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脑卒中风险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3, 31(7):588-593.

      关键词: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 (249)HTML (0)PDF 3.88 M (56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的替代标志物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联。 [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2018年“京津冀地区生活社区自然人群慢性病队列研究”天津现场基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病例组与对照组根据性别相同、年龄±2岁进行1∶1匹配。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536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病例组TyG指数比对照组升高(P<0.000 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TyG指数<8.38相比,8.38≤TyG指数<8.67、8.67≤TyG指数<9.10和TyG指数≥9.10时,脑卒中的风险[OR(95%CI)]分别为1.13(0.61,2.10)、1.47(0.78,2.74)和2.24(1.06,4.72)。 [结论]TyG指数是脑卒中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升高,脑卒中患病风险逐渐增加。

    • 残余胆固醇对血压正常高值冠心病患者发生MACCE的临床预后价值

      2022, 30(10):878-883.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10.007

      关键词:残余胆固醇血压正常高值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冠心病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 (569)HTML (0)PDF 3.95 M (683)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对血压正常高值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4年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血压处于血压正常高值的患者共421例。选取该队列中发生MACCE的血压正常高值患者97例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筛选同队列中未发生MACCE的血压正常高值患者97例为对照组,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病例组高盐饮食人数、糖尿病患者人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6、6.28、1.14、1.6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相关的指标中,病例组残余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41、1.38、1.0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4.84,95%CI为5.13~42.89,P<0.01)、高盐饮食(OR=6.6,5%CI为3.00~13.90,P<0.01)、残余胆固醇水平(OR=10.07,95%CI为2.89~35.05,P<0.01)与血压正常高值患者发生MACCE相关。采用ROC曲线评价残余胆固醇对血压正常高值患者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残余胆固醇预测血压正常高值患者发生MAC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95%CI为0.567~0.721),最佳截断值为0.52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和50.5%。 [结论]糖尿病、残余胆固醇水平及高盐饮食是导致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残余胆固醇水平>0.52 mmol/L可预测血压正常高值人群MACCE的发生。

    • 血清铁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6, 24(8):833-836.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铁蛋白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 (1193)HTML (0)PDF 2.64 M (157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各256例),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血糖、血清铁蛋白等指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铁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 年龄和性别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体质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铁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吸烟、饮酒、铁蛋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未扣除混杂因素的影响下血清铁蛋白第三分位组患冠心病的危险是第一分位组的12.30倍(95%CI:7.33~20.64)。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中,校正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影响后,血清铁蛋白与冠心病仍有关联,在模型1中血清铁蛋白最高水平组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最低水平组的13.75倍(95%CI:8.02~23.56),在模型2中血清铁蛋白最高水平组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最低水平组的7.09倍(95%CI:3.68~13.64)。结论 血清铁蛋白的升高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联。

    • 难治性高血压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5, 23(01):83-86.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 (1110)HTML (0)PDF 1.56 M (1280)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难治性高血压(R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3种不同降压药物的高血压住院患者247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来筛选RH;247例患者分成两组:RH组112例,非RH组135例。记录一般资料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用彩色超声测量研究对象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用描述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RH组、非RH组体质指数、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IV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病程后,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显示,IVST、平均动脉压(MAP)、eGFR对血压控制有较好的预测度,其中IVST对血压控制的预测最强,曲线下面积(AUC)为0.663;其次是MAP,AUC为0.600;再其次是eGFR,AUC为0.418。结论  IVST、MAP、eGFR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了解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更好地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白质疏松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2, 20(2):153-156.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 (1109)HTML (0)PDF 1.18 M (118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9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脑白质疏松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因某种疾病住院的509例非脑白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危险因素调查,使用SPSS 12.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及95%CI:7.857(5.139~12.011)]、高龄、饮酒、舒张压增高、脑梗死[OR及95%CI:5.591(3.660~8.541)]、代谢综合征是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明显增加脑白质疏松的患病风险(均p<0.05);但是在这些患者中,总胆固醇增高却降低了脑白质疏松的患病风险[OR及95%CI:0.699(0.599~0.815)]。结论引起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及早干预,预防脑白质疏松的发生。

    • 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2004, 12(6):691-694.

      关键词:内科学活化凝血因子Ⅶ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基因多态性,凝血因子Ⅶ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
      摘要 (1096)HTML (0)PDF 4.37 M (915)收藏

      摘要: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基因MspI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结果发现,与高血压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增高(2 .78±0 .5 9比2 .5 3±0 .6 2 μg L ,P<0 .0 5 )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 .5 3±0 .6 2比2 .4 1±0 .6 1μg L ,P>0 .0 5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OR =1.134,P<0 .0 5 ) ;凝血因子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 5 ) ;各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均与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M1 M1 纯合子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高于M2 等位基因携带者(P<0 .0 5 )。以上提示,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受其基因MspI多态性的影响。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6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