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新型抗凝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效果的临床评价

      2022, 30(9):773-777.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9.005

      关键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效果血栓弹力图
      摘要 (254)HTML (0)PDF 3.38 M (552)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效果。[方法]收集心内科接收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服用单一抗凝药物,分为华法林组(40例)、利伐沙班组(40例)和达比加群酯组(40例),接受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期间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P<0.05),而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肝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K值、MA值均明显高于华法林组(P<0.05),但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比华法林具有更优的抗凝效果,降低栓塞事件的发生,且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 达比加群酯对比华法林二联抗凝方案在高龄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中的效果评估

      2022, 30(12):1065-1070.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12.009

      关键词:达比加群酯华法林抗栓治疗心房颤动冠心病高龄
      摘要 (680)HTML (0)PDF 3.86 M (62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比华法林二联抗凝方案在高龄心房颤动(AF)合并冠心病(CHD)患者抗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98例高龄AF合并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二联抗凝方案,即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抗栓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清尿酸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血栓事件、出血事件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1、6、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LT、CRP、D-D水平均呈逐渐明显下降趋势(F=42.417、18.254、44.582,均P<0.001);两组PT、INR、TT、APTT、Fib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F=356.521、5.689、112.526、35.417、5.623,均P<0.001);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明显降低(F=105.515,P<0.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程度更显著(F=145.854,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1%(χ2=11.335,P=0.001)。 [结论]达比加群酯在高龄AF合并CHD患者抗栓治疗中的效果与华法林二联抗凝方案接近,而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高龄AF合并CHD患者临床抗栓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 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2021, 29(9):788-793.

      关键词:达比加群华法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左心室血栓抗凝药栓塞
      摘要 (465)HTML (0)PDF 3.61 M (700)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达比加群、华法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LVT)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0年3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住院且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观察各组患者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肝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消失时间、治疗期间新发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结果 治疗期间,达比加群组较华法林组总栓塞事件发生率较少(3.4%比24.1%,P=0.002),其中脑栓塞(1.7%比15.5%,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华法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华法林组比较,达比加群组血栓消失时间更短[(47.00±5.30)天比(69.10±7.90)天,P<0.01],两组左心室血栓消失率相比,达比加群组明显多于华法林组(77.6%比39.7%,P=0.032);出血事件发生率达比加群组显著低于华法林组(3.4%比17.2%,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的患者,达比加群治疗较华法林更为安全有效。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