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2(9):805-812.
摘要: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炎症反应在ISR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刺激进程,ISR在数月甚至数年内即可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且ISR的炎症机制更为复杂。炎症因子通过调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分化、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众多机制参与ISR的发生发展。文章简述了ISR的分型及影响因素,着重阐述了不同炎症因子在ISR中的作用,以期为ISR的炎症机制研究及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
2023, 31(8):697-704.
摘要: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67例患者,基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组(46例)、轻度OSAHS组(15例)、中度OSAHS组(39例)和重度OSAHS组(67例),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PSG相关指标、血生物化学指标、血清PAI-1水平和CIMT的差异。分析OSAHS患者血清PAI-1水平与CIMT和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根据C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态和超声学特征将OSAHS患者分为单纯OSAHS组(37例)、OSAHS稳定性斑块组(46例)和OSAHS不稳定性斑块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PAI-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 [结果]对照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之间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吸烟史、AHI、氧减指数(ODI)、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期的百分比(Ts90%)、睡眠最低指脉氧饱和度(L-SaO2)、CIMT、血清PAI-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OSAHS患者CIMT与血清PAI-1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单纯OSAHS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1.20倍,OSAHS稳定性斑块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1.79倍,OSAHS不稳定性斑块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2.0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校准混杂因素影响后,CIMT与AHI(B=0.019,P=0.001)、血清PAI-1水平(B=0.012,P<0.001)、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B=0.081,P=0.028)独立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准混杂因素后,高血压(OR=4.121,95%CI:2.034~18.117)、糖尿病(OR=1.570,95%CI:1.158~3.645)、血清PAI-1水平(OR=1.091,95%CI:1.039~1.145)、中度OSAHS(OR=1.277,95%CI:1.162~3.730)、重度OSAHS(OR=5.834,95%CI:1.085~31.370)是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血清PAI-1水平随OSAHS患者病情程度加重逐渐增高,与OSAHS患者CIMT呈正相关,可能是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 31(9):785-79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评价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及其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中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31例)、双支(36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无CHD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超声检测参数。通过Pearson分析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CIMT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AT、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和CIMT预测CHD的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的血管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CIMT和EAT均显著增加(均P<0.05),顺应性(AC)显著降低(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AT与β、Ep、PWV-β及CIMT均呈正相关(P<0.05),与AC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AT、CIMT以及右侧颈总动脉弹性三者联合预测CHD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9%、82%和71%。 [结论]中老年CHD患者的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CIMT均具有良好相关性;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以及CIMT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CHD提供较好的依据。
2021, 29(2):129-134.
摘要:目的 研究动静脉瘘(AVF)所致的高剪切力(WSS)对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膜增生(NIH)的影响。方法 将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支架组:右颈总动脉(CCA)植入支架;支架+动静脉瘘(AVF)组:右CCA植入支架并行右颈AVF;对照组:未行处理。21天后,取支架段CCA标本用于组织学染色和蛋白质表达分析。结果 支架组支架段CCA内WSS维持在基线水平的43.2%~48.9%。支架+AVF组WSS逐渐增加到超过基线水平86%。支架+AVF组NIH较支架组减轻(新生内膜面积:0.19 mm2比0.87 mm2;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值:0.18比1.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支架+AVF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明显高于支架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水平明显低于支架组。结论 AVF所致的高WSS减轻了支架植入术后的NIH,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eNOS、VCAM-1、p38和JNK的表达和激活有关。
2020, 28(1):1-6.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内衬于血管的内皮细胞是血管壁与血流之间的一道具有选择通透性的屏障,对于维持血管内环境稳态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能明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扰动流和振荡流等异常血流形态能改变血管内皮的通透性,甚至形成动脉内膜破裂。本文通过聚焦内皮细胞内外侧的物质交换、动脉内膜破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评述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讨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以期为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有效防治策略的选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020, 28(8):662-667.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滴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4月参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LADA临床试验研究的160名患者基线资料。以GADA滴度为界值分为高滴度LADA-1型(GADA滴度≥0.3)和低滴度LADA-2型(0.05≤GADA滴度<0.3)。收集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资料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LADA-2型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代谢综合征比例、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C肽、HOMA-IR、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LADA-1型患者(P<0.05),而胰岛素使用比例明显低于LADA-1型患者(P<0.01)。与LADA-1型患者比较,LADA-2型患者C-IMT增厚者明显增多(P<0.01),且C-IMT增厚更为显著(P<0.001),在校正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IMT与饮酒史呈正相关(P<0.01),与GADA滴度呈负相关(P<0.01)。根据HOMA-IR将患者分为低HOMA-IR组(HOMA-IR≤2.0)和高HOMA-IR组(HOMA-IR>2.0),LADA-1型高HOMA-IR组较低HOMA-IR组C-IMT显著升高(P<0.01),而LADA-2型患者高、低HOMA-IR组无差异。结论 GADA低滴度的LADA患者较高滴度患者有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该风险与胰岛素抵抗相关。GADA滴度为LADA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0, 28(8):668-672, 687.
摘要:目的 探讨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大血管并发症的筛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招募代谢内分泌科门诊的病程1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收集患者人体学参数、血压以及血糖、胰岛功能、血脂、肝肾功能等资料。此外,用彩超检测双侧C-IMT、用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体脂。按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组(非亚临床As组,16例)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亚临床As组,4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64例研究对象中亚临床As的患者占比为75.0%。与非亚临床As组比较,亚临床As组年龄更大、高血压病史占比更高、体质指数更大、血胆固醇更高、低密度脂蛋白更高、代谢综合征占比更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3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和男性(OR=9.24)是亚临床As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即使2型糖尿病被诊断的时间不长,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占比很高。高龄、男性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更应尽早筛查大血管病变。
2020, 28(10):890-894.
摘要:目的 了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探索OSAHS患者CIMT与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PM)对体检人群进行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对照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比较4组CIMT和25(OH)D水平,分析CIMT与25(OH)D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OSAHS组CIMT[(0.88±0.15) mm]较对照组及轻度OSAHS组升高[分别为[(0.75±0.14) mm和(0.76±0.14) mm,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及重度OSAHS组25(OH)D水平[分别为(19.06±6.04) μg/L和(17.67±4.73) μg/L]均低于对照组[(22.78±7.40) μg/L,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各混杂因素的影响后,OSAHS患者CIMT与AHI呈正相关(P=0.006),与25(OH)D呈负相关(P=0.024)。结论 OSAHS患者CIMT增厚,且随着OSAHS严重程度的增加,CIMT增加。25(OH)D缺乏可能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2019, 27(1):65-68.
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每组46例。依达拉奉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共治疗9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应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2019, 27(5):417-420.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胱硫醚-β-合酶(CBS)、硫化氢(H2S)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116例高血压患者,测量其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检测CBS、H2S水平和CIMT。依据Hcy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和非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比较两组Hcy、血脂、CBS、H2S、CIMT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与C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CIMT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CBS、H2S水平均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Hcy与CIMT呈正相关(r=0.752,P<0.05);CBS、H2S与Hcy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3、-0.698,均P<0.05),与CIMT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8、-0.779,均P<0.05)。结论 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高血压患者的CBS、H2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有望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