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尾加压素Ⅱ与心肌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8, 26(5):521-524.

      关键词:尾加压素Ⅱ心肌纤维化信号转导通路
      摘要 (1017)HTML (0)PDF 2.19 M (648)收藏

      摘要: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 UⅡ)是一种强力缩血管活性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发现,在多种组织器官纤维化的过程中,UⅡ及其受体UT表达上调,参与了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发展。UⅡ参与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信号转导通路。文章重点就UⅡ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尾加压素Ⅱ促进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

      2014, 22(8):763-768.

      关键词:尾加压素Ⅱ白细胞介素6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1205)HTML (0)PDF 1.94 M (114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作用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同步化培养24 h后,于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加入UⅡ(10-10~10-7 mol/L),共孵育3~24 h。为了探索UⅡ的作用机制,加入细胞内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处理30 min后,加入UⅡ(10-8 mol/L)共孵育3 h或12 h。实验结束时,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IL-6 mRNA表达(3 h);另外,细胞实验结束后收集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IL-6分泌水平(12 h)。结果 (1)UⅡ呈浓度(10-10~10-7 mol/L)和时间依赖性方式促进外膜成纤维细胞中IL-6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至10-8 mol/L UⅡ达高峰(P<0.01);UⅡ(10-8 mol/L)刺激IL-6基因表达3 h达高峰,蛋白分泌24 h达高峰(P<0.01)。(2)UⅡ促进外膜成纤维细胞表达IL-6的效应能被UⅡ受体阻断剂SB710411(10-6 mol/L)、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10-5 mol/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PD980959(10-5 mol/L)、蛋白激酶C抑制剂H7(10-5 mol/L)、Rho激酶抑制剂Y-27632(10-5 mol/L)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霉素A(10-5 mol/L)所抑制(P<0.01)。结论 UⅡ明显促进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IL-6的表达,该作用通过激活UⅡ受体、钙离子通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C、Rho激酶和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途径来实现,提示UⅡ诱导外膜成纤维细胞表达IL-6升高可能是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 大鼠钙化血管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上调

      2010, 18(7):505-509.

      关键词:尾加压素Ⅱ尾加压素Ⅱ受体血管钙化大鼠
      摘要 (1185)HTML (0)PDF 5.57 M (99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钙化大鼠主动脉和心肌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维生素D3和尼古丁诱导大鼠血管钙化模型,以Von Konsa染色检测血管钙化,以原子吸收法和磷酸苯二钠法测定血管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主动脉和心肌尾加压素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尾加压素Ⅱ的表达,RT-PCR法检测主动脉和心肌尾加压素受体mRNA水平。结果维生素D3和尼古丁能够诱导大鼠典型血管钙化形成。Von Kossa染色可见血管钙化大鼠主动脉有大量黑色颗粒沉淀,血管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主动脉尾加压素Ⅱ含量、主动脉和心肌尾加压素受体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精氨酸饮食能减轻血管钙化,血管钙含量、尾加压素Ⅱ水平及尾加压素受体mRNA表达与单纯钙化组相比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蛋氨酸饮食能加重血管钙化,增加钙含量,上调尾加压素Ⅱ表达,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组之间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钙化血管尾加压素Ⅱ表达上调,提示尾加压素Ⅱ可能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展过程。

    • 尾加压素Ⅱ促进大鼠主动脉合成和分泌内皮素1的机制研究

      2007, 15(3):165-168.

      关键词:内科学尾加压素Ⅱ内皮素1信号转导大鼠血管放射免疫分析
      摘要 (1223)HTML (0)PDF 4.44 M (1217)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刺激大鼠主动脉组织产生和分泌内皮素1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将大鼠主动脉组织薄片和不同浓度尾加压素Ⅱ(10-10~10-7mol/L)共孵育3h或6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组织和孵育液中内皮素1含量;向孵育液中加入不同阻断剂,观察对尾加压素Ⅱ诱导内皮素1合成效应的影响,初步探讨尾加压素Ⅱ作用的细胞内机制。结果尾加压素Ⅱ明显刺激内皮素1的分泌(孵育液含量)和产生(孵育液和组织内皮素1含量总和),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10-10~10-7mol/L)。孵育3h后,尾加压素Ⅱ(10-8mol/L)组内皮素1分泌量较对照组高1.46倍(p<0.01),产生总量较对照组高87.9%(p<0.01);孵育6h后,尾加压素Ⅱ刺激组(浓度分别为10-10、10-9、10-8mol/L和10-7mol/L)内皮素1分泌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59.2%,108.0%,159.6%和178.0%,产生总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40.6%,68.4%,103.1%和105.7%(p<0.01)。尾加压素Ⅱ促进内皮素1产生的作用能分别被Ca2+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蛋白激酶C阻断剂H7、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PD98059、mRNA抑制剂放线菌素D以及蛋白合成抑制剂环磷酰胺所抑制,其中对内皮素1分泌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34.1%,24.5%,32.2%,32.1%和27.6%(p<0.01),对内皮素1产生总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3.5%,31.5%,25.8%,28.0%和36.8%(p<0.01)。结论尾加压素Ⅱ能够促进主动脉组织合成和分泌内皮素1,该作用可通过Ca2+通道、蛋白激酶C以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来实现,并提示尾加压素Ⅱ的缩血管等效应有可能通过促进内皮素1的产生来实现。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4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