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8(2):113-117.
摘要:目的 观察川芎嗪(LI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炎症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1、10、100 μmol/L LIG预处理HCAEC 12 h,再加入1 mg/L LPS共同处理12 h。HCAEC的细胞活力通过噻唑蓝法检测;HCAEC的凋亡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CAEC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CAEC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 LPS组细胞的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CAEC细胞凋亡率和培养液上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中ABCA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均P<0.05)。LIG(10、100 μmol/L)+LPS组细胞活力较LPS组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培养液上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细胞中ABCA1蛋白表达较LPS组显著上调(均P<0.05)。结论 LIG抑制LPS诱导的HCAEC的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LIG上调ABCA1的表达有关。
2019, 27(8):655-660.
摘要:目的 从体外细胞实验的角度,观察芎芍胶囊药物组分对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 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细胞泡沫化;以CCK-8试剂检测泡沫细胞增殖活性;以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检测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含量,油红O染色结果观察细胞内脂质分布,以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结果 CCK-8检测结果提示川芎嗪、芍药苷在80 mg/L浓度以下对泡沫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40 mg/L川芎嗪加载80 mg/L芍药苷可以明显降低泡沫细胞内TC、FC含量,减少泡沫细胞内脂质沉积,抑制泡沫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结论 芎芍胶囊有效成分(川芎嗪、芍药苷)能够协同降低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并减少泡沫化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具备一定的抗炎作用。
2018, 26(4):377-383.
摘要: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霉素组(阿霉素15 mg/kg)、川芎嗪组[川芎嗪60 mg/(kg·d)+阿霉素15 mg/kg],心脏超声检测川芎嗪干预后阿霉素对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组织学及胶原蛋白的变化,TUNEL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eNOS、eNOS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阿霉素组相比,川芎嗪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显著升高(P<0.01);川芎嗪显著降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P<0.01),明显抑制小鼠心肌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P<0.01);与阿霉素组相比,川芎嗪组显著上调p-Akt和p-eNOS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0.01)。结论 川芎嗪通过激活Akt/eNOS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阿霉素诱导损伤心肌可能是川芎嗪预防阿霉素致心脏毒性的一个潜在机制。
2018, 26(5):474-478.
摘要: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6只SD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干预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干预后1周和3周时,行心脏彩色超声以测定心功能指标,采集血清并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每组大鼠均存活10只。干预后1周和3周时,模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LVEDd、LVESd均明显低于模型组,LVEF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干预后1周时,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清CK-MB、cTnI、cTn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后3周时,模型组血清cTnI、cTn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鼠血清cTnI、cTn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后1周和3周时,模型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清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SOD、GSH-Px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能够减轻AMI大鼠的心肌细胞损伤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功能。
2012, 20(6):514-518.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川芎嗪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组以及川芎嗪+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组,假手术组左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其余四组给予结扎前降支缺血35 min,再灌注120 min。光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变化,测定缺血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1β、一氧化氮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川芎嗪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白细胞浸润,增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含量及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显著抑制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取消了川芎嗪所致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结论川芎嗪预处理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水平有关。
2010, 18(5):355-357.
摘要: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利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细胞肥大,给予不同浓度的川芎嗪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大小、3H-亮氨酸掺入率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的表达。结果经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面积变大,3H-亮氨酸掺入率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水平增高。给予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后,上述指标随着川芎嗪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能够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川芎嗪能够部分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2006, 14(7):560-564.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和(或)川芎嗪作用于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各组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用单核细胞粘附试验检测川芎嗪对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2±0.008、0.460±0.006和0.486±0.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5±0.019(p<0.01);诱导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4±0.007、0.513±0.021和0.524±0.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416±0.013,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2±0.051、0.878±0.014和0.824±0.0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3±0.008(p<0.01);诱导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7±0.011、0.845±0.023和0.881±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2±0.018(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加入川芎嗪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相应诱导组(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核因子κB在核内表达,同时加入川芎嗪后核因子κB表达于胞浆,核内阴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或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组(2.047±0.011和1.936±0.014)比较,加入川芎嗪后,粘附于内皮细胞的单核细胞明显减少(1.282±0.020和1.265±0.016,p<0.01)。结论川芎嗪通过抑制或阻断动脉粥硬化危险因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核因子κB活化及核内移位,抑制血管壁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抑制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