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2(5):424-428.
摘要:目的]探究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本院检查健康的90名儿童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未合并CAL组(69例)和合并CAL组(21例),比较各组血清Ang-1、YKL-40、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KD合并CAL患者血清Ang-1、YKL-40水平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KD患者发生CAL的因素。 [结果]对照组、未合并CAL组、合并CAL组血清Ang-1、YKL-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对照组、未合并CAL组、合并CAL组血清Ang-1水平逐渐降低,YKL-40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血清Ang-1与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呈负相关(均P<0.05),YKL-40与FIB、CRP、TNF-α、IL-6、WBC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YKL-40是影响KD患者并发CAL的危险因素,Ang-1为其保护因素(P<0.05)。 [结论]KD合并CAL患者血清Ang-1水平降低、YKL-40水平升高,与凝血功能、炎症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2022, 30(6):513-516.
摘要: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融术(ELC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8年12月—2021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ELCA辅助介入治疗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病例5例共6处病变,观察ELCA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以及PCI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和6个月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6处病变均为支架内再狭窄,其中完全闭塞病变3处,严重钙化病变1处,三支病变比例40.0%。ELCA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PCI并发症为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见ELCA处理后局部内膜撕裂(7.00±3.46)处,PCI后相较ELCA处理后无论最小管腔直径(MLD)[(2.56±0.27) mm比(1.47±0.37) mm,P=0.006]还是最小管腔面积(MLA)[(6.48±1.16) mm2比(2.14±0.62) mm2,P=0.005]均明显增加。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0,6个月内发生MACE 3例,其中2例心绞痛,1例心肌梗死,均行靶血管血运重建。结论 ELCA辅助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院内随访安全有效。
2022, 30(7):611-617.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10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Gal-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分别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用WPS软件进行相关系数的转换及Fisher’Z的转换和反转换,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用Stata14.0软件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纳入14篇研究,共1 5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Gal-3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summary Fisher’Z=0.79,同质性优(I2=12%,P<0.01),有统计学意义,转换结果得出summary r为0.66。[结论]Gal-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清Gal-3升高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
2020, 28(2):134-140.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代谢产物分析,寻找新的预测诊断冠心病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选自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符合实验要求的冠心病患者92例进行血清分析,男性57例,女性35例。其中24例冠状动脉狭窄<50%,19例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且≤70%,23例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70%,26例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样本代谢产物的色谱峰和质谱峰,达到确定代谢产物的目的。并使用ROC曲线评估特征代谢物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在代谢紊乱中鉴定了47种不同的代谢产物,最终找出10个特征代谢物。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包括甘油磷脂及脂肪酸代谢降低,鞘糖脂和嘌呤代谢增加。ROC曲线分析显示,特征代谢物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5。结论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存在代谢紊乱,且特征代谢产物具有诊断价值。
2020, 28(3):247-252.
摘要: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 (GGT)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其与近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82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次晨空腹血清GGT水平,将STEMI患者分成正常GGT组(n=197)和高GGT组(n=85)。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Gensini积分)、随访1年内死亡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高GGT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正常GGT组(P<0.05),且GG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98,P<0.001)。随访1年内,高GGT组患者死亡19例,正常GGT组死亡20例,两组总死亡率为13.83%。高GGT组患者随访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GGT组(P<0.05)。生存曲线分析表明,高GGT组STEMI患者1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GGT组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KILLIP心功能分级(OR=2.9,5%CI 1.024~4.508)、GGT(OR=2.8,5%CI 1.289~4.501)及年龄(OR=1.3,5%CI 1.032~1.095)均为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STEMI患者在1周、1个月、6个月及1年的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GGT组患者(P<0.05)。结论 血清GGT水平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近远期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且高GGT水平是评估STE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 28(8):702-706.
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脂蛋白(a)[Lp(a)]、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入院确诊为ACS患者87例,其中5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中Lp(a)、β2-MG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AMI组血清中Lp(a)、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U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修正Gensini积分等级的增加,ACS患者血清中Lp(a)、β2-MG和TNF-α水平也随之上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a)、β2-MG、TNF-α水平分别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修正Gensini积分等级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常规ACS影响因素外,血清Lp(a)、β2-MG、TNF-α水平是AC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ACS患者病情加剧,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也随之上升。
2018, 26(7):715-719.
摘要:目的 探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可用于筛查早期冠心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临床疑似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130例。所有患者均于CAG检查前行FMD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将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不同亚组,分析FM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绘制 ROC 曲线,寻找FMD诊断冠心病的最佳界值。结果 冠心病组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或P<0.05)。冠心病组FMD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降低(P<0.01)。各亚组间分析显示,正常组FMD分别高于冠状动脉硬化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P<0.05或P<0.01),冠状动脉硬化组FMD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FMD高于三支病变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MD是诊断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OR=0.182,95%CI为0.068~0.48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FMD≤6.05%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最佳界值,其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80.4%,阳性预测值为87.8%,阴性预测值为85.4%。结论 FMD可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17, 25(1):48-52.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152例冠心病并IGT患者及35例冠心病非IGT患者(对照组),采用HOMA2法测定IR指数(HOMA2-IR),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B2/C型病变定义为冠状动脉形态学复杂病变。以HOMA2-IR四分位数为切点将冠心病并IGT患者分为4组:第1四分位数组(n=38)、第2四分位数组(n=38)、第3四分位数组(n=38)、第4四分位数组(n=38),比较5组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5组间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Gensini积分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四分位数组多支病变和B2/C病变明显高于第1四分位数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与HOMA2-IR(r=0.712,P<0.001)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2-IR、HbA1c和2hPBG是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2-IR是多支病变和B2/C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R是反映冠心病并IGT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
2017, 25(4):369-372.
摘要:目的 探讨低骨密度(包括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156例因胸痛入院的非糖尿病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检验指标结果,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进行分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64排螺旋CT扫描机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按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组:无钙化组(<10分)、轻度钙化组(10~100分),中度钙化组(100~400分)、重度钙化组(>400分)。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水平,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三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 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的加重,低骨密度发病率呈升高趋势。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钙化程度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低骨密度可能是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 25(8):823-829.
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79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n=37)和绝经后组(n=42)。Lipoprint脂蛋白分析仪对HDL颗粒及LDL颗粒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两种脂蛋白颗粒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结果 与绝经前组比较,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102.6±45.2 mg/L比143.8±49.7 mg/L,P<0.05)及所占比例(23.34%±8.26%比31.15%±7.98%,P<0.05)、LDL颗粒平均直径(259.5±8.1比265.7±3.7,P<0.05)均降低,小颗粒HDL浓度(124.0±76.8 mg/L比87.0±34.9 mg/L,P<0.05)及所占比例(27.26%±12.34%比18.62%±6.53%,P<0.05)、LDL B型比例(73.8%比48.6%,P<0.05)、Gensini积分(50.88±26.46比30.43±18.54,P<0.05)均增高。绝经前组及绝经后组多支病变患者大颗粒HDL浓度、LDL颗粒平均直径均低于单支病变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单支病变患者;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LDL颗粒平均直径均低于绝经前组,小颗粒HDL所占比例及Gensini积分高于绝经前组。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LDL颗粒大小及大颗粒HDL浓度均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 结论 与绝经前组相比,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较低,小颗粒HDL浓度较高,LDL颗粒平均直径较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严重;大颗粒HDL浓度及LDL平均直径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