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镁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2003, 11(5):426-428.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镁对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放射免疫法缺血再灌注α颗粒膜蛋白140一氧化氮
      摘要 (1193)HTML (0)PDF 3.13 M (867)收藏

      摘要:为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及硫酸镁对它们的影响,将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分为4组。对照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2 / 3处穿线;缺血组于同一位置持续结扎血管;再灌注组及治疗组结扎0 .5h后再灌注。治疗组于结扎后静滴硫酸镁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于结扎前、缺血0 .5h、再灌注1h及4h采血,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浆Mg2 + 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发现:①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浆Mg2 + 、一氧化氮浓度和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分子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 ;②缺血组、再灌注组心肌缺血0 .5h ,血浆Mg2 + 、一氧化氮浓度较术前及对照组相应时间显著降低(P<0 .0 5 ) ,并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而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分子数显著升高(P<0 .0 5 ) ,并随时间延长进一步上升;③治疗组应用硫酸镁后,血浆Mg2 + 、一氧化氮浓度较缺血组、再灌注组相应时间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分子数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 .0 5 )。提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硫酸镁可能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2003, 11(6):567-568.

      关键词:临床诊断学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冠心病D-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管性血友病
      摘要 (1003)HTML (0)PDF 3.24 M (1301)收藏

      摘要: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 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 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并与4 4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 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 1) ,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 .0 1)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 0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 .0 5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 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 二聚体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 .0 5 )。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表现为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关系。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改变

      2001, 9(3):255-256.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von Willebrand因子α颗粒膜蛋白140C反应蛋白
      摘要 (932)HTML (0)PDF 2.05 M (782)收藏

      摘要:为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变化。选择31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2 8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浆vWF、α颗粒膜蛋白- 140和血清C 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发现,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vWF含量为12 3.3% ,与老年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 .0 5 ) ;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40含量为15 .84μg/L也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 .0 5 ) ;血清C 反应蛋白含量较老年正常对照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vWF含量与收缩压呈正相关(P<0 .0 5 )。提示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