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9):874-878.
摘要:目的 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香青兰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以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第12周后处死,检测血清血脂水平,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P<0.01);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给药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减小(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给药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下调(P<0.05或P<0.01)。 结论 香青兰总黄酮可能通过调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代谢及下调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等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阻止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发生、发展。
2015, 23(11):1107-1112.
摘要:目的 观察经动脉外膜转染OPN-002-siRNA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期细胞实验筛选出最敏感的OPN-002-siRNA序列作为动物实验转染基因。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OPN-SCR-siRNA转染组和OPN-002-siRNA转染组。用免疫荧光、HE染色、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和OPN、TGF-β1及PCNA的表达变化,以及OPN-002-siRNA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1)球囊损伤术后3天未见明显的新生内膜,7天内膜开始增厚,14天时内膜增厚显著。(2)OPN、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于术后3、7、14天时持续升高,而PCNA mRNA和蛋白水平均于术后3天开始升高,7天达高峰,14天时下降。(3)与球囊损伤组、OPN-SCR-siRNA转染组比较,OPN-002-siRNA转染组在各个时间点新生内膜厚度明显减轻(P<0.001),OPN、TGF-β1、PCNA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01)。结论 OPN-002-siRNA可能通过特异性抑制OPN、TGF-β1、PCNA的表达,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2007, 15(5):358-360.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并且设置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阿司匹林作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较高浓度(5×10-3mol/L)的阿司匹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相对抑制率为31.5%。与对照组相比,该浓度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来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之外的保护作用。
2006, 14(2):107-110.
摘要:目的研究半边莲生物碱对内皮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内皮素1剌激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以细胞计数试剂盒计数细胞个数、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检测DNA的合成量、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活性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并应用台盼兰拒染、乳酸脱氢酶检测观察半边莲生物碱的细胞毒性反应。结果内皮素1(10-7mol/L)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p<0.01);半边莲生物碱和BQ-123均可抑制内皮素1所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内皮素1组相比,p<0.05);半边莲生物碱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但对活细胞数目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均没有影响(p<0.05)。结论半边莲生物碱(50~200 mg/L)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内皮素1所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且此抑制作用并非是通过细胞毒性作用实现的。
2006, 14(3):201-204.
摘要:目的观察局部转导C型钠尿肽基因对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8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和实验3组。后2组高脂饮食喂养,并以球囊损伤兔髂动脉建立再狭窄模型。对照组局部转导逆转录病毒载体携带的碱性磷酸酶基因;实验组局部转导逆转录病毒载体携带的C型钠尿肽基因。于术后第3天、第1周末、第2周末和第4周末取损伤段动脉进行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实验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血管腔面积、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后3天血管内膜面积、内膜厚度、内膜/中膜比值开始逐渐增加,术后2周上述各值显著增加,但实验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后第3天、第1周时p<0.05,后第2周、第4周时p<0.01)。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实验发现,术后第3天,对照组和实验组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量开始增加,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周,实验组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时,实验组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量已降至接近正常水平(p<0.05),而对照组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量增加值仍高于正常组(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对照组髂动脉损伤后2周在内膜层可见大量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而实验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表达不显著。结论局部转染C型钠尿肽基因可有效抑制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膜增生。
2006, 14(6):511-513.
摘要:目的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0901317对高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壁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养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无药对照组、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干预组[10 mg/(kg.d)]和T-0901317干预组[10 mg/(kg.d)],每组6只小鼠,灌胃6周。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干预的两组主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X受体激动剂3β-羟基-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0901317均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抑制动脉壁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提示肝X受体激动剂还可通过调脂以外的其它途径,如抑制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功能等方面,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005, 13(4):467-470.
摘要: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所致肥大心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周期素D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心肌肥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肌肥大模型,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用颈总动脉插管法动态测定心功能并观察左心室体重比及心肌细胞横径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周期素D1表达变化,分别计算其阳性细胞占总心肌细胞数的比率。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体重比及心肌细胞横径进行性增高(p<0.05),同时心功能也进行性增强(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周期素D1阳性率术后1周时显著增高(p<0.01),随后逐步回降,6周时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肌肥大中不仅有心肌细胞体积的增大而且早期伴有增殖指标高表达,这种增殖指标的高表达随着心脏对负荷的适应逐步回降至正常水平,而心肌细胞体积仍进行性增大。
2003, 11(4):333-335.
摘要:为观察不同剂量32 P照射对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的预防作用,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等观察自体移植静脉在32 P(每平方厘米2、4、8、1 6 μCi)照射下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管腔相对丧失率。结果发现,1 6 μCi照射组无明显新生内膜形成,但细胞大量坏死,血管壁结构破坏严重;8μCi照射组少量新生内膜形成,血管壁结构完整,内膜面积、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和管腔相对丧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 μCi照射组和2 μCi照射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低剂量32 P照射可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狭窄,本模型的适宜剂量为8μCi cm2 。
2003, 11(6):526-527.
摘要:探讨水飞蓟宾对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 =6 )、小剂量水飞蓟宾组[n =8,2 0mg (kg·d) ]、大剂量水飞蓟宾组[n =8,4 0mg (kg·d) ]。用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髂动脉损伤,用药组于术前3d分别用小剂量及大剂量水飞蓟宾,术后2 8d取病变血管染色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和腔面积的变化,计算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发现,小剂量水飞蓟宾对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腔面积、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P>0 .0 5 ) ;大剂量水飞蓟宾使腔面积扩大、内膜厚度减少、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减少(P<0 .0 5 )。提示水飞蓟宾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有可能用于防治再狭窄。
2003, 11(7):609-612.
摘要:为研究重组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用第2~5代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与凝血酶(4.0 ku/L)共同孵育的条件下,分别给予水蛭素(6.0 ku/L)和肝素(6.0ku/L)进行干预。通过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发现,重组水蛭素能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减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