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88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血清KLF2、NOS3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2024, 32(6):527-531.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4.06.010.

      关键词:锌指样转录因子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大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病情评估
      摘要 (78)HTML (0)PDF 3.91 M (34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n=150)。比较各组血清KLF2、NOS3水平;ROC曲线分别分析血清KLF2、NOS3水平对LAA型ACI的诊断价值和对发生重度LAA型ACI的预测价值。 [结果]LAA型ACI组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组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诊断LAA型ACI的AUC为0.858,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6.00%,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检测-KLF2=3.796,Z联合检测-NOS3=4.689,均P<0.001)。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预测发生重度LAA型ACI的AUC为0.878,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90.48%,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KLF2=2.401,P=0.016;Z联合检测-NOS3=3.070,P=0.002)。 [结论]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对LAA型ACI诊断和病情预测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 气体信号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2023, 31(4):304-311.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4.004

      关键词:气体信号分子动脉粥样硬化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氢
      摘要 (1587)HTML (0)PDF 6.12 M (1922)收藏

      摘要:气体信号分子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小、可自由穿过生物膜、跨细胞或细胞器运输不完全依赖膜受体或转运体的内源性信号转导物质。气体信号分子发挥效应多样、作用机制复杂,针对其研究一直是领域热点。文章将重点论述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 TSB2通过减少脱偶联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氧自由基生成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023, 31(10):833-840.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热休克蛋白90
      摘要 (560)HTML (0)PDF 10.44 M (68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TSB2抑制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方法]用TSB2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SP90与eNOS的结合情况。利用C57BL/6小鼠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小鼠,普通饮食(ND)或高脂饮食(HFD)喂养12周,同时腹腔注射PBS或TSB2,分为4组:C57BL/6+ND+PBS组、LDLR-/-+ND+PBS组、LDLR-/-+HFD+PBS组、LDLR-/-+HFD+TSB2组。提取主动脉检测HSP90与eNOS的结合情况,检测主动脉和主动脉窦的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一氧化氮(NO)和氧自由基(O2·-)生成情况,同时使用左旋精氨酸的竞争性底物L-单甲基-精氨酸(L-NMMA)明确NO的生成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明确O2·-的生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TSB2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HSP90与eNOS的结合水平减少41.06%(P<0.05)。与LDLR-/-+HFD+PBS组相比,LDLR-/-+HFD+TSB2组小鼠主动脉中HSP90与eNOS的结合水平减少40.95%(P<0.05),主动脉内皮细胞O2·-生成水平减少63.73%(P<0.05)(L-NAME明显抑制LDLR-/-+HFD+PBS组O2·-的生成),但NO生成量未见明显变化(L-NMMA抑制所有组NO的生成),同时主动脉及主动脉窦的斑块形成水平分别减少59.39%和68.86%(P<0.05)。 [结论]TSB2通过抑制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HSP90与eNOS的结合,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脱偶联eNOS的O2·-生成,最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 蛋白质硝基化修饰在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

      2021, 29(7):553-559.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硝基化纤维化
      摘要 (437)HTML (0)PDF 3.72 M (763)收藏

      摘要:应激是指机体在感受到各种因素的强烈刺激时,为满足其对应需求,内环境稳态发生的适应性变化与重建。氧化应激是活性氧(ROS)作为主要效应物参与的应激反应,通过氧化作用参与组织与细胞的适应及修复反应,ROS在该过程中可以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参与氧化应激的自由基包括ROS和活性氮(RNS)。而有RNS参与的应激反应也可称为硝化应激,其具体表现为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生成增加,最终使RNS水平升高,而RNS的升高可使蛋白质发生硝基化修饰。应激表现为细胞的适应性反应以及组织的修复。纤维性修复是应激反应后期组织不完全修复的一种,是含有永久细胞的组织的主要修复方式,也是炎症反应后期组织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反应,表现为组织或器官的纤维化。本文就近期国内外关于蛋白质硝基化修饰在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CD47

      2019, 27(11):1000-1004.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CD47胞葬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细胞黏附因子
      摘要 (784)HTML (0)PDF 2.62 M (666)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发生于大中型动脉内膜的进行性病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尚不能令人满意,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是当今医学的一大热点。CD47作为一种广泛表达的蛋白,通过与其配体信号调节蛋白α或血小板反应蛋白1结合,可从多种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如:阻断凋亡细胞的胞葬过程,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抑制一氧化氮的生理功能,增加细胞黏附因子的产生等。通过抑制CD47表达可以阻断这些途径,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因此CD47可能成为未来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重要靶点。

    • 川芎嗪通过激活Akt/eNOS通路预防阿霉素致小鼠心脏毒性

      2018, 26(4):377-383.

      关键词:川芎嗪阿霉素心脏毒性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摘要 (104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霉素组(阿霉素15 mg/kg)、川芎嗪组[川芎嗪60 mg/(kg·d)+阿霉素15 mg/kg],心脏超声检测川芎嗪干预后阿霉素对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组织学及胶原蛋白的变化,TUNEL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eNOS、eNOS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阿霉素组相比,川芎嗪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显著升高(P<0.01);川芎嗪显著降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P<0.01),明显抑制小鼠心肌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P<0.01);与阿霉素组相比,川芎嗪组显著上调p-Akt和p-eNOS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0.01)。结论 川芎嗪通过激活Akt/eNOS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阿霉素诱导损伤心肌可能是川芎嗪预防阿霉素致心脏毒性的一个潜在机制。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通过eNOS途径调节颈动脉狭窄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

      2017, 25(2):159-164.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颈动脉狭窄
      摘要 (1036)HTML (0)PDF 4.83 M (93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与内皮祖细胞(EPC)的相互关系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EPC的调节作用及其主要机制。方法 入选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为颈动脉狭窄组,同时入选健康对照者11名为对照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颈动脉狭窄组又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IGF-1浓度。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EGM2)培养,双染法鉴定EPC。实验分为4组:未处理组、IGF-1组、IGF-1+氮-硝基-左旋-精氨酸甲基酯(L-NAME)组、L-NAME组,使用EGM2培养细胞2~3周,分别测定各组EPC的增殖、黏附功能。结果 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形成EPC集落数量越少(P<0.05),血清IGF-1浓度也越低,并且随着狭窄程度增加,EPC增殖、黏附能力降低。功能实验显示IGF-1组EPC功能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IGF-1+L-NAME组未见明显差异,L-NAME组低于未处理组。IGF-1组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明显高于未处理组,IGF-1+L-NAME组未见明显差异,L-NAME组低于未处理组。结论 EPC对颈动脉狭窄可能具有保护作用,IGF-1可能通过影响eNOS的合成增强EPC的功能。

    • 奥美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2017, 25(2):181-185.

      关键词:奥美沙坦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一氧化氮内皮素1内皮祖细胞
      摘要 (1181)HTML (0)PDF 3.97 M (1348)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奥美沙坦用药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奥美沙坦对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分为3组:单纯高血压组(H组,n=40)、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HC组,n=6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组(HCD组,n=58),然后再将各组平均分为2个亚组:奥美沙坦干预亚组(A亚组)、非奥美沙坦干预亚组(B亚组)。统计各组基线资料及一般检查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浓度,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奥美沙坦干预3个月后复查。结果 (1)血管内皮舒缩因子:用药前,与H组比较,HC组、HCD组的一氧化氮浓度均明显降低,而内皮素1浓度均明显升高,且HCD组变化更明显(P<0.05);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HC-A亚组、HCD-A亚组的一氧化氮浓度均明显升高,而内皮素1浓度均降低(P<0.05)。(2)外周血EPC数量:用药前,与H组比较,HC组、HCD组的外周血EPC数量均减少,且HCD组减少更明显(P<0.05);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HC-A亚组、HCD-A亚组的EPC数量升高(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时会加重血管内皮的损害。奥美沙坦可以抑制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失衡,并提高外周血EPC数量,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 TRPC1/STIM1复合体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钙池操纵性钙通道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2017, 25(8):764-772.

      关键词: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基质交联分子1钙池操纵性钙通道受体操纵性钙通道一氧化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摘要 (1902)HTML (0)PDF 13.85 M (1151)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基质交联分子1(STIM1)复合体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C)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中的作用。 方法 取2~3代HUVEC,将构建的TRPC1和STIM1干扰质粒分别转染HUVEC,观察细胞转染效果的同时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RPC1、STI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细胞分别与钙敏感受体(CaR)激动剂精胺、ROCC模拟剂(TPA)+Ca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231、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及经典型PKCs和PKCμ抑制剂Go6967孵育后,用荧光探针Fura-2/AM及DAF-FM负载方法同步检测[Ca2+]i和NO生成的变化;随后用TRPC1和STIM1干扰质粒同时转染HUVEC,与精胺孵育后检测[Ca2+]i和NO生成,免疫共沉淀法检测TRPC1和STIM1的相互作用。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TRPC1转染组和STIM1转染组TRPC1、STIM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在四种不同处理作用下,TRPC1转染组和STIM1转染组[Ca2+]i △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Control组、TRPC1转染组及STIM1转染组相比,TRPC1和STIM1共转染组[Ca2+]i △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TRPC1与STIM1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且在CaR激动剂的剌激下作用增强。 结论 TRPC1/STIM1复合体共同调节CaR经SOCC和ROCC激活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 钙离子信号蛋白TRPC1及Orai1参与了HUVEC经SOC和ROC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2017, 25(12):1189-1195.

      关键词: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钙敏感受体钙离子一氧化氮
      摘要 (1457)HTML (0)PDF 12.53 M (804)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及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经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介导的Ca2+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作用。 方法 取2~3代HUVEC进行随机分组,将构建的TRPC1、Orai1干扰质粒(shTRPC1、shOrai1)分别转染入HUVEC,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RPC1、Or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转染抑制效率。将各组细胞分别与钙敏感受体(CaR)激动剂精胺、ROC模拟剂(TPA)+Ca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231、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与经典型PKCs和PKCμ抑制剂Go6967孵育后,荧光探针Fura-2/AM及DAF-FM负载方法同步检测 [Ca2+]i和NO生成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hTRPC1组和shOrai1组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4.50%、76.10%)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3.98%、71.73%)明显降低(P<0.05)。在4种不同药物作用下,shTRPC1组和shOrai1组[Ca2+]i△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TRPC1、Orai1参与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SOC和ROC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上一页123456
    共19页188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