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18, 26(12):1252-1258.

      关键词: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大蒜素冠状动脉微栓塞炎症因子
      摘要 (895)HTML (0)PDF 6.27 M (884)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3.0 mg/(kg·d)]灌胃,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大蒜素[10、20、40 mg/(kg·d)]灌胃,预处理14天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左心室注射42 μm微栓塞球造模,空白对照组采用左心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大鼠心功能变化;HBFP染色法检测心肌微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电化学法检测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大蒜素可显著改善CME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心肌微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表达,明显下调TLR4、MyD88和NF-κB p6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论 大蒜素可抑制CME大鼠心脏功能障碍和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猪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建立

      2014, 22(04):335-339.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栓塞;血管内介入;小型猪;动物模型;微梗死
      摘要 (1193)HTML (0)PDF 2.00 M (1033)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微导管介入技术建立小型猪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CME)模型。方法 巴马系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微栓塞组(CME组);CME组再按微球数目不同分为5万、10万、15万、25万微球亚组(各组存活小型猪均为5头)。CME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于前降支中远端,经微导管注入微栓塞球,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各组术后9 h分别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HE染色和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检测心肌微梗死面积。结果 ①超声心动图参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5万微球组心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10万微球组、15万微球组、25万微球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下降(P<0.05),心脏超声表现为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心排血量(CO)下降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增加。②CME各组均出现心肌微梗死灶,与5万微球组(4.62%±2.17%)比较,10万微球组(9.23%±3.97%)、15万微球组(12.24%±4.73%)、25万微球组(21.52%±6.19%)微梗死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③不同CME组之间比较,LVEF与微栓塞球数目成负相关(r-0.74,P<0.05)、心肌微梗死面积与微栓塞球数目成正相关(r0.87,P<0.05)。④心肌HE、HBFP染色示:10万微球组基本在每张切片均可发现微梗死灶,并且不引起大面积的心肌梗死。结论 经微导管于左前降支中段注射10万计数微球可以成功制作小型猪急性CME模型。

    • 丙酮酸乙酯干预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2009, 17(5):371-374.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栓塞缺血性心脏病炎症因子丙酮酸乙酯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大鼠
      摘要 (1101)HTML (0)PDF 4.38 M (978)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心尖部注射大鼠自体血栓微粒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微栓塞未治疗组和丙酮酸乙酯预处理组,每组各12只,于术后3天处死。W estern b lot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实时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冠状动脉微栓塞后3天,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左室功能显著恶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大,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明显下降(P<0.01);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呈明显相关性。与冠状动脉微栓塞未治疗组比较,丙酮酸乙酯预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冠状动脉微栓塞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改善心室功能。结论丙酮酸乙酯预处理能够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促炎症因子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2009, 17(11):907-911.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状动脉微栓塞炎症反应左心室功能
      摘要 (1133)HTML (0)PDF 5.10 M (1043)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瑞舒伐他汀干预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栓塞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0.5 mg/(kg.d)]和高剂量组[3.0mg/(kg.d)],每组分为术后3天、28天两个观察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瑞舒伐他汀干预的时间从术前7天到术后7天。术后3天,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术后28天,检测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观察左心室功能改变。结果与微栓塞组比较,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同时减少心肌组织微梗死灶数量,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胶原纤维增生,并改善左心室功能。而低剂量组则不能。结论围术期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干预能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减轻心脏重塑,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 通心络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间质重塑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2008, 16(11):861-864.

      关键词:内科学通心络冠状动脉微栓塞心肌间质重塑左心室功能
      摘要 (1162)HTML (0)PDF 4.50 M (93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干预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间质重塑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栓塞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分为术后3天和4周两个观察时间点,每时间点10只。术后3天观察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病理学改变;术后4周观察心肌间质胶原纤维面积、小冠状动脉血管密度及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天,微栓塞组心肌内点状分布的坏死灶形成,多位于心内膜下,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符合微栓塞病理学改变。与微栓塞组比较,通心络干预4周后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小冠状动脉密度显著增加;同时左心室腔减小,左心室壁增厚,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予通心络干预4周能减轻心肌间质的重塑,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 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月桂酸钠构建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

      2005, 13(4):447-450.

      关键词:医学实验动物学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建立HBFP染色微球月桂酸钠微梗死
      摘要 (1218)HTML (0)PDF 4.07 M (1004)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新的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月桂酸钠组(n=54)及微球组(n=27),微球组依所注射微球的数量进一步分为500、1000和3000个次3个亚组(n=9);大鼠麻醉后开胸,夹闭主动脉后经左心室内注射200μg月桂酸钠或42μm的微球达冠状动脉,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采用病理切片、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微粒子测量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内微血栓和微梗死形成,以及心功能和心肌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经左心室内注射200μg月桂酸钠后1h,大鼠心肌微小动脉内即有微血栓形成,3h以后达高峰,血栓形成率高达66.4%±18.8%,在此后的12~72h逐渐降低。与微球组相比,所形成的微血栓中不但有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聚集,而且还伴有内皮损伤及较严重的炎细胞浸润;二者所形成的微梗死灶皆为锲形呈局灶性分布,但月桂酸钠组梗死部位炎症反应较重。月桂酸钠组所形成的微梗死面积、心功能和心肌局部血流量的下降程度与单次注射1000个微球相似。结论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月桂酸钠可成功构建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其最佳剂量和时间点分别为200μg和3h,与机械性的塑料微球栓塞相比,在病理发病机制上比较贴近于临床,可作为冠状动脉微栓塞微循环研究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6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