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7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PCSK9降解ApoER2对ApoE/ApoER2抗炎作用的影响

      2023, 31(5):375-382.DOI: 10.20039/j.cnki.1007 3949.2023.05.002

      关键词:炎症反应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E受体2
      摘要 (516)HTML (0)PDF 7.75 M (925)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载脂蛋白E(ApoE)受体2(ApoER2)的降解作用与ApoE/ApoER2抗炎作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HepG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脂多糖(LPS)对HUVEC中Toll样受体(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PCSK9表达及分泌的影响;ApoE3对LPS诱导的HUVEC中TNF-α、IL-6、PCSK9和ApoER2表达及分泌的影响;ApoE的三种亚型(ApoE2、ApoE3和ApoE4)对非炎症状态下HUVEC和HepG2细胞中PCSK9及ApoER2表达的影响;PCSK9对HUVEC中ApoER2、TNF-α和IL-6表达及分泌的影响。 [结果]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S可以上调HUVEC中TLR4、TNF-α、IL-6和PCSK9的表达及分泌。ApoE3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并上调ApoER2的表达及分泌。ApoE的三种亚型(ApoE2、ApoE3和ApoE4)对非炎症状态下HUVEC和HepG2细胞中PCSK9及ApoER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不同剂量(0、0.5、1.0和2.5 mg/L)的人重组PCSK9处理HUVEC 24 h,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PCSK9上调TNF-α、IL-6的表达及分泌,下调ApoER2的表达。 [结论]PCSK9通过对ApoER2的降解来拮抗ApoE/ApoER2的抗炎作用。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冠心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19, 27(10):893-898.

      关键词:载脂蛋白E女性冠心病基因多态性
      摘要 (880)HTML (0)PDF 3.73 M (759)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载脂蛋白E(ApoE)、女性冠心病、基因多态性、Apolipoprotein E、wom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gene polymorphisms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SpringerLink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9月30日。然后以等位基因E2、E4分别与E3相比较,基因型E2/2、E2/3、E2/4、E3/4、E4/4分别与E3/3相比较。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4.0对所有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合并比值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描述。异质性分析过程应用I2完成,认为P<0.1或I2>50%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发表偏倚用漏斗图进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初步检索文献940篇,最终纳入9篇。其中中文1篇,英文8篇。所选文献均使用NOS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所选文献均大于5分,为高质量文献。所选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基因型E2/2[OR 4.5,5%CI (1.2,1.19)]、E3/4[OR 1.8,5%CI (1.0,2.82)]、E4/4[OR 4.5,5%CI (2.6,9.60)]在病例组表达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E2/3[OR 1.0,5%CI (0.9,1.54)]、E2/4[OR 1.3,5%CI (0.1,2.07)]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2/2、E3/4、E4/4基因携带者女性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E2/3、E2/4携带者无明确相关性。

    •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ApoE-/-兔

      2018, 26(7):658-665.

      关键词: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新西兰兔血脂
      摘要 (1475)HTML (0)PDF 7.24 M (702)收藏

      摘要:目的 制作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ApoE-/-)兔,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优良动物模型。方法应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新西兰兔的ApoE基因,制作F0代ApoE-/-兔,利用PCR、TA克隆、Sanger测序、Western blot和血脂检测鉴定ApoE靶向敲除的效率和效果,并通过传代获得ApoE+/-兔。结果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成功靶向敲除兔ApoE基因,血清脂蛋白含量在正常饮食状态下相对于野生型兔有升高,且可稳定遗传。结论 成功建立了ApoE-/-兔,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相关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鸢尾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7, 25(8):773-777.

      关键词:鸢尾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2244)HTML (0)PDF 5.43 M (1256)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鸢尾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 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鸢尾素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生理盐水、高脂饮食+生理盐水、高脂饮食+鸢尾素,饲养至12周后处死,处死前测体重,用化学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和整体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大小,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主动脉CD36、NF-κB p65 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CD36、NF-κB p65、SOD的蛋白表达。 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内膜明显增厚,而鸢尾素组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斑块面积减少,内膜增厚程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小鼠体重、TC、TG、LDLC、MDA水平升高,NF-κB p65、CD36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血清SOD活性、HDLC水平减低(P<0.05)。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小鼠体重、TC、TG、LDLC、MDA水平降低,NF-κB p65、CD36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而血清SOD活性、HDLC水平升高(P<0.05)。 结论 鸢尾素能减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这可能与其降低小鼠体重和血脂、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有关。

    • MST1启动子区DNA低甲基化在ApoE-/-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

      2016, 24(12):1195-1200.

      关键词: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肾损伤DNA甲基化载脂蛋白EApoE-/-小鼠
      摘要 (973)HTML (0)PDF 6.27 M (102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及其DNA甲基化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2组:(1)ApoE-/-组(n=10):雄性ApoE-/-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2)对照组(n=10):雄性C57BL/6J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喂养14周后,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AS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肾脏组织损伤情况;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肾脏中MS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检测小鼠肾脏MST1 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poE-/-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分别升高了1.1倍和1.6倍(P<0.01);PAS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ApoE-/-组较对照组肾脏明显损伤;ApoE-/-小鼠肾脏MST1表达分别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R2=0.7571,P=0.0012;R2=0.7342,P=0.0015);nMS-PCR结果显示,ApoE-/-组肾脏中MST1 DNA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MST1表达上调可能在ApoE-/-小鼠肾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而MST1启动子区DNA低甲基化改变可能是MST1表达上调的重要机制。

    • 甘草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脂质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5, 23(02):116-120.

      关键词:甘草酸;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抗氧化
      摘要 (1595)HTML (0)PDF 2.82 M (170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ApoE-/-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酸组,高脂喂养12周中,甘草酸组给予甘草酸[100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4周监测小鼠体重并采取小鼠禁食后眼球后静脉血,酶法测量血脂、血糖水平及血清中对氧磷酶1(PON1)活性,小鼠安乐死后取主动脉窦部作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胸腹主动脉段作剖面分析脂质斑块面积。实时荧光PCR检测肝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喂养中小鼠体重增加、血脂紊乱加重。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组小鼠体重增幅、血浆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降低主动脉窦及主动脉胸腹部斑块面积可达22%及21%(P<0.01和P<0.05)。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甘草酸能显著上调肝脏脂质转运相关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及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mRNA水平;其次,甘草酸可促进小鼠肝脏抗氧化酶PON1表达而升高血清中PON1活性(P<0.01),并显著提高肝细胞内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A)的表达水平显示其抗氧化能力。结论 甘草酸能有效阻抑ApoE-/-小鼠As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肝脏胆固醇代谢调节及抗氧化功能的改善。

    • Orai1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表达

      2015, 23(04):357-362.

      关键词:Orai1;钙库操作性钙通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摘要 (1161)HTML (0)PDF 5.85 M (155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Orai1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7~8周龄雄性ApoE-/-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高脂饲喂20、27和33周后,在各个时点处死动物。取主动脉制备连续切片,HE、Masson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斑块面积占管腔面积百分比,及胶原成分占斑块面积百分比;油红O染色分析斑块中脂质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平滑肌细胞阳性表达Orai1的百分比;Western Blot定量分析Orai1在易损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结果 与同周龄C57BL/6J小鼠相比,ApoE-/-小鼠主动脉Orai1表达增高,且随着其周龄增加,Orai1在ApoE-/-小鼠主动脉的表达动态升高(P<0.05)。结论 Orai1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过程,在其形成过程中其表达上调。

    • 化瘀祛痰方通过调节ApoE-/-小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抗动脉粥样硬化

      2014, 22(1):1-6.

      关键词:化瘀祛痰方;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固醇
      摘要 (1379)HTML (0)PDF 3.03 M (1146)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化瘀祛痰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粥样斑块以及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化瘀祛痰方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组[20 g/(kg·d)]和辛伐他汀组[0.005 g/(kg·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结构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沉积,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及主动脉CD3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CD36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管腔中形成较大粥样斑块,管壁形成大量脂质沉积,肝脏LDLR、LCAT 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主动脉、巨噬细胞CD36基因表达显著上调。通过药物干预,与模型组相比,化瘀祛痰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主动脉管腔中粥样斑块面积和管壁脂质沉积量明显减少,肝脏LDLR、LCAT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主动脉、巨噬细胞CD36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化瘀祛痰方可抑制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脂及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LDLR、LCAT及CD36的表达有关。

    •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2014, 22(02):186-189.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摘要 (1448)HTML (0)PDF 1.69 M (168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 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4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链脲佐菌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链脲佐菌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连续注射5天)、200 mg/kg(单次注射)。2月后测定空腹血糖、血脂、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结果 链脲佐菌素高剂量组出现高死亡率,链脲佐菌素低剂量组血糖、血脂、粥样斑块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和高脂组(P<0.01),高脂组空腹血糖呈轻度升高(7.78±0.67 mmol/L)。结论 以ApoE-/-小鼠为基础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是制备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理想方法,单纯高脂喂养ApoE-/-小鼠可以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大剂量单次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不宜用于该模型的建立。

    • OX40-OX40L信号对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中亲环素A表达的影响

      2014, 22(5):443-447.

      关键词:OX40-OX40L信号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亲环素A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1132)HTML (0)PDF 2.36 M (1000)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OX40-OX40L信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亲环素A(CyP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快速诱导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8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抑制组、刺激组、对照组,刺激组腹腔注射鼠抗OX40 200 μg,抑制组腹腔注射鼠抗OX40L 200 μg,对照组腹腔注射IgG2b 200 μg,均每周一次,连续6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 和qRT-PCR检测小鼠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ApoE-/-小鼠颈动脉置管并6周高脂饮食后,对照组可见斑块形成,部分内膜和中膜增厚,弹力板变形,刺激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而抑制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而抑制组颈动脉斑块内CyP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OX40-OX40L信号能调控ApoE-/-小鼠颈动脉斑块中CyPA的表达。

    上一页123456
    共6页57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