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3(1):1-8.
摘要:内源性生物活性小分子具有分子量小、生物活性高、免疫原性小、合成代谢迅速等特点,在维持血管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钙化(VC)是体内钙磷在血管壁的异常沉积。内源性生物活性小分子如心血管活性多肽、脂肪因子及气体分子等通过多种机制参与VC的进程。本文综述内源性生物活性小分子与VC的发生发展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5, 33(1):75-84.
摘要:作为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血管钙化(VC)显著增加了CKD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随着CKD病程进展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某些无法有效被滤过和排出的溶质蓄积于体内形成尿毒症毒素,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并增加死亡率。肠源性尿毒症毒素(GUT)是由肠道菌群将肠道内的物质分解发酵所产生的代谢物,在CKD患者的病程和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在VC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调节宿主肠道微生物群来改变尿毒症毒素水平,可以预防并治疗VC。本文将阐述几种常见的GUT包括小分子、中分子和蛋白结合的毒素等,通过调节宿主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等影响VC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可能有助于为通过调节尿毒症毒素水平辅助治疗VC提供思路。
2024, 32(7):627-633.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4.07.011.
摘要:血管钙化是血管壁中钙盐沉积的过程,导致血管硬化和失去弹性。它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疾病患者。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其中平滑肌细胞的成骨转换是重要事件之一。这些细胞在钙化过程中释放钙离子,导致钙盐的沉积,形成钙化斑块。血管钙化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高磷、高钙水平及氧化应激、机械应力等。此外,中医药研究在减轻血管钙化方面显示出潜力,例如灵芝孢子粉和其衍生物,三七、黄芩素、根皮素、雷公藤甲素等。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和干预血管钙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并揭示了一些潜在的抑制因子,可以作为未来治疗血管钙化的研究方向。
2024, 32(9):798-804.
摘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第9个成员,由692个氨基酸组成,它能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导致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从而引发诸多心血管疾病,其与心血管钙化的关系近来受到关注。心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异位矿化,以血管壁和血管瓣膜中产生矿物质沉积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与脂蛋白含量、血小板活性、基质囊泡(MV)释放及炎症反应有关,PCSK9可能通过上述途径参与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因此,本文对PCSK9与心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了PCSK9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心血管钙化的具体作用,有助于建立PCSK9在血管生物学中的新作用,并确定心血管钙化治疗的新分子机制。
2023, 31(6):527-532.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6.010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非凋亡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铁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内铁超载,通过芬顿反应诱导脂质过氧化,激活铁死亡。铁死亡与诸多疾病相关,其中与腹主动脉瘤的关系近来受到关注。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以腹主动脉壁结构破坏、不可逆性扩张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丢失及血管钙化有关。铁死亡可能通过上述途径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因此,本文对铁死亡和腹主动脉瘤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2022, 30(1):15-20.
摘要:目的 分析伴或不伴血管钙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差异。方法 对2020年2月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室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胸部CT表现,将患者分为血管钙化组和非血管钙化组,其中血管钙化组又分为主动脉钙化组、冠状动脉钙化组和同时钙化组(主动脉、冠状动脉均有钙化)。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结果 与非血管钙化组相比,血管钙化组患者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与冠心病比例更高,表现为更高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N末端B型脑钠肽原,较低的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且死亡风险更高。与主动脉钙化组比较,冠状动脉钙化组和同时钙化组的转归更差。结论 血管钙化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可能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022, 30(6):517-523.
摘要:目的 探讨Runx2甲基化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MHD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应用Methprimer进行Runx2甲基化引物设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的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unx2甲基化水平对MHD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差异性检验发现三组间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血管钙化程度的增加,Runx2甲基化的表达水平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与血管钙化呈负相关(r=-0.51,P<0.01),年龄、血磷与血管钙化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诊断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P<0.001),Runx2甲基化水平与年龄、血磷三者联合诊断血管钙化的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可能成为诊断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生物标志物,且与年龄、血磷联合评估时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
2022, 30(7):553-559.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1
摘要:心血管疾病(CVD)在全球范围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而血管钙化(VC)是造成CVD风险事件终末结局的主要共同病理改变,表明血管钙化是CVD的潜在防治靶点,但鉴于血管钙化的复杂发病机制,目前没有应对血管钙化的有效手段。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铁含量超载或缺乏导致的铁稳态(IH)异常分别在不同类型的CVD和疾病不同阶段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因此,阐明血管钙化时的铁稳态异常机制,有助于为血管钙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指出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