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2(2):118-126.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行支架植入术的时间划分为建模组(2016年6月—2021年12月,220例)和验证组(2022年1月—2023年6月,52例)。在建模组中,随访期间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者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狭窄(ISR)组(50例)和非支架内狭窄组(170例)。基于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所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建模组中220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有50例发生了ISR,ISR的发生率为22.72%。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分值高、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合并颈内动脉和/或对侧椎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8 mmol/L、术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偏低及较小的支架直径是ISR发生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个变量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ISR发生建模组的AUC为0.857(95%CI:0.799~0.915),验证组的AUC为0.847(95%CI:0.732~0.961),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发生ISR的危险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ISR发生的高危患者,及时做出干预,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2024, 32(9):805-812.
摘要: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炎症反应在ISR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刺激进程,ISR在数月甚至数年内即可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且ISR的炎症机制更为复杂。炎症因子通过调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分化、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众多机制参与ISR的发生发展。文章简述了ISR的分型及影响因素,着重阐述了不同炎症因子在ISR中的作用,以期为ISR的炎症机制研究及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
2023, 31(2):148-156.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2.007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警模型。 [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1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ISR组(n=42)和非ISR组(n=140)。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ISR有42例,发生率为23.08%;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显示,两组糖尿病、长期吸烟、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4,5%CI:1.733~11.498,P=0.002)、长期吸烟(OR=4.8,5%CI:1.812~11.921,P=0.001)、支架直径≤3 mm(OR=4.4,5%CI:1.692~10.947,P=0.002)、高尿酸(OR=2.0,5%CI:1.092~6.826,P=0.032)、hs-CRP>10 g/L(OR=3.3,5%CI:1.493~10.574,P=0.006)、SAA≥10 mg/L(OR=6.8,5%CI:2.394~17.640,P=0.000)及脂蛋白(a)≥300 mg/L(OR=2.5,5%CI:1.209~7.319,P=0.018)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nomogram预警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64(95%CI:0.831~0.897),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AUC为0.834(95%CI:0.806~0.862),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3%~100%范围内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 [结论]糖尿病、长期吸烟、支架直径≤3 mm、高尿酸、hs-CRP>10 g/L、SAA≥10 mg/L、脂蛋白(a)>300 mg/L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
2023, 31(5):427-431.DOI: 10.20039/j.cnki.1007 3949.2023.05.009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氧分压(TcPO2)联合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3例LASO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介入治疗后1年再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未狭窄组(n=79)和再狭窄组(n=34),采用ELISA及相应试剂盒检测血清ox-LDL水平,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TcPO2,比较两组资料及TcPO2、ox-LDL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评估TcPO2、ox-LDL值预测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效能。 [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饮酒、脑血管疾病史、冠心病史、病变血管支数、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吸烟、术后不规律用药、植入支架数量、ox-LDL和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P<0.05),TcPO2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术后不规律用药、植入支架数量多、TcPO2降低、ox-LDL和血尿酸增高为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显示,ox-LDL与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呈正相关(r=0.513,P<0.001),TcPO2与其呈负相关(r=-0.52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cPO2+ox-LDL预测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时的效能(AUC=0.802)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时,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7.60%、94.90%,临界点为37.23 mmHg、5.31 mmol/L。 [结论]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患者TcPO2降低、ox-LDL增高,二者对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有一定预测价值,TcPO2与ox-LDL结合能更全面反映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情况。
2022, 30(1):59-64, 82.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2年内再狭窄(ISR)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植入DES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PASS估计模型产生队列样本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DES-ISR)及非狭窄组(non-DES-ISR),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和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其检验效能。结果 模型产生队列共1 741例,233例(13.4%)在植入DES后2年内确诊ISR,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ES-ISR的预测因素为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OR=2.77,95%CI:1.41~5.47,P=0.003)、血脂异常(OR=1.90,95%CI:1.30~2.78,P=0.001)、空腹血糖(FPG)≥6.5 mmol/L(OR=5.50,95%CI:3.05~9.92,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7.26,95%CI:3.27~16.11,P<0.001)、冠状动脉弥漫病变(OR=1.80,95%CI:1.13~2.88,P=0.014)、首次PCI操作时间≥60 min(OR=2.62,95%CI:1.13~6.05,P=0.024)和首次PCI为急诊(OR=2.20,95%CI:1.48~3.28,P<0.001)。模型验证队列102例,DES-ISR发生风险随Nomogram评分增高而增加,Nomogram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53~0.829,P=0.019)。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及PCI操作程序是DES-ISR的重要预测因素,Nomogram能够较好地识别DES-ISR高危人群,能够为高危人群的随访干预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2022, 30(2):100-104.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于约1年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1 652例糖尿病患者中,135例为ISR患者(ISR组),从其余患者中随机选取85例无ISR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无ISR组)。检测血清OPG水平及生物化学指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无ISR组(P<0.001)。与无ISR组相比,ISR组患者的吸烟发生率更高,血清肌酐、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累及的血管更多,肾小球滤过率更低,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患者更少,支架直径更小(P均<0.05)。将血清OPG水平按三分位数分组,在校正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高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5.349倍(OR=5.349,95%CI为2.049~13.967,P=0.001),中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711倍(OR=2.711,95%CI为1.095~6.710,P=0.031)。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清OPG水平与ISR的发生相关,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 30(4):347-351.
摘要: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于本院行PCI术的202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两组:ISR组56例和非ISR组1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ESM-1、HIF-1α水平。分析血清ESM-1与HIF-1α水平对ISR的预测价值及影响ISR的因素。结果 ISR组吸烟史比例、血糖、LDLC水平、血清ESM-1、HIF-1α水平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 PCI术后ISR患者血清ESM-1水平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r=0.545,P<0.05)。血清ESM-1、HIF-1α预测UAP患者PCI术后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51,特异度分别为87.0%、74.0%,灵敏度分别为82.1%、85.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特异度为91.8%,灵敏度为78.6%。ESM-1(≥2.42 μg/L)、吸烟是影响UAP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后血清ESM-1、HIF-1α水平增高与ISR发生密切相关。
2022, 30(8):725-730.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8.013
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主要难题是再狭窄。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促进巨噬细胞内脂质积聚,从而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介入术后,血管内皮细胞也能特异性分泌FABP4;FABP4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使之增殖和迁移形成增生内膜,并促进炎症反应,造成介入术后再狭窄。提示FABP4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一个重要靶点。本文简述FABP4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并就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及介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2022, 30(12):1098-1104.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12.014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血管狭窄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比高,严重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但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其他外周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比例非常高,严重影响了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稳定的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解决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提供工具。因此,文章整理了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运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据。
2021, 29(4):317-321.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microRNA-224(miR-22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21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n=42)和非狭窄组(n=1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S患者血清miR-224水平,并分析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212例ACS患者接受PCI治疗1年内有42例(19.8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尿病比例和支架长度均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iR-224水平随时间进展呈升高趋势,狭窄组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低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评价AC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860,高于术后1天miR-224和术后3天miR-224(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糖尿病、支架长度和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P<0.05)。结论 miR-224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关系密切。ACS患者PCI术后7天血清miR-224水平低提示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