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1(4):297-303.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4.003
摘要:目的]探讨四种常规炎症标志物联合检测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99例,年龄(60.4±10.4)岁;AMI患者96例,年龄(61.9±14.6)岁;收集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年龄(58.2±9.5)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炎症标志物,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疾病预测价值。 [结果]AMI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充分调整了协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D与AMI发病呈负相关(OR=0.952,95%CI为0.932~0.973,P<0.001),WBC、NEUT和Hcy与AMI发病呈正相关(OR=1.901,95%CI为1.510~2.393,P<0.001;OR=2.059,95%CI为1.580~2.684,P<0.001;OR=1.041,95%CI为1.010~1.073,P=0.008)。ROC曲线分析显示,通过这四种常规炎症标志物建立的联合因子预测AMI的AUC为0.836(95%CI为0.780~0.891,P<0.001),在TC和LDLC均正常的患者中联合因子预测AMI的AUC为0.852(95%CI为0.789~0.914,P<0.001)。 [结论]WBC、NEUT和血清Hcy水平升高以及血清SOD水平下降是冠心病患者AMI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四种炎症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能提高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预测效能。
2023, 31(6):491-498.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6.005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50)、双支病变组(n=50)、多支病变组(n=50);根据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6)、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48)、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76)。检测各亚组间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分析三者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及临床分型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效能。 [结果]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为双支病变组的1.52、1.96及1.16倍(均P<0.05),为单支病变组的2.38、3.32及1.50倍(均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是单支病变组的1.57、1.69及1.29倍(均P<0.05)。AMI组血清sdLDL和MPV/PLT水平是UAP组的1.39和1.29倍(均P<0.05),是SAP组的1.37和1.38倍(均P<0.05);UAP组血清sdLDL和MPV/PLT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水平是SAP组的2.59、1.85倍(均P<0.05),AMI组hs-CRP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增高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dLDL、hs-CRP及MPV/PLT水平不仅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5、0.569及0.495,均P<0.05),还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00及0.414,均P<0.05)。④ROC曲线显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联合检测比单一指标检测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效能更高。 [结论]血清sdLDL、hs-CRP和MPV/PLT水平增高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及冠心病临床分型呈正相关。
2017, 25(3):264-268.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替格瑞洛治疗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的水平变化及短期预后。 方法 入选首次发生症状并成功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107例,按双抗血小板治疗时是否应用替格瑞洛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和氯吡格雷组53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即刻、服药后24 h、第4天及第7天hs-CRP和ESM-1的水平变化以及二者是否具有相关性,同时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hs-CRP和ESM-1水平在服药后24 h均有明显上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第4天、第7天hs-CRP和ESM-1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1随hs-CRP水平升高而升高,ESM-1与 hs-CRP呈正相关(r=0.535,P<0.001);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患者在缺血终点事件、出血事件以及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替格瑞洛在STEMI患者治疗中能够更加迅速降低细胞炎症反应并稳定血管内皮,从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减少血栓的形成及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且并不增加明显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2016, 24(10):1007-1010.
摘要:目的 从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窦中取血检验含凝血酶敏感素4型基序的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TS4)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DAMTS4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简单病变组及复杂病变组,其中30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血液检测标本从冠状静脉窦获得。ADAMTS4及hs-CRP值分别通过 ELISA及免疫浊度法检测。结果 复杂病变组ADAMTS4及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简单病变组(P<0.001)。所有研究对象及冠心病患者的ADAMTS4水平均与hs-CRP水平相关(r1=0.73,r2 = 0.76,P<0.01)。PCI后ADAMTS4值高于PCI前(P<0.001), hs-CRP亦表现出相似结果 (P=0.025)。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ADAMTS4及hs-CRP水平升高。PCI后冠状动脉ADAMTS4及hs-CRP升高,可能由PCI过程中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机械挤压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释放而出。
2016, 24(10):1015-1018.
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NSTEMI并择期P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简称序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即刻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钙,随后40 mg/d。序贯治疗组于术前6 h内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钙,阳性对照组术前未追加阿托伐他汀钙。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48 h测定血脂、hs-CRP,并随访所有患者PCI术后12周内MACE。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脂水平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序贯治疗组术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2周内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比6%,P>0.05);两组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肝酶和肌酶升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一定程度抑制NSTEMI患者PCI术后内皮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但是不能减少12周内MACE。
2016, 24(11):1104-1108.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判断机体介入前后炎症状况,并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炎症因子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入选从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6月17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其临床资料和介入手术情况,采集其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天及30天的血样标本,测定hs-CRP浓度,比较介入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介入治疗1年后电话随访所有入选患者,收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共入选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84例。介入治疗1天后血浆hs-CRP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10.00±24.81 mg/L比7.52±17.90 mg/L,P=0.409),介入治疗30天后血浆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2.80±4.66 mg/L比7.52±17.90 mg/L,P<0.001),较术后1天亦显著降低(P<0.001);介入治疗后1年内有16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事件的患者术前hs-CRP水平高于无事件患者(10.38±19.40 mg/L比6.84±17.61 mg/L,P=0.018),但术后1天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12.91±27.76 mg/L比9.32±24.24 mg/L,P=0.175),术后30天hs-CRP水平亦无显著差异(3.54±5.98 mg/L比2.63±4.32 mg/L,P=0.316)。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hs-CRP水平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在介入治疗30天后逐渐消退,这种变化可通过hs-CRP的浓度变化得到反映。
2015, 23(08):825-828.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的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和头晕患者378例,其中确诊脑白质病变(WML) 166例。根据头颅磁共振(MRI)所见,按Fazekas分级标准将166例患者分为WML0级组72例、WML1级组55例、WML2级组39例,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hs-CRP及IL-6的差异。结果 与WML0级组比较,WML2级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hs-CRP和IL-6明显增高(P<0.05);与WML1级组比较,WML2级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hs-CRP和IL-6明显增高(P<0.05),提示年龄、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均为WML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剔除年龄、冠心病史、血压等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WML程度相关(OR=1.480,95%CI为1.030~1.850,P0.032),IL-6与WML程度相关(OR=1.395,95%CI为1.002~1.607,P0.040)。结论 hs-CRP和IL-6水平与WML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2014, 22(04):407-411.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po C-1基因rs4420638多态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北京石景山队列人群中无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癌症病史且资料完整者1 345人 (男性457人,女性888人,年龄41~78岁之间)。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IMT及斑块,SNaPshot法检测ApoC-1基因rs4420638多态性。结果 采用显性模型,将基因型分为AA和GA+GG两组。GA+GG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低于AA组(P<0.05);两组间TC、TG、LDLC,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颈动脉IMT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GA+GG组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AA组(P0.02),而在多因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调整hs-CRP,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人群中ApoC-1基因rs4420638与血浆hs-CRP显著相关,而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率(调整hs-CRP)均无显著关联。
2014, 22(06):613-616.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普通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药物涂层支架及无载体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对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既往无支架植入史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26例,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Firebird 2代支架组(33例)、Excel支架组(43例)及Nano支架组(50例),另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非冠心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抽血测定血清sPLA2及hs-CRP水平。结果 四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3个支架组支架植入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24 h 3个支架组血清sPLA2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四组血清sPLA2和hs-CRP水平较术前均有所升高(P<0.05);3个支架组血清sPLA2和hs-CRP水平术后较术前升高幅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上述三种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均会导致短期血清sPLA2和hs-CRP水平升高,但三组间炎症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2014, 22(11):1123-1126.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Adropin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17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0~12个月内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支架内无再狭窄组(n158)与再狭窄组(n18)。检测血清Adropin、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靶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相似,使用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比例相似,术后用药无明显差异。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清Adropin浓度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P<0.01),而空腹血浆胰岛素、hs-CRP、IRI以及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Adropin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dropin与IRI、hs-CRP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低血清Adropin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与IRI、hs-CRP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