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8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SIRT6过表达激活AMPK/Nrf2/HO-1通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2024, 32(8):663-668, 676.

      关键词:沉默调节蛋白6腺苷酸环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氧化应激DNA损伤细胞凋亡
      摘要 (273)HTML (0)PDF 9.44 M (4876)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沉默调节蛋白6(SIRT6)过表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AMPK/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 [方法]将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AngⅡ+SIRT6组和AngⅡ+空载体(EV)组,通过RT-PCR检测SIRT6的mRNA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IRT6、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Bcl-2)、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p-ATM)及AMPK/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MPK、Nrf2、HO-1)的表达水平,DCFH-DA染色法测定活性氧(ROS)含量,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SIRT6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γ-H2AX、p-ATM蛋白表达升高,p-AMPK、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ROS活性增高(均P<0.01)。与AngⅡ+EV组相比,AngⅡ+SIRT6组SIRT6水平及细胞活性增高,细胞凋亡及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γ-H2AX、p-ATM蛋白表达降低,p-AMPK、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ROS的活性降低(均P<0.01)。 [结论]SIRT6过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AMPK/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血清可溶性CD163、HO-1水平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

      2021, 29(10):864-868.

      关键词: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血红素氧合酶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狭窄预测价值
      摘要 (430)HTML (0)PDF 3.64 M (566)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并探讨二者表达水平与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LEAOD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复查结果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47)和无再狭窄组(n=6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CD163、HO-1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CD163、HO-1水平对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再狭窄组血清sCD163、HO-1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CD163、HO-1诊断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AUC分别为0.863、0.736,截断值分别为660.792 μg/L、15.067 μg/L,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0.9%、57.4%,特异度分别为77.9%、92.6%。血清sCD163、HO-1联合检测诊断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AUC为0.896,对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7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sCD163、HO-1是影响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CD163、HO-1在LEAOD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参与LEAOD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发展,提示sCD163、HO-1可能作为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 虎杖苷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损伤

      2019, 27(9):757-763.

      关键词:虎杖苷急性心肌梗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氧化应激
      摘要 (809)HTML (0)PDF 9.44 M (870)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虎杖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AMI组、虎杖苷组、虎杖苷+ZnPP组。后3组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式建立AMI模型。虎杖苷为每天40 mg/kg灌胃,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ZnPP为每天20 mg/kg腹腔注射。造模后第8天,检测各组心功能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血清心肌损伤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氧化应激指标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HO-1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AMI组LVEF、+dp/dtmax、-dp/dtmax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及心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Nrf-2、HO-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AMI组比较,虎杖苷组LVEF、+dp/dtmax、-dp/dtmax及心肌SOD、GSH-Px的含量及Nrf-2、HO-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LDH、CK、CK-MB含量及心肌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虎杖苷组比较,虎杖苷+ZnPP组LVEF、+dp/dtmax、-dp/dtmax及心肌SOD、GSH-Px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LDH、CK、CK-MB含量及心肌MDA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虎杖苷能够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损伤,该效应可能由Nrf2/HO-1通路的激活介导。

    • 转染HO-1基因的巨噬细胞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区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

      2018, 26(5):467-473.

      关键词:腺病毒转染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和氧化应激
      摘要 (1034)HTML (0)PDF 9.07 M (90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移植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的巨噬细胞在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区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φ)并分为对照组、腺病毒(Ad)空载体转染巨噬细胞组(Ad-Mφ组)、含HO-1基因的Ad转染巨噬细胞组(Ad-HO-1-Mφ组)。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活力、HO-1蛋白表达量及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等细胞因子表达量。另以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SD大鼠AMI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d-Mφ移植组和Ad-HO-1-Mφ移植组,分别于心肌梗死区多点注射磷酸缓冲液(PBS)、含Ad-Mφ (2×109/L)的PBS液、含Ad-HO-1-Mφ(2×109/L)的PBS液各100 μL,5天后处死各组大鼠,取梗死区心肌组织检测HO-1 蛋白及IL-12、TNF-α、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表达量,同时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腺病毒转染本身不影响巨噬细胞活力,但却能将HO-1基因转入巨噬细胞并获得高效表达(P<0.05),转染HO-1基因的巨噬细胞可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并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均为P<0.05)。与对照组及Ad-Mφ移植组比较,Ad-HO-1-Mφ移植组心肌梗死区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促炎因子TNF-α、IL-12、MCP-1表达减少而抗炎因子IL-10表达增加,对应的T-AOC 升高而MDA显著降低(均为P<0.05)。 结论 Ad-HO-1-Mφ能够高表达HO-1蛋白并向具有抗炎特性的M2型极化。将Ad-HO-1-Mφ移植到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仍能高表达HO-1蛋白并显著减轻梗死区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

    • 基于Nrf2/HO-1及NF-κB途径探讨积雪草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18, 26(11):1133-1139.

      关键词:积雪草酸急性心肌梗死核因子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核因子κB
      摘要 (966)HTML (0)PDF 6.35 M (828)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积雪草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SD大鼠,使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5 mg/kg、50 mg/kg、100 mg/kg积雪草酸工作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8天。记录手术前、手术后即刻、给药1、3、7、10、14、21及28天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采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低温取心室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rf2/HO-1和NF-κB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rf2/HO-1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给予积雪草酸治疗后心肌梗死大鼠心电图ST段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核溶解、消失,甚至坏死;积雪草酸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紊乱程度减轻,细胞核溶解现象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大鼠血清LDH、CK-MB、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SOD水平显著下降(P<0.01),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积雪草酸各剂量组心肌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大鼠血清LDH、CK-MB、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积雪草酸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其可能是通过调节Nrf2/HO-1及NF-κB途径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 血红素氧合酶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

      2016, 24(1):92-96.

      关键词:红素氧合酶1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613)HTML (0)PDF 2.95 M (648)收藏

      摘要:红素氧合酶1(HO-1)是一种热休克蛋白,它也是血红素降解过程中的限速酶。HO-1能将具有氧化性质的血红素分解生成具有抗氧化性质的胆红素和抗炎症作用的CO而发挥抗炎症与抗氧化应激等细胞保护功能。鉴于包括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再狭窄、心肌梗死在内的冠心病都与活性氧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密切相关,近年已有大量研究证明HO-1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再狭窄及改善心肌梗死预后等方面均能起到重要作用,预示HO-1有望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新靶点。

    • 幽门螺杆菌和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2016, 24(11):1133-1137.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红素加氧酶1冠心病
      摘要 (959)HTML (0)PDF 3.82 M (90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92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3例)和冠心病组(149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46例)和多支病变组(65例)。所有患者均行13C呼气试验、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及血浆HO-1水平测定,并计算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同时收集疾病史,测定血尿酸、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值、HO-1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吸烟人数及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和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O-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和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HO-1水平则降低(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69,P<0.01),而HO-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952,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值与HO-1呈负相关(r=-0.858,P<0.0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和HO-1水平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血红素氧化酶1启动子区功能性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

      2014, 22(03):265-268.

      关键词:冠心病;血红素氧化酶1;多态性;易感性
      摘要 (1170)HTML (0)PDF 2.27 M (946)收藏

      摘要:目的 血红素氧化酶1(HO-1)是诱导型血红素代谢限速酶,具有抗氧化与抗炎作用。该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影响HO-1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探讨HO-1启动子区联合STR-SNP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间的关联。方法 毛细管电泳与Sanger测序分析171例冠心病及70例对照个体HO-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与SNP分型。分类树模型预测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与对照者的辨析能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多因素降维法分析多态性与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STR、SNP标记分类树模型对冠心病患者、对照个体的正确分类比例为71.0%(P<0.001)。STR-SNP单体型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1.890,95%CI:1.162~3.076,P0.010),与吸烟存在交互作用(P0.008)。STR-SNP与吸烟交互作用明显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OR:6.994,95%CI:3.428~14.272,P0.001)。结论 HO-1基因启动子区功能性STR、SNP可作为冠心病易感风险评估的分子标记。

    • 姜黄素后处理通过血红素氧合酶1发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4, 22(07):685-689.

      关键词:姜黄素;血红素氧合酶1;缺血/再灌注损伤
      摘要 (1165)HTML (0)PDF 1.64 M (128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I/R组、姜黄素后处理组和姜黄素+ZnPPⅨ后处理组。结扎雄性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6 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缺血30 min后再灌注前1 分钟内由舌下静脉推注姜黄素或ZnPPⅨ。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病理改变以及心功能改变、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和表达改变。结果 与I/R组比较,姜黄素后处理可明显上调HO-1活性和表达,并能显著抑制I/R后的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反应。这一保护作用可被HO-1抑制剂ZnPPⅨ部分消除。结论 姜黄素后处理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心肌I/R损伤,其保护作用与上调HO-1蛋白的活性和表达有关。

    •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413A/T位点多态性与血脂异常个体冠心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

      2010, 18(1):63-66.

      关键词:冠心病;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多态性;血脂异常
      摘要 (1361)HTML (0)PDF 3.51 M (998)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413A/T位点多态性,阐明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病例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仿的120例个体为对照。启动子区直接测序方法检测-413 A/T 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作为协变量,统计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413 A/T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413 位点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且携带TT基因型的血脂异常患者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减少 (校正后OR=0.179,95%CI=0.05~0.642)。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413 A/T可能是评价血脂异常个体冠心病易感性风险的重要标记。

    上一页12
    共2页18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