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抑制作用

      2008, 16(5):357-360.

      关键词: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治疗再狭窄细胞凋亡平滑肌细胞增殖
      摘要 (1122)HTML (0)PDF 4.36 M (63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抑制兔髂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机制。方法对36只新西兰白兔进行双侧髂股动脉球囊损伤,然后植入镍钛合金自膨胀支架,再分别局部灌注保留腺病毒介导的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生理盐水。术后第3、7、28天分别取各组实验血管段,用X-Gal染色观察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壁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法确定血管壁细胞的凋亡情况,组织形态学观察研究管腔的狭窄程度,血液生物化学及组织形态学评价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外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成功转染至血管壁细胞并表达成mRNA;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P<0.05)、促进其凋亡(P<0.05),抑制支架内再狭窄形成(P<0.05),各组动物重要脏器无病理学改变。结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有效抑制了兔髂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有关。

    • 血管紧张素Ⅱ对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的影响

      2007, 15(3):197-200.

      关键词: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血管紧张素Ⅱ佛波酯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 (1092)HTML (0)PDF 4.08 M (1010)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对经佛波酯分化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了解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方法将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10-10~10-7mol/L)与经佛波酯(40nmol/L)分化后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共孵育24h,以及将血管紧张素Ⅱ(10-7mol/L)与细胞作用不同时间(0、6、12、24和48h),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经佛波酯诱导后,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并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细胞24h,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血管紧张素Ⅱ(10-7mol/L)作用于细胞,呈时间依赖性诱导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表达,6h开始增加,24h达峰,之后逐渐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经佛波酯诱导分化后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上调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表达。血管紧张素Ⅱ与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可能共同参与了血管壁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高血压机械力引起血管重塑的分子机制

      2007, 15(7):531-531.

      关键词:病理与病理生理学高血压机械力血管重塑
      摘要 (1045)HTML (0)PDF 905.18 K (1017)收藏

      摘要:正常血压产生的剪切力(shear stress)和牵张力(stretchstress)对机体发育、细胞分化及组织器官表型的维持是必需的。而高血压引起的异常生物机械力对于血管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肥大、分化和炎症反应等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重塑,是临床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至今仍无报道显示血管细胞是否存在特异性机械力受体以及细胞外机械力信号是如何被介导入胞内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利用我们已建立的体内、?...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