正相关。结论 烟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除与其降脂作用有关外,还可能与其降低骨桥蛋白和mRNA水平有关。
2009, 17(6):459-464.
摘要: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EGM-2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单个核细胞贴壁向内皮祖细胞分化。采用荧光显微镜双染色、流式细胞术鉴定内皮祖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标志物平滑肌α-肌动蛋白、钙调节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检测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晚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标志基因平滑肌α-肌动蛋白以及合成表型标志基因骨桥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10~(-6) mmol/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48 h后,平滑肌α-肌动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骨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组比较,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晚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处理后均不同程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减少和骨桥蛋白表达增加,其中以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结论内皮祖细胞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
2008, 16(4):268-272.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传代培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确认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表型的最佳指标。方法选择以未经培养传代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第4代血管平滑肌细胞作对比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22α、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和骨桥蛋白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确定其表型转换特征及各表型指标的区分效能。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未经培养传代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胞质中肌丝分布丰富、均匀,并可见到收缩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典型结构—密斑,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相对较少;而体外培养至第4代时血管平滑肌细胞胞质中肌丝明显减少,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明显增多。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且广泛,而体外培养至第4代时α肌动蛋白染色明显变浅、稀疏。第4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骨桥蛋白mRNA表达量较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显著增高(P<0.01),肌动蛋白22αmRN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量较原始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但差异不大,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RNA表达量较未经培养传代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升高(P<0.05)。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至第4代,即可从典型的收缩表型转化为合成表型,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是一种很容易去分化的细胞。电镜形态观察α肌动蛋白和骨桥蛋白在两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差异,可作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区分的有效标志。而肌动蛋白22α和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的表达在两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虽有一定的差异,但重叠较大。
2008, 16(12):961-964.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外膜成纤维细胞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不同浓度(10-8、10-7、10-6和10-5mol/L)和时间(6h、12h和24h)干预组及血管紧张素Ⅱ加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或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干预组,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结合光密度扫描分析,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血管紧张素Ⅱ10-6mol/L明显刺激外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的表达,6h、12h和24h桥蛋白较对照组分别升高65.43%、97.03%和105.11%(P<0.05);而24h阴性对照无明显变化。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均可诱导骨桥蛋白表达,10-8、10-7、10-6和10-5mol/L管紧张素Ⅱ孵育后分别升高了70.46%、97.37%、123.10%和147.59%(P<0.01)。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前1h分别加入氯沙坦(10-5mol/L)、PD123319(10mmol/L)、氯沙坦(10-5mol/L)+PD123319(10mmol/L),共同孵育12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58.9%、0.92%和59.7%。Western blotting分析,12h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10-8、10-7、10-6和10-5mol/L)骨桥蛋白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0.68%、63.03%和69.86%(P<0.05),氯沙坦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骨桥蛋白表达,抑制率达到61.7%(P<0.05),而PD123319作用后抑制作用不明显,抑制率仅为0.85%(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能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刺激大鼠外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的表达,此作用可能是通过AT1受体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