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3(2):144-150.DOI: 10. 20039/ j. cnki. 1007-3949. 2025. 02. 007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5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两组:狭窄率50%~75%组28例、狭窄率≥75%组28例。另外,筛选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RT-3DE检查获得右心房容积参数(RAVmax、RAVmin、RAVp),并计算右心房被动射血分数(RAPEF)、右心房主动射血分数(RAAEF)及右心房最大容积指数(RAVImax)。运用2D-STI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右心房应变率(RASRs、RASRe、RASR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2D-STI参数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2D-STI、RT-3DE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对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的诊断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狭窄率50%~75%组RAPEF、RASRe减低,RAAEF、RASRa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狭窄率50%~75%组相比,狭窄率≥75%组RAPEF、RASRs、RASRe及RASRa减低,RAVmax、RAVmin、RAVp、RAVImax、RAAEF升高(均P<0.05)。狭窄率50%~75%组、狭窄率≥75%组2D-STI参数与NT-proBNP及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D-STI、RT-3DE及二者联合应用对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8、0.8917、0.9564,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且2D-STI优于RT-3DE。 [结论]评价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时,2D-STI联合RT-3DE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使用,并且2D-STI优于RT-3DE。
2024, 32(9):771-776.
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从Dryad数据库中提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回顾性研究数据,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MACE将接受DES的中青年CAD患者分为MACE组(n=57)和非MACE组(n=3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响因素对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MACE组患者支架直径小于非MACE组(P<0.001),累及左主干数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直径(OR=0.184,95%CI:0.084~0.405,P<0.001)和累及左主干(OR=9.319,95%CI:2.291~37.904,P=0.002)是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当支架直径>3 mm时,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MACE发生的风险显著下降。支架直径和累及左主干联合预测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发生MACE的AUC为0.700(95%CI:0.623~0.776)。 [结论]较小的支架直径和病变累及左主干是中青年CAD患者DES植入术后发生MACE的不良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给予重视。
2024, 32(12):1089-1096.
摘要:心脏磁共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多平面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运动及形态功能、血流和灌注等一站式评估。本文将简要介绍心脏磁共振的常见影像学指标,并重点介绍各个参数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2023, 31(1):63-69.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1.009
摘要: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联合动脉硬化指数(AI)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10月在佛山市中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150例患者,分为单支组(36例)、双支组(49例)、三支组(65例);同期行CAG后排除冠心病的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冠心病分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6例。比较各组PPI、AI水平差异,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Gensini评分与PPI、AI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PPI、AI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 [结果]单支组、双支组及三支组PPI、AI水平依次增加(P<0.05)。SAP组、UAP组、NSTEMI组及STEMI组PPI、AI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I、AI均与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r=0.561、r=0.629,均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PI、AI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PI、AI以及Gensini评分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PPI、AI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0.899,PPI联合AI预测冠心病的AUC为0.937;PPI、AI分别预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AUC为0.893、0.917,PPI联合AI预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效能较大,AUC为0.969。 [结论]PPI、AI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PI联合AI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3, 31(2):131-138.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2.005
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VUS)参数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NSTE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和多支病变组(48例)。分析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斑块负荷、偏心指数、重构指数、纤维帽厚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VUS参数变化对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胱抑素C(CysC) >1.54 mg/L(OR=2.115,95%CI:1.377~3.04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34.25 mg/L(OR=1.342,95%CI:1.128~2.412)、斑块负荷>60%(OR=1.399,95%CI:1.232~2.405)、偏心指数>6.99(OR=1.357,95%CI:1.035~2.164)、重构指数>0.99(OR=1.840,95%CI:1.374~3.023)、纤维帽厚度<0.72 mm(OR=0.933,95%CI:0.785~0.994)及LVEF<58%(OR=0.726,95%CI:0.544~0.862)是NSTE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斑块负荷、偏心指数、重构指数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纤维帽厚度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斑块负荷升高、偏心指数升高、重构指数升高及纤维帽厚度降低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95%CI:0.841~0.953),远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值。基于7项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839,C-index指数为0.82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χ2=1.475,P=0.386),且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 [结论]NSTEAMI患者的斑块负荷、偏心指数、重构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纤维帽厚度与LVEF呈正相关。斑块负荷升高、偏心指数升高、重构指数升高及纤维帽厚度降低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诊断价值远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
2023, 31(7):639-644.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基础上,因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所致心肌持久性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心肌坏死。炎症因子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相关炎症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3, 31(10):879-884.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形态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9年1月─10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21例,另选取于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正常者35例作为对照组,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作为血小板形态参数指标。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结果统计Gensini评分,分为低分值组(1~40分)、中分值组(41~80分)、高分值组(81分及以上),比较各组之间血小板形态参数的差异,寻找Gensini高分的危险因素。 [结果]ACS组MPV、PDW、PLCR及男性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W、MPV、PLCR在对照组、Gensini低、中、高分值组中逐步递增(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W(r=0.814,P<0.05)、MPV(r=0.822,P<0.05)、PLCR(r=0.802,P<0.05)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CR可作为冠状动脉Gensini高分的危险因素。 [结论]PLCR、PDW、MPV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2023, 31(11):969-97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确诊为AMI的42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Gensini评分用以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法分为低Gensini评分组(<45分,n=140)、中Gensini评分组(45~86分,n=143)和高Gensini评分组(≥87分,n=14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高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yG指数与AMI患者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结果]高Gensini评分组TyG指数较低、中Gensini评分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为AMI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27,95%CI:2.642~67.235,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yG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3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95%CI:0.630~0.731,P<0.001)。当TyG指数临界值取1.555时,其预测AMI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效能最高,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50.5%。 [结论]TyG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且独立相关。
2023, 31(12):1058-1066.
摘要:目的]明确残余胆固醇(RC)与青年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风险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3 200例,按照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70岁)和老年组(≥70岁);根据RC水平分为高组和低组。统计分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用KM法评估无MACE事件的生存率,Cox回归评价临床终点的预测因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展示RC与MACE风险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完成随访3 112例,随访率为97.25%。其中青年组(<45岁)160例,中年组(45~70岁)2 390例,老年组(≥70岁)562例。随访时间中位数7.36年。其中864例(27.8%)经历了MACE事件。KM曲线显示,RC不是全年龄段冠心病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预测因子(P>0.05),也不是中年组和老年组的预测因子(P>0.05);KM曲线和Cox回归发现,RC是青年冠心病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RC每升高1 mmol/L其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1.07倍(HR=2.7,5%CI:1.35~3.17,P<0.01);通过计算及验证,发现预测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RC最佳截断值为0.94 mmol/L,RC>0.94 mmol/L的青年冠心病患者MACE风险增加1.98倍(HR=2.8,5%CI:1.41~6.32,P<0.01);反之,RC<0.94 mmol/L的青年冠心病患者MACE风险降低66%(HR=0.4,5%CI:0.16~0.71,P<0.01)。 [结论]高血浆RC水平是青年冠心病患者远期(7.36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该人群RC水平的最佳截断值为0.94 mmol/L,在此水平以下可使青年冠心病患者的MACE风险降低66%。
2022, 30(3):198-204.
摘要:目的 研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循环微小RNA(miR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失功能HDL模型小鼠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缺陷(SR-BⅠ-/-)小鼠发掘特异性miRNA谱的变化;收集30例2020年9月—2021年5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浆并检测miRNA的变化,对照组为同时期住院的非CAD患者,两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1.04 mmol/L。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BⅠ-/-小鼠血浆miR-135a水平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AD组血浆对氧磷酶1(PON-1)活性降低;对照组PON-1活性与HDLC水平正相关,但CAD组PON-1活性与HDLC水平无相关性。CAD组血浆miR-135a水平降低,且与PON-1活性正相关。CAD组血浆miR-17显著降低,miR-223和miR-760水平显著升高,但与HDLC水平或血浆PON-1活性均无相关性。结论 高HDLC的CAD患者血浆miR-135a水平明显降低,且与PON-1活性正相关,可能与HDL抗氧化能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