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1(7):606-611.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诊断结果将其分为高血压组(n=42)、高血压CAS组(n=58);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压CAS组血清HB-EGF、SAA水平及CIM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100例高血压患者血清HB-EGF、SAA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AS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B-EGF、SAA水平对高血压患者CAS的诊断价值。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和高血压CAS组血清HB-EGF、SAA水平显著升高(P<0.05),CIMT显著增加(P<0.05)。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CAS组血清HB-EGF、SAA水平显著升高(P<0.05),CIMT显著增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B-EGF、SAA水平与CIMT均表现为正相关(r=0.807,95%CI:0.7257~0.8662,P<0.001;r=0.765,95%CI:0.6688~0.835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B-EGF、高SAA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B-EGF、SAA水平诊断CAS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9.84 μg/L、8.97 mg/L,两者单独及联合诊断CAS的AUC分别为0.811、0.810、0.875,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高于单独诊断。 [结论]血清HB-EGF、SAA水平在高血压CAS患者中显著升高,两者与CIMT均为正相关,且对高血压C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2023, 31(10):865-871.
摘要:目的]探讨华良姜素对PDGF-BB诱导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利用25 μg/L的PDGF-BB处理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DGF-BB组(模型组)、PDGF-BB+华良姜素(10、20、40 μmol/L)组和DMSO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HA-VSMC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HA-VSMC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效应蛋白p62、LC3、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以及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PDGF-BB处理后,HA-VSMC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上调(P<0.01),华良姜素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HA-VSMC的增殖和迁移,且随浓度的上升抑制能力越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40 μmol/L华良姜素处理后,LC3Ⅰ以及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p62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发现40 μmol/L华良姜素与AMPK抑制剂Compound C,对PDGF-BB诱导的HA-VSMC 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一致。 [结论]华良姜素可抑制PDGF-BB诱导的HA-VSMC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实现。
2022, 30(1):54-58.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sST2)水平与胸主动脉瘤(TAA)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TGF-β1、sST2水平诊断胸主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收治的72例TAA患者(TAA组)和7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TGF-β1、sST2、炎症因子以及纤维化指标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胸主动脉瘤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TGF-β1、sST2与胸主动脉瘤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炎症因子以及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胸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F-β1、sST2诊断胸主动脉瘤的价值。结果 TAA组血清TGF-β1、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t=18.480、27.534,P<0.05)。血清TGF-β1、sST2水平与胸主动脉瘤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3(IL-33)、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均呈正相关(r/rs=0.751~0.921,P<0.05)。高水平IL-33[OR(95%CI)=1.250(1.062~1.471)]、PCⅢ[OR(95%CI)=1.390(1.131~1.707)]、Ⅳ-C[OR(95%CI)=1.141(1.005~1.296)]、TGF-β1[OR(95%CI)=2.447(1.370~4.372)]、sST2[OR(95%CI)=1.749(1.327~2.306)]是胸主动脉瘤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TGF-β1与sST2联合诊断胸主动脉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高于单独TGF-β1或sST2诊断(P<0.05)。结论 血清TGF-β1、sST2水平增高与胸主动脉瘤的发生以及胸主动脉瘤病变长度和病变程度均有关,可作为胸主动脉瘤病情评估的潜在指标。
2022, 30(6):495-500.
摘要:目的 探讨桂北地区汉族人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8例桂北地区汉族CHD患者为CHD组,以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1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HD组和对照组血清MFG-E8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MFG-E8基因rs1878326和rs4945位点基因型;同时分析CHD组相关位点基因型与血清MFG-E8水平的关系。结果 CHD组血清MFG-E8水平为1.63(1.1,2.04)μg/L,对照组为3.29(2.9,3.59)μg/L,CH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Z=-15.370,P<0.001)。CHD组MFG-E8基因rs4945 C>A位点CA基因型频率为31.6%,A等位基因频率为15.8%,均高于对照组(18.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4945 C>A位点CA基因型患CHD的风险比CC基因型增大(OR=2.029,95%CI:1.229~3.349),A等位基因患CHD的风险比C等位基因增大(OR=1.835,95%CI:1.153~2.921)。CHD组rs4945 C>A位点不同基因型血清MFG-E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0,P=0.114)。rs1878326 C>A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CHD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桂北地区汉族人CHD患者血清MFG-E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MFG-E8基因rs4945 C>A多态性位点与CHD具有相关性。
2021, 29(4):342-348.
摘要:血管生成是由已存在的血管在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新血管的过程,病理性血管生成除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控外,还与许多炎症因子、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相关。病理性血管生成在肿瘤中不仅可为肿瘤细胞提供血供和养分,还可促进肿瘤细胞向远端组织和器官转移。内质网应激是真核细胞对细胞内环境改变所做出的应激反应,轻微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可引导蛋白质的正确折叠,恢复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然而持续性或剧烈的应激反应则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内质网应激引起的血管生成主要通过激活内质网上的三个效应器:X-box结合蛋白1S、激活转录因子4和剪切后的ATF-6,这三种效应器可作用于下游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IL-8、IL-6等),从而促进血管生成。病理性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主要有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本文从内质网应激与病理性血管生成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2021, 29(12):1053-1058.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9c(miR-29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选取15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分为DR组(n=65)和NDR组(n=89),另选取同期6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DR组血清miR-29c与bFGF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9c、bFGF水平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NDR组、DR组血清miR-29c、bFGF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R组血清miR-29c与bFGF水平呈正相关(rs=0.59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132,95%CI:1.046~1.226)、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2.021,95%CI:1.499~2.725)、miR-29c(OR=2.113,95%CI:1.132~3.943)、bFGF(OR=3.808,95%CI:1.178~5.304)为DR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29c与bFGF联合诊断DR的灵敏度、特异度(76.92%和83.15%)均高于单独miR-29c(64.62%和78.65%)、bFGF(75.38%和60.67%)诊断。结论 T2DM患者血清miR-29c、bFGF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密切相关,共同参与了视网膜病变发生,联合检测血清miR-29c、bFGF水平可提升DR诊断效能。
2020, 28(5):447-451.
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浓度变化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2例,以及造影结果正常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50例。 冠心病(ACS和SAP)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60例,双支病变者25例,单支病变者19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PDGF-C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PDGF-C浓度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结果 ACS组及SAP组血浆PDGF-C浓度比对照组高(P<0.05)。 冠状动脉多支及双支病变组血浆PDGF-C浓度比单支病变组高(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PDGF-C浓度与Gensini评分有一定相关性(r=0.21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浓度血浆PDGF-C相比于低浓度血浆PDGF-C,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OR=1.006, 95%CI 1.002~1.011)。血浆PDGF-C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灵敏度为77.88%。结论 高浓度血浆PDGF-C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2020, 28(6):468-474.
摘要: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机制。方法 在建立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基础上,以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μg/L)FGF21处理泡沫细胞24 h,以200 μg/L FGF21处理泡沫细胞不同时间(0、6、12、24、48 h),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检测LC3,MDC染色分析自噬小体,HPLC、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内胆固醇蓄积,液体闪烁计数分析胆固醇流出。结果 200、400 μg/L的FGF21,以及200 μg/L的FGF21作用24 h和48 h,泡沫细胞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其胆固醇流出显著增强。机制研究发现,FGF21可诱导泡沫细胞自噬体形成,且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LC3-Ⅰ)至微管相关蛋白Ⅱ轻链3(LC3-Ⅱ)转化率显著增加,但自噬相关基因5(ATG5)siRNA或3-甲基腺嘌呤(3-MA)或巴弗洛霉素A1(BafA1)干预自噬后,FGF21对TC、FC和CE的降低作用减弱,同时胆固醇流出减少,泡沫细胞脂质蓄积加重。结论 FGF21通过上调自噬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
2020, 28(6):496-500.
摘要: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途径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TMS组、rTMS+ADW742组,后3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造模后2周rTMS组给予rTMS干预、rTMS+ADW742组给予rTMS及ADW742干预,持续2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TUNEL法检测海马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细胞色素C(Cyt-C)、裂解型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IGF-1、IGF-1R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海马中IGF-1、IGF-1R的表达量明显减少,海马中细胞凋亡率及Cyc-C、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rTMS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海马中IGF-1、IGF-1R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海马中细胞凋亡率及Cyc-C、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rTMS组比较,rTMS+ADW742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海马中IGF-1、IGF-1R的表达量明显减少,海马中细胞凋亡率及Cyc-C、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rTMS能够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激活海马中IGF-1R途径并抑制凋亡是相关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