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0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血小板形态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3, 31(10):879-884.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摘要 (375)HTML (0)PDF 3.49 M (538)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形态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9年1月─10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21例,另选取于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正常者35例作为对照组,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作为血小板形态参数指标。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结果统计Gensini评分,分为低分值组(1~40分)、中分值组(41~80分)、高分值组(81分及以上),比较各组之间血小板形态参数的差异,寻找Gensini高分的危险因素。 [结果]ACS组MPV、PDW、PLCR及男性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W、MPV、PLCR在对照组、Gensini低、中、高分值组中逐步递增(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W(r=0.814,P<0.05)、MPV(r=0.822,P<0.05)、PLCR(r=0.802,P<0.05)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CR可作为冠状动脉Gensini高分的危险因素。 [结论]PLCR、PDW、MPV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2020, 28(6):522-526.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摘要 (812)HTML (0)PDF 3.30 M (76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UA患者140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FAR值预测UA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Gensini评分>20分)的最佳临界值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A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FAR值预测UA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最佳临界值为0.068 8,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0.613~0.797),敏感度为74.0%,特异度为60.0%。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吸烟史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高FAR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低FAR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水平均低于低FAR组(均P<0.05);随着FAR比值的增高,单支血管病变逐渐降低,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及Gensini评分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FA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0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FAR≥0.068 8(OR=7.553,P=0.016)是UA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A患者FAR值≥0.068 8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 血清脂蛋白(a)、β2微球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2020, 28(8):702-706.

      关键词:脂蛋白(a)β2微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1555)HTML (0)PDF 3.27 M (822)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脂蛋白(a)[Lp(a)]、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入院确诊为ACS患者87例,其中5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中Lp(a)、β2-MG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AMI组血清中Lp(a)、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U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修正Gensini积分等级的增加,ACS患者血清中Lp(a)、β2-MG和TNF-α水平也随之上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a)、β2-MG、TNF-α水平分别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修正Gensini积分等级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常规ACS影响因素外,血清Lp(a)、β2-MG、TNF-α水平是AC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ACS患者病情加剧,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也随之上升。

    •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9, 27(10):868-873.

      关键词:冠心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摘要 (1411)HTML (0)PDF 3.59 M (99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61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再将161例冠心病患者按照MLR三分位数分成3组。对照组4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或狭窄程度小于50%。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冠心病患者M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①MLR三分位组间比较,第2三分位组、第3三分位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较第1三分位组明显升高(P=0.022,P=0.001)。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LR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81,P<0.01);Kendall相关分析亦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188,P<0.01)。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龄、MLR、载脂蛋白B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1则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④ROC曲线分析显示,MLR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621~0.797)。当MLR临界值取0.186时,其诊断冠心病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50.0%。结论 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MLR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

    • 冠心病并糖耐量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7, 25(1):48-52.

      关键词:冠心病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摘要 (1455)HTML (0)PDF 3.55 M (97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152例冠心病并IGT患者及35例冠心病非IGT患者(对照组),采用HOMA2法测定IR指数(HOMA2-IR),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B2/C型病变定义为冠状动脉形态学复杂病变。以HOMA2-IR四分位数为切点将冠心病并IGT患者分为4组:第1四分位数组(n=38)、第2四分位数组(n=38)、第3四分位数组(n=38)、第4四分位数组(n=38),比较5组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5组间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Gensini积分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四分位数组多支病变和B2/C病变明显高于第1四分位数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与HOMA2-IR(r=0.712,P<0.001)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2-IR、HbA1c和2hPBG是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2-IR是多支病变和B2/C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R是反映冠心病并IGT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

    • 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HDL及LDL颗粒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7, 25(8):823-829.

      关键词:绝经前绝经后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摘要 (1386)HTML (0)PDF 6.85 M (91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79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n=37)和绝经后组(n=42)。Lipoprint脂蛋白分析仪对HDL颗粒及LDL颗粒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两种脂蛋白颗粒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结果 与绝经前组比较,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102.6±45.2 mg/L比143.8±49.7 mg/L,P<0.05)及所占比例(23.34%±8.26%比31.15%±7.98%,P<0.05)、LDL颗粒平均直径(259.5±8.1比265.7±3.7,P<0.05)均降低,小颗粒HDL浓度(124.0±76.8 mg/L比87.0±34.9 mg/L,P<0.05)及所占比例(27.26%±12.34%比18.62%±6.53%,P<0.05)、LDL B型比例(73.8%比48.6%,P<0.05)、Gensini积分(50.88±26.46比30.43±18.54,P<0.05)均增高。绝经前组及绝经后组多支病变患者大颗粒HDL浓度、LDL颗粒平均直径均低于单支病变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单支病变患者;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LDL颗粒平均直径均低于绝经前组,小颗粒HDL所占比例及Gensini积分高于绝经前组。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LDL颗粒大小及大颗粒HDL浓度均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 结论 与绝经前组相比,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较低,小颗粒HDL浓度较高,LDL颗粒平均直径较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严重;大颗粒HDL浓度及LDL平均直径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及sd-LDL浓度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4, 22(04):399-403.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摘要 (1291)HTML (0)PDF 1.70 M (195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浓度所占百分比(浓度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析仪对LDL颗粒大小及亚组分进行分类,并计算sd-LDL浓度比,探讨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及sd-LDL浓度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Gensini积分法及病变支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1)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265.0±4.2比267.9±3.9,P<0.05),而B型比例和sd-LDL浓度比高于对照组(43.3%比20.0%,15.36%±10.74%比9.57%±7.55%,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sd-LDL与冠心病密切相关。(3)多支病变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平均直径小于单支病变组(264.1±3.3比265.7±3.5,P<0.05),而sd-LDL浓度比高于单支病变组(16.80%±10.87%比11.50%±8.38%,P<0.05)。(4)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430,P<0.01),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408,P<0.01)。结论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明显相关,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减小、sd-LDL浓度比增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 血清骨保护素和脑利钠肽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2010, 18(8):655-657.

      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骨保护素脑利钠肽
      摘要 (1070)HTML (0)PDF 3.22 M (993)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和脑利钠肽水平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192例受试者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9例,对照者35例,入院时检测血清骨保护素和脑利钠肽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两种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狭窄数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骨保护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骨保护素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脑利钠肽水平略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脑利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0.01),脑利钠肽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轻微相关(r=0.45,P><0.01),骨保护素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显著相关(r=0.64,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骨保护素和脑利钠肽与冠心病独立相关(P><0.01)。结论血清骨保护素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进展有关,提示骨保护素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疾病的进程。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脑利钠肽水平也增高,表明脑利钠肽水平与缺血范围以及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关联。

    •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2005, 13(4):505-506.

      关键词:内科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功能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
      摘要 (993)HTML (0)PDF 2.03 M (788)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4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组。造影前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计算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病变组舒张功能即开始出现异常(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均出现异常(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心脏功能,早期先影响舒张功能,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减退。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2004, 12(5):581-584.

      关键词:内科学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白细胞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摘要 (1043)HTML (0)PDF 4.13 M (1032)收藏

      摘要:为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 0 %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纳入该研究,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处斑块的形态分为Ⅰ型病变组5 3例、Ⅱ型病变组70例和Ⅲ型病变组1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Westernblot脉病变组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 .0 1) ;Ⅰ型病变、Ⅱ型病变和Ⅲ病变组的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 .0 1) ,且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升高。推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0条记录 跳转到GO