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3):224-229.
摘要:目的 初步探索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LDLR)在高血脂加重脑缺血的作用。 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正常饲料)、正常+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正常饲料)与高脂+MCAO组(高脂饲料),喂养30天,行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测定血脂水平,通过神经活动评分、缺血脑组织梗死重量、TUNEL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p-p3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对LDLR与p-p38双染等指标,观察高脂饲料对脑缺血程度的影响。 结果 高脂+MCAO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正常+MCAO组(P<0.01)。高脂+MCAO组与正常+MCAO组比较,神经活动评分明显升高(P<0.01),且程度随时间加重(P<0.01),缺血脑组织重量明显增加(P<0.01);脑皮层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海马组织p-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位于海马组织CA1区;LDLR荧光染色明显增加,位于海马组织锥体细胞层。 结论 LDLR与p-p38在高血脂加重脑缺血的作用位点不同,LDLR染色定位于海马组织锥体细胞层,p-p38定位在CA1区非锥体细胞层,提示高血脂加重脑缺血可能从LDLR受体和p38-MAPK信号通路途径(与巨噬细胞炎性环节有关)两个环节起作用。
2016, 24(8):788-792.
摘要: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以探讨神经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实验组缺血24小时后予以BMSC移植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不做处理。分别于移植后第1、3、7、14天不同时间点观察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ELISA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0、TGF-β1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白组低表达IL-10、TGF-β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IL-10、TGF-β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3天、7天及14天中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及脑组织中IL-10、TGF-β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1、3、7、14天的时间的推移,IL-10、TGF-β1表达逐渐下调。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抗炎因子IL-10、TGF-β1的分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