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3(2):163-168.DOI: 10. 20039/ j. cnki. 1007-3949. 2025. 02. 010
摘要:目前,随着诊断新技术的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检出率逐年提高,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而血管炎症在主动脉夹层进展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为此,文章系统描述了炎症细胞、炎症因子以及炎性小体在主动脉夹层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
2024, 32(2):127-132.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9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基于这些患者的狭窄程度,相应归入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且<70%)、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并对患者的基线资料、血脂、血常规等进行记录、统计分析。经由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狭窄发生相关的独立风险因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狭窄程度相关的独立风险因子,用ROC曲线分析SII预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 [结果]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85,P<0.05)、SII(OR=1.482,P<0.05)、性别(OR=2.721,P=0.003)、高血压(OR=3.119,P<0.001)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风险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OR=1.197,P=0.011)、SII(OR=1.379,P<0.001)、Hcy(OR=1.517,P=0.013)显著影响血管狭窄程度。ROC曲线分析显示,SI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最佳截断值为447.89。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4、0.482,P<0.05)。 [结论]SII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独立正相关,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一定预测价值。
2024, 32(6):461-465.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4.06.001
摘要: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影响心脏瓣膜的最常见疾病,其特征是主动脉瓣瓣小叶的增厚、纤维化和矿化,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主动脉瓣钙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包括瓣膜炎症、纤维化、钙化以及瓣膜增厚和心流出道阻塞。CAVD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先天免疫细胞在主动脉瓣钙化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该综述主要阐述目前关于先天性免疫细胞在CAVD发展中的作用。
2024, 32(6):547-552.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4.06.013.
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小血管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胰岛素抵抗(IR)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IR与CSVD的影像学特征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IR与CSVD的关系的研究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小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4, 32(8):705-711.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由冠状动脉持续阻塞引起的严重疾病,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被广泛研究,研究人员发现TLR4在AMI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TLR4调控AMI发展和预后的最新进展,并总结了近年来利用临床药物、TLR4抑制剂、间充质干细胞和天然生物活性分子靶向TLR4的治疗方法,为解决AMI引起的心肌损伤和改善预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24, 32(9):798-804.
摘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第9个成员,由692个氨基酸组成,它能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导致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从而引发诸多心血管疾病,其与心血管钙化的关系近来受到关注。心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异位矿化,以血管壁和血管瓣膜中产生矿物质沉积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与脂蛋白含量、血小板活性、基质囊泡(MV)释放及炎症反应有关,PCSK9可能通过上述途径参与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因此,本文对PCSK9与心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PCSK9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心血管钙化的具体作用,有助于建立PCSK9在血管生物学中的新作用,并确定心血管钙化治疗的新分子机制。
2024, 32(11):932-938.
摘要: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Peroxiredoxin 6(PRDX6)是Peroxiredoxin(PRDX)家族中唯一的哺乳动物1-Cys成员而备受关注。PRDX6因其具有过氧化酶活性和磷脂酶A2活性,在氧化应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且已被证明参与氧化还原稳态、磷脂代谢。近年来,PRDX6对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受到极大关注。然而,目前关于PRDX6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功能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旨在简要概述PRDX6在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腹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系统回顾PRDX6在这些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机制以及可能的治疗潜力,期望为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024, 32(11):999-1005.
摘要: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PCAT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广泛的病理生理作用。目前,通过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可以检测PCAT的衰减值,这不仅能够反映血管炎症水平,还在冠心病斑块检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该文综述了PCAT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