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药物洗脱支架2年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和Nomogram构建

      2022, 30(1):59-64, 82.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Nomogram
      摘要 (578)HTML (0)PDF 8.12 M (70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2年内再狭窄(ISR)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植入DES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PASS估计模型产生队列样本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DES-ISR)及非狭窄组(non-DES-ISR),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和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其检验效能。结果 模型产生队列共1 741例,233例(13.4%)在植入DES后2年内确诊ISR,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ES-ISR的预测因素为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OR=2.77,95%CI:1.41~5.47,P=0.003)、血脂异常(OR=1.90,95%CI:1.30~2.78,P=0.001)、空腹血糖(FPG)≥6.5 mmol/L(OR=5.50,95%CI:3.05~9.92,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7.26,95%CI:3.27~16.11,P<0.001)、冠状动脉弥漫病变(OR=1.80,95%CI:1.13~2.88,P=0.014)、首次PCI操作时间≥60 min(OR=2.62,95%CI:1.13~6.05,P=0.024)和首次PCI为急诊(OR=2.20,95%CI:1.48~3.28,P<0.001)。模型验证队列102例,DES-ISR发生风险随Nomogram评分增高而增加,Nomogram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53~0.829,P=0.019)。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及PCI操作程序是DES-ISR的重要预测因素,Nomogram能够较好地识别DES-ISR高危人群,能够为高危人群的随访干预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 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与耐用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比较:临床试验Meta分析

      2021, 29(1):74-81.

      关键词: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耐用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糖尿病靶病变血运重建Meta分析
      摘要 (1092)HTML (0)PDF 10.20 M (760)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对比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耐用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果为靶病变失败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以及心源性死亡率,用以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3 855例患者应用BP-DES,2 916例患者应用DP-DES,平均随访时间为2.9年。BP-DES对比DP-DES在整体的靶病变失败率为13.5%比12.8%(RR:1.07,95%CI:0.88~1.29,P=0.50),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在整体上无统计学差异,根据随访时间小于3年、随访3年以及随访时间超过3年分为3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亚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BP-DES对比DP-DES总的心源性死亡率为6.2%比5.4%(RR:1.10,95%CI:0.90~1.34,P=0.35),根据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BP-DES对比DP-DES拥有类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不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

      2021, 29(9):799-806.

      关键词:冠心病高出血风险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裸金属支架靶病变血运重建
      摘要 (402)HTML (0)PDF 7.19 M (675)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裸金属支架(BMS)、药物涂层球囊(DCB)及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HBR)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电子数据库,收集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应用DCB或DES对比BM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本次研究的主要终点为DCB和DES对比BMS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应用后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心源性死亡率以及出血率,次要终点为间接比较应用DCB和DES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心源性死亡率以及出血率,用以对比三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DCB组和DES组对比BM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较低(RD=-0.04,95%CI:-0.05~-0.03,P<0.05),心源性死亡率较低(RD=-0.02,95%CI:-0.04~-0.01,P<0.05),再发心肌梗死率也较低(RD=-0.03,95%CI:-0.05~0.01,P<0.01)。DCB组比DES组拥有更低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0%比5.5%,RR=0.06,95%CI:0.00~0.98,P=0.05)和再发心肌梗死率(0%比5.8%,RR=0.06,95%CI:0.00~0.93,P<0.05)。三者均采取极短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在出血率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冠心病高出血风险患者中,DCB和新一代DES联合短期的DAPT对比BMS拥有更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旋磨与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

      2020, 28(4):344-349.

      关键词:冠状动脉重度钙化旋磨术药物洗脱支架SYNTAX评分
      摘要 (676)HTML (0)PDF 4.50 M (689)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旋磨与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支架对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旋磨术后支架植入(旋磨组,32例)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对照组,40例),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 旋磨组平均支架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3.25(3.0,3.50)mm比3.00(2.1,3.25)mm,P=0.002]。旋磨组球囊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最大压力、球囊后扩张次数和后扩张最大压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磨组术后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3.34±0.28)mm比(3.15±0.27)mm,P=0.005]。旋磨组手术即刻成功率(96.9%)大于对照组(92.5%),总MACCE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2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手术史[危险比(RR)为1.155(95%CI 0.030~0.691,P=0.015)]及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危险比(RR)为2.326(95%CI 0.721~0.988,P=0.035)]是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YNTAX评分为23~32分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旋磨术有提高手术即刻成功率、降低短期不良事件的趋势,PCI手术史、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是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肾小球滤过率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2017, 25(8):818-822.

      关键词: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
      摘要 (1586)HTML (0)PDF 3.30 M (113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冠状动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4例患者,均于冠状动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且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按复查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47例)及非再狭窄组(477例),统计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介入靶血管、再狭窄等数据。 结果 无论是PCI术前、术后以及复查造影时,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非再狭窄组(P<0.05);GFR均低于非再狭窄组(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血清肌酐及血清CysC水平升高、GFR下降是预测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论肾功能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肌酐及CysC升高、GFR下降是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旋磨联合支架治疗31例严重钙化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4, 22(03):279-282.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旋磨术;药物洗脱支架
      摘要 (1239)HTML (0)PDF 1.16 M (1173)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严重钙化冠状动脉行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因严重钙化冠状动脉行旋磨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13例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进行,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手术即刻成功率、住院期间及长期心血管事件随访结果。结果 31例患者平均年龄71.81±10.70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经造影证实为严重钙化冠状动脉,其中造影证实单支病变2例(6.5%),双支病变7例(22.6%),三支病变15例(48.4%),左主干+三支病变1例(3.2%),左主干病变6例(19.4%)。旋磨靶血管中左主干-左前降2例(6.5%),左前降支22例(70.9%),左回旋支2例(6.5%),左前降支+左回旋支1例(3.2%),右冠状动脉4例(12.9%)。术中需主动脉球囊反搏保护1例(3.2%),冠状动脉夹层6例(19.4%),慢血流2例(6.5%),但3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旋磨及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血肌钙蛋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13例(41.9%)在IVUS指导下进行,患者术前、术后管腔最小直径、最小直径狭窄率、管腔有效面积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0±0.3 mm比3.6±0.8 mm、74.5%±6.8%比20.3%±12.5%、4.0±1.4 mm2比 10.7±5.5 mm2(P=0.000),平均随访10.4±6.4个月,随访期间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可以去除或减轻钙化斑块、增大管腔,最终提高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 三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血清sPLA2及hs-CRP水平的影响

      2014, 22(06):613-616.

      关键词:分泌型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国产药物洗脱支架
      摘要 (1100)HTML (0)PDF 1.17 M (158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普通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药物涂层支架及无载体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对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既往无支架植入史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26例,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Firebird 2代支架组(33例)、Excel支架组(43例)及Nano支架组(50例),另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非冠心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抽血测定血清sPLA2及hs-CRP水平。结果 四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3个支架组支架植入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24 h 3个支架组血清sPLA2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四组血清sPLA2和hs-CRP水平较术前均有所升高(P<0.05);3个支架组血清sPLA2和hs-CRP水平术后较术前升高幅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上述三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均会导致短期血清sPLA2和hs-CRP水平升高,但三组间炎症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 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4, 22(12):1263-1267.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血管闭塞;血管重度狭窄;血管内成形术;自膨式支架
      摘要 (1214)HTML (0)PDF 4.21 M (1133)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中,均用自膨式支架成功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率明显改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依维莫司洗脱支架与西莫罗斯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013, 21(5):463-467.

      关键词:依维莫司洗脱支架;西莫罗斯洗脱支架;冠状动脉疾病;Meta分析
      摘要 (1299)HTML (0)PDF 1.51 M (132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与西莫罗斯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疗效方面的差别。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0年~2012年1月)、CENTRAL(1989年~2012年1月)、EMBASE(1980年~2012年1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79年~2012年1月)公开发表的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对比西莫罗斯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RCT)。以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指标,评价两种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差别。统计分析采用Stata11.0软件完成。结果共6项RCT,5196例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在再发重大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方面(RR=1.00,95%CI:0.84~1.17,P=0.96)、支架内血栓形成(RR=0.53,95%CI:0.24~1.16,P=0.11)及再血管化方面(RR=0.88,95%CI:0.70~1.09,P=0.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维莫司洗脱支架与西莫罗斯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

      2012, 20(9):837-839.

      关键词:股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成形术;内支架
      摘要 (1640)HTML (0)PDF 1.82 M (204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完全闭塞接受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资料,总结技术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结果腘动脉穿刺成功率和手术即时成功率为100%。踝臂指数(ABI)从术前的0.43±0.23上升至0.89±0.26(p<0.01)(出院前),6个月(0.86±0.25)及12个月(0.81±0.23)(p<0.01)时保持改善状态。术后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为94.7%(16/17);12个月时初次通畅率为76.5%(13/17),再次通畅率为100%。并发症(3例,17.6%)主要有腘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及肢体远端动脉急性栓塞,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处理。结论对于长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在腔内顺行开通失败的情况下运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上一页12
    共2页19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