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1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中年左侧肾动脉狭窄导致难治性高血压1例并文献复习

      2025, 33(3):251-256.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
      摘要 (7)HTML (0)PDF 5.22 M (25)收藏

      摘要: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升高,肾功能异常以及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该文报道了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难治性高血压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特拉唑嗪、厄贝沙坦、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盐酸地尔硫卓等药物的情况下,仍不能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需硝酸甘油持续泵入降压。进一步查肾动脉血管成像提示左肾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在接受肾动脉狭窄处支架植入术后,仅口服盐酸特拉唑嗪、苯磺酸氨氯地平及盐酸地尔硫卓,血压即可控制达标。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众多,该文就肾动脉狭窄这一常见病因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以加深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漏诊或误诊的发生。

    •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4, 32(2):118-126.

      关键词: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内再狭窄列线图预测模型
      摘要 (156)HTML (0)PDF 10.52 M (76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行支架植入术的时间划分为建模组(2016年6月—2021年12月,220例)和验证组(2022年1月—2023年6月,52例)。在建模组中,随访期间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者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狭窄(ISR)组(50例)和非支架内狭窄组(170例)。基于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所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建模组中220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有50例发生了ISR,ISR的发生率为22.72%。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分值高、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合并颈内动脉和/或对侧椎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8 mmol/L、术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偏低及较小的支架直径是ISR发生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个变量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ISR发生建模组的AUC为0.857(95%CI:0.799~0.915),验证组的AUC为0.847(95%CI:0.732~0.961),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发生ISR的危险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ISR发生的高危患者,及时做出干预,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2024, 32(2):127-132.

      关键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
      摘要 (169)HTML (0)PDF 3.84 M (827)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9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基于这些患者的狭窄程度,相应归入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且<70%)、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并对患者的基线资料、血脂、血常规等进行记录、统计分析。经由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狭窄发生相关的独立风险因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狭窄程度相关的独立风险因子,用ROC曲线分析SII预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 [结果]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85,P<0.05)、SII(OR=1.482,P<0.05)、性别(OR=2.721,P=0.003)、高血压(OR=3.119,P<0.001)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风险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OR=1.197,P=0.011)、SII(OR=1.379,P<0.001)、Hcy(OR=1.517,P=0.013)显著影响血管狭窄程度。ROC曲线分析显示,SI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最佳截断值为447.89。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4、0.482,P<0.05)。 [结论]SII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独立正相关,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一定预测价值。

    • RT-3DE联合Autostrain RV技术评价冠心病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右心室功能

      2024, 32(2):133-140.

      关键词:冠心病RT-3DEAutostrainRV技术右冠状动脉狭窄右心室功能
      摘要 (177)HTML (0)PDF 8.58 M (84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中的右心室自动应变定量技术(Autostrain RV)评估冠心病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13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未发现有大于50%冠状动脉狭窄的对照组、冠心病未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组(单纯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超声测量、Autostrain RV技术分析以及RT-3DE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心肌纵向应变(Basal RVFWSL)、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心肌纵向应变(Medial RVFWSL)、右心室游离壁心尖段心肌纵向应变(Apical RVFWSL)、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SL)、右心室四腔整体纵向应变(RV4CSL)、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每搏量(RVSV)及右心室每搏量指数(RVSVI)均降低,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及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RVESV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2D-STI各参数中RVFWSL指标以及RT-3DE各参数中RVEF指标诊断效能较高;2D-STI RVFWSL指标与RT-3DE RVEF指标联合诊断效能更高,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5.3%。 [结论]RT-3DE联合Autostrain RV技术可提高评估冠心病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右心室功能损伤的准确性,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狭窄以及预后的关系

      2024, 32(3):211-216.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脑卒中
      摘要 (192)HTML (0)PDF 4.55 M (76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狭窄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9例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通过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评估最狭窄颈动脉轴层以及对侧同一轴层的血管周围脂肪密度;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指南对狭窄程度进行分度;回顾病史明确是否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 [结果]患者颈动脉狭窄侧的周围脂肪密度比狭窄对侧高4.2%(P<0.001),且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随狭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在狭窄侧,有症状组患者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比无症状组高6.25%(P=0.015)。在无症状患者中,1年内发生狭窄侧相关脑血管结局事件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比未发生患者组高12.4%(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两组差异因素结果仍具有统计学差异(OR=1.060,95%CI:1.006~1.117,P=0.028)。 [结论]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以及再发狭窄侧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结局事件患者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高。

    • 血清TAT、t-PAIC、TM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4, 32(3):243-248.

      关键词: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
      摘要 (195)HTML (0)PDF 4.30 M (61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它们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沧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96例ICAS患者(ICAS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78)、中度组(n=64)和重度组(n=54);另选取196例与ICAS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一致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TAT、t-PAIC、TM水平;Spearman法分析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AS患者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TAT、t-PAIC、TM、总胆固醇(TC)水平对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AS组血清TAT、t-PAIC、TM水平显著升高(P<0.05);ICAS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TAT、t-PAIC、TM、T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分别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74,0.695,0.62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t-PAIC、TM、TC是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AT、t-PAIC、TM、TC联合检测预测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AUC为0.927,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6.62%,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TAT=4.617、Z联合检测-t-PAIC=4.024、Z联合检测-TM=4.004、Z联合检测-TC=7.078,均P=0.000)。 [结论]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三者和TC联合检测对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纤维蛋白原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影响

      2024, 32(5):410-414.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
      摘要 (224)HTML (0)PDF 4.87 M (818)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两次及以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T2DM住院患者,根据FIB中位数将受试者分为高FIB组和低FIB组。比较高、低FIB两组间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患者145例,高FIB组73例,低FIB组72例,两次CCTA中位随访时间为25(18,40)个月。高FIB组年龄、女性比例及斑块狭窄率进展高于低FI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与斑块狭窄率变化呈正相关(r2=0.308,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及其他多种临床指标后,FIB水平为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危险因素(OR=5.25,95%CI:1.97~14.02,P<0.001)。 [结论]基线高FIB水平是T2DM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率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FIB水平有利于T2DM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

    • 炎症因子在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4, 32(9):805-812.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炎症因子内膜增生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99)HTML (0)PDF 4.91 M (1155)收藏

      摘要: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炎症反应在ISR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刺激进程,ISR在数月甚至数年内即可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且ISR的炎症机制更为复杂。炎症因子通过调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分化、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众多机制参与ISR的发生发展。文章简述了ISR的分型及影响因素,着重阐述了不同炎症因子在ISR中的作用,以期为ISR的炎症机制研究及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

    • 预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nomogram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023, 31(2):148-156.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2.007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nomogram模型
      摘要 (315)HTML (0)PDF 6.77 M (905)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警模型。 [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1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ISR组(n=42)和非ISR组(n=140)。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ISR有42例,发生率为23.08%;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显示,两组糖尿病、长期吸烟、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4,5%CI:1.733~11.498,P=0.002)、长期吸烟(OR=4.8,5%CI:1.812~11.921,P=0.001)、支架直径≤3 mm(OR=4.4,5%CI:1.692~10.947,P=0.002)、高尿酸(OR=2.0,5%CI:1.092~6.826,P=0.032)、hs-CRP>10 g/L(OR=3.3,5%CI:1.493~10.574,P=0.006)、SAA≥10 mg/L(OR=6.8,5%CI:2.394~17.640,P=0.000)及脂蛋白(a)≥300 mg/L(OR=2.5,5%CI:1.209~7.319,P=0.018)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nomogram预警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64(95%CI:0.831~0.897),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AUC为0.834(95%CI:0.806~0.862),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3%~100%范围内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 [结论]糖尿病、长期吸烟、支架直径≤3 mm、高尿酸、hs-CRP>10 g/L、SAA≥10 mg/L、脂蛋白(a)>300 mg/L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

    • 经皮氧分压联合血清ox-LDL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2023, 31(5):427-431.DOI: 10.20039/j.cnki.1007 3949.2023.05.009

      关键词:经皮氧分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再狭窄
      摘要 (682)HTML (0)PDF 3.51 M (679)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氧分压(TcPO2)联合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3例LASO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介入治疗后1年再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未狭窄组(n=79)和再狭窄组(n=34),采用ELISA及相应试剂盒检测血清ox-LDL水平,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TcPO2,比较两组资料及TcPO2、ox-LDL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评估TcPO2、ox-LDL值预测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效能。 [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饮酒、脑血管疾病史、冠心病史、病变血管支数、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吸烟、术后不规律用药、植入支架数量、ox-LDL和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P<0.05),TcPO2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术后不规律用药、植入支架数量多、TcPO2降低、ox-LDL和血尿酸增高为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显示,ox-LDL与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呈正相关(r=0.513,P<0.001),TcPO2与其呈负相关(r=-0.52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cPO2+ox-LDL预测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时的效能(AUC=0.802)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时,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7.60%、94.90%,临界点为37.23 mmHg、5.31 mmol/L。 [结论]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患者TcPO2降低、ox-LDL增高,二者对LASO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有一定预测价值,TcPO2与ox-LDL结合能更全面反映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情况。

    上一页123456
    共22页213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