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0(8):725-730.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8.013
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主要难题是再狭窄。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促进巨噬细胞内脂质积聚,从而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介入术后,血管内皮细胞也能特异性分泌FABP4;FABP4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使之增殖和迁移形成增生内膜,并促进炎症反应,造成介入术后再狭窄。提示FABP4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一个重要靶点。本文简述FABP4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并就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及介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2021, 29(4):317-321.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microRNA-224(miR-22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21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n=42)和非狭窄组(n=1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S患者血清miR-224水平,并分析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212例ACS患者接受PCI治疗1年内有42例(19.8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尿病比例和支架长度均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iR-224水平随时间进展呈升高趋势,狭窄组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低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评价AC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860,高于术后1天miR-224和术后3天miR-224(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糖尿病、支架长度和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P<0.05)。结论 miR-224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关系密切。ACS患者PCI术后7天血清miR-224水平低提示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较高。
2021, 29(7):600-604.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D147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3例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3例,患者均在PCI成功开通IRA后的3~7天行non-IRA PCI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两组:非MACE组75例,MACE组28例。依据Killip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检查超声心动图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记录血管狭窄情况。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CD147水平对STEMI患者行多支血管PCI后发生MACE的诊断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行多支血管PCI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高脂血症比例、Killip Ⅱ~Ⅲ级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D147水平均较高(P<0.05),LVEF较低(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CD147诊断STEMI患者行多支血管PCI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截断值为625.58 ng/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60%、81.30%,约登指数为0.599。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Killip Ⅱ~Ⅲ级、LVEF<45%、高水平CD147均是STEMI患者行多支血管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147与STEMI患者行多支血管PCI预后密切相关,对STEMI患者PCI后发生MACE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行多支血管PCI的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2021, 29(7):605-610.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过氧化物酶5(Prx5)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接受救治的14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为21.97(8~24)个月。以Prx5评价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44.12 μg/L)为界,将患者分为高Prx5组(≥44.12 μg/L,n=78)和低Prx5组(<44.12 μg/L,n=7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患者血浆Prx5水平,并分析其与ACS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32例(21.62%)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Prx5评价ACS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23、93.75%和62.93%。高Prx5组MACE发生率低于低Prx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Prx5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3.69个月(95%CI:23.34~24.04),高于低Prx5组的20.06个月(95%CI:18.84~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1,95%CI:1.013~1.070,P=0.005)、ACS家族史(HR=2.409,95%CI:1.022~5.677,P=0.046)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HR=6.202,95%CI:1.953~19.700,P=0.002)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rx5(HR=0.871,95%CI:0.823~0.921,P<0.001)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血浆Prx5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了解预后。
2021, 29(8):702-706, 712.
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浆微小RNA-93(miR-93)水平对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4例L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ASO患者介入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2组:ISR组(n=71)和非ISR组(n=11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ASO患者血浆miR-93水平,并探究其与ISR的关系。结果 ISR组和非ISR组血浆miR-93水平比较,差异有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P<0.01)。术后14天miR-93诊断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91.55%和70.80%,其诊断ISR的效能高于术前和术后7天miR-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闭塞长度、术后14天miR-9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是影响LASO患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93与LASO患者ISR有关(P<0.001),且呈非线性关系(P=0.009)。结论 LASO患者血浆miR-93水平与ISR有关。介入术后14天血浆miR-93水平高提示LASO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ISR的风险高。
2021, 29(10):864-868.
摘要:目的 检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并探讨二者表达水平与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LEAOD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复查结果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47)和无再狭窄组(n=6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CD163、HO-1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CD163、HO-1水平对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再狭窄组血清sCD163、HO-1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CD163、HO-1诊断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AUC分别为0.863、0.736,截断值分别为660.792 μg/L、15.067 μg/L,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0.9%、57.4%,特异度分别为77.9%、92.6%。血清sCD163、HO-1联合检测诊断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AUC为0.896,对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7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sCD163、HO-1是影响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CD163、HO-1在LEAOD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参与LEAOD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发展,提示sCD163、HO-1可能作为LEAOD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2021, 29(10):879-883.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微小RNA-26a-5p(miR-26a-5p)水平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10月在本院就诊的223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EMI患者PCI后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n=56)和非心力衰竭组(n=16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EMI患者外周血中miR-26a-5p水平。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miR-26a-5p水平。ROC曲线评价miR-26a-5p对STEMI患者PCI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力衰竭组年龄、糖尿病病史、急性前壁型STEMI及发病至治疗时间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两组PCI术前、术后1天和7天miR-26a-5p水平比较有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01)。PCI术后7天miR-26a-5p水平评价STE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PCI术前和术后1天(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变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和PCI术后7天miR-26a-5p水平与STE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密切相关(P<0.05)。结论 miR-26a-5p与STEMI患者PCI后并发心力衰竭关系密切,检测PCI后7天miR-26a-5p水平有助于预测心力衰竭的发生。
2021, 29(10):891-895.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逆向介入治疗术中导丝和微导管寻径成功后手术未能成功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310例经逆向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CTO患者。在导丝和微导管寻径成功后,根据最终手术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成功组(n=278)、失败组(n=3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和预测因素。结果 10.3%(32/310)患者在导丝和微导管寻径成功后手术未能成功。失败组Werner侧枝循环CC0-1级、病变血管钙化、病变长度>20 mm、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剂量和X线暴露剂量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血管钙化、病变长度>20 mm和侧枝迂曲与逆向介入治疗失败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血管钙化是逆向介入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逆向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失败的主要预测因素为冠状动脉血管钙化。改善钙化血管处理策略和器械可提高逆向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2020, 28(4):339-343.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患者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的情况。分析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血清sTWEAK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组的100例患者中,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4例,发生率为1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CI术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比较,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糖尿病率、白细胞计数、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多支血管病变比例、sTWEAK含量均增加,发病至PCI时间延长,使用替罗非班比例、血栓抽吸比例、治疗后TIMI分级均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CK-MB峰值、sTWEAK、使用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是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入院时血清sTWEAK预测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最佳截点为68.5 n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2.35%、71.43%。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血清sTWEAK增高对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2020, 28(5):442-446, 451.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微小RNA-129-5p(miR-129-5p)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miR-129-5p预测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0.92)将其分为高miR-129-5p组(n=109)和低miR-129-5p组(n=13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29-5p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AC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45例PCI后ACS患者中有88例(35.92%)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血清miR-129-5p预测AC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73、79.55%、77.71%、0.92。高miR-129-5p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低miR-129-5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iR-129-5p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miR-129-5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miR-129-5p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miR-129-5p与PCI后ACS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清miR-129-5p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