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7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华良姜素对PDGF-BB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023, 31(10):865-871.

      关键词:华良姜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摘要 (459)HTML (0)PDF 10.00 M (622)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华良姜素对PDGF-BB诱导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利用25 μg/L的PDGF-BB处理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DGF-BB组(模型组)、PDGF-BB+华良姜素(10、20、40 μmol/L)组和DMSO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HA-VSMC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HA-VSMC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效应蛋白p62、LC3、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以及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PDGF-BB处理后,HA-VSMC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上调(P<0.01),华良姜素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HA-VSMC的增殖和迁移,且随浓度的上升抑制能力越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40 μmol/L华良姜素处理后,LC3Ⅰ以及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p62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发现40 μmol/L华良姜素与AMPK抑制剂Compound C,对PDGF-BB诱导的HA-VSMC 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一致。 [结论]华良姜素可抑制PDGF-BB诱导的HA-VSMC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实现。

    • 小檗碱抑制机械牵张力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PKCδ磷酸化及增殖/迁移

      2022, 30(3):211-218.

      关键词:小檗碱机械牵张力血管平滑肌细胞PKCδ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摘要 (1250)HTML (0)PDF 11.02 M (714)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机械牵张力(SS)是否通过激活PKCδ诱导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并进一步探究小檗碱(BBR)对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小鼠VSMC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C)、小檗碱组(BBR)、PKCδ抑制剂Sotrastaurin组(Sotras)、SS组、SS+BBR组和SS+Sotras组。静息培养的VSMC分别用BBR或Sotrastaurin或ddH2O预处理1 h,继而机械牵张力(10%牵张强度)牵拉不同时间或不牵拉作为对照。收集各组VSMC,Western blot检测PKCδ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VSMC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VSMC迁移。结果 免疫荧光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机械牵张力刺激显著提高VSMC中Ki67阳性水平约469%(P<0.05,n=3),划痕宽度缩小约54.9%(P<0.05,n=3),而BBR和Sotrastaurin能明显抑制机械牵张力引起的上述变化,与SS组相比,Ki67阳性水平分别下降约66.9%和80.2%(P<0.05,n=3),划痕宽度增加约79.4%和120.1%(P<0.05,n=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机械牵张力刺激可诱导PKCδ磷酸化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以30 min最显著,提升约97.5%(P<0.05,n=3);而BBR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机械牵张力刺激诱导的PKCδ磷酸化水平升高,以200 μmol/L效果最显著,降低约37.6%(P<0.05,n=3)。结论 BBR可通过抑制PKCδ磷酸化进而阻断机械牵张力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

    • 1-磷酸鞘氨醇受体1参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2021, 29(10):845-850.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1-磷酸鞘氨醇受体1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摘要 (431)HTML (0)PDF 11.34 M (705)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孵育法获得AGE-BSA,分为对照组、BSA组和AGE-BSA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并进一步观察BSA和AGE-BSA在有或无S1PR1拮抗剂VPC23019/激动剂SEW2871预处理后的细胞增殖和迁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SA和AGE-BSA均能诱导HUASMC增殖和迁移,AGE-BSA的作用比BSA更加显著(P<0.05);S1PR1拮抗剂VPC23019可以明显抑制BSA和AGE-BSA诱导的HUASMC增殖和迁移;S1PR1激动剂SEW2871本身就可以促进HUASMC增殖和迁移,并且进一步促进BSA诱导的HUASMC增殖和迁移,而对AGE-BSA诱导的HUASMC增殖和迁移没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结论 血浆白蛋白本身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糖基化修饰的白蛋白这一作用更加明显;S1PR1的激活参与了BSA和AGE-BSA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AGE-BSA对S1PR1的激活作用更加显著。

    • 抑制糖原合酶激酶活性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内皮祖细胞功能

      2020, 28(9):744-748.

      关键词:糖原合酶激酶3β内皮祖细胞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细胞迁移黏附
      摘要 (474)HTML (0)PDF 4.51 M (69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活性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增殖、迁移及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As小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As小鼠骨髓源EPC,基因转染法转染抑制GSK3β活性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基因转染组)至对数生长期的EPC。采用镜下计数法、MTT法、改良Boyden小室迁移试验及黏附试验法测定GSK3β活性对As小鼠EPC数量、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小鼠EPC数量显著减少,细胞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明显受损(P<0.01,n=5)。与As组比较,抑制GSK3β活性的基因转染组EPC数量(P<0.01,n=5)及增殖能力(P<0.05,n=5)显著增加,EPC的迁移功能及黏附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n=5)。结论 抑制GSK3β活性可增加As小鼠EPC数量并显著改善其增殖、迁移及黏附功能。

    • 慢病毒Hoxa3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2019, 27(1):18-22.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Hoxa3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迁移血管新生
      摘要 (727)HTML (0)PDF 4.92 M (892)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慢病毒Hoxa3载体,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转染效率,研究其对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Hoxa3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以基因合成法从聚合酶链式反应文库获取人Hoxa3基因,酶切后插入慢病毒骨架载体,以三质粒联合转染293T细胞获得慢病毒Hoxa3载体,并进行滴度测定。转染HUVEC,获取最大转染效率。转染HUVEC后分对照组和慢病毒Hoxa3转染组,进行HUVEC迁移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观察Hoxa3对HUVEC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Hoxa3载体转染HUVEC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Hoxa3载体,病毒的滴度为8×1011 TU/L;30 MOI慢病毒载体对HUVEC的转染效率达到99%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慢病毒Hoxa3载体转染HUVEC后Hoxa3能够有效在HUVEC中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慢病毒Hoxa3载体转染HUVEC后显著增强HUVEC的迁移和小管形成,显著增加uPAR和MMP-14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成功构建的慢病毒Hoxa3载体可促进HUVEC的迁移和小管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HUVEC的uPAR和MMP-14蛋白表达。

    • miR-30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019, 27(5):391-394, 438.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microRNA-30bE-Cadherin细胞迁移
      摘要 (880)HTML (0)PDF 4.83 M (901)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microRNA-30b(miR-30b)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VSMC,将VS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进行转染)、miR-对照组(转染miR-NC,浓度为50 nmol/L)、miR-30b mimics组(转染miR-30b mimics,浓度为50 nmol/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miR-30b及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VSMC的迁移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miR-30b mimics组与正常对照组和miR-对照组比较,miR-30b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miR-对照组相比,miR-30b mimics组VSMC的划痕修复率明显降低(P<0.05)。③Transwell实验可见,miR-30b mimics组VSMC的迁移能力较正常对照组和miR-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④miR-30b mimics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miR-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 miR-30b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VSMC的迁移。

    • SET8-shRNA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2018, 26(2):152-156.

      关键词:赖氨酸甲基转移酶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摘要 (978)HTML (0)PDF 5.12 M (85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VSMC,将VS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SET8-shRNA组。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SET8和钙黏附蛋白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结果 SET8-shRNA组与正常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比较SET8表达水平降低(P<0.05)。MTT结果显示,第12 h、24 h、36 h、48 h,SET8-shRNA组细胞增殖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明显减弱(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SET8-shRNA组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5)。SET8-shRNA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明显增强(P<0.05)。 结论 干扰SET8基因表达能够促进E-cadherin的表达,抑制大鼠VSMC增殖、迁移能力。

    • 克拉屈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

      2018, 26(5):451-456.

      关键词:克拉屈滨内皮细胞细胞毒性细胞迁移细胞周期
      摘要 (1042)HTML (0)PDF 6.26 M (741)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克拉屈滨(2-CdA)对内皮细胞活力、迁移、周期和分泌活性的影响,以评估2-CdA在临床应用中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2-CdA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吖啶橙/溴化乙啶法检测细胞凋亡;Gries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在0.4~40 μmol/L浓度范围,2-CdA对内皮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为4.126 μmol/L。随药物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2-CdA的抑制作用增强;2-CdA高浓度长时间作用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5 μmol/L 2-CdA作用内皮细胞后,细胞迁移能力受抑制,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在S期。吖啶橙/溴化乙啶细胞染色结果显示,高浓度2-CdA可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5 μmol/L 2-CdA作用内皮细胞后导致NO和VEGF含量减少。结论 2-CdA具有内皮细胞毒性作用,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并导致细胞凋亡。

    • 达沙替尼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与PI3K/Akt途径抑制有关

      2017, 25(7):655-660.

      关键词:达沙替尼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细胞周期PI3K/Akt途径
      摘要 (1554)HTML (0)PDF 10.51 M (819)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达沙替尼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完善其临床应用提供资料。 方法 实验分组:达沙替尼组(达沙替尼处理浓度为50 nmol/L)、LY294002组(PI3K抑制剂,处理浓度为20 μmol/L)、联合处理组(达沙替尼处理浓度为50 nmol/L、LY294002处理浓度为20 μmol/L)及溶媒对照组(DMSO浓度为0.1%)。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蛋白水平。 结果 达沙替尼(1~400 nmol/L)不仅抑制HUVEC增殖,而且诱导其凋亡、抑制其迁移、阻滞细胞周期G1-S期转化。随浓度的升高与处理时间的延长(50 nmol/L,24 h~96 h)达沙替尼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同时HUVEC的迁移能力随达沙替尼浓度(50~100 nmol/L)的升高而降低。达沙替尼和PI3K抑制剂LY294002两者单独处理时均具有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两者均明显抑制Akt蛋白磷酸化水平;两者联合处理时虽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但对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与单独处理相比差异不明显。 结论 达沙替尼可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HUVEC损伤,抑制HUVEC增殖和迁移,改变细胞形态,阻滞HUVEC G1-S期转化,诱导细胞凋亡。

    • 斑块内泡沫细胞外迁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17, 25(9):953-956.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清道夫受体泡沫细胞细胞迁移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1014)HTML (0)PDF 3.24 M (955)收藏

      摘要:泡沫细胞的形成及外迁受抑是动脉壁斑块恶性重塑的关键环节,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则是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推手。基于国内外最新进展及本课题组已有成果,文章阐述了清道夫受体CD36在介导AGE关键活性成分羧甲基赖氨酸抑制泡沫细胞外迁中的作用及机制,希冀为今后靶向泡沫细胞外迁机制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切入点。

    上一页123
    共3页27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